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一向被認為是水產養殖水質的一個重要因素,分析養殖用水的水質時通常都要測定pH值,這是因為pH值從多個方面影響到水產養殖動物的生長發育。當pH值出現異常時怎麼辦?
建議我們要經常檢測水體pH值的變動,最好每天早晚各—次,但每天測的pH值差超過0.5時,並且連續持續一星期,極有可能是養殖動物要發病的徵兆。這樣也預示水中鹼度也較低,鈣鎂離子可能缺乏。所以保證水中pH值相對穩定,可以提高養殖水體的緩衝性,也是平常調水目的之一。還可以施用白雲石粉、沸石粉、膨潤土、生石灰、鈣鎂磷肥等穩定水質類產品來提高水中緩衝性。如果每天測的pH值差超過0.8時,晚上魚蝦可能處於亞缺氧狀態甚至缺氧狀態,要及時補充增氧類產品。
在生產上,pH值日變化過大時,這時候要注意這很可能就是轉水前的標誌。如果不採取措施穩定pH值,則pH值會突然下降,藻類大量死亡,發生轉水現象。此時如果採取適當換水、施入藻類營養等措施,魚蝦還能恢復到最佳狀態,生長速度快,飼料係數低。但這個度在實踐中需要養殖業者認真觀察和揣摩。
下面的一些建議,養殖戶朋友可以參考一下:
1、新水池塘最好等水質穩定後再放魚蝦苗;
2、當發現現藍藻時,要及時緩解毒性,先抑制藍藻,特別多時考慮謹慎使用殺藻產品全池或局部潑灑,注意用後增氧,等藍藻發黃時及時追施肥培養新的藻相;
3、養殖時間過久的池子,淤泥太多,這時就要適當增加換水量並定期使用水質改良劑如芽孢、EM菌和底改產品來改善水體環境;
4、當pH值一直很高,可以換水,而有些時候受條件限制,換水根本無法完成。建議按以下順序進行降解:第一步用有機酸類產品,當pH值高於9.2以上時,配合增氧,第二天檢測,如果沒降下來,再灑入乳酸菌,這種方案相當一部分能降下來。如果還降不下來,可考慮用殺藻劑等殺死一部分藻類來降pH值了,這是萬不得已的處理措施。另外效果顯著的方案有使用腐殖酸鈉類產品配合芽孢或乳酸菌使用,還可以潑灑檸檬酸粉3斤/畝、醋酸10斤/畝、小蘇打8斤/畝、紅糖10-30斤/畝或者腐殖酸鈉2公斤/畝,以上任選一種即可。
鹽鹼地的pH值調節的辦法:
①儘量不使用高pH值和較高鹼度的水源,如有條件可採用換水的辦法,防止池水的pH值過高。
②鹽鹼底質土壤的魚蝦池,不宜施用生石灰進行清塘和消毒,為防止pH值上升,可定期使用有機酸處理。
③魚蝦池中要除去大型藻類如輪藻和有害藻類如藍藻,以減少光合作用,來避免pH值大幅度增高,因為藻類在高溫和強烈的陽光照射下進行旺盛的光合作用,會使水體短期內pH值大幅度提高。
④為控制浮遊植物的過度繁殖,可施用殺藻劑如漂白粉進行全池或局部潑灑。
⑤緊急解救措施用有機酸產品或適量醋酸,以中和pH值,防止鹼中毒與氨中毒。
pH過低時的處理: 當pH值過低時,使用石灰和換新水都可以十分有效地提高pH值,每畝用生石灰10公斤,連續使用至升到安全範圍即可。一次量不要太大,可以少量多次,以免對養殖動物造成應激。但是這兩種方法並非什麼時候都可行,有時也不十分穩定。在這裡介紹一種相對安全的方法:就是適當追肥。pH值偏低一般出現在養殖中後期,因有機物含量較多(生物氧化這些有機物會釋放出較多二氧化碳,進一步促進pH降低),另外藻類老化光合作用弱也會致pH值低,此時水深的養殖池可將水位降低(增加光照強度,增強光合作用),同時追施胺基酸肥等來培養有益藻類生長,還能預防中後期養殖的缺氧問題(因補肥後光合作用增氧增強)。後期厭氧菌作用下池底會泛酸,溶藻弧菌會使藻類在短時間內(甚至1-2小時)死亡,使水色變黑變濁,通過施追肥可以預防此情況的發生。如果中後期水質不易肥,配合使用腐殖酸鈉類產品。
養殖不易,魚耀與你在一起,關注我讓你愛上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