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聊齋故事:橘樹知己

2021-01-08 正經說文史

(重溫聊齋系列056篇《橘樹》)

這篇故事,表面上寫了橘樹具有靈氣,具有一些怪異的現象,其實是刻畫了人和橘樹的知己之情,純真而美好,讀罷令人神往。正所謂「人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橘樹只為知己開花結果。

「人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句話,一直是古代人們的傳統信條,恰恰反映了知己難得,為了報答知己,雖萬死而不辭的精神風貌。在物慾橫流的世界,知己更是難覓,純真的友誼更是難得可貴。對於知己,已經不是可遇而不可求,幾乎是遇無可遇了。

話說陝西人劉公,在福建興化任縣令,官聲不錯,頗有政績,深受老百姓的喜愛。這一年,有一個遊方道士來拜會劉公,送給他一盆盆景,盆子裡栽種著一棵小橘樹,樹幹才小指頭那麼粗。劉公不喜歡,一來以橘樹為盆景,太過普通,又是高雅格調,二來他也懶得侍弄這棵小橘樹,就拒絕不要,讓道士拿回去。

劉公有一個小女兒,才六七歲,這一天恰巧是她的生日,道士就說:「此盆景不足以供大人賞玩,激不起大人的雅興,不如送給女公子吧,祝她福壽安康。」劉公這才命人收下,送到後衙,交給女兒。

想不到女兒一見到這盆小橘樹,無比歡喜,視如珍寶。她把小橘樹放在自己的閨房裡,早晚護理,澆水鬆土,小心翼翼地呵護著,生怕它受到丁點傷害。有時候,她有什麼悄悄話,都會對著小橘樹說,還會唱歌給小橘樹聽。每當這個時候,小橘樹的葉子無風搖動,就像能聽懂她的話語和歌聲。

轉眼間,劉公的任期滿了,到京城述職,等候吏部的安置,舉家搬回陝西老家。此時,小橘樹已經長粗了,剛好一隻手掌可以環住,而且這一年它也開始結果了,樹上掛滿果實。由於路途遙遠,橘樹比較笨重,不便於攜帶,劉公打算把它丟棄,無奈女兒抱著橘樹啼哭,說捨不得扔掉好朋友,死活不願意鬆開手。

劉公就抱起小女兒,哄勸道:「小寶貝,我們也只是暫時離開這裡,過一段時間還會回來的。到時候,你又可以見到你的好朋友了。」小女兒信以為真,才答應不帶走小橘樹,但是她擔心自己不在這裡,小橘樹會被力氣大的人搬走,就讓家人把橘樹栽在後衙院子裡的臺階下。一直到親眼看見家人栽好小橘樹,她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劉公的女兒回到家鄉後,有媒婆上門說合,把她許配給了莊家。女兒就和祖父住在老家裡,不再隨著父親去任上。轉眼間,十多年過去,劉氏長大了,嫁到了莊家。莊公子發奮讀書,在丙戌年高中進士,被委派到興化當縣令。

劉夫人大喜,這一下可以看到她的橘樹朋友了。在跟著丈夫赴任的路上,劉夫人心內一直揣測不定,時間一晃十多年了,也不知道橘樹有沒有被別的縣令砍伐掉,到底還在不在後衙大院的臺階旁。

到了興化的後衙裡,劉夫人大喜,橘樹不但還在,而且已經長成十圍粗了,樹上掛滿果實,數以千計。劉夫人撫摸著橘樹說:「老朋友,我回來了!」劉夫人詢問以前相識的差役,差役告訴她說:「自從劉公離任後,這棵樹長得枝繁葉茂的,十幾年來卻一直不結果,今年還是第一次結果。」

劉夫人大為訝異,才知橘樹只為她結果,看來橘樹有靈,也把她當作好朋友。

莊縣令當了三年的縣令,每一年,橘樹都是果實纍纍。到了第四年,橘樹忽然開始枯萎起來,不像以前那麼枝繁葉茂,也不結果了。劉夫人心裡詫異,對夫君說:「看來,橘樹這個徵兆,說明我們快要離開興化了,你的任期估計也不長了。」

