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展示非遺項目傳承傳統文化
本報訊(記者劉鋆鋆)日前,東麗區文化館舉辦的「傳承·弘揚·創新·勃發」長祥高蹺展在東麗博物館開幕,展示非遺項目,傳承傳統文化。 高蹺、寶輦、花會作為軍糧城民眾祈盼平安的民俗盛世,由明代永樂年間流傳至今,在歷史的長河中發展、繼承、創新,逐漸成為了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
來自天津的非遺文化
來自天津的非遺文化 能夠被評為「非遺」的項目, 至少擁有百年歷史,三代傳承, 傳承脈絡清晰,確實有史可考。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天津人, 今天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來自天津的非遺文化。
-
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時代記憶基金資助《葛沽 媽祖 世界》出版
近日,由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時代記憶專項基金資助,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天津媽祖文化研究促進會、榮程集團參與編輯出品,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發行的《葛沽 媽祖 世界》一書經過一年多的創作和審校,終於出版發行。
-
武漢「非遺進校園」:文化課業趣味「變臉」潤澤童心
近年來,武漢市多方聯動,非遺文化不但走進螢屏走上「雲端」得以普及推廣,更走進課堂走上書本積蓄青春力量。讓我們跟隨武漢市「非遺進校園」的足跡,在孩子們的興趣與收穫中一同看看非遺文化課業的趣味「變臉」。武漢市崇仁路小學雷壽平老師創建校園偶戲團,帶領社團學生排演《西遊記》《天仙配》等傳統劇目。還有一些學校將戲曲元素融入校園環境創設,讓學生在濃鬱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全方位體驗非遺戲曲傳承。
-
浦東新區7所中小學獲評上海市「非遺進校園優秀傳習基地」
浦東新區7所中小學獲評上海市「非遺進校園優秀傳習基地」時間:2019/10/18 8:59:32 來源:浦東時報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千百年流傳下來的古老非遺文化,正日益走進浦東學子的生活中
-
廣東佛山:獅扎技藝進校園 傳承非遺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獅頭扎作這個項目我們是全國唯一一所學校在做的,我們唱的是『獨角戲』,我們作為獅頭這項國家級非遺所在地的學校,有責任把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下去。」張麗琴說。 獨角戲 獅扎進校園 全國獨一家 鐵軍小學於2012年引入獅頭扎作,張麗琴介紹,鐵軍小學是一所百年老校,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對中華傳統文化一直肩負著歷史的使命,所以2012年的時候,學校與黎偉大師的大弟子歐琦輝老師不謀而合,把獅扎這個傳統文化項目引進校園。
-
香港非遺辦事處館長伍志和:非遺文化源於生活 饋於生活
「我們選擇三棟屋作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是因為這裡匯聚了香港物質和非物質文化精髓,是一個理想的非遺教育推廣基地。」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館長伍志和說。 「三棟屋作為一個非遺項目,保留著客家的傳統文化。在這個空間裡,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時舉行春秋二祭,正月十五點燈,結婚儀式的情景。」伍志和指出「非遺是生活上的一種文化傳承。」
-
園南中學:向陽而生的非遺文化傳承
從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周六,是國務院設定的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從那年開始,我會在遺產日前夕走訪一家非遺傳承特色學校,看看孩子們是怎樣尊敬先賢留下的民族瑰寶的。6月12日,我實地考察了園南中學。
-
廣西近千名師生體驗傳統民俗 感知壯鄉非遺文化
原標題:廣西近千名師生體驗傳統民俗 感知壯鄉非遺文化 俞靖 攝 5月2日,由廣西南寧山豐原研學機構聯合北京廣西文化藝術促進會、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舉辦的「守望非遺文化研究旅行」活動在廣西南寧市劉圩鎮田野牧歌山豐原研學基地舉行,來自南寧市的近千名中小學師生現場體驗民俗活動,感知壯鄉「非遺」文化。
-
以文化人,嘉園添新景——嘉定校區校園文化建設年掠影
以文化人,嘉園添新景——嘉定校區校園文化建設年掠影 來源:新聞中心、嘉定校區管委會 時間:2019-12-31 瀏覽:
-
重走作家路系列報導——民俗文化傳承的大理樣本
大理州實驗小學:在學習中找到民族自信與周城村通過非遺傳承與旅遊結合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白族民俗文化所不同的。位於下關市區的大理州實驗學校,則是試圖通過教育,讓孩子們找到自己。學校位於下關城區內,校舍寬敞明亮、窗明几淨,走在校園裡隨處可見鳥語花香,耳畔書聲琅琅。牆面上裝飾著書法作品和以黑灰色為主色調的水墨畫,大片的留白,流暢的線條,綠樹掩映,涼風習習,來自傳統文化的雅致之氣迎面而來。走進教學樓內,最吸引人的是大理白族文化大廳,大廳內的牆上掛著白族名人的照片和生平,大廳一側的貝茲尼格書吧,陳列著與白族文化傳統相關的書籍。
-
【方志四川•資治】孫學元 瓦西木一 ‖ 試談美姑縣非遺保護傳承...
