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千禧一代正在成為社會的消費主力。
千禧一代指1982-2000年出生的人群,這代人具有孤獨感,需要陪伴,許多人選擇單身,更願意為自己喜歡的事物消費等特點。為寵物消費的風潮,就是從這一代人興起的。
隨著千禧一代及Z世代(95年之後出生的人群)的成長與崛起,消費能力進一步的增強,「為寵物消費」的萌寵經濟預計也會迎來重要的發展。
消費市場從內容到主題、形態、體驗均受新一代消費群體的需求變化而不斷變革。那麼在此背景下,千禧一代的寵物消費又將呈現怎樣的特點呢?
孤獨的千禧一代與萌寵經濟
在消費新升級的當下,千禧一代作為消費能力快速崛起的後浪,總是成為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成長在數字時代,他們受多種文化薰陶,在消費需求、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上,都和上一代大有不同。
從經濟水平發展的角度來看,90後和95後所處的一代是建國以來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一代,不再像80後成長時經常面臨物質條件相對匱乏的處境。
物質的豐富帶來的是消費理念的升級和對消費品質的追求,如養寵人群的快速膨脹和用於寵物花費的大幅提高、對跨境電商的偏好等。這一現象也推動了我國寵物行業的高速發展,誕生了諸如波奇寵物、愛寵網、狗民網等優質的寵物企業。
近三年貓經濟周邊阿里系GMV增長迅猛,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分別為113億元、156億元和260億元,2017和2018年同比增速分別達到38%和67%。除此之外,根據CBNData的報告顯示,我國千禧一代開支達4萬億人民幣,其開銷約佔全國家庭總開支的13%,消費增速遠超其他年齡層。千禧一代和Z世代以興趣劃圈,他們從不吝於為自己所在乎的事物買單,不管是為自己的多元興趣,還是為一直陪伴在自己身邊的寵物。
情感經濟下的吸寵高峰
巨大的單身、獨居群體,催生了情感經濟及其周邊經濟的蓬勃發展。
寵物經濟的繁榮背後,折射的是情感經濟的崛起。而國內正在發生的人口結構變化或是導致寵物經濟興起的重要原因。
據民政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單身成年人口已經超過2億,獨居成年人口超過7700萬。伴隨生活節奏加快,社會競爭壓力加大,寵物具有可愛、治癒、通人性等特點,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飼養寵物作為一種情感寄託方式,願意為自己的寵物消費。在消費特點上,他們注重情感體驗。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的的需求由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歸屬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五類需求。而寵物經濟承載著人們的情感寄託,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數據顯示,養寵物人群中80、90後高達70%,且以單身居多。
除此之外,成長於大眾消費時代的千禧一代群體消費偏好更加個性化,需要多元化產品來滿足不同小群體消費偏好,這在新興消費領域尤其明顯,例如二次元人群喜歡bilibili彈幕網、宅男喜歡網路遊戲等。
而寵物作為情感經濟的一個重要分支,也隨之一同野蠻生長,成為新一代年輕人能夠享受到的最簡單的陪伴。
寵物「陪伴」下的新業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寵物餵養理念的改變,空巢老人的不斷增加和單身人士的陪伴需求,寵物對於寵主的角色已經從「附屬品」變成了「陪伴者」,並附加情感寄託。
寵物是親人和孩子一般的存在 ,肩負了「陪伴」和「寄託」的使命。對於現代人,尤其是現代的年輕人。找對象、養孩子等各方面壓力在不斷增大,而人始終是情感動物,需要陪伴和寄託。
寵物能很好的填補伴侶和子女的缺位,就自然而然肩負了「陪伴」和「寄託」的重要使命。根據《2019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調查,有59.1%的寵主會將寵物視為自己的孩子,其次將寵物視為為親人的寵主佔比為27.8%。
而47.6%的已婚人士,更願意將寵物視為孩子,一半的單身人群將寵物視為親人。
「精神寄託,豐富感情生活」成為千禧一代和老年人養寵物的首要原因。圍繞寵物「生、養、樂、病、死」全方位商業服務隨之出現,當代年輕人的消費觀念較為超前,他們也熱衷於為愛寵添置各種物品,寵物服務市場前景廣闊。
越來越多的企業抓住這一機遇,推出寵物社區、寵物電商、寵物主題餐廳、寵物酒店、寵物攝影和各類寵物相關消費新業態。
未來,隨著千禧一代收入的提高以及社會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寵物經濟或將逐漸從單一飼養模式轉化為個性化消費需求生態,從上遊寵物食品及用品,到下遊的寵物醫療、美容及培訓,整個寵物產業鏈將日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