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迎來「 預言篇」的終章了。如我在上一期裡提到的,在原著中,丹妮莉絲一直是與預言牽扯最多的人物。作為龍母、作為唯一一位還活著的且身份公開的坦格利安嫡系,丹妮的足跡遍布維斯特洛以外的地方 ——布拉佛斯、潘託斯、多斯拉克草原、紅色荒原、魁爾斯、阿斯塔波、淵凱和彌林。
在這些自由城邦,丹妮邂逅了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人物,而他們出於不同理由對丹妮做出的預言在很大程度上是馬丁對未來 「冰火」 故事格局的暗示。因此,在 「預言篇」 的最後一章,我要集中分析下這些和丹妮莉絲相關的預言。
龍夢身為真龍血脈,丹妮莉絲有時會做與龍相關的、具有預言性質的龍夢,龍夢比較集中的出現在她嫁給卓戈卡奧前後。
(夢一)「然而那天晚上,她卻夢見了一隻龍。夢中韋塞裡斯又在打她、欺負她。她渾身赤裸,害怕得手足無措。她想從他身邊跑開,身體卻不聽使喚。他再度出手,把她打得踉蹌倒地。 「你喚醒了睡龍之怒,」他一邊尖叫一邊對她拳打腳踢。 「你喚醒了睡龍,你喚醒了睡龍。 」她的大腿淌滿鮮血,正閉眼呻吟,只聽一陣猙獰的撕裂,接著是一片雄渾的大火噼啪,仿佛有誰在回應。睜眼一看,韋塞裡斯已經不見蹤影,四周升起巨大火柱,火柱中間有一頭巨龍。它緩緩轉頭,那對宛如熔巖的眼睛與她目光相接。這時她便醒了,醒來時渾身顫抖,冷汗直流。她這輩子從沒這麼害怕過 ……」
(夢二)「然而就在那天夜裡,當她睡覺的時候,卻又做了那個關於龍的夢。這次沒有韋塞裡斯,只有她和巨龍。它的鱗片如暗夜般墨黑,上面血跡溼滑。那是她的血,丹妮發覺。它的眼睛是兩個熔巖火池,它張開口,烈焰從中激射而出。它在朝自己唱歌啊,於是她伸開雙臂,擁抱火焰,讓它將自己完全吞噬,洗滌她,鍛鍊她。她感到自己的肌肉焦灼發黑,壞死脫皮,感到自己的血液沸騰蒸發,卻毫無痛楚,反而覺得強壯健實,如獲新生。 」
(夢三)「丹妮看到了她最鍾愛的那棟布拉佛斯房子的紅漆大門,接著她與卓戈在一個繁星漫布的白日中行男女之事。爾後一道巨大的翅膀橫掃天際,星星消散,而世界起火燃燒。接下來,喬拉爵士出現,告訴她,雷加才是真正的真龍傳人。他一邊說著一邊用手在火盆上取暖,火盆中的石蛋冒著煙氣。爵士開始消逝直至無形,取而代之的是衝上來尖叫著扭打她的韋塞裡斯,融化的黃金正從他臉上滴落下來。
接著丹妮看到了他的兒子,高大而威武,有著卓戈的皮膚和她頭髮的顏色,紫羅蘭色杏仁狀的雙眼。他笑著走向她,然而烈火卻從他嘴中噴出,而他也被這火焰吞噬。接著出現的是鬼魂,身著王袍,頭髮有的亮銀,有的金黃,有的亮如白金,雙眸則是蛋白石、紫水晶、電氣石以及翡翠綠的顏色。他們齊聲叫喊,而她必須跟著他們快跑,越來越快,越來越快。劇痛划過她,撕裂她的皮膚,顯露出巨大翅膀的陰影。接著她飛了起來。
她再次看到了布拉佛斯的紅漆大門,但緊接著她又飛過了多斯拉克海,所有生物都在她腳下四散奔逃。她感覺到門的那邊就是家, 「有茵綠田野和石砌大房,有溫暖她心房的懷抱 」。然後她看到雷加,身著武裝。但當她揭起他的面罩,裡面的臉卻是她自己的。在那之後,便只有長長的痛楚,熊熊的烈火,以及星星的細語陪伴著她。 」
