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2」號乘風破浪 雙向破冰 智能航行

2020-12-05 新華社客戶端

圖為2019年12月,「雪龍2」號突破南極層冰區駛入浮冰區。(中國船舶集團第七Ο八研究所供圖)

圖為2020年7月15日,「雪龍2」號停泊在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當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出發,執行科學考察任務。 新華社發(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供圖)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欽振報導 地球的南北極是神秘而迷人的所在,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有著極大的科研價值。隨著極地科考事業不斷發展,現代科考破冰船已成為極地考察的重要裝備,除用於破冰外,有的還兼負運輸和海洋考察等任務。

7月15日,伴隨一聲長鳴,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出發,執行科考任務。這是「雪龍2」號今年4月順利完成南極首航後,首次承擔北極科學考察任務。

作為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於去年7月交付使用,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擁有雙向破冰、360度原地迴轉、防氣泡下沉式龍骨、模塊化作業甲板、冰區水密月池、DP2動力定位、全船防冬化設計、智能船體和智能機艙等亮點設計,能夠搭載101名船員和科考人員航行2萬餘海裡,實現全球無限航區航行。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專家、「雪龍2」號總設計師吳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雪龍2」號已進入世界最先進極地科考船的行列,將助力我國極地科考實現新的跨越。

攻堅克難——從無到有填補空白

1983年,中國加入《南極條約》,擁有了參與南極事務的國際資格。但直到加入《南極條約》後的第十年,1993年,中國才買到一艘可用於北冰洋運輸的船,經過多次改造,成為目前的「雪龍」號極地科考破冰船。

自1994年起,「雪龍」號搭載著中國科學考察隊先後執行了22次南極考察任務和9次北極考察任務。按船齡計,「雪龍」號已是「老驥伏櫪」,加上是「半路出家」,其科考與破冰能力都不足以滿足當前我國極地科考的新需求。

國務院於2009年6月批准啟動「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建設項目,確定「國內外聯合設計、國內建造」這一原則。中國科研人從「雪龍2」號項目立項的那一刻起,就樹立起「從零開始一舉突破」的理念,反覆研究,攻堅克難,十年磨一劍,最終建成了世界首艘「雙向破冰」極地科考船。

「雪龍2」號項目最先面臨的是「底盤」問題,既要船體質量好,還要採用全迴轉推進方式,並實現「雙向破冰」。這對沒有極地海岸線、沒有建造高冰級極地船舶經驗的我國科研人員來說,挑戰和考驗是可想而知。為穩妥起見,經過反覆研究,我國決定吸收國外先進的破冰船設計理念、技術和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進。經科研人員與芬蘭阿克北極公司近3年的反覆論證,2012年7月,「雪龍2」號項目基本設計合同籤署。

確定基本設計方案後,新問題也隨之出現。吳剛告訴記者,阿克北極設計方案的主要問題在於其沒有特殊用途船尤其是科考船的設計經驗,同時對於我國地理位置和考察習慣帶來的船型設計特點了解不清晰,在船舶科考功能設計、防浮冰幹擾的船型考慮、抗風穩性、破艙衡準、淡水艙設置等方面無法滿足我國新建極地科考破冰船的高要求。「這時候,七〇八所在這方面的設計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吳剛說。

七〇八所把我國傳統的「遠望」系列和「向陽紅」系列科考船型的設計優勢,傳承到「雪龍2」號科考破冰船。針對「雪龍2」號船底聲學設備容易受氣泡和碎冰影響的實際,專門設計了下沉式箱形龍骨的船底結構。此外,與其他商船相比,破冰船在敞水水域的油耗更高,為此,七〇八所設計團隊利用拖曳水池的實驗優勢,對船舶的首部壓冰角、舷側排冰角在確保破冰性能的前提下進行了優化調整。

「『雪龍2』號肩負了國家極地考察的重任,因此在沿承常規科考船設計要素的基礎上,還具有自己的特點。我們不僅在舾裝設計方面增加了防寒要求和貨艙儲運的考慮,還突出了極地作業的特點,使『雪龍2』號在極區的科考作業更加遊刃有餘。」「雪龍2」號舾裝專業主任設計師黃維介紹說。

