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2」號完成首向和尾向破冰試驗

2020-12-08 天山網

「雪龍2」號進行破冰試驗時的航道,圖中船所在的航道為尾向破冰試驗航道,橫向的為首向破冰試驗航道(11月27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新華社「雪龍2」號11月27日電(記者劉詩平)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26日完成首向和尾向破冰試驗。

  破冰試驗在中山站附近的普裡茲灣海域進行,從北京時間16時52分開始,持續約3.5小時。破冰試驗是為驗證這艘新破冰船是否達到設計指標,並幫助駕駛人員掌握「雪龍2」號在破冰時的各種操縱特性。

  按照設計指標,「雪龍2」號能在1.5米厚度冰加上0.2米厚度雪的情況下,以2至3節航速(1節約合每小時1.852公裡)連續破冰行駛。

  測試人員所取樣品顯示測試時冰厚約1.4米、雪厚0.3至0.4米,冰強超過700千帕。

  此前3天,「雪龍2」號已完成中山站附近的航道破冰,為「雪龍」號海冰卸貨開闢了一段約14海裡(約合26公裡)的冰上航道。

  「雪龍2」號於10月15日從深圳啟航首航南極,與「雪龍」號一起展開「雙龍探極」。完成中山站作業任務後,「雪龍2」號將前往南大洋太空人海進行綜合科學考察。

「雪龍2」號正在進行首向破冰試驗(11月26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雪龍2」號進行破冰試驗時駕駛臺工作情況(11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相關焦點