從這些龍夢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丹妮莉絲的成長曆程。從小生活在哥哥韋賽裡斯的虐待之下,她曾是一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畏首畏尾的小女孩。所以當龍第一次出現在她的夢中時,她只感受到恐懼。嫁給卓戈卡奧之後,丹妮莉絲在陌生的國度逐漸找到了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那條「 真龍」。她在夢中與龍融為一體,是對丹妮莉絲才是 「真龍血脈」 的側面暗示。
在卓戈卡奧受傷瀕死、兒子雷戈因為血魔法早產死去時,丹妮莉絲在高燒中夢到雷加、韋賽裡斯、雷戈,最終回到丹妮莉絲自身,這組龍夢既預示了龍的誕生,也和她之後在痛苦中與龍一起浴火重生相吻合。
(夢四)「那天晚上,她夢見自己就是雷加,正統帥大軍前往三叉戟河。但她騎的是龍,不是馬。她看到長河對面篡奪者的叛軍穿著玄冰的盔甲,而她用龍焰沐浴他們,讓他們像露水一樣融化,使得三叉戟河如洪流般迸發。她內心的一部分知道自己在做夢,其餘的部分則歡欣雀躍。事情正該如此。現實乃是場惡夢,而我這才剛剛醒來。 」
這段龍夢出現在丹妮莉絲乘船前往阿斯塔波的路上。 「騎著龍」 、「叛軍穿著玄冰鎧甲 」、「 用龍焰沐浴他們 」、「 像露水一樣融化 」,這一系列具象化的場景,仿佛龍騎士指揮大軍與異鬼作戰的場面,直指未來的 「冰與火之戰」 ,也進一步坐實了丹妮至少是預言之子其一的猜測。
魁蜥的預言魁蜥這個人物在劇集中被淡化了(第二季曾出現過),所以沒看過原著的小夥伴估計完全不記得此人。魁蜥是來自亞夏陰影之地的縛影士,我在上一期提過有關縛影士的信息,忘記的小夥伴可以再去回看。
早在丹妮莉絲和她殘存的卡拉薩被困在紅色荒原時,她派出血盟衛前往紅色荒原的不同方向尋找出路。最終,血盟衛之一的喬戈穿越紅色荒原找到了自由城邦魁爾斯,並帶來了三位來自魁爾斯的代表面見丹妮莉絲,魁蜥就在這三人之中。
龍媽逗留魁爾斯期間,魁蜥時不時突然出現提醒她要小心那些想把龍據為己有的人。至此之後,縛影士魁蜥總會在丹妮莉絲面臨險境時通過夢境或者幻象提醒她未來要發生的事。
初始,由於魁蜥總是帶著面具又神秘莫測,丹妮莉絲並不相信她,但隨著故事的進展,她在心理上對魁蜥有了依賴,而魁蜥的預言是我們解析龍媽支線劇情的重要依據。
(預言一) 「玻璃蠟燭被點燃,蒼白母馬即將到來,其餘事物緊隨後。海怪和黑焰,獅子與獅鷲,太陽之子和戲子的龍,皆莫信。牢記不朽者,留心芬芳的總管。 」
這不是魁蜥第一次對龍媽做出預言,但出於邏輯考慮,我們先說這個。當龍媽深陷與彌林、淵凱奴隸主們的險惡鬥爭之時,眾多各懷心思者也正從世界各地為龍趕來。魁蜥預見到這一切,她利用幻象告誡丹妮莉絲在即將到來的亂局中該如何抉擇。
