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梵澄文化研究中心在印度揭幕

2021-01-10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新德裡10月27日電(記者胡曉明)以中國學者徐梵澄命名的文化研究中心26日在印度南部本地治裡揭幕,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和本地治裡首席部長納拉亞納薩米出席了在線揭幕儀式。

  孫衛東表示,徐梵澄先生懷著對印度文化的濃厚興趣,在印度工作、生活33年,系統翻譯了許多印度經典哲學著作,將印度思想家奧羅賓多介紹到中國。

  孫衛東說,人文交流是中印關係的一大支柱。徐梵澄長期在印度講授中國文化,把大量中文典籍翻譯成英文,為印度及世界各國人民了解中國打開了一扇重要窗口。希望徐梵澄文化研究中心能夠繼承和發揚徐梵澄先生的嚴謹治學精神,將其生平和研究成果介紹給兩國人民,增進中印文化學術交流。

  納拉亞納薩米表示,目前,本地治裡正在大力吸引外資,積極建設智慧城市,著力發展旅遊業。相信隨著徐梵澄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本地治裡將吸引更多中國企業和中國遊客,為當地經濟和印中關係發展增添新動力。

  徐梵澄是中國知名印度學專家、哲學家和翻譯家。從1945年到1978年,他在印度共生活33年。其中,1945年起在印度大學任教,1951年起在奧羅賓多靜修所從事翻譯、著述和講學。

