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人有話說|逆行武漢的四川志願者「雨衣妹妹」劉仙:過去、現在和...

2021-01-08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記者 吳浩 張庭銘

12月31日傍晚,成都的天色漸暗,但「雨衣妹妹」劉仙公司的會議室卻格外熱鬧,她把骨幹員工們組織起來,一起收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二一新年賀詞。作為成都盒悅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劉仙因為疫情期間逆行武漢當志願者而被大家熟知。

從武漢回川後,劉仙一直沒有忘記自己志願者的身份,做了許多和志願服務、公益相關的事情。在聽到習主席對志願者的點讚時,劉仙直言眼眶一下子溼潤了,「這是一份巨大的激勵。」劉仙說,過去這一年,自己看到了志願者在疫情防控、抗洪搶險、社會治理等事件中不斷發揮作用,「就像打仗,志願者就是彈藥和後勤保障」。

「我僅僅是千萬志願者中的一員,我希望推動志願服務人人可為,時時可為,處處可為。」劉仙說,聽完習主席的新年賀詞,自己心中的想法更加堅定,以後會繼續做行動的巨人,積極助力志願服務常態化,讓身邊人都感受到現代雷鋒精神。「新的一年來了,我志願者的身份還將繼續,我從武漢回來後開啟的公益事業也將繼續。」劉仙說,2021年,自己計劃把「公益助農直播」作為工作重心,用網際網路直播的形式,與全省100多位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一起,助力鄉村振興,「無論過去現在和未來,我都將是一名志願者。」

