爺爺死後,他家的狗默默流淚了——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2020-12-05 常懷素心

摘錄自心上蓮花次第開博客

1

爺爺去世兩年了,他走後,鄉下老家就只剩下奶奶一人。我爸是大兒子,主動提出要把奶奶接到城裡贍養。奶奶去城裡住了一段時間,實在是不習慣,執意回了鄉下,並再也不願離開她生活了幾十年的故鄉。

我們總用一個人在家裡太孤單、無人照看等理由來勸說奶奶,希望她能到城裡來,她卻說,她在城裡才孤單,不認識人,不認識路,不敢亂走,只能待在屋裡。回了村子,她養雞、養狗、養貓,種菜種水果,一切自給自足,閒時和老鄉親曬曬太陽,內心平靜又坦然。

這次端午假期,我們回去陪奶奶過節,她很開心,從柜子裡拿出花生、核桃和糖,一遍遍地招呼我們吃,這些都是她平時捨不得吃的「好東西」。

奶奶家有條白色土狗,學名「中華田園犬」,十多歲了,已經老態龍鍾,早已沒有了往日的活潑。

在它之前,爺爺奶奶還養過好幾條狗。

相對於人而言,狗的壽命很短。農村裡的土狗通常能活十到二十年,我印象中,爺爺家的狗死亡過兩隻。

第一隻狗是只黃狗,它死的時候我九歲。那時那條黃狗已經很老了,爺爺說這條狗有十四歲了。小時候我經常和它玩,我和它的感情非常深,它的死讓我很是傷心,我因此還哭了好幾回。

我沒見到爺爺奶奶為黃狗的死難過,他們很快就弄了條黑色的小狗崽來養。

第二隻狗就是這隻黑狗。我讀大二那年暑假,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我發現那條非常可愛的黑狗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條小白狗,一問才知道黑狗已經死了兩個月了。

黑狗在爺爺家裡那幾年,我多在外求學,很少回去,和它玩耍的時間不多,便沒再像第一次那樣流淚,只是稍稍難過了一陣,就去逗弄小白狗了。

那次我在老家住了一陣子。有天下午,爺爺去地裡給莊稼施肥,我和奶奶在屋子裡剝玉米粒,我和奶奶聊著天,小白狗就在我們腳下鑽過去鑽過來,非常調皮可愛。我向奶奶問了一直都想問的一個問題:「養了好多年的狗死了,你們都不傷心嗎?」

奶奶輕描淡寫地說道:「那是它們的命嘛,只活得到那麼久,有啥子辦法?」

2

這時奶奶和我講述起她和爺爺養的兩條狗的故事。

奶奶說,她和爺爺結婚分家後,爺爺從老宅帶了條花狗,那是他倆一起養的第一條狗,它曾救過爺爺的命。

爺爺年輕時喝酒厲害,村子裡幾個朋友間經常互相串著門喝。有一次冬天夜裡,爺爺喝完酒回家,走到離家百來米的地方,酒勁上頭,直接倒地睡著了。

當時奶奶已經帶著孩子入睡,睡夢中聽到堂屋門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她以為是爺爺回來了,可那聲音響了好久,就是沒有木門打開時的「吱呀」聲。

奶奶心想可能是爺爺喝多了,眼神不好,鑰匙插不進鎖孔。於是氣呼呼地起床,打算好生罵他一通,走到門口才發覺不對勁,這是狗爪抓門的聲音,細聽之下,還有狗的嗚咽聲。

奶奶喚了聲花狗,嗚咽聲更大了。奶奶了解花狗,如果是遇到賊人,它會大聲吠叫,既然沒有叫聲,說明外面是安全的,奶奶就打開了門。

門開後,花狗就咬住奶奶的褲腳,往外面使勁扯。奶奶心裡疑惑,回屋穿上衣服,關好房門,解下花狗脖子上的繩索,提著油燈跟在它後面走。

在花狗的帶領下,奶奶在離家一百多米的地方發現了昏睡中的爺爺。室外溫度太低,爺爺的臉都凍得有些僵了。奶奶叫不醒他,心裡又急又氣,用力扇了他兩耳光,爺爺這才迷糊著醒來,被奶奶攙扶著回了家。

那天夜裡,下了一場大雪,爺爺自己都說,如果不是花狗,他怕是會凍死在外面。奶奶給花狗做了頓好吃的犒勞它,對爺爺卻沒什麼好臉色,接連罵了他幾天,爺爺自覺理虧,也只有受著。

不過,這以後,爺爺汲取了教訓,每次喝酒前會定個量,喝完了事,任誰勸都不會再續杯。

花狗死的時候,爺爺抱著它,很難過。那個年代,很多人家裡的狗死了都難逃成為桌上菜餚的命運,即便主人不忍下口,也會將它賣給狗肉販子。

爺爺卻親自挖了個坑,仔細安葬了花狗。之後好幾天,爺爺都滴酒不沾,爺爺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祭奠花狗。

