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青冀浙閩渝五省市林業部門負責人在西寧舉行的全國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現場會上「曬」出國土綠化「成績單」,「過招」扮靚綠水青山經驗。圖為會議現場。 羅雲鵬 攝
中新網西寧8月28日電 (記者 羅雲鵬)28日,青冀浙閩渝五省市林業部門負責人在西寧舉行的全國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現場會上「曬」出國土綠化「成績單」,「過招」扮靚綠水青山經驗。
青海:擴面提質並舉
地處世界「第三極」的青海不僅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也孕育了河西走廊多條河流,是中國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目前青海省林地面積1.65億畝,佔該省國土面積的15.3%。
「五年來青海投資210億元(人民幣,下同),完成營造林1275.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3%。」青海省林業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寧介紹,通過增綠擴面補齊生態短板,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要素,已推進「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還草、湟水流域百萬畝人工林等重點工程。
數據顯示,青海省會西寧通過30年南北兩山造林綠化,目前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從7.2%提高到79%;海西州大規模造林101萬畝、治沙26.9萬畝,在柴達木盆地築起一道道「綠色長城」。
河北:構築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
河北省東臨渤海、內環京津。河北省林業廳廳長、黨組書記周金中表示正以大規模推進國土綠化,構築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
「在平原地區,將植樹造林作為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的重要內容,在不破壞耕作層、不改變耕地性質和用途的前提下,鼓勵土地複合利用,發展林果產業,實現『綠』『富』雙贏。」周金中說,在生態脆弱地區,擴大退耕還林還草範圍,允許張家口、承德地區將15度以上坡耕地和沒有灌溉條件、風沙危害嚴重的沙化耕地,納入退耕還林還草範圍。
據介紹,截至2018年7月,河北省本年度共完成營造林703萬畝,是近年來造林任務完成最多、進展最快、效果最好的一年。
浙江:傳統產業推動綠化富民
浙江省林業廳黨組書記、廳長林雲舉介紹,在推進國土綠化美化過程中,浙江通過發展林業綠色產業,著力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通道,2017年浙江省林業產值5633億元,以佔全國2%的林地面積創造了佔8%的林業產值。
「實施竹木、花卉苗木、木本糧油轉型升級三年行動,加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已建成現代林業園區269個。」林雲舉說,林業對農民増收的貢獻率為22.2%,重點林區縣農民收入的50%以上來自於林業。
此外,2017年浙江省還實現森林旅遊產值1661億元。
福建:創新推廣「贖買+」模式
福建省林業廳黨組書記、廳長陳照瑜介紹,附件在全國率先開展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改革試點,通過政府投入、社會捐贈等形式,贖買重點生態區人工商品林,有效破解生態保護與林農利益之間的矛盾。
「推廣『贖買+』模式,放大贖買效應,實現森林提質、社會得綠、林農得利。」陳照瑜說,目前福建各級財政共投入補助資金342億元,完成試點面積23.6萬畝。
據了解,在福建,「贖買+」模式涵蓋「贖買+改造提升」「贖買+合作經營」「贖買+生態補助」等。
重慶:加減乘除「論量」
増加森林面積,在擴大增量上做「加法」;消減荒山,在優化存量上做「減法」;因地制宜發展林業特色產業,在提高質量上做「乘法」;消除防火、蟲害等風險,在防範風險上做「除法」,這是重慶在國土綠化中的工作方法。
「對退化林進行修復,對疏林、灌木林強化封山補植,增加石漠化地區森林覆蓋度。」重慶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沈曉鍾介紹,通過打通政策性金融和綠色生態基金進入林業生態建設渠道,正推進林業與網際網路、金融、科技、文化、旅遊、健康體育、教育、養老等多領域融合發展。
沈曉鍾說,今年上半年,重慶投入國土綠化資金36.9億元,完成各類營造林任務332萬畝,同比增長21%,生態建設作用凸顯,林業產業助農增收、脫貧效能不斷釋放。
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黨組書記張建龍表示,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要全國「一盤棋」,東中西部一起動,城市鄉村、山區草原齊推進,做到無死角、全覆蓋,實現應綠盡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