「玻璃蠟燭被點燃」,是說丹妮莉絲的三條龍誕生後,學城的玻璃蠟燭(黑曜石蠟燭,詳見「預言上篇」)在熄滅多年後再次被引燃。這既說明了龍的復活使得魔法的力量逐漸增強,同時也開啟了一條新的故事線——學城那根玻璃蠟燭是在一個叫馬爾溫的學士的房間被點燃的。
馬爾溫曾在東方呆過八年,在魔法和神秘學上有精深的造詣,他因相信魔法和龍的力量而備受學城正統派的排擠。在亞夏時,馬爾溫教過巫女彌麗·馬茲·篤爾(就是讓卓戈卡奧傷口化膿並讓丹妮莉絲的孩子胎死腹中,最後被丹妮莉絲火刑獻祭的那個女祭司)人體解剖學和維斯特洛通用語。
山姆威爾·塔利抵達學城後不久被引薦給馬爾溫學士,在聽山姆講述伊蒙學士臨終遺言後,馬爾溫立即動身前往自由城邦尋找丹妮莉絲,要成為她的學士。這條故事線將會在《凜冬的寒風》中登場。
「蒼白母馬即將到來」是指彌林城內外大範圍擴散的瘟疫。彌林發現的第一例血瘟是一匹蒼白色的母馬載來的垂死的阿斯塔波騎兵,從此彌林的人們用「蒼白母馬」代指瘟疫。
瘟疫在彌林蔓延開之後,眾多為龍而來的人們的確如魁蜥所言一撥撥抵達彌林。包括:
「海怪」:鐵群島的維克塔利昂·葛雷喬伊(劇集中維克塔利昂這個人物沒有出現,由阿莎和席恩帶著鐵群島艦隊來到彌林);
「黑焰」:被維克塔利昂在海難中解救的紅神廟牧師馬奇羅,他身負紅神廟至高牧師本內羅的命令,要找到丹妮莉絲並為她提供幫助;
「獅子」:提利昂·蘭尼斯特,他與喬拉·莫爾蒙一同被捕成為奴隸來到彌林。在奴隸主死於瘟疫之後,他和喬拉加入了效忠源凱的自由傭兵團;
「獅鷲」:獅鷲是柯林頓家族的家徽。雷加王子曾經的密友、維斯特洛曾經的「國王之手」瓊恩·柯林頓計劃在瓦蘭提斯加入丹妮莉絲的大軍;
「太陽之子」:來自多恩的昆廷·馬泰爾王子奉父親道朗親王之命來到彌林,希望通過聯姻與丹妮莉絲結盟重返維斯特洛。可惜丹妮莉絲騎著卓耿離開後,昆廷王子為解彌林之危企圖馴龍,結果被龍焰燒死;
「戲子之龍」:原著中,瓊恩·柯林頓撫養著一個名為「小格裡芬」的男孩,據瓦裡斯說是被偷梁換柱從當年君臨暴亂中救下的雷加王子的兒子伊耿。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個男孩並不是真的伊耿,而只是瓦裡斯和伊利裡歐為推翻鐵王座設下的局,因此被指代為「戲子之龍」。
魁蜥準確預言了這些因為各種原因要加入丹妮莉絲大軍的人物的到來,但同時也告誡她,他們皆不可信。從昆廷王子的死因來看,魁蜥所說的「皆莫信」並不是說這些人不懷好意(當然有人也是不懷好意),而是指這些先後到來的各色人馬對於丹妮莉絲的終極目標並無幫助。
魁蜥要丹妮莉絲要牢記當年在魁爾斯的不朽神殿裡「不朽者」對她做出的預言,同時也提醒他要「留心芳香的總管」——在彌林輔佐朝政的總管瑞茨納克(他與瓦裡斯一樣,喜歡在身上灑滿香水)。從丹妮莉絲在角鬥場上險些中毒而亡的經歷來看,瑞茨納克應該與下毒有關。
(預言二)「要去北方,你必須南行。要達西境,你必須往東。若要前進,你必須後退。若要光明,你必須通過陰影。 」
從見到丹妮開始,魁蜥曾前後三次對丹妮莉絲說過這句預言——第一次在魁爾斯,第二次在前往阿斯塔波的船上,第三次在她騎著卓耿從角鬥場飛到多斯拉克草原之後。