進入新世紀以來,美姑縣在州委州政府領導下,在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涼山州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和涼山州非遺中心等有關部門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按照「非遺保護工作要創造性傳承、創新性保護、創意性發展」的要求,牢固樹立文化自信理念,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加強對「非遺」保護的創造性傳承、創新性保護和創意性發展;用強烈的家園意識、
-
甘肅千年古鎮民俗展演活態傳承非遺
甘肅千年古鎮民俗展演活態傳承非遺 2017-08-27 10:41:3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楊彥宇
-
中國民族報:蒼洱之間,大理文化生態保護的生動實踐
(非遺進校園,省級代表性傳承陳德人向小學生講授剪紙 趙向軍攝影)同時,非遺項目傳承培訓活動豐富多彩,進一步夯實了非遺傳承的社會基礎。2019年,大理州開展各類傳習活動近80場,培訓人員超過2000人,實現全州12個縣市全覆蓋。
-
致敬| 新榮譽!天津一批單位、社區、校園、家庭、個人入選!
致敬 | 新榮譽!天津一批單位、社區、校園、家庭、個人入選!津南區司法局津南區迎新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津南區辛莊鎮衛生院津南區稅務局天津中盛海天製藥有限公司津南區婦女兒童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津南區農業農村委員會津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津南支行
-
德院「一勾勾」項目上榜省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
7月22日,山東省教育廳對2019年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進行了公示,經專家評審,共遴選出20個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其中,德州學院一勾勾項目榜上有名。據悉,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內容包括課程建設、社團建設、工作坊建設、科學研究、輻射帶動、展示交流等6個方面。利用基地建設豐富的師資與課程資源,輻射帶動當地6至8所中小學校和1個社區,並在中小學校建立基地。同時,組織專家定期到中小學校開設專題講座,選派優秀藝術或體育專業教師擔任中小學校兼職教師,為中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提供專家支持。
-
非遺文化龍舞-城步吊龍
中國城步龍舞有好幾個種類,城步吊龍是龍舞種類之一,並且城步吊龍成為湖南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城步吊龍已是我們最值得驕傲的民族特色文化。這個城步吊龍也是有歷史的,吊龍歷史:傳唐朝初年,有年天大旱,玉帝下旨,命龍王降雨。東海老龍耳背,聽錯玉旨,結果田間缺水枯死城內暴雨成災,而觸犯天條。
-
海上文創:讓」非遺文化「擁有少年臉,年輕人也流連忘返
今天下午,「五五購物節·品質生活直播周」來到「海上文創」七寶非遺手作文創集市。糖畫、糖葫蘆、麵塑、剪紙、龍鳳字5個非遺文化點位上,手工藝人靈巧的雙手快速翻飛,市民遊客都好奇地聚攏過來,邊看邊吃邊學習,糖葫蘆的點位前還排起了長隊,熱鬧極了。
-
「鼠兆豐年——新春民俗文化展」, 傳承春節習俗,寄望美好生活
鼠兆豐年——新春民俗文化展前 言歡迎來到大渡口區博物館臨時展廳,下面,我將帶領大家一起走進「鼠兆豐年——新春民俗文化展」。展覽選取了50件寓意美好的展品,以「春節溯源」、「生肖趣話」、「年俗大觀」等三個篇章,介紹了「春節」這一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在巴渝大地上的傳承與新變。我館通過展覽,營造吉慶祥和的節日氛圍;與您一起,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
業內專家熱議新時代白酒文化傳承與創新
要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文化軟實力。講好酒文化的故事,也是講好中國故事的一部分。」文旅融合,保護白酒行業活態非遺文化部原副部長、國家博物館首任館長潘震宙在研討會上表示,酒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濃濃的情緒色彩和人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