花狗死後的第五天夜裡,奶奶被爺爺叫醒,問她聽到門上的聲音沒,奶奶一下就聽出是狗爪刨門的聲音。爺爺說肯定是花狗回來了,衣服都沒穿就跑去開門,結果外面空空如也,只有嗖嗖的冷風撲面而來,這風聲就像花狗生前的「嗚嗚」叫聲。

「它是回來和我們告別。」奶奶和爺爺始終堅信,他們那晚聽到的不是風聲。

3

養黃狗的時候,也發生過一件事。

那天爺爺擔了滿滿一挑子從池塘裡挖出的藕到縣裡去賣,賣完藕天都黑了,爺爺借著月光往家趕。那時候去哪都是走路,等爺爺回到家已經大半夜了。

剛走到院壩裡,黃狗就朝爺爺撲來,且不停地吼叫。爺爺知道黃狗的脾性,它這樣子是真的要咬人。

爺爺大罵黃狗,說它狗眼不識主人。罵了幾句,黃狗仍然對著爺爺叫,叫聲絲毫沒變小,如果不是它脖子上套著繩索,只怕爺爺身上已經見紅了。

奶奶聽到狗叫就起床了,在門後又聽見爺爺的罵聲,她打開了門。對黃狗的狂躁行為,奶奶也搞不懂,她喚了聲黃狗,黃狗回頭望了望她,又轉過去衝爺爺叫。

爺爺真生氣了,放下用來裝藕的簍子,取出扁擔,作勢要打黃狗。以往家裡來了陌生人,黃狗叫個不停時,爺爺就這樣嚇唬黃狗,效果還不錯。可這一次,爺爺的行為反而刺激到了它,它一邊狂吠,一邊用力往爺爺那邊撲,完全不顧脖子會被繩子勒壞。

一人一狗就這樣僵持著,都在「氣頭」上。最後還是奶奶突然想起了一種說法,讓爺爺把衣服脫了。爺爺不明所以,奶奶大聲說:「你是不是把髒東西帶回家了?」

爺爺這才反應過來,把衣服褲子都脫了扔在地上,只剩條褲衩。為了印證猜測,脫完後,爺爺往旁邊站了幾米。這時,他們驚奇地發現,黃狗吠叫的方向並沒有隨著爺爺的移動而改變,仍然朝著爺爺脫掉的衣服那邊狂吠。

爺爺放心了,繞著走到黃狗身後。兩人一商量,奶奶解開了拴黃狗的繩子,黃狗「嗖」地就飛了過去,對著衣服一通撕扯,硬生生把爺爺的衣褲都咬成了布條子,這才罷休。

後來這樣的情況又發生了兩次,都是爺爺走夜路回來的時候。黃狗因此也成了爺爺眼中的「火眼金睛」。

我小時候有次發高燒,好幾天都不退。那時候我們一家人住在鄉上,爺爺硬是牽著黃狗從村裡走到我家,讓黃狗圍著我轉了幾圈。

雖然黃狗沒怎麼叫,我的高燒卻在第二天退了,不知是巧合還是真有什麼說法。

奶奶說到這件事,我隱約有些印象。當時我燒得迷迷糊糊的,像是做了個夢,夢見爺爺帶著黃狗來了,後來我問過他們,但他們都商量好了,沒給我講實話,說是我爸不讓我接觸這些神神叨叨的東西。

奶奶和我講他們家這些狗的故事時,能清楚地說出狗是什麼時候來到家中,又是什麼時候去世的,對每一條狗都如數家珍。

這個時候,我才明白,爺爺奶奶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樣對狗的死亡無動於衷,他們不過是把這份傷心與難過藏在了心中,他們不過是經歷了太多生死,比我更能看透。

4

轉眼十多年過去,小白狗已成了名副其實的老白狗。兩年前,爺爺去世,他的兒女、孫子們都回去了,村裡也有很多人來弔唁,爸爸怕白狗吠叫,就把它牽到後面的小院裡拴了起來。

結果那一整天,白狗都沒叫過。大家沉浸在爺爺逝去的悲傷中,又沒見著白狗,就忘了給它餵食。還是奶奶想起了這個老夥伴,拿起木瓢往裡裝剩飯,爸爸問清緣由,扶著奶奶坐下,把餵狗的差事交給了我。

我拿著裝滿食物的木瓢來到後院,只見白狗趴在地上,無精打採。我將木瓢放到白狗跟前,喚它名字,招呼它吃東西,儘管一天沒吃飯,它卻毫無反應。白狗的頭是朝著老家堂屋方向的,爺爺的棺木就擺放在裡面。

我知道白狗是在為爺爺的離去而傷心。我見此情景,心裡禁不住一陣酸楚,我蹲下身,含淚用手輕撫它的頭,把木瓢往它嘴前推了推,它還是不吃。我嘆了口氣,正準備起身時,竟看到白狗雙眼滾落了幾滴淚水……