她的執著使得這句預言更多了一層勸服的意味,說明從魁爾斯到阿斯塔波、再到淵凱和彌林,丹妮莉絲雖然擁有了無垢者,也成為了彌林女王,但她始終走在錯誤的道路上。因此,魁蜥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不斷向丹妮莉絲重複這句預言。
如果我們研究一下「冰火」世界的地圖,會發現魁爾斯、阿斯塔波、淵凱和彌林都在維斯特洛的東南方,而丹妮莉絲最終的目的是返回維斯特洛,也就是魁蜥所說的「要去北方」和「要達西境」中的「北方」與「西境」。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丹妮莉絲想返回維斯特洛,她就必須先「南行」和「往東」。那麼「南行」與「往東」的目的地在哪裡呢?答案就是——亞夏。
雖然在《鴉群的盛宴》和《魔龍的狂舞》出版後,有觀點認為丹妮莉絲已經沒有時間再去亞夏了(劇集裡毫無疑問已把亞夏完全省略),但我始終堅持認為,魁蜥所指的地方就是亞夏。原因如下:
首先,在原著中,亞夏位於整個世界所知的最東南角,既符合「南行」與「往東」,又符合「若要前進,你必須後退」也即要朝著與維斯特洛相反的方向走的安排;
其次,亞夏的東北方是一片被稱為「陰影之地」的神秘區域(亞夏一直也被稱為「陰影之地的亞夏」),這契合了「若要光明,你必須通過陰影」;
再次,魁蜥第一次在魁爾斯向丹妮莉絲說出這番話的時候,丹妮莉絲詢問她「為什麼要去亞夏?去亞夏能夠得到什麼?」,魁蜥並沒有反駁說不是亞夏,反而回答說可以尋找到「真相」;
最後,請不要忘了,龍就產自亞夏的陰影之地。鑑於龍與坦格利安家族的特殊關係、龍在冰與火之戰中的重要作用,結合魁蜥所說的「真相」,我認為亞夏是丹妮莉絲能夠知曉龍與魔法的關係、「光明使者」的下落,甚至是冰與火之戰起因等等終極問題的必經之地。
而且,「預言之子」的傳說源自亞夏古籍,梅麗珊卓、魁蜥、馬爾溫、彌麗·馬茲·篤爾、攸倫·葛雷喬伊這些與丹妮重要人物要麼來自亞夏、要麼曾到過亞夏。這片神秘的土地一直以來與龍、坦格利安家族、預言之子和魔法有著很深的糾葛。
因此,我認為在未來龍媽的支線上,她會如魁蜥所勸說的,前往亞夏探尋「真相」。至於距離問題,龍媽有龍啊,她不需要像一般人那樣航行一年才到達亞夏,大可以像她的祖先一樣騎著龍飛過去。
其實,我還有一個猜測。當年伊利裡歐送給丹妮莉絲的三顆龍蛋不可能是世界僅存的龍蛋,而陰影之地又被認為是最可能有龍存在的地方。如果想打敗夜王大軍,三條龍怎麼夠,沒準魁蜥不斷勸說龍媽前往亞夏,是為了能夠召喚出更多的神龍來參戰也不是沒有可能。
南北走向大陸為維斯特洛,東西走向大陸為厄斯索斯,紅框標識的即為亞夏,其東北部為陰影之地。不朽者的預言三條龍誕生後不久,丹妮莉絲一行來到魁爾斯。在那裡,她接受了男巫俳雅·菩厲的建議,進入不朽神殿尋求智慧。丹妮莉絲險些喪命於不朽神殿,但同時也得到了幾則重要的預言,這些預言揭示了丹妮莉絲的命運,這也是魁蜥一再提醒她要「牢記不朽者」的原因。也摘錄了部分英文原版的內容放在這裡。
(預言一)
龍之母,三之子,龍有三個頭。
Mother of Dragons,child of three,three heads has the dragon.
