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東圖書館珍藏名人手稿信札現身華藝拍場,業內預測成交額或破記錄

2021-01-10 騰訊網

2020年10月16 日晚,一批亞東圖書館遺珍——陳獨秀、胡適重要文獻將現身華藝國際(北京)首季拍賣會。每一次民國名人檔案、信札出籠,勢必會引發一股熱潮。此批文獻被喻為「新文化運動歷史遺產」,塵封百年,終現於世人面前,以陳獨秀和胡適在新文化運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無疑是在學術界、收藏界與藝術品市場投下一枚「重磅炸彈」,迅速引發學界及公眾的熱忱關注。

《胡適留學日記》部分原稿

陳獨秀《《科學與人生觀》序》

亞東遺珍專場包括18冊50萬字最全公開本《胡適留學日記》手稿、陳獨秀《序》手稿、胡適《跋考證(一)(二)》以及胡適與友人往來信札等。源於亞東圖書館、陳獨秀以及胡適對於新文化運動與20世紀現代中國的重要影響,以及學界與公眾對特殊歷史人物及中國現代進程的殷切關注,華藝國際特別推出「亞東圖書館遺珍——陳獨秀、胡適重要文獻特展」,以「一座圖書館,兩位文化巨擘,一場新文化運動,百年中國史」為尋訪藍圖,於8月25日-9月28日期間先後於北京商務印書館·涵芬樓、上海圖書館、杭州圖書館、南京江蘇省美術館巡迴展出,收官站落於陳獨秀及胡適的故鄉安徽大學圖書館。除了給各地觀眾呈現第一手重要歷史文獻以外,特展同期貢獻了5場重磅學術交流,引發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河南大學、安徽大學等30餘家高校及研究機構的高度關注。60餘位重要學者爭相發表熱議,針對四大學術議題,分別從各自研究角度切入,侃侃而談。

安徽站捐贈儀式現場

北京站學術探討會現場

北京站展覽現場

原魯迅博物館副館長、著名近代史學者陳漱渝認為:「對陳獨秀、胡適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標誌了現代中國人思想解放的深度和廣度。」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馬勇有言:「這批文獻對我們重新豐富『新文化運動』的敘事很有意義,因為歷史敘事不可能一次完成,要通過研究解讀慢慢架構一個更豐滿的敘事。」上海圖書館副館長周德明表示:「通過這批作品,可以體會20世紀中國近現代哲學思想史上一場著名的文化思想論爭,同時從兩位文化先輩種種思想痕跡中,找尋更契合於當下時代的新意義。」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文學資料與研究中心主任陳子善指出:「這批文獻是一個寶庫,對我們研究20世紀上半葉中國的文化、學術、文學,甚至中國整個國家的走向,都有不可替代的價值。」經梳理,巡展共計生成15萬字的深度學術報告供公眾翻閱。

北京站展覽現場

杭州站展覽現場

全國五城巡展期間,權威媒體、大眾媒體及專業媒體亦不遑多讓,先後獲得百餘家媒體的數千萬人次報導,全網傳播觸達人次過億,在新文化運動105年周年之際,迅速發酵成為2020年頗具影響力的「文化事件」。

「亞東遺珍」專場中,作為民國五大日記之一的《胡適留學日記》為迄今公開為最全本,皆為胡適原稿,共十八冊,五十餘萬字,「完全保存了原來的真面目」,記錄了其在留美期間的社會見聞、對時代的困惑與思考,是大時代背景下中國一代青年的內心獨白與思想演變。《胡適留學日記》最早由上海亞東圖書館以《藏暉室札記》為名,於1939年整理出版,此後,商務印書館、安徽教育、湖南嶽麓書社等多家出版社均依照「亞東版」,以《胡適留學日記》為名重印出版。是次現身拍場的《胡適留學日記》涵蓋胡適1917年歸國後所寫的《北京雜記》和《歸娶記》,有效填補了現存日記中兩年空白,被學者陳子善譽為「21世紀最重要的胡適文獻發現。」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兼博物館副館長史梅曾在江蘇美術館展覽上提議:「希望這批文獻可以與南京大學館藏的胡適相關文獻聯動,無論推動展覽還是正式出版,對於推進胡適的史料研究非同尋常。」

本專場的另一件重要拍品——陳獨秀《序》,為其送亞東出版社的手寫終稿,自「亞東」出版之後百年間從未露面。這份原稿曾將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派」旗幟鮮明地加入到「科玄論戰」中,終結了一場百年前轟動20世紀文化思想界的「世紀大論戰」。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馬勇提到:「陳獨秀《序》為中國的歷史敘事提供了新的思想空間。工業社會建構的工業文明與中國地緣血緣關係建構的農業文明,勢必導致人生觀、價值觀的衝突與改變。這篇序言啟發我們,在歷史的大轉折中,歷史敘事、文明敘事,包括人類的價值觀應該調整到什麼程度?陳獨秀指出一個大致的方向:應該尋求工業文明背景下的契約精神。」

