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聊齋系列085篇《庫官》)
這篇聊齋故事,講述了庫官神的故事。所謂的庫官神,就是專門掌管凡間每個人的命中財富的神仙。當然,此篇故事並非宣揚迷信之作,也不是宣揚所謂的人之命天註定的封建思想,而是通過這篇故事,告誡人們,不要強求不義之財,得到不該得的東西,就會失去該得的東西。當官員貪汙受賄,就會失去官位和自由,當歹徒搶劫錢財,就會失去品德和自由。當人們存在非分之想,必然會得到非分之想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從而漸漸遠離人的良知。
文中的庫官神,代表的是正當收入,只要踏實肯幹,積極努力,人人都會有一個庫官神掌管著應得的財富。所謂的定數,具有象徵意義,是有所特指的,付出的定數,就是回報,勞動的定數,就是收穫,誠實的定數,就是信任。當然,為非作歹的定數,就是繩之以法。這裡的定數,就是行為導致的必然結果,是一種必然的因果關係。
好了,閒話少說,進入今天的白話聊齋故事。
話說山東鄒平有個叫做張華東的官員,奉旨去祭祀南嶽衡山,帶著車馬儀仗隊伍迤邐行來。這一天,到了江淮地區,按照行程需要住宿下來,張華東派遣前驅官去驛站打點住宿事宜。
快到驛站的時候,前驅官回來報告,「啟稟大人,據說前面驛站裡有妖怪作怪,住進去恐怕會出亂子,不如另外徵用客棧住宿,還請大人定奪。」張華東捻須沉吟片刻,說道:「此去南嶽祭祀,就是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徵用客棧就會擾民,有違此行初衷。依本官看,不需要擾民,就在驛站裡住宿吧。我等奉旨行事,天子威儀,妖怪自會趨避。」
一行人住進了驛站。到了半夜裡,張華東擔心妖怪作祟,不敢入睡,穿著官服佩劍而坐,靜觀其變。不一會,聽見一陣腳步聲傳來,走進來一名鬚髮皆白的老頭,穿戴著黑色衣帽,扎著黑帶。
張華東好生奇怪,這人不是隨行人員,他不認識,就問道:「你是誰?來我這裡幹什麼?」老頭行禮完畢,恭恭敬敬地說道:「大人,我是庫官神,已經為你打點財物很長時間了。這是你命中注定的財物,幸虧在此遇見欽差大人,可以轉交給大人,我也好了結一樁差事。」
張華東心中大喜,問道:「有多少庫銀?」
庫官神說道:「回稟大人,一共是兩萬三千五百兩銀子。」
張華東暗想,此行公務在身,這麼多銀子,帶在身邊實在不方便。他說道:「庫官神,我看這樣吧。等我回程的時候,再來清點財物,辦理交割手續,如何?」庫官神說道:「好吧,我就在此恭候大人返程。」說完,一個轉身,不見蹤影。
第二天,張華東啟程,一路晝行夜宿,最終到了南嶽。祭祀完畢,張華東返程,在南中地帶,得到當地官員的盛情款待,接受了不少饋贈。到了江淮地區,仍然住在原來的驛站裡。
到了半夜裡,庫官神又來了。拜見完畢,張華東問起庫銀的事情,讓他現在就交割出來,明天帶回家去。
庫官神卻說:「啟稟大人,那些銀兩不屬於你了,已經撥付給遼東兵營,充當兵餉了。」
張華東大為驚訝,說道:「庫官神,你上次不是說這些銀兩是我命中注定的嗎?怎麼現在卻變成了兵餉?難道說,我的福祿被上天消減了嗎?可是,最近一段時間,我並沒有做錯什麼,為何消減我的福祿?」
庫官神笑著說:「大人德行無虧,並沒有消減福祿。人的收入,都有一定的天數,是註定的,不會增減。大人這次南行公幹,收取的饋贈之物,已經達到了命中注定的收入,故此此筆庫銀不再屬於大人了。」說完,庫官神就不見了。
回到家裡,張華東細細地清點這次帶回去的財物,不多不少,正好兩萬三千五百兩。張華東驚訝不已,這才相信庫官神的話。不由得感慨起來,原來人的福祿都有定數,不可強求啊!
讀罷故事,掩卷沉思。張華東失去了庫銀,其實並非命中注定,而是一種懲戒。張華東奉旨行事,本應該為官清正,可是他卻大肆收受饋贈,銀兩高達兩萬多兩。這篇文章,其實是對明朝官場上的陋習,和官員的貪婪,進行了暗諷。
同時,這篇故事,也是對所有人的一種警戒,不義之財不可取,有所得必有所失。張華東僅僅是接受饋贈,沒有索賄,不然,等待他的就會是剝奪福祿,鋃鐺入獄。可是,張華東經此一事,並沒有驚醒,反倒慨嘆定數之說,實在是愚昧至極。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