自2009年6月啟動項目建設,至2019年7月交付使用,「雪龍2」號歷經10年的論證、設計、建造,終現真身。

超強性能——破冰能力實現質的飛躍

船好不好,開船的人最有發言權。「有勁兒、靈活、聰明」,這是「雪龍2」號船長趙炎平對「雪龍2」號的評價。

南極地區部分海域常年冰封,破冰是航行的前提。長期以來,中國都依靠貨櫃運輸船改建而來的「雪龍」號進行極地破冰。「雪龍」號僅能在0.5節航速下衝破1.1米厚、含0.2米雪的冰層,只有等到夏季兩極冰川大面積融化時,才能抵達考察位置。由於船隻無法靠岸,2019年1月初,第35次南極科考隊從「雪龍」號卸運至南極中山站和內陸出發基地的貨物時,只能在冰面上運輸44公裡才得以到達目的地,承擔了極大風險。

「雪龍2」號的破冰能力與之相比,實現了質的飛躍。它能在極地1.5米厚冰環境中,以2至3節的航速連續破冰航行,遇到極難「拱」的冰脊時,船舶吊艙推進器轉動180度,把船艉變「船艏」,尾部的螺旋槳在海面下旋轉削冰,能夠把10多米高的冰脊「掏空」。船艏還配備了兩臺1200kW槽道式側向推進器,船舶可以靈活轉身、精準定位,極大提升了惡劣海況下的安全性和調查作業精度。

趙炎平說,以往「雪龍」號在南極尤其是浮冰特別密集的地方,調頭非常困難,可能要花超過12個小時。如今再遇到同樣的情況,「雪龍2」號則不需調頭,可以直接尾向破冰航行。

有了這些優勢,「雪龍2」號既可拓展極地考察海域,也具備了實施夏季之外季節考察航次的能力。「藉助『雪龍2』號更強的破冰能力,科研人員能更早進入極地、更晚離開。對於科學家來說,能夠延長科考作業的時間窗口、擴大科考作業範圍,是彌足珍貴的。」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負責人介紹。

全球首艘雙向破冰極地科考船的名號之外,「雪龍2」號還是全球首艘智能科考船,集智能航行、智能能效、智能機艙、智能船體為一體。在「雪龍2」號的船體和設備上,共裝置了7000多個智能感應點。智能機艙能通過傳感器等設備進行船體全壽命監測,當船體與冰面發生刮擦,即能自動預警。智能船體還能自動進行「健康體檢」,並收集船體鋼板與冰面的摩擦數據,為今後設計製造新船型提供參考。

作為駕駛團隊成員、參與了「雪龍2」號南極首航的集美大學航海學院教師周建文說,跟以往駕駛員只能完全根據冰圖、經驗以及現場冰況推測前方冰情不同,「雪龍2」號配備了動態定位系統,為冰區航行、大洋科考提供了高效、準確的系統支持。

完美結合——閃耀著人性與科技的光芒

除了是一名破冰能手之外,「雪龍2」號還具有強大的科考性能。

通常,密集冰區科考船舷外無法下放和回收科考設備,惡劣海況下,舷外作業設備和人員都面臨較大風險。而「雪龍2」號船舯安裝有世界上第一個「水密月池」,月池系統由上蓋、底蓋、防浪板、抽排水裝置、除冰裝置和吊放裝置等構成,從主甲板往下貫穿5層甲板,直通海底。有了月池系統,可以不經過船舷,從月池直接下放科考設備進行作業並回收,防止昂貴的科考設備在極地嚴寒環境下,一拉出水面就凍結,也為科學家們營造了一個更舒適的作業環境。

「雪龍2」號還配備有深水和中淺水多波束系統、深海淺地層剖面儀、生物儲量評估回聲積分儀系統、水下全方位聲吶、超短基線、萬米測深儀等聲學設備,能夠滿足海底精細化測量和漁業資源探測需求。

作為國際先進的極地考察和海洋科學研究移動平臺,「雪龍2」號處處閃耀著人性與科技的光芒。

由於中國相對南極的地理位置較遠,南極科考隊註定會經歷長時間遠航,並經受南半球西風帶的考驗。受強烈氣旋影響,船隻在經過西風帶時會發生劇烈搖晃,嚴重時傾斜角度最大可超過35度,不僅對船上設備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威脅,也會引起隊員身體的極度不適。於是,在原來可滿足10級大風海況中航行的設計基礎上,「雪龍2」號最終提升到了可以在12級大風裡斬風破浪前行的強度。同時,為減少船上人員經歷惡劣海況時的不適感,船上還配備了先進的減搖水艙系統,能有效減小船隻搖擺幅度。