南京站學術沙龍現場

南京站展覽現場

《跋考證(一)(二)》是胡適在20世紀紅學論戰中極為重要的史料,也是文化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亞東圖書館遺珍」特展展出的胡適《跋考證(一)(二)》原稿,可以在手跡中管窺具有時代性的思想軌跡,對新舊紅學的研究起到助力作用。中國紅樓夢學會原副會長、著名紅學家胡文彬表示:「開闢新紅學之『功』應該給胡適。」

上海站觀眾參觀

上海站開幕式現場

上海站展覽現場

作為華藝國際(北京)首季拍賣會的重要專場,「亞東遺珍」兼具文化、學術、歷史及社會價值,與華藝國際近三十年的企業文化一脈相承,更與其北上後注重歷史及時代敘事的新格局不謀而合。自成立以來,華藝國際持續推動對作品重要藝術價值、文化價值與社會意義的不斷挖掘。為期一月有餘的五城巡展,華藝國際對於公眾文獻的梳理、研究與推動實屬苦心孤詣,傾注的心血有目共睹。

胡適 《跋《紅樓夢》考證(一)》手稿四紙

胡適留學日記集合

胡適留學日記集合

陳獨秀《科學與人生觀序》集合

此次「亞東遺珍」專場上拍堪稱萬眾矚目,其保存完整、規模巨大、品相上乘,實為學界罕見。其歸宿自然成為當前學術界、文化界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遠遠超越了名人手稿珍藏的範疇,而是對中國現代百年歷史的及新文化運動的文物見證。據悉已引起收藏市場積極關切,然而多位學者專家出於保護、研究和公共傳播的目的,呼籲公共機構、國有文化單位給予熱切關注,以期亞東遺珍落葉歸根,納入公共收藏,最大限度地發揮應有的歷史餘熱,結出豐碩的研究成果,並延伸出更為深遠的社會意義。