果然,到了秋天,吏部一紙公文下來,莊縣令被解任,調往別處。

文末,蒲松齡老先生發表了一番感慨:「橘共有夙緣於女與?何遇之巧也。其實也似感恩,其不華也似傷離。物猶如此,而況於人乎?」橘樹確實與劉氏有緣,它用果實纍纍,來報答劉氏對它的知遇之恩,它不開花結果,來表達對於離別的悲傷。人間的知己,也莫過於此,讓人不由得想起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典故,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白話聊齋故事:庫官神的傳說
    (重溫聊齋系列085篇《庫官》) 這篇聊齋故事,講述了庫官神的故事。所謂的庫官神,就是專門掌管凡間每個人的命中財富的神仙。當然,此篇故事並非宣揚迷信之作,也不是宣揚所謂的人之命天註定的封建思想,而是通過這篇故事,告誡人們,不要強求不義之財,得到不該得的東西,就會失去該得的東西。當官員貪汙受賄,就會失去官位和自由,當歹徒搶劫錢財,就會失去品德和自由。當人們存在非分之想,必然會得到非分之想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從而漸漸遠離人的良知。
  • 白話聊齋故事:小黑狗護銀子
    (重溫聊齋系列074篇卷五《義犬》) 這篇故事,講述了一條狗,儘管被主人誤解,遭到鞭打,也不背叛主人,寧死守住主人的救命錢財的故事。狗的學名叫做犬,是六畜之一,幾千年來,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一直幫人類看家護院,成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狗最可貴的品質,就是忠誠,今天的聊齋故事,講述的就是狗的忠誠品格,讀來令人感動。
  • 知己變愛情?原著黨表示:真香
    在原著裡,喬生是與連城在沒見過面的情況下,就奉對方為知己,並捨命相救。知己難求,在當今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充滿了各種利益牽扯,能有個知心的朋友已屬不易,更別說是這種「只聽過,難遇到」的知己了。由於知己的存在太過稀少,若是電影按照原著這麼拍,觀眾怕是很難有共鳴。
  • 不一樣的「畫皮」故事,《聊齋新傳之畫皮人》開機
    「畫人畫皮難畫心」,這次的《畫皮人》又會講述怎樣的故事?  11月20日,《聊齋新傳之畫皮人》在象山影視城開機。電影由尹波執導,無限精彩(無錫)影業公司、安徽澤深影業出品,此次從全新的角度出發,打破觀眾對聊齋的傳統印象,演繹不一樣的聊齋故事。
  • 《聊齋志異》裡就有男狐狸精了,但《赤狐書生》的故事不太一樣
    狐妖或者狐仙故事幾乎是中國精怪文本當中產出最多的題材類別。 在最初期的文學創作中,狐狸大多具有神性色彩。比如《山海經》裡就有關於關於青丘神狐的描述,狐一旦擁有九條尾巴,便可獲得不死之身,乃祥瑞的象徵。直至今天大部分玄幻劇中,獲得九尾修煉成仙,依然是狐狸們的終極訴求,也算是有典可依。
  • 聊齋志異:鬼怪、動物和人的互動,反映的卻是真實的人間萬象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幾乎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中國古典文學精品,魯迅先生稱之為 「用傳奇法,而以志怪」。魯迅所說的 「傳奇法」,是指作品借幽冥鬼怪狐妖之說諷喻世情,名為寫冥界事和人,實則筆筆寫現實中習見者,此之為 「影射」。在《聊齋志異》描寫人狐婚戀的故事中,狐女多被作者賦予了世間佳麗的美好品質,她們多以自薦枕席的方式與男子結合。
  • 換心換頭終富貴,知足常樂還是持祿養交,《聊齋》這故事發人深省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這是文學大師們對《聊齋志異》的評價。在中國文學史上,《聊齋志異》有著極高的文學價值,歷來受到眾多名家的推崇。《聊齋志異》是蒲松齡一生的心血,它將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全書近500篇,多寫鬼狐,卻在故事中針砭時弊,警世勸人。
  • 聊齋:菊花精黃英清新脫俗,嬰寧天真,紅玉溫柔可人,宦娘成熟
    聊齋:菊花精黃英清新脫俗,嬰寧天真,紅玉溫柔可人,宦娘成熟小議《聊齋志異》中的四種女性「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婦女們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一直被壓在社會最底層根本沒有絲毫的人身自由可言,更談不上有愛情的自由。
  • 毛主席點評聊齋志異 因一則故事稱讚蒲松齡有生產鬥爭知識
    談到《聊齋》時,毛澤東說:「《聊齋》是封建主義的一種溫情主義。作者蒲松齡反對強迫婚姻、反對貪官汙吏,但是不反對一夫多妻(妾),讚美女人小腳。主張自由戀愛,在封建社會不能明講,乃借鬼狐說教。作者寫戀愛又都是很藝術的,鬼狐都會作詩……蒲松齡很注意調查研究。他泡一大壺茶,坐在集市上人群中間,請人們給他講自己知道的流行的鬼、狐故事,然後去加工……不然,他哪能寫出四百幾十個鬼狐精來呢?