  徐梵澄文化研究中心由印度本地治裡印中友協創辦,旨在研究徐梵澄學術成果,傳播中國文化、促進中印文化交流,增進兩國人民友誼。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 殼牌清潔交通能源聯合研究中心揭幕
    北京2017年5月15日電 /美通社/ -- 5月12日,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 殼牌清潔交通能源聯合研究中心在北京清華大學正式成立。該中心由殼牌與清華大學共同創立,依託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致力於清潔交通車用能源的聯合研究,包括傳統化石燃料、高效車用潤滑油及添加劑、替代燃料和新能源等,中心地點設在清華大學。殼牌中國集團主席張新勝和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出席了成立儀式並共同為聯合研究中心揭幕。
  • 中華文化研究中心在齊魯理工學院授牌
    12月29日,山東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學研究會中華文化研究中心授牌儀式暨建設發展座談會在齊魯理工學院召開。  研究會副秘書長兼組織聯絡部部長張興華教授宣讀了《山東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學研究會關於成立中華文化研究中心的決定》,宣布了山東省高等教育管理科學研究會中華文化研究中心首聘顧問和研究中心負責人及秘書處成員名單。範躍進會長向齊魯理工學院授牌,向常翠鳴校長、傅永聚教授頒發研究會「發展貢獻獎」獎章和中華文化研究中心首聘顧問聘書。
  • [新華](文化)《再一次初戀》揭幕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法國電影周
    (文化)《再一次初戀》揭幕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法國電影周 (原標題:(文化)《再一次初戀》揭幕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法國電影周)
  • 《駱越方國研究》成果證明:廣西武鳴是駱越文化中心
    4月17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駱越方國研究》首發式暨武鳴駱越文化開發研討會在南寧市武鳴區舉行。項目專家介紹了《駱越方國研究》的主要成果,證明武鳴是駱越文化的中心,建設恢復陸斡鎮的原名駱越鎮,恢復武鳴河的原名駱越水,修復駱越古都城,全力建設駱越古都旅遊景區。
  • 杭州首座雲計算數據中心落成 犀牛工廠揭幕
    杭州日報訊 昨日,阿里巴巴集團連續發布了兩個重磅消息——一是阿里巴巴浙江雲計算仁和數據中心正式在餘杭錢江經濟開發區落成揭幕;另一個是阿里巴巴新製造發布會暨犀牛工廠揭幕儀式在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阿里巴巴浙江雲計算仁和數據中心是全國首座綠色等級達5A的液冷數據中心,也是阿里巴巴在杭州的首座雲計算數據中心,它採用了伺服器全浸沒液冷、高壓直流、供配電分布式冗餘、人工智慧優化算法等技術,PUE(評價數據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標)低至1.09。「這是目前杭州地區已建成的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綠色數據中心。」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暨2020年度學術成果...
    新華網北京12月20日電(袁思陶 邢賀揚)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主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暨2020年度學術成果新聞發布會」12月20日在北京舉行。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2020年度學術成果新聞...
    2020年12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2020年度學術成果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圖為發布會現場。中國網12月20日訊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以下簡稱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主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2020年度學術成果新聞發布會」今日在北京舉行。本次新聞發布會集中發布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2020年度的代表性科研成果,由文化藍皮書系列和「文化中國書系」兩個部分組成。
  • 清華大學智能汽車設計與安全性技術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來源:新華網4月29日,「清華大學(汽車系)智能汽車設計與安全性技術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黨委書記李建秋,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楊殿閣,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工程院院士李駿,清華大學黨委書記
  • 中國女性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手作羊毛氈公益活動在京舉辦
    華夏經緯網12月26日訊:中國女性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日前在北京一號地藝術區女紅生活藝術空間成功舉辦手作羊毛氈公益活動。原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馬文輝、全國婦女手工編織協會會長陳元綵、中華女子學院藝術學院院長王露,以及社會各界代表參加了公益活動。
  • 大象起源於印度?所以中國象棋被印度6次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象棋被印度6次申請世遺 理由:大象起源於印度中國象棋被印度6次申請世遺 理由:中國古代沒大象象棋是中國的國粹之一,象棋是啥時候發明的?應該是宋代以後吧,因為至少要到宋代才有砲吧,至於火炮的炮,顯然是明清時候改的。
  • 石善春秋—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作品展亮相三坊七巷
    為弘揚壽山國石文化,2015年10月27日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下簡稱中心)在福州正式掛牌成立。中心是經中國文聯審核,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同意批准,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管,由全國(含港澳特別行政區及臺灣地區)的壽山石雕刻藝術家、理論家、篆刻家、書畫家和鑑賞收藏家及與壽山石文化相關的專家學者自願參加、自願結成的全國性、權威性、專業性學術團體。
  • 雙流老媽兔頭全國第四家店正式開業 老媽親自到店揭幕
    雙流老媽兔頭全國第四家店正式開業 老媽親自到店揭幕時間:2020-01-18 17: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雙流老媽兔頭全國第四家店正式開業,老媽親自到店揭幕 2020年1月16日,雙流老媽兔頭全國第四家店在北京大興薈聚購物中心盛大開業。
  • 頌缽音療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頌缽,作為一種舶來品和古老的文化,正在煥發生機,古為中用,洋為中用。為了深入發掘頌缽文化,中國第一家頌缽音療研究中心-北京駐顏美容科學研究院頌缽音療研究中心於2019年9月21日「國際和平日」當天宣告成立。這標誌著「頌缽音療」正在邁入科學發展的新軌道。
  • ...館舉行「絲路歲月」特展:成立國際絲綢之路與跨文化交流研究中心
    展品(央廣網發 傅煒如攝)據介紹,展覽分為序章、草原絲綢之路、沙漠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四大板塊,共14個單元,系統全面地展示絲路沿線人們的生活百態,以及由此所引出的中西文化交流。比如,「沙漠絲綢之路」部分,展覽以懸泉置遺址、擂臺張君墓、李賢墓、史君墓等出土的文物為主,分別反映漢晉至元明時期絲路沿線的「驛站嗇夫」「河西將軍」「樓蘭貴族」「原州刺史」「沙州佛子」「粟特薩寶」「西州子錢家」等不同身份人群的服飾、文化、生活習慣、宗教信仰及葬俗。
  • 「從阿旃陀到敦煌」絲綢之路文化藝術研究班圓滿結束
    記者從敦煌研究院獲悉,經過7天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培訓,2018「從阿旃陀到敦煌」絲綢之路文化藝術研究班10月30日在敦煌圓滿結束。來自義大利、希臘、印度、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以及香港、臺灣等地區的120餘位學者收穫滿滿,踏上返程。
  • 印度文化有什麼特點?最主要的就是一個印度教
    印度教重要的宗教實踐活動-恆河火祭儀式為研究對象,探索該活動中信仰、儀式和音樂間的關係。恆河火祭儀式作為印度教重要的宗教實踐形式,它是證明印度教統治力量的外在表現方式。恆河火祭儀式有著 200 年歷史,是一種以祭火為主的儀式,又被稱為「火祭」。
  • 環湘自行車賽揭幕 精英組冠軍是個印度人
    湖南日報記者 郭立亮 攝 華聲在線—湖南日報7月5日訊(記者 王亮) 今天,第八屆「雷克斯杯」環湘自行車賽揭幕戰在張家界老道灣景區完賽,本次揭幕戰不僅刷新了環湘賽分站賽參賽人數和獎金的新紀錄,還歷史上首次有外籍選手問鼎冠軍,來自印度的沙琪瑪奪得了精英組頭名。
  • 報恩塔——城市中心文化地標
    作為鬧市中心最標誌性的建築,報恩塔一直靜靜的矗立了800多年,是瀘州市中心繁華道路上的一處淨土,更是瀘州市民內心最美好的記憶! 報恩塔位於瀘州市江陽區報恩塔文化廣場,俗稱瀘州白塔。
  • 研究發現熱帶印度野牛和蘇門答臘犀牛史前棲息於青藏高原東北部
    中新社昆明10月20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宿兵研究組古DNA室與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合作,對山那樹扎遺址的10個大型牛科動物和2個犀牛骨骼標本開展古DNA研究發現,熱帶印度野牛和蘇門答臘犀牛史前棲息於青藏高原東北部,促使該地區成為東亞最後的狩獵場之一。
  • 研究將印度野牛歷史分布北界擴展至北緯34°—新聞—科學網
    中國境內牛科動物的遺傳多樣性和起源進化研究一直是國際學術界關注的前沿和熱點科學問題。雷初朝團隊研究結果顯示,全世界家牛至少可以分為5個明顯不同的祖先類群,中國地方黃牛品種來源於其中的3個血統,其中中國瘤牛擁有極高的遺傳多樣性,近緣牛種的滲入是中國黃牛遺傳多樣性的主要貢獻源頭,相關成果發表在2018年的《自然—通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