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是我國人口最多的民族,而壯族則是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數量最多的民族。如果把兩個民族放在一起去研究觀察,我們會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壯族人的名字中,幾乎無一例外的使用著漢族姓氏,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壯族最早起源于越人,而越人普遍是沒有姓氏的,歷代越王也都是採用壯語中的父親「PO」的近因漢字來慣於名字之前的,比如無 夫 元等字。直到後來越國吞併了吳國,勢力不斷擴大已經問鼎中原,這時候他們才意識到自己沒有姓氏之間事情,而且意識到沒有姓氏是非常不體面的一件事情。於是開始有少量的越人貴族在記得名字上冠以羋 等一類的高貴姓氏。
當歷史的腳步進行的秦漢以後,隨著秦始皇進軍嶺南,漢文化也不斷的傳入嶺南地區,而此時,生活在嶺南地區的百越人也不斷的接觸漢文化,被漢化,此時效仿漢族人的姓氏也稱為一種潮流,取姓大潮就此拉開。與此同時,中原王朝的統治者為了跟百越人搞好關係,也非常支持他們的取姓大潮,並賜予他們趙,李等帝王姓氏。再後來到了明朝,壯族與外族人的通婚現象越來越多,這個時候的漢族姓氏更是充分的融入到了壯族的姓名文化中。
近些年來,壯族人中也湧起了一波向漢族認親的浪潮,比如他們會耗費大量的精力和資金,去山東 江蘇 湖北等地尋找自己的祖先。其實不僅是漢族和壯族,其他各個民族之間雖然是相互獨立的,但也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畢竟我們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華夏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