相關焦點

  • 一周展覽「全紀實」、金鷹美術館首發聲、「亞東圖書館遺珍」全國...
    新晉私立美術館金鷹美術館發布開館計劃、當代唐人藝術中心發布人事架構調整以及藝術基金會時間表、華藝國際進軍北京後迅速啟動了「亞東圖書館遺珍」全國巡展……或許是因為上半年太過於清閒,以至於不太適應當下一周十餘個展覽開幕的節奏。時間從未停止,藝術界的腳步也從未停歇。除了將推動藝術界發展的形態和格局的變化,還有很多人在持續做著關於藝術的那些事。
  • 華藝國際秋拍預告,五大版塊精彩拍品解鎖年終壓軸藝術盛宴!
    臨近歲末,寒意漸濃,拍場的熱度卻並未消散:華藝國際的秋拍進程剛在香港告一段落,便即刻轉戰廣州,為四海藏家及藝術愛好者再度呈獻一場藝術盛宴——華藝國際2019秋季拍賣會將於12月26-29在南豐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 ...梵蒂岡圖書館頻繁遭黑客攻擊,《聖經》手稿或將面臨勒索軟體威脅
    《聖經》,這本被奉為世界經典著作的最早手稿就珍藏在梵蒂岡使徒圖書館(Vatican Apostolic Library)中。據其首席信息官曼利奧·米塞利(Manlio Miceli)介紹,自2012年開始數位化藏書以來,圖書館每月都會發生100次黑客在線攻擊,若一次攻擊成功可能就會導致歷史資料被盜用、篡改,甚至完全刪除。 近日,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著作和手稿免遭黑客攻擊,梵蒂岡使徒圖書館與網絡安全公司Darktrace達成合作在其數位化系統中引入了AI技術。
  • 《八尾金魚》拍出1.7億港幣,佳士得香港拿下常玉拍賣記錄大滿貫
    在長達3個小時的激情競拍中,其中成功拍出55件拍品,獻上一份令人可喜可賀的答卷——8.45億港元的總成交額,成交率96.49%,較2020年7月的佳士得香港晚拍增長近3億港元,可見藝術市場將走出疫情籠罩的陰影迎接春天的到來。
  • 疫情重創全球藝術市場 為何一頁漫畫手稿卻刷新紀錄拍出48萬美元?
    不過在本周二舉行的一場拍賣會上,美國漫畫家亞歷克斯·雷蒙德(Alex Raymond)創作的《飛俠哥頓》單頁手稿卻以48萬美元落錘價刷新了全球漫畫/連環畫手稿的成交記錄。在業內影響極大的巴塞爾藝術展也延期到9月。此外,每年3月是紐約市藝術活動最集中的時期,疫情也讓美國藝術市場受到了強烈衝擊,各種藝術展會和活動接連被取消。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場以漫畫原畫和手稿為主題的拍賣會在美國悄然登場。據《好萊塢報導者》的文章稱:「在周二的拍賣之前,有人預測這件藝術品(《飛俠哥頓》單頁手稿)的售價可能會很低。
  • 達·文西習慣用左手寫字 手稿要照著鏡子讀
    提到蒙娜麗莎的微笑,人們自然會想到達 ·芬奇,這位天才不僅用畫筆與照片匹敵體現精湛的藝術造詣,更是以數萬頁的手稿為人類留下無法想像的謎底,他在米蘭時期書寫的連續72頁的《哈默手稿》更顯得彌足珍貴。1994年,微軟總裁比爾·蓋茨以308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哈默手稿》,之後,他委託大英圖書館的專家進行破解,並每年將原稿在世界各著名博物館進行展覽。
  • 時尚界凱撒大帝︱老佛爺卡爾的絕版服裝設計手稿 值得珍藏!
    老佛爺同名品牌卡爾拉格斐甄選的老佛爺生前絕版手稿,值得珍藏。也許是上帝需要一位天才設計師來為自己設計衣服,「老佛爺」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作為當下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KARL LAGERFELD的離去如同時尚的宇宙中隕落了最耀眼的那一顆星,令世人悲慟,令時尚界黯淡無光。
  • 傅增湘手稿首次影印出版
    一九四七年以手校書全部捐贈北京圖書館,一九四九年去世時,又遺命以所藏代表「雙鑑樓」之著名善本《宋本資治通鑑》《宋寫本洪範政鑑》捐贈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其餘善本先父也仰體先祖遺願先後轉讓北京圖書館收藏。家中所存主要為先祖畢生撰述的手稿近百冊,主要為版本目錄學撰述和遊記。在版本目錄學方面遺稿主要有觀書筆記、自藏書目和校勘跋記等。
  • 籤名書和名人藏書的收藏
    那時的籤名書也不值錢,收了很多河南文化名人的藏書。很多都有籤名並且夾帶有信札,陸續收了幾百本,很多都是楊蘭春、張海、王澄等河南文化名流的藏書。到北京後,一年春節大年初一到潘家園逛舊書攤,只見有一摞幾十本籤名書,全是當代大名頭周光召、沈醉、李希凡等等,都是送給胡德平夫婦的籤名書。
  • 中國嘉德二十周年慶典春拍將於五月揭幕|中國嘉德|春季拍賣|嘉德20...
    本次還特設一個新的版塊,即世界名人信札、影像系列,均來自海外藏家。其中值得關注的有拿破崙、西奧多•羅斯福、艾森豪、麥克阿瑟、愛因斯坦、奧黛麗•赫本、華特•迪斯尼等各界名人的信札手稿及籤名影像,內容豐富。
  • 號稱「世界知識總匯」的亞歷山大圖書館,最終去了哪裡?
    亞歷山大圖書館始建於託勒密一世(約公元前367-前283年),盛於二、三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館內收藏了貫穿公元前400-前300年時期的手稿,擁有最豐富的古籍收藏,曾經同亞歷山大燈塔一樣馳名於世。
  • 《八尾金魚》拍出1.7億港幣,佳士得香港拿下常玉拍賣紀錄大滿貫
    在長達3個小時的激情競拍中,其中成功拍出55件拍品,獻上一份令人可喜可賀的答卷——8.45億港元的總成交額,成交率96.49%,較2020年7月的佳士得香港晚拍增長近3億港元,可見藝術市場將走出疫情籠罩的陰影迎接春天的到來。
  • 百歲文脈 世紀書香 百歲老人馬識途向省圖書館捐書
    本報訊(記者 張立東 吳夢琳)4月13日上午,「百歲文脈世紀書香」——著名作家馬識途先生捐書儀式在省圖書館舉行。活動現場,103歲的馬識途向省圖書館捐贈了自己珍藏的部分古籍、手稿以及書法作品。據介紹,馬識途此次無償捐贈給省圖書館的線裝書有22種66冊,包括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堆絮園刻本《詞律》等珍貴古籍善本。在捐贈的手稿中,有《回來了》《山水風物人情——波蘭紀行》等12種177頁,書法作品有《八十五歲自壽七律詩》《四川省圖書館》等9幅。當天,所捐贈文獻同步在省圖書館二樓大廳展覽。
  • 《逆水寒》七夕信札獲取攻略 七夕信札作用說明
    這是逆水寒最新上線的七夕道具,可以兌換不錯的獎勵,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要如何獲得,下面就給大家帶來七夕信札獲取方法,希望能幫到大家。 七夕信札獲取方法 逆水寒七夕信札... 逆水寒七夕信札怎麼獲得?
  • 逆水寒七夕信札是什麼 七夕信札作用及獲取方法介紹
    導 讀 逆水寒七夕信札怎麼得/是什麼 逆水寒七夕信札有什麼用,逆水寒七夕信札是遊戲中一個七夕活動道具,逆水寒七夕信札怎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