  • 「雪龍兄弟」抵達中山站附近海域 「雪龍2」號首次破冰作業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新華社「雪龍2」號11月21日電(記者 劉詩平)中國「雪龍兄弟」——「雪龍」號和「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20日順利抵達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首個目的地中山站附近海域。首航南極的「雪龍2」號當天還進行了首次陸緣冰破冰作業。  中國此次南極科學考察首次實行「雙龍探極」。
  • 「雪龍2」號乘風破浪 雙向破冰 智能航行
    隨著極地科考事業不斷發展,現代科考破冰船已成為極地考察的重要裝備,除用於破冰外,有的還兼負運輸和海洋考察等任務。7月15日,伴隨一聲長鳴,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出發,執行科考任務。這是「雪龍2」號今年4月順利完成南極首航後,首次承擔北極科學考察任務。
  • 「雪龍2」號正式亮相!你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關注一:「雪龍2」號與「雪龍」號相比哪些方面更先進?  「雪龍2」號船船長趙炎平說,「雪龍2」號是一條以極地水域科學考察為首要任務、兼具極地考察站後勤物資運輸能力的「綠色」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與「雪龍」號相比,「雪龍2」號破冰能力和科考能力「更上一層樓」。
  • 通訊:2020年「雪龍2」號的南極第一網魚
    新華社「雪龍2」號1月1日電通訊:2020年「雪龍2」號的南極第一網魚新華社記者劉詩平「沒想到魚類拖網從放網到收網跨了一年,而且還是『雪龍2』號2020年的第一場作業。」船上時間2020年1月1日凌晨2時10分(北京時間1日5時10分),「雪龍2」號完成南大洋太空人海最新一次中水層魚類拖網取樣,科考隊員從1100米以淺的水域獲得了又一批珍貴的南極魚類樣品。
  • 2019「雪龍2」號收穫滿滿
    此次南極科考,「雪龍2」號搭載89名隊員,全程168天。離開中山站後,「雪龍2」號首次來到了南大洋的太空人海,並將在這裡進行為期40天的科考調查。這意味著全體隊員都會在「雪龍2」號船上送走2019年,迎來2020年。臨近年末的這些天,許多科考隊員和船員也一如既往地在忙碌的大洋科考調查中度過。
  • 「雪龍2」號為何受到深圳人追捧
    為助力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將於10月13日—15日靠泊深圳蛇口郵輪母港,並於15日下午首航出徵南極,與「雪龍」船共同執行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任務。
  • 探秘雪龍2號:食堂有剁椒魚頭咖喱牛肉,宿舍北歐風,還有健身房
    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領隊助理、「雪龍2」號船長趙炎平接受南都記者採訪。這是他第12次去往南極,對此次科考,他非常有信心。趙炎平在「雪龍」號上工作11年,又全程見證了「雪龍2」號的設計生產。他感嘆,隨著國力強大,極地裝備也越來越先進,「在南極考察需要用到很多裝備,慢慢逐步都在國產化」。
  • 揭秘「雪龍2」號極地破冰船為什麼這麼牛(組圖)
    海博會期間,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新聞發布會上在「雪龍2」號上舉行,極地考察相關負責人和專家在對其進行「解密」。&nbsp&nbsp&nbsp&nbsp1:「雪龍2」號與「雪龍」號相比有啥區別?
  • 同濟醫生為「雪龍2」號出徵南極保駕護航
    圖:郝俊傑作為「雪龍2」號保健醫生隨隊出發 院方供圖(下同)「雪龍2」號醫療保障能力大大提升強大的醫療保障能力,是科考任務順利完成的重要一環。在他看來,極地科考船常遇到海冰、冰山、雪崩和流冰等極端氣象,船員患病率高,重症患者難以外送,船上醫療設備又很有限,對遠洋醫學技術的要求極高。此次「雪龍2」號向南極海冰區首航破冰前行,總航行162天,29760海裡,意味著中國海洋強國技術又向前邁出一步。而在醫療保障方面,「雪龍2」號比起「雪龍」號增加了不少新的醫療設備。
  • 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9日起航
    「雪龍2」號船長122.5米,型寬22.32米,設計吃水7.85米,設計排水量13996噸,航速12節~15節,續航力2萬海裡,自持力60天。雙向破冰是「雪龍2」號最大的亮點。我國極地科考主要選擇在南北極海冰較少的夏季開展,即便如此,部分極地海域仍常年冰封,而現役「雪龍」船破冰能力有限,無法滿足極地學科考察的需求。
  • 通訊:「雪龍兄弟」南極卸貨記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新華社「雪龍2」號12月1日電 通訊:「雪龍兄弟」南極卸貨記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雪龍」號與「雪龍2」號兩艘極地科考破冰船12月1日停靠中山站固定冰外緣,相距約500米。連日來,「雪龍兄弟」聯手展開南極冰上卸貨攻堅戰,目前中山站冰上卸貨接近尾聲。
  • 「雪龍2」號忙碌科考迎新年
    船上時間31日10時(北京時間31日13時),經過近50小時連續走航,「雪龍2」號通過對數條近等間距的測線進行「犁地」式來回測量,「掃描」出了一張面積約4900平方公裡的海底地形圖,完成了中國南極考察隊首次在這一海域較大範圍的高解析度海底地形地貌區塊調查。
  • 「雪龍2」剛完成南極首航,又去北極考察,這次目標直指北極資源
    2」剛完成南極首航,又去北極考察,這次目標直指北極資源據報導,在順利完成了南極首航後,「雪龍2」再次啟航,朝著北極出發,這也是「雪龍2」第一次前往北極進行科學考察任務,目前它已經從上海出發,在前往北極的路上。
  • 「雪龍2」號遊南極 發現這些珍貴的魚
    12月26日,科考隊員在「雪龍2」號船尾回收魚類拖網(無人機拍攝)。 「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26日在南大洋太空人海完成了最新一次中水層魚類拖網取樣,科考隊員從接近1100米深的水域獲得了一批珍貴的南極魚類樣品。
  • 「雪龍兄弟」在企鵝群注視下穿越南極圈
    新華社「雪龍2」號11月20日電 搭載著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隊員的「雪龍」號和「雪龍2」號極地考察破冰船19日穿越南極圈,將於北京時間20日傍晚時分抵達南極中山站外圍的陸緣冰區破冰前行。  北京時間19日20時28分,「雪龍2」號穿越南緯66度33分,進入南極圈。相距不到10海裡(約18.5公裡)的「雪龍」號緊隨其後。
  • 「雪龍2」號在南極「捕獲」一批珍貴魚類樣品
    新華社「雪龍2」號12月26日電(記者劉詩平)「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26日在南大洋太空人海完成了最新一次中水層魚類拖網取樣,科考隊員從接近1100米深的水域獲得了一批珍貴的南極魚類樣品。南大洋低溫寒冷、高營養鹽、低葉綠素等特殊環境,造就了這裡生物組成和食物網結構的特殊性。本次科考是中國南極考察隊首次在太空人海開展魚類調查。當天下午,幾名科考隊員在相對較好的海況下進行了拖網取樣。本次拖網共獲得6種60尾魚和一些其他海洋動物樣品,是本次科考中獲得魚類樣品數量和種類最多的一次。
  • 國內首套Micro-G LaCoste S-III型海空重力儀在「雪龍2」號完成...
    2020年6月20日,勞雷交付的國內首套Micro-G LaCoste S-III型海空重力儀順利通過「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的海試驗收,其出色的內符合精度和穩定性,得到「雪龍2」號參與海試驗收專家與用戶代表的一致認可,將於7月隨「雪龍2」號開啟極地科考之旅。
  • 我國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順利交付具備全迴轉電力...
    人民日報上海7月11日電 (記者劉詩瑤、韓文鋆)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11日,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在上海順利交付,標誌著我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了新突破。「雪龍2」號建造工程由自然資源部所屬的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組織實施。
  • 「雪龍2」號駛離開普敦港二下南極
    1月23日,「雪龍2」號正在駛離開普敦港。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新華社「雪龍2」號1月23日電(記者劉詩平)搭載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隊員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北京時間23日22時(當地時間23日16時)駛離南非開普敦港,前往南極長城站。  這是「雪龍2」號第三次穿越西風帶,第二次前往南極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