  •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為何要寫鬼怪故事,想表達什麼
    大家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歡迎各位網友在評論區吐槽評論,小編等你喲導語:清代文學家蒲松齡代表作《聊齋志異》,為什麼要寫鬼怪故事,目的想表達什麼?在中國古代湧現出許許多多的優秀人物,文學家,歷史家,軍事家,政治家,各家有自己的專門思想和成就,對後世有極大的影響,這些成就中我們就來細說關於文學小說方面的。
  • 聊齋故事:聰明的八哥|百家故事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聊齋裡有很多關於動物的故事,今天就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八哥的故事。
  • 周迅傅藝偉主演,聊齋改編的《古墓荒齋》中,全是養眼的俊男美女
    蒲松齡的一部《聊齋志異》,不僅是文學作品寶庫中的明珠,更是影視作品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比如於1991年上映,由謝鐵驪執導的《古墓荒齋》,便是據此改編的經典作品。 與大多數根據單個故事改編的作品不同,《古墓荒齋》是一部「集合」之作。影片以「連瑣」為故事主幹,再融合「畫皮」、「聶小倩」、「嬌娜」、「連城」等4個故事,最終將5個故事凝聚匯合成一個新故事。
  • 聊齋故事:自殺的蜈蚣
    ///聲明:本故事為聊齋故事,請勿與迷信對等,故事圖文無關,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聊齋》故事:一隻蛐蛐,可讓人家破人亡,也可讓人榮華富貴
    物貴人賤,裝神弄鬼,一夜暴富,《聊齋》中最現實的故事《聊齋》中一隻蛐蛐的故事,折射出古代社會的現實情況《聊齋志異》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根據收集而來的民間流傳的鬼怪故事而編寫的一本小說,在中國古代小說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 劇評|《畫心師》:不是聊齋,但魑魅魍魎卻勝似聊齋
    自從網文搬上螢屏後,大家就放過聊齋這塊百拍不厭的肥肉,但是對現在的玄幻IP劇失望之後,我又開始懷念起了當初的聊齋。正在播的這部網絡劇《畫心師》,又讓我找回當初看聊齋的感覺。說它像聊齋,但其實又跟《聊齋》扯不上半分關係。
  • 狐女有情有義:《聊齋志異》藏著什麼秘密?
    狐成精怪幻化成人形,狐精故事也開始正式進入文人筆下。文人創作的狐吸取了民間傳說,而民間傳說的狐又從文人創作解讀而來,隨著歷史的變遷,狐意象在這樣的發展圈之中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觀念積澱,從而成為中國的文化獨創。
  • 林奕華舞臺劇《聊齋》將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 講有關真愛的鬼故事
    》將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給大家講一個「有關真愛的鬼故事」。在《聊齋》的海報上寫到:「人,總是懂得太晚。」那麼,他到底想讓人們懂些什麼呢?為此,本報記者特意專訪林奕華,聽他談《聊齋》,談未來,談自己的創作。「聊天」是一種在失去的藝術記者:你是一個非常有創作力,很高產的導演,每年都會有新的作品。《聊齋》是你的第58個原創舞臺劇了吧?林奕華:嗯,是的。
  • 《聊齋志異》中一則黑獸的故事
    《聊齋志異》中,有位李老太爺叫做李敬一的講了這樣一則故事。說某公在瀋陽,於山頂上舉行宴會,俯視山下,看見有隻老虎銜著東西來,用腳爪在地上扒開一個洞,把東西埋藏在裡面後便走了。某公便派人下山偵察,發現埋的是一隻死鹿。他們便把鹿取出來,重新把洞口填好。
  •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說《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又名《鬼狐傳》、《異史》,因為書中很多篇幅描寫了書生與鬼和狐狸精的故事而得名。《聊齋志異》因為傳世版本太多,篇幅多少不一,一般認為是491篇到496篇左右(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在《聊齋志異》中自稱異史氏。
  • 《聊齋》中最荒唐的三個故事,初讀讓人忍俊不禁,再讀卻笑不出來
    ——郭沫若 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這部小說曾經被改編為電視劇,在央視臺播放,可以算得上是一代人的經典,有很多小孩子心裡接受程度不高,在最開始看電視劇的時候,甚至還成為了他們的童年陰影。 在最開始看《聊齋志異》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這只是一部有關於鬼怪的小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