在吳剛看來,「雪龍2」號最人性化的設計之一,是實現了Wi-Fi全覆蓋。極地科考動輒數月,網絡是船上人員與家人聯絡的唯一方式。「雪龍2」號設計之初,就制定了一個硬性指標:登上這艘船,手機即可流暢上網。「雪龍2」號加載VAST衛星通信系統,同時設置了更多「放大器」,Wi-Fi信號覆蓋船隻各個區域,船上船下聯繫更加便捷,圖像和聲音得以更快速地傳輸。

不僅如此,「雪龍2」號還針對船上人員生活起居進行了多處人性化設計,如房間加熱設施、窗戶雙層保溫、室外主要梯道的電纜加熱和防滑處理、淡水的充足供給等等,充分改善船上人員生活條件,彰顯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吳剛告訴記者,通過「雪龍2」號建造項目,七〇八所積累了極地船規則規範經驗,掌握了雙向破冰船型設計、PC3級破冰船結構設計和破冰船低溫防寒設計等關鍵技術,打造了一支日趨成熟的科考船、破冰船設計團隊。未來,我們對建造重型破冰船將更有信心。

相關焦點

  • 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9日起航
    雙向破冰是最大亮點「雪龍2」號建造工程由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組織實施,芬蘭阿克北極有限公司承擔基本設計,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開展詳細設計,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建造。從2008年12月上報項目建議書,到2019年7月「雪龍2」順利交付,項目建設歷時十餘年。
  • 「雪龍兄弟」抵達中山站附近海域 「雪龍2」號首次破冰作業
    「雪龍」號開進「雪龍2」號(前)破冰後的航道(11月20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新華社「雪龍2」號11月21日電(記者 劉詩平)中國「雪龍兄弟」——「雪龍」號和「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20日順利抵達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首個目的地中山站附近海域。首航南極的「雪龍2」號當天還進行了首次陸緣冰破冰作業。  中國此次南極科學考察首次實行「雙龍探極」。
  • 揭秘「雪龍2」號極地破冰船為什麼這麼牛(組圖)
    海博會期間,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新聞發布會上在「雪龍2」號上舉行,極地考察相關負責人和專家在對其進行「解密」。&nbsp&nbsp&nbsp&nbsp1:「雪龍2」號與「雪龍」號相比有啥區別?
  • 「雪龍2」號正式亮相!你關心的問題都在這裡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14日向深圳公眾開放,將於15日啟航首航南極,與「雪龍」號一起展開「雙龍探極」,形成中國南極考察新格局。  「雪龍2」號與「雪龍」號有何不同?本次南極考察有哪些突出亮點?極地考察相關負責人和專家在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新聞發布會上對人們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 「雪龍2」號為何受到深圳人追捧
    為助力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將於10月13日—15日靠泊深圳蛇口郵輪母港,並於15日下午首航出徵南極,與「雪龍」船共同執行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任務。
  • 我國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順利交付具備全迴轉電力...
    人民日報上海7月11日電 (記者劉詩瑤、韓文鋆)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11日,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在上海順利交付,標誌著我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了新突破。「雪龍2」號建造工程由自然資源部所屬的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組織實施。
  • 「雪龍2」號完成首向和尾向破冰試驗
    「雪龍2」號進行破冰試驗時的航道,圖中船所在的航道為尾向破冰試驗航道,橫向的為首向破冰試驗航道(11月27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新華社「雪龍2」號11月27日電(記者劉詩平)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26日完成首向和尾向破冰試驗。  破冰試驗在中山站附近的普裡茲灣海域進行,從北京時間16時52分開始,持續約3.5小時。破冰試驗是為驗證這艘新破冰船是否達到設計指標,並幫助駕駛人員掌握「雪龍2」號在破冰時的各種操縱特性。
  • 探秘雪龍2號:食堂有剁椒魚頭咖喱牛肉,宿舍北歐風,還有健身房