相關焦點

  • 青年志願者劉仙:「雨衣妹妹」不是一個人的稱號,而是一群人的符號
    (抗擊新冠肺炎)青年志願者劉仙:「雨衣妹妹」不是一個人的稱號,而是一群人的符號  中新社成都4月10日電 題:青年志願者劉仙:「雨衣妹妹」不是一個人的稱號,而是一群人的符號  中新社記者 賀劭清  「那天我在辦公室從白天一直坐到晚上12點,聽到『武漢解封』
  • 小雨衣大能量:24歲雨衣妹妹的溫暖逆行
    所以大家親切地叫她 「雨衣妹妹」 「雨衣妹妹」劉仙 千裡「逆行」為醫護人員做飯 「雨衣妹妹」叫劉仙,來自成都
  • 被聯合國點名表揚:中國95後「雨衣妹妹」溫暖逆行
    這些年輕人身處在世界的不同角落,身份各不相同,但是,他們都表現出了一種超越時空和國界的共鳴:面對災難敢於承擔年輕一代的擔當,該出手時就出手。而這其中,就有來自四川成都的「雨衣妹妹」。千裡「逆行」為醫護人員做飯1月底,本該是合家團聚的日子,奈何武漢疫情處於嚴重狀態,醫療物資匱乏,餐飲業陸續關門,醫生們吃口熱飯都成了問題。24歲的川妹子劉仙是一家餐飲公司的老闆,2020年1月28日,看到這條消息後,在公司社群發布了一條通知:醫生護士救人於水火,他們需要解決基本的吃飯問題。
  • 「有人說『雨衣妹妹』感動了全國,實際上是大家感動了我」
    2月2日,得知武漢醫護人員難以吃上溫熱的飯菜後,「90後」餐飲從業者劉仙寫下遺書,和團隊從成都「逆行」前往武漢,在40多天的時間裡為當地醫護人員提供了超過兩萬份熱氣騰騰的免費盒飯。因為初到武漢時沒有防護服,常穿一件雨衣「勇闖」各大醫院,人們親切地稱劉仙為「雨衣妹妹」。
  • 「雨衣妹妹」有新動作:賣車賣房加抵押,建了一個口罩廠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成都志願者網(記者 羅昊)8月5日報導 「雨衣妹妹」真名劉仙,四川廣安人,成都盒悅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是一名餐飲從業者。疫情期間,她帶著廚師和食材,寫下遺書,「逆行」十幾個小時,從成都駕車到武漢,每天免費為醫護人員送盒飯。
  • 雨衣妹妹劉仙,是怎樣的家長教育出來的
    24歲的四川姑娘劉仙成為網紅,被人稱為「雨衣妹妹」,因為她在「抗疫」一線的突出表現,近日被聯合國官員點讚。她是何許人?劉仙是個餐飲行業的小老闆,在武漢封城後,她申請以志願者的身份進入武漢,她帶領她的團隊專門給一線的醫護人員送快餐,40多天來,平均每天送出400盒以上,累計20000多盒。剛到武漢時,因為沒有防護服,她披著雨衣穿行在武漢的大街小巷,被人們親切地稱為「雨衣妹妹」。「雨衣妹妹」的事跡家喻戶曉,她成為中國人心目中的女英雄。
  • 去武漢前寫下遺書,穿雨衣「闖」醫院,「訛」新聞媒體…她的故事被...
    24歲的四川女孩劉仙是一餐飲從業者,2月初,她帶著廚師和食材,從成都趕到武漢,每天為醫院送400-600份盒飯。剛開始沒有防護服,她穿著雨衣奔走在各家醫院,被醫護親切稱為「雨衣妹妹」。
  • 「雨衣妹妹」:武漢歸來 愛心不停
    從武漢回到成都的「雨衣妹妹」劉仙,一刻也沒閒著,她的手機裡有數十個「雨衣公益群」,裡面有各種各樣的求助信息。經歷了武漢的戰「疫」,她正準備成立「雨衣公益」,讓更多有需要的人能夠得到幫助。3個多月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武漢被迫按下「暫停鍵」,前線醫療救治工作緊張。
  • 自籌食材為醫護送飯 「雨衣妹妹」被聯合國點名表揚
    沒有防護服,她穿上雨衣就開始在武漢各家醫院間穿梭。漸漸地,武漢的醫護人員都熟悉了這位川妹子,大家親切地稱她為「雨衣妹妹」。  臨行前的準備,「川A逆行馳援武漢」幾個大字格外醒目。受訪者供圖  讓劉仙沒想到的是,這一次徵集很快得到了小夥伴們的積極回應。說幹就幹!
  • 「雨衣妹妹」詮釋青春的擔當
    我們需要科學上的突破、政府的行動和大量資金支持,也需要世界各地的傑出青年貢獻出他們的智慧。    「雨衣妹妹」詮釋逆行的力量。疫情期間的武漢,前線醫務人員難以吃上溫熱的飯菜。餐飲從業者劉仙不顧自身危險,寫下遺書,帶著團隊從四川成都駕車趕到武漢,每天駕車奔走於各家醫院,免費為醫務人員送上熱乎乎的盒飯。她當時沒有防護服,常穿一件雨衣,因而被大家稱為「雨衣妹妹」。
  • 「雨衣妹妹」賣口罩卻遭退貨 理由讓客服很委屈