這段預言第一次點出了「三」這個數字的重要意義,基於這段預言,我們才逐漸發展出三個龍騎士的判斷。
(預言二)
靛藍色的顫影在黑暗中出現。韋賽裡斯痛苦地嘶喊,熔化的黃金順著臉頰流淌,填滿他的嘴。一個古銅色皮膚、銀金色頭髮的高大英雄站在奔馬旗下,背後是燃燒的城市。紅寶石般的血滴從瀕死王子的胸口噴出,他跪倒在水中,用最後一口氣呢喃出一個女子的名字……龍之母,死亡之女……
紅色的劍如夕陽一般耀眼,舉在一位沒有影子的藍眼國王手中。人群圍著旗杆上飄揚的布龍歡鬧。石巨獸從一座冒煙的塔上展翅騰飛,噴出陰影之火。……龍之母,謊言殺手……
她的銀馬踏過草原,來到一條黝黑的小溪,上方是星之大海。一具屍體站立船首,僵死的臉上有一雙閃閃發光的眼睛,灰色的嘴唇悲傷地微笑。冰牆的裂縫開出一朵碧藍的玫瑰,散發出無比甜美的氣息。……龍之母,烈火新娘……
這段預言其實出現在下段預言之後,但為了方便解析,在這裡調換下順序。
第一段描繪了韋賽裡斯、雷戈和雷加王子的死亡,兩個哥哥和兒子的死說明丹妮莉絲是「死亡之女」;
第二段是指丹妮莉絲將會戳穿三個謊言,因此她也是「謊言殺手」。
謊言一:紅色的劍如夕陽一般耀眼,舉在一位沒有影子的藍眼國王手中。這位藍眼國王就是史坦尼斯·拜拉席恩。梅麗珊卓曾用法術讓史坦尼斯舉起一把燃燒的劍,以此說明史坦尼斯是手持「光明使者」的亞梭爾·亞亥轉世,而史坦尼斯的影子被梅麗珊卓借去殺害藍禮,所以是沒有影子的藍眼國王。史坦尼斯並不是預言之子,丹妮的存在戳穿了這個謊言。
謊言二:人群圍著旗杆上飄揚的布龍歡鬧。前面魁蜥的預言中提到過「戲子之龍」,不朽者所說的布龍應該是同一個人——被瓦裡斯宣稱為是伊耿的那個「小格裡芬」。真正的嬰兒伊耿當年死於魔山劍下,瓦裡斯和伊利裡歐意圖用一個掉包嬰兒的謊言,掌控七大王國。
謊言三:石巨獸從一座冒煙的塔上展翅騰飛,噴出陰影之火。這段話的指向尚不明確,有人猜測是梅麗珊卓利用法術將石巨獸變成龍的樣子。不管是誰通過何種方式讓石巨獸幻化成龍,丹妮莉絲的真龍本身就揭穿了這種謊言。
第三段的主題是「烈火新娘」,分別說明了丹妮莉絲的三段婚姻,並且在三段婚姻中,她都有被烈火沐浴的遭遇。
「她的銀馬踏過草原,來到一條黝黑的小溪,上方是星之大海」,這是丹妮莉絲與卓戈卡奧新婚之夜的景象;
「一具屍體站立船首,僵死的臉上有一雙閃閃發光的眼睛,灰色的嘴唇悲傷地微笑」,雖然冰火圈對這具屍體是誰尚有爭論,但從「烈火新娘」的主題出發,我更贊同這是在說丹妮莉絲在彌林嫁給的奴隸主西茨達拉(嫁給西茨達拉後不久,她就在角鬥場上第二次被烈火焚身)。
至於這段描繪的具體場景,應該是與西茨達拉的死法有關。在目前放出的《凜冬的寒風》初始章節裡,維克塔利昂的艦隊已抵達彌林,西茨達拉很有可能被維克塔利昂與紅袍僧馬奇羅用某種詭異的方式弄死,於是就有了屍體站立船首等等。
「冰牆的裂縫開出一朵碧藍的玫瑰,散發出無比甜美的氣息」。原著的讀者們都知道,「藍玫瑰」是萊安娜·史塔克生前的最愛,配合「冰牆的裂縫」也即長城,最有可能的指向就是瓊恩·雪諾。盼望二人有所發展的讀者和劇迷能夠通過這則預言再次收穫一個積極的信號。
(預言三)
命中注定你將燃起三團火焰,一團為生,一團為死,一團為愛;命中注定你將騎乘三匹坐騎,一匹床笫,一匹恐怖,一匹為愛;命中注定你將經歷三次背叛,一次為血,一次為財,一次為愛。
Three fires must you light, one for life and one for death and one to love;three mounts must you ride, one to bed and one to dread and one to love; three treasons will you know, once for blood and once for gold and once for love.