    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領隊助理、「雪龍2」號船長趙炎平接受南都記者採訪。這是他第12次去往南極,對此次科考,他非常有信心。趙炎平在「雪龍」號上工作11年,又全程見證了「雪龍2」號的設計生產。他感嘆,隨著國力強大,極地裝備也越來越先進,「在南極考察需要用到很多裝備,慢慢逐步都在國產化」。
  • 詳看「雪龍2」
    今年11月下旬,兩艘船預計將抵達中山站附近,到時候,「雪龍2」號將走在前面,為「雪龍」號開出冰道。「雪龍2」號配備了「雪鷹301」直升機今年是我國開展南極考察活動的第35年,也是南極中山站建站30周年,崑崙站建站10周年,泰山站建站5周年……長122.5米,型寬22.32米的「雪龍2」號首航南極,也被人們寄予厚望。
  • 2019「雪龍2」號收穫滿滿
    此次南極科考,「雪龍2」號搭載89名隊員,全程168天。離開中山站後,「雪龍2」號首次來到了南大洋的太空人海,並將在這裡進行為期40天的科考調查。這意味著全體隊員都會在「雪龍2」號船上送走2019年,迎來2020年。臨近年末的這些天,許多科考隊員和船員也一如既往地在忙碌的大洋科考調查中度過。
  • 「雪龍2」號忙碌科考迎新年
    36次南極考察任務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繼續在南大洋太空人海作業,科考隊員們以工作迎接2020年新年。隨後,「雪龍2」號繼續在太空人海的東經40度斷面進行水體環境調查,獲取海水溫度、鹽度和葉綠素等水體環境參數的剖面信息,助力海洋水文、生物、化學等學科的觀測和研究。
  • 「雪龍2」號偶遇北極熊
    據雪龍探極公眾號消息,7月29日,北京時間17:00(船時20:00),「雪龍2」號航行時於,北緯74度52分、西經179度16分偶遇北極熊。 航渡期間遇到熊是件開心的事兒,大家都在拍拍拍,畢竟是非常難得,真可謂「喜相逢」。
  • 同濟醫生為「雪龍2」號出徵南極保駕護航
    昨日,我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從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離港,預計15日從深圳正式啟航,前往南極海冰區,開啟為期半年的南極首航任務。來自中國國際應急醫療隊(上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神經內科的醫生郝俊傑作為保健醫生隨隊出發,在未來的162天遠航中,保障船上所有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
  • 在江南造船廠維護35天,「雪龍2」號將再赴南極
    在完成一系列「補血」維護工程後,「雪龍2」號又將再次踏上新徵程。11月4日,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從江南造船廠獲悉,11月2日,中國新一代極地科學考察船「雪龍2」號船解纜起航,結束了為期一個多月的設備檢修和保養工程,將以「滿血」狀態迎接下一次科考任務。
  • 「雪龍2」剛完成南極首航,又去北極考察,這次目標直指北極資源
    2」剛完成南極首航,又去北極考察,這次目標直指北極資源據報導,在順利完成了南極首航後,「雪龍2」再次啟航,朝著北極出發,這也是「雪龍2」第一次前往北極進行科學考察任務,目前它已經從上海出發,在前往北極的路上。
  • 「雪龍2」號駛離開普敦港二下南極
    1月23日,「雪龍2」號正在駛離開普敦港。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新華社「雪龍2」號1月23日電(記者劉詩平)搭載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隊員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北京時間23日22時(當地時間23日16時)駛離南非開普敦港,前往南極長城站。  這是「雪龍2」號第三次穿越西風帶,第二次前往南極地區。
  • 雪龍2號停靠紐西蘭港口 進行無接觸補給
    軍報快訊 【雪龍2號停靠紐西蘭港口 進行無接觸補給】11月28日,「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停靠在紐西蘭南島克賴斯特徹奇市利特爾頓港。 經過17天航行,搭載著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27日停靠紐西蘭南島克賴斯特徹奇市利特爾頓港,進行無接觸補給。
  • 「雪龍2」號南極科考首次調查「中水層魚」
    36次南極科考的「雪龍2」號目前正在太空人海進行大洋科考。本次航段的航行時間將長達近50天,海上漂泊的日子裡,「雪龍2」號上,記者通宵記錄了兩位魚類專家的科研工作。
  • 大洋行者「雪龍2」號,抗疫一樣不鬆勁 ——連線我校附屬東方醫院隨...
    2月7日,駛離開普敦港的大洋行者——「雪龍2」號抵達南極長城站我們的「雪龍2」號卸貨作業時,非工作人員不讓靠近。我就呆在船上。」郝俊傑告訴記者。2月2日(正月初九),海上航行的「雪龍2」號內,郝俊傑給大家做「傳染病」講座,他從傳染病的感染特點講起,列舉疫病的傳染性、流行性、免疫性、地方性、季節性等特點,指出傳染病有傳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