    今年2月,四川廣安的志願者劉仙帶著自己的餐飲團隊趕到武漢,開始免費為戰疫一線的醫護人員送餐。當時,由於沒有防護服,她穿著雨衣開著自己的車,奔走在各家醫院,被醫護人員親切的稱為「雨衣妹妹」。疫情結束後,雨衣妹妹回到成都開了一家醫療器械公司,專門生產口罩。
  • 雨衣妹妹:雨衣之下的堅韌與溫柔
    雨衣妹妹:雨衣之下的堅韌與溫柔有這樣一位逆行人,她身著白色塑料雨衣徹夜奔走在前往武漢的路上;有這樣一位逆行人,她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為醫護人員後方點亮一道亮光;有這樣一位逆行人,她團結眾人,合心為一,她,便是我校商學院畢業生——「雨衣妹妹」。啟程·微光入沙河據了解,「雨衣妹妹」今年24歲,來自成都,是一名餐飲從業者。
  • 「雨衣妹妹」前線堅守卻遭搶註商標,相關部門:依法駁回
    「雨衣妹妹」劉仙,是成都一名90後餐飲創業者。2月3日,她帶上廚師、食材從成都出發,「逆行」14個小時到武漢,為醫護人員做盒飯。沒有防護服就穿雨衣代替,奔波在各醫院之間,因此得名「雨衣妹妹」。她感人的抗疫事跡在全國引起了關注,媒體紛紛予以報導。
  • 走近抗疫一線的志願者群體,傾聽他們的故事——春風十裡 不如你的...
    「有難度。我先把身邊動手能力很強的親人都發動成志願者,包括我的丈夫和兒子。」傅豔感慨,「接下來,我就見證了成都志願者的速度。」  當天上午10時,傅豔和其他工作人員通過「文明成都」、志願者微信群、朋友圈等正式開啟全網公開招募。下午2時30分,已有22名專業志願者報名並前往成都市衛健委集結,接受崗前培訓。
  • 「雨衣妹妹」火了!千萬要記住她!原來大家都這麼叫她是因為……
    一人、一車、一雨衣足以讓她幫助無數疫區人民吃到健康食物。一提到雨衣,我想很多人都會想起最近大家都聽說了的雨衣妹妹。她不畏險阻,逆行武漢,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衝到第一線只為了讓他們吃到最新鮮的食物。疫情發生以來,她開著川A字頭的小轎車,輾轉在武漢各個醫院間為醫護人員送餐,她的行動感動了無數網友。因為她總是穿著雨衣充當防護服,所以大伙兒都親切地叫她「雨衣妹妹」。3月15日,「雨衣妹妹」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首專為她而寫的主題歌。
  • 成都來的雨衣妹妹:疫情不走,我不走!
    2月26日,劉女士(左二)和夥計們在分裝盒飯。 劉女士(左一)把送到長江航運總醫院的盒飯從保溫箱裡取出。       不願意公開名字的「川妹子」劉女士是一名餐飲從業者。2月初,她了解到,武漢許多醫務人員吃不上熱飯。
  • 見證逆行偉大,守望人間煙火
    許多年後,我們還會想起2020這一年:春節時節,人們處在節日的歡愉中,忽然,武漢有消息傳來,我報編輯部提前進入緊急狀態,報紙提前出版,新媒體報導量大增……這讓我們感覺自己離抗疫前線很近,而比我們更近的則是逆行而往的醫務工作者等抗疫人員,還有趕赴一線採訪、踏雪再出徵的同事們……許多年後,我們還會想起2020這一年,想起那些姑娘:說「我不想哭,哭花了護目鏡沒法做事」的護士朱海秀
  • 她穿著雨衣給醫護人員送餐:疫情不走,我不走!
    不願意公開名字的「川妹子」劉女士今年24歲,是一名餐飲從業者。今年2月初,她了解到,武漢許多醫護人員吃不上熱飯,便決定帶隊趕去武漢為醫護人員做飯。經過與當地相關部門溝通後,她作為志願者獲準進入武漢。圖為:劉女士在她的車裡(2月26日攝)。
  • 時代讀本:逆行武漢的「戰疫」故事
    這是這段時間以來,每個人都在思考的一個問題。作為出版人,我們願意以這本《2020 我在武漢》,作為這個思考的一個答案。作為成都時代出版社最新策劃完成的讀本,《2020 我在武漢》集合了中國目前最優秀的新聞工作者及醫護人員在「戰疫」前線寫下的十個有溫度的故事。除了可能的眼中蓄淚,它們還能激發愛自己、愛家人和愛這生活、愛這城市以及愛著未來的信念和勇氣。
  • 立下「生死狀」逆行支援武漢——湖南志願者鄭能量,真的很正能量!
    如果我的命數至此死在武漢,請把我的骨灰無菌處理後灑在長江,讓它漂回湖南,報答陪伴我的祖國、家人、老師、朋友,還有我的理想……」到達武漢的第二天,他的朋友圈裡出現了這樣一份「生死狀」。「志願服務,免費接送!」一開始,鄭能量把車停在武漢醫院附近,湘A牌照,他鄉口音,讓人有些質疑,沒有人上前諮詢,他便自己走上前,詢問他人是否有用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