龍媽果然是「三之子」,不朽者的這段預言是對龍媽支線劇情的高度概括。
在多斯拉克草原,龍媽經歷了從懦弱少女到真龍血脈的蛻變。卓戈卡奧是丹妮莉絲第一匹名為「床笫」的坐騎,為了拯救受傷瀕死的卓戈卡奧,丹妮莉絲聽信了巫女彌麗·馬茲·篤爾的建議,結果遭受到巫女為了報復卓戈卡拉薩血洗村莊的背叛,讓未出生的兒子雷戈胎死腹中。在卓戈卡奧的葬禮上,丹妮莉絲燃起了第一團火焰,促成了龍的降生。至此,第一團火焰、第一匹坐騎和第一次背叛都已完成。
關於第二團火焰、第二匹坐騎和第二次背叛,尚不完全明朗,但我傾向於認為這三個第二次皆與龍媽與彌林貴族西茨達拉·佐·洛拉克的第二段婚姻有關。
自龍媽佔領彌林、廢除奴隸制和關閉競技場之後,她的行為從根本上觸及了彌林、淵凱、阿斯塔波這些以奴隸貿易為經濟基石的自由城邦統治階級的利益。因此,才有了「鷹身女妖之子」頻頻在彌林城內製造血案,有了扎羅·贊旺·達索斯前來彌林勸丹妮西歸不成後出動魁爾斯艦隊封鎖彌林。
而此時瘟疫的肆虐加上三條龍誤傷人命,使得龍媽在彌林的統治岌岌可危。最終,丹妮莉絲不得已接受了西茨達拉的求婚,重新開放角鬥場,力圖依靠西茨達拉的調停維持彌林表面上的和平。
但即使如此,自由城邦的偉主大人們並不滿足,他們的最終訴求是要將丹妮莉絲和她的軍隊徹底趕出自由城邦。在婚禮當日,彌林競技場重新開放。丹妮莉絲的護衛之一壯漢貝沃斯陰差陽錯替丹妮莉絲吃了被下毒的蜂蜜蝗蟲,使她免於一死。
而之後卓耿突然降臨競技場,丹妮莉絲為馴服卓耿再次被大火燒光了頭髮,在騎上卓耿飛離競技場之前,彌林人要射殺卓耿,使得卓耿噴出龍焰燒死了幾百人。之後,丹妮莉絲跟隨卓耿消失於彌林。
我認為龍媽的第二匹坐騎就是令人「恐怖」的卓耿,龍媽在內憂外患之中再次蛻變,用勇氣馴服了巨龍,完成了向龍騎士身份的轉變。卓耿在彌林競技場的肆虐,燒死了很多人,而丹妮莉絲像在卓戈卡奧葬禮上深入火海一樣,再次被燒光了頭髮,這可以被視為代表死亡的第二團火焰。當然不排除這第二團火焰有可能和龍媽之後在多斯拉克草原的遭遇有關(卓耿把丹妮帶到了多斯拉克草原)。
至於第二次為「財」的背叛,龍媽在彌林所遭受的明槍暗箭皆與奴隸貿易背後的金錢有關,這種衝突使得有人不惜要毒死丹妮莉絲,他們為了金錢選擇背叛龍媽。這個下毒者很有可能是魁蜥口中的「芳香的總管」瑞茨納克。
如果結合不朽者對龍媽「烈火新娘」的預言,那麼全是為了「愛」的第三團火焰、第三匹坐騎和第三次背叛則很有可能跟瓊恩·雪諾相關。但是,作為一個反覆研究《冰與火之歌》原著的讀者,我拒絕相信馬丁大神會把冰火之戰的最終格局依託在男女情愛之上。
丹妮莉絲是一個極度缺愛的人物。從出生至今,她不是在逃亡就是被交易,剛擺脫了常年虐待自己的哥哥,就又陷入了卓戈卡奧卡拉薩分崩離析的絕境。龍的誕生雖然讓她從一個弱者變成了龍之母,從一個無人關心的小女孩變成了眾星捧月的女王,但簇擁在她身邊的人們更多是因為龍、因為龍之母的身份,而不是因為丹妮莉絲本身而服從、尊敬與愛護她。即便是像巴利斯坦·賽爾彌這樣的忠勇之士,跨越大半個世界來效忠多半也是出於御林鐵衛的責任。
