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小組的調查和分析來看,這樣的人力資源的配置與使用是合理的。」一位同學站在講臺上自信地說。
「企業管理中薪酬本身的重要性和職能決定了薪酬管理的意義。我認為,你們在薪酬分配上還存在問題,因此,你們所提出的方案並不可行……」臺下的一位同學立刻站起來進行反駁。
這是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跨專業虛擬商業社會環境VBSE實訓課上的一幕,而相似的情景、同學之間的唇槍舌戰在學校的課程教學中並不鮮見。
虛擬的真實教育
對此,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老師們用「行動導向」進行概括。
五洲進出口公司、北京愛貝爾童車製造有限公司、北京小精靈童車製造有限公司、北京豆豆熊童車製造有限公司……這些都是該校給學生虛擬的公司,儘管也是在虛擬的市場環境、商務環境、政務環境和公共服務環境中,「但同學們都必須根據現實的工作業務內容、管理流程、單據,結合企業的業務規則,將經營模擬與現實工作接軌,從公司設立、部門設置、人員招聘、原材料採購、產品銷售、財務處理等,進行完全的仿真經營和業務運作。」該校商學院院長王若明教授說。
據介紹,在這虛擬的企業環境中,同學們要以企業業務流程為主線,設置企業內部的職能部門,確定對應的工作崗位,制定各崗位的工作職責,建立各業務部門、各職能崗位之間的連接,讓同學體會和了解自己在流程中所處的位置和應完成的工作,體會企業基於流程的運作模式。
「就像是一個完整的公司,就是一個企業真實組織機構、工作任務、業務流程與操作環境的全景呈現,進行著多人協同的模擬經營和不同公司的競爭對抗。」王若明教授說,同批實習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專業,每個經營團隊是由不同專業的學生自願組織而成,除了團隊成員間的知識互補,還鍛鍊了學生儘快融入新團隊、分工與協作的能力。
學校設置的虛擬商業環境中,包括了製造企業、商貿型供應商、商貿型客戶、連鎖零售企業、國際貿易企業、第三方物流、會計師事務所、招投標企業以及一系列為企業業務運營正常設立的政府服務機構與盈利性服務組織。
該校讓學生進行身臨其境的崗前實習,目標是讓同學們認知並熟悉現代商業社會內部不同組織、不同職業崗位的工作內容和特性,提升學生從事經營管理所需的綜合執行能力、綜合決策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學生的全局意識和綜合職業素養。
這樣的教育在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被稱為「教、學、做」合一的「行動導向教學法」,而這樣真實的訓練,帶給了同學們耳目一新的感受,也讓他們的學習興趣大增,紛紛點讚:「完全模擬企業的場景,學到了課堂上沒有的知識」、「學會了在與供應商和客戶企業談判中『如何實現自身企業利潤最大化』,加深了對營銷知識的理解,學會了在談判中的為人處事之道」、「收穫頗豐,為未來的工作打下基礎」。
「做中教」與「教中學」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指以行動或工作任務為主導方向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起始於德國,它巧妙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專業特色,打破教材內容設置,提煉出重點和精髓,同時把課堂所要解決的重點難點融會貫通成一項項需要學生去完成的「項目」。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副處長陳玲俐說,「行動導向教學法」實際上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為了行動而教學,在行動中教學。「與傳統課程教學相區別,現在是致力於工作任務由知識導向向行動導向轉變的教學改革。」
如今的課堂儼然成了學生喜聞樂見的「競賽場」、「展示場」,學生的知識鏈在這樣的課堂情境中也得以有效延伸,其參與課堂的熱情和自身潛質也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在國際貿易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從接到客戶電話、為客人預訂酒店、接機、辦理入住手續的具體程序,到參觀工廠、郵件寫作、探討產品設計、拿到訂單、試樣出單、生產監工、售後,把所要用到的標準接待語言,由學生分組協作、自主探究,整理設計成海報呈現,並由小組代表上臺講解自己的設計創意和具體的展示內容,學生們的參與熱情更高了。
同樣,該校電子商務專業創建了寧波電商服務中心,由教師帶領學生組成電商運營團隊,直接承接企業電子商務項目,讓學生實打實地參與電子商務項目運營。
「『項目教學法』最大的特點是『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模式,創造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教學模式。」電子商務學院電子商務專業負責人劉永軍說。
該校國際交流學院老師蔣軼陽也認為,「行動導向教學法」強化了「怎麼幹」、「怎麼才能幹得更好」的知識,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處理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學生在全部或部分獨立組織、安排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學習掌握教學計劃內的教學內容。
而這一教學法也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同,該校投資1422班王時雨說,「現在的教學方法引導我們去處理項目中遇到的困難,讓我們體驗了創新的艱辛與樂趣,也培養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既調動了學習積極性,也在專業技能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推動課堂教學創新
據介紹,「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探索實踐已有近6年,並在英語、電子商務、模具、數控等多個專業實施,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工作方案和管理機制,至今有32位老師累計開出75門次課程,推出模擬公司綜合實訓、生產性項目教學、電子商務網實體教學等一些創新型教學模式。
如電子商務專業從校內E商工作室入手,先後與寧波市商貿局合作,組建寧波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外包服務基地、與慈谿崇壽鎮聯合共建E點跨境電子商務園,GXG、上海紅心等企業電商部也先後落戶學校。
商學院與開元會計服務總公司共同建設了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基地——開元會計服務公司海曙聯豐分公司,每年安排百名會計專業學生到公司進行為期3個月的企業上崗工作,既利用了企業真實的財務環境、實際的會計業務,開展「教、學、做」一體化實踐教學,讓學生學習、了解、掌握企業會計、財務、稅收等方面實操技能,解決了原來專業教學中的項目不真實、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脫節的問題。
與此同時,為更好地實施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改革,學校重新規劃布局重點專業,將原有的35個專業整合為11個專業群。為使學生在真實工作背景(環境)中得到更多身臨其境的訓練與薰陶,進一步促進了教學過程與真實生產或仿真訓練的結合。對學生的學業評價,則從專業技能擴大到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交流與表達能力、創新能力等的綜合評價。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創新使教學法」過程更貼近真實的工作過程,營造了新型的教育生態環境。學生作為項目教學法的學習主體,通過獨立完成項目,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提高了實操技能,也培養了合作、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
工業設計專業的「真題真做真用」的學生畢業設計,由於設計選題來自企業的真實需求,許多作品深受客戶好評。畢業生成方圓的畢業設計作品「商務省力型訂書機」被企業量產,遠銷歐美和澳大利亞,累計銷售額達80萬美元。畢業生楊慧佳的畢業設計作品「學生用轉塔可換刀架式電動削筆器」被企業量產,國內市場年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
業內有關教育專家評價:「該校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創新,推動了教師育人理念的轉變,促進了教師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與應用,強化了課堂師生的互動和學生的主動參與性,使校內形成教師積極參與課堂創新的良好氛圍,值得推廣。」
(張冶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