那幾天,白狗都被拴在後院,它不叫不鬧,也不吃飯。爺爺出殯那日,第一串鞭炮放完,我們都聽到後院傳來了白狗的哀嚎聲。

或許,它是被鞭炮聲驚著了。但我們更願意相信,它是在和爺爺道別,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為爺爺送行。

城裡不方便養狗,爸爸把奶奶接去住的那段日子,白狗被拴在老家院壩裡,爸爸請奶奶的鄰居幫著每天給白狗餵食,鄰居給爸爸說:「它憨憨的,像是掉了魂,餵的東西也吃得很少。」

白狗的狀態越來越差,到後面,鄰居說它看起來快死了。

爸爸怕奶奶知道這事後鬧著要回鄉下住,就沒告訴她,結果就是在那段時間,奶奶像是有感應似的,毫無徵兆地突然提出要搬回去住。

奶奶回去後,白狗的飯量開始大起來,身體也慢慢恢復到了以往的形態,只是它再也不跑、不跳了,就愛趴在地上,一動不動地看著遠方……

一片素心:您的隨手轉發即是法布施,願您吉祥如意,一切歡喜!

相關焦點

  • 柴門聞犬吠
    就是那種體型不大卻機警靈秀的柴狗。」(北宋·蘇軾《倦夜》)「雞飛過籬犬吠竇,知有行商來買茶。這方面的古詩句有:「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唐·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風動葉聲山犬吠,一家松火隔秋雲。
  • 「風雪夜歸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精析,五絕創作進階
    千古名句「風雪夜歸人」出自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自稱「五言長城」,對五言詩作水平相當自負。他的五律、五絕造詣尤為高遠,是中唐重要的詩人之一,也代表了盛唐傳承的正統詩風,和韓愈雄奇、李賀鬼魅等比起來,儼然名門正派。
  • 最經典十首寫狗古詩詞: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沒有其它動物能像狗那樣對主人一生忠誠,這也是人類把它作為最寵的寵物來養的原因之一。當然,除了忠誠,狗還能看家護院,還能導盲,還能緝毒,還能……因此,狗就成了人類的好朋友,自然也成了詩人的好朋友。蘇軾就是最愛狗的詩人之一。
  • 狗們……(江前進)
    狗們……江前進筆者不養狗,但喜歡遠看狗們在草地上撒歡、靜思「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之畫面。博美是一種緊湊、短背、活躍的玩賞犬,是德國狐狸犬的一種。有狗,名為「饅頭」。呵呵,每當見到狗前人後這一奇特的景象時,我總是肅然起敬道:「遛人呢!」2020年初秋某夜,餐畢,與王姓朋友疾步行走到燈火朦朧風景秀麗的天井湖畔。人行道上,突遇前有三人並排,且左有毛色黑白相間的大狗相伴。我倆人鼓足勇氣,三腳並做兩步,硬是從大狗旁擠了過去。
  • 還在曬你家的萌狗帥狗嗎,博物館裡的狗狗們也來湊熱鬧
    記者了解到,在國家文物局的指導下,文博界聯手打撈各館館藏的與狗有關的文物,「駿犬嘯天——戊戌狗年新春生肖文物圖片聯展」,也將於2018年2月13日至3月13日來到省博物館展出。透過這些文物和展品,也許你能從歷史、文化、藝術、民俗多個視角,了解生肖犬的故事,以及它與人類之間的密切關係。
  • 狗年新春吉祥,本文展示與狗有關的藝術作品,一定有你沒見過的
    可是,狗年新春吉祥,本文展示與狗有關的藝術作品,一定有你沒見過的!領你領略不同凡響的狗年。深度文喲!一、三幅畫,看藝術喲!畫狗其實很難,因為人最熟悉的動物就是狗,它們的氣質和形象,已經沉澱在人類的基因中,畢竟和人相處幾千年了!所以敢於畫狗,也是一種勇氣。二、塑像看氣質呦!
  • 我的狗喜歡半夜叫喚,於是我切除了它的聲帶
    我們都學過一首詩「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主人大半夜冒著風雪回家,最先迎接他的是家門口的狗叫聲。>但是在現在的城市裡,曾經溫暖的狗叫聲鄰居多次投訴狗叫聲擾民他們養狗只是出於好奇心,或者只是為了獲得旁人幾句敷衍的誇獎。
  • 老人被狗繩絆倒身亡,寵物犬究竟如何管理?原來古人也為此煩惱
    近期,廣東某八旬老人被狗繩絆倒身亡一事引發廣泛關注,起因是未成年人羅某將另一村民拴養在家門口的狗牽出來玩,過程中狗掙脫約束繩並意外將村民麥某絆倒,導致麥某受傷,經送醫院救治無效死亡。雖然目前此事件被初步判斷為意外事件,但針對涉事女孩、狗主人的責任一直爭論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