縱觀全書,喬拉·莫爾蒙或許是唯一一個給予了丹妮無條件的「愛」的人,但極度缺愛的龍媽卻並沒有接受這種愛,為什麼呢?——因為成長於只有虐待、漠視、欺騙和交易過程中的丹妮莉絲根本就不會愛,她也不知道該如何去愛。
讓我們再看一遍英文版的預言,「Three fires must you light, one for life and one for death and one to love」。注意到了嗎?最後一團火焰沒有用介詞「for」而是用了「to」,「to love」或許就是龍媽要在最後一團火焰、最後的冰火大戰中學到的東西。
一個人要真正的愛上他人,首先需解決的功課是愛自己,這對於成長於特殊環境的龍媽來說不可謂不困難。好在她是天命所歸的坦格利安,會在命中注定要燃起的前兩團火焰中找到自己、接納自己、成為自己。
當丹妮莉絲終於破除前半生成長經歷強加在她身上的身份桎梏時,她便可以迎來與自己的命運和解的機會——同時也是學會愛人與被愛的機會。
但對於丹妮莉絲而言,這第三團火焰所代表的愛則遠不止是個人層面的男女之愛。
馬丁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在鋪墊了,丹妮莉絲是把龍帶到世界的龍之母,是解放奴隸的奴隸之母,這種不斷在強化的「母親」的身份,預示著一種更博大的愛,一種原諒和解,甚至是一種犧牲。
到《魔龍的狂舞》為止,丹妮莉絲和她的擁護者們的目標都是返回維斯特洛,奪回屬於坦格利安家族的鐵王座。但從七大王國的歷史看,鐵王座真的屬於從瓦雷利亞遠道而來的坦格利安家族嗎?更要緊的是,此時維斯特洛的最大危機早已與鐵王座的統治權無關,而是長城之外越來越厚重的永冬陰影。而拯救維斯特洛乃至整個世界的生命,才是「風暴降生」丹妮莉絲真正的使命。
故此,我認為馬丁為龍媽安排的第三團火焰、坐騎和背叛並不是與瓊恩·雪諾的愛情,而是一種對人類、對生命的大愛。它要求龍媽能夠像母親一樣去愛所有人,去原諒那些背叛她的家族、弒殺她的親人、讓她顛沛流離一生的敵人,並願意為拯救他們而犧牲(比如祭劍「光明使者」)。
當龍媽從心底生出了這樣的愛,她便也能夠獲得他人對於她丹妮莉絲·坦格利安本人的愛,一種無關乎龍、無關乎身份的愛。
在「預言上篇」中我說過,《冰與火之歌》的關鍵詞是「超越」。丹妮莉絲的第三團火焰如果真的是一種「大愛」,那她的故事線無疑就最能代表「超越」——她超越了個人、家族、國家之間的權力鬥爭與仇怨,用這種無條件的愛奠定了一種全新的世界秩序。
我本人不認為龍媽一定會被祭劍「光明使者」或者死亡,但某種犧牲是肯定的。(其實要她放棄家族恩怨去原諒維斯特洛的敵人們本身就是很大的犧牲了。)希望經歷冰火大戰之後,在「春曉的夢想」中,三位龍騎士都能夠超越自己,為維斯特洛帶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