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漢回到成都的「雨衣妹妹」劉仙,一刻也沒閒著,她的手機裡有數十個「雨衣公益群」,裡面有各種各樣的求助信息。經歷了武漢的戰「疫」,她正準備成立「雨衣公益」,讓更多有需要的人能夠得到幫助。
3個多月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武漢被迫按下「暫停鍵」,前線醫療救治工作緊張。從事餐飲行業的劉仙得知武漢的醫護人員們很難吃上熱飯,毅然帶領經理和3名廚師連夜逆行,奔赴武漢支援。
一開始,武漢的防疫物資緊缺,為了保護自己,劉仙穿著雨衣穿梭在門店和醫院之間,給醫護人員送盒飯,被武漢醫護人員和廣大網友親切地稱為「雨衣妹妹」。這個寒冷的冬天,「雨衣妹妹」不僅餵飽了醫護人員的胃,也溫暖了他們的心。
「『雨衣妹妹』不是一個人,我背後千千萬萬個支持者,集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把大傘,能保護更多的人。」劉仙對記者說。回到成都後,在武漢經歷的一幕幕印在了這個年輕姑娘的心裡,她與當時並肩戰鬥的熱心人士們繼續保持著聯繫,想要把愛心傳遞下去。
「我一定會盡我所能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劉仙說。這幾天,「雨衣妹妹」的私信裡多了不少求助信息,每一條求助,劉仙和她的團隊都盡力去幫忙。
4月初,四川馬邊彝族自治縣民族小學複課時遇到了購買口罩的困難,便通過網絡平臺向「雨衣妹妹」求助,第二天,劉仙和朋友便帶著4000隻口罩趕往當地。
回想起當初在武漢的日子,危險和恐懼並存,劉仙仍然後怕。「但進入戰場後根本沒有時間去想這些,害怕也解決不了問題,只有往上衝。」
由於此前劉仙一直活躍在網絡上,有著相當數量的關注者,她便利用社交平臺向全國網友發布物品徵集信息。一時間,蔬菜、肉類及各類防疫物資源源不斷地被送往門店,無論是社區還是醫院,只要有需要,「雨衣妹妹」必定立馬捐出。
在武漢的45天,「雨衣妹妹」團隊為醫護人員免費送出了2萬餘份盒飯,武漢門店除了作為保障盒飯供應的食堂,更成了一座「愛心驛站」。這一馳援武漢的行為通過網際網路傳播開後,感動了不少人。
劉仙說,回到成都後,她最需要的是快速恢復平靜,回歸生活。但幫助他人對她來說已成為一種習慣,就像當初選擇前往武漢支援,不是因為一時衝動,而是覺得自己應該在那裡。
責任編輯:趙紫羽(實習)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