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蜂聯名《全職高手》出鮮食新品

2021-01-10 騰訊網

新京報訊(記者 歐陽曉娟)11月3日,新京報記者從便利蜂獲悉,便利蜂門店內部裝飾引入國內電競IP《全職高手》的動畫形象,還將發布「榮耀能量丸(炸串)」「榮耀Buff水(咖啡)」等多款IP聯名鮮食新品。

新京報記者走訪發現,目前便利蜂門店從貨架到店內海報、電子屏、咖啡機等,都引入了國內電競IP《全職高手》的動畫形象,吸引大量消費者入店打卡。《全職高手》由閱文集團白金作家蝴蝶藍創作而成,被譽為熱血電競第一大IP。

伴隨門店風格煥新,便利蜂將發布多款IP聯名鮮食新品,包括「榮耀能量丸(炸串)」「榮耀Buff水(咖啡)」「榮耀能量包(麵包)」等。這些鮮食新品是便利蜂專門就《全職高手》這一IP研發設計,便利蜂方面根據商品原有的特質,對應引入了《全職高手》劇中的多個人物、劇情元素,讓熱餐美食與線上人氣大旺的二次元IP產生了交集。

新京報記者 歐陽曉娟

編輯 秦勝南 校對 李項玲

相關焦點

  • 便利蜂只做直營不加盟:加碼鮮食業務 資金成命脈
    來源:中國經營報只做直營不加盟 加碼鮮食業務資金成便利蜂命脈 攜7-11基因激進擴張本報記者/魏婕/蔣政/北京報導5月21日,便利蜂通過媒體再次發出了「全部直營,沒有加盟店」的聲音。2017年2月,便利蜂開出第一家店,2019年9月25日,便利蜂在2020年策略供應夥伴交流會上宣布,全國門店數已突破1000家,原本3年的目標現已提前完成。截至今年2月,便利蜂已有1500家門店。便利蜂執行董事薛恩遠表示,按照內部規劃,便利蜂已將未來3年的門店目標數上調至1萬家。
  • 便利蜂成功摘牌天津地塊 將建設國內最大規模的鮮食供應基地...
    來源:證券日報網style="width:884px;font-family: 微軟雅黑;text-align: justify;"> 本報記者 桂小筍2月14日,便利蜂宣布競買到天津市一土地的使用權
  • 算法「淘汰」便利店店長,便利蜂正在殺死「解憂雜貨鋪」?
    成立僅3年多的便利店連鎖品牌——便利蜂,已經在全國20個城市開出了超1500家門店,累計募集自資金達15億美元。在受疫情衝擊的市場大背景下,便利蜂超市北京地區的500多家門店被媒體曝出實現整體盈利的消息。3年多的時間,便利蜂就可以實現盈利。這種速度超越了傳統便利店7年盈利的行業定律。不管是便利蜂自身也好,外界對它的評價也罷。
  • 便利蜂「熱餐主題月」新品不斷,獲佟大為點讚
    12月8日,全國連鎖便利店品牌—便利蜂在北京召開2021供應商大會,知名影視演員佟大為受邀出席。在現場講述和便利蜂的淵源時,佟大為表示:便利蜂在生活中就像鄰居一樣,下樓就能看得見,並為便利蜂的熱餐點讚。當天下午3點,佟大為以西裝外套搭牛仔的休閒裝束現身便利蜂供應商大會。
  • 便利蜂推川菜、粵菜熱餐新品 網友:啥時上臭鱖魚和熱乾麵?
    12月3日,在內部詢問了全國近1600家門店中有代表性的社區、寫字樓、交通樞紐等門店後,新型連鎖便利店便利蜂的熱餐部門整理出到了一份令人意外的數據:為了自己老家的菜,一些消費者「拼了」!上述數據來自便利蜂的門店店長11月23日-12月2日這10天時間的反饋。
  • 便利蜂:企業能力與戰略實施的一致性
    其次,與超市相比,便利店面對電商衝擊表現出很好的韌性,是少數持續增長的零售店形態。便利店的潮流莊辰超是國內著名旅遊在線服務網站去哪兒創始人。2015年,去哪兒與攜程合併。莊辰超開始尋找下一個創業機會,他看中了便利店行業的市場潛力和行業穩定性,創建了便利蜂。2017年初,便利蜂開出首批21家店面,進入所謂跑數據階段。之後,便利蜂花了差不多三年時間調整店面運營。
  • 極致還原電競熱血 動畫《全職高手》第二季圓滿收官
    虛實無界全職風潮踏浪而來 播出期間,動畫《全職高手》第二季的一系列線上線下創新營銷玩法也讓觀眾在追番的同時獲得更多樂趣。「出圈」事件層出不窮,從次元壁突破,到從衣、食、玩、學等多方面進行了滲透,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全職風潮。
  • 便利蜂在津投資4億元 建國內最大冷藏低溫鮮食工廠
    內容提要:在該委幫扶推動下,便利蜂商貿有限公司總投資預計4億元的鮮食生產基地項目於近日落地,開工建設,建成後有望成為國內最大規模冷藏低溫鮮食工廠,為天津經濟發展輸入新的動力。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從市市場監管委了解到,在該委幫扶推動下,便利蜂商貿有限公司總投資預計4億元的鮮食生產基地項目於近日落地,開工建設,建成後有望成為國內最大規模冷藏低溫鮮食工廠,為天津經濟發展輸入新的動力。
  • 猩便利的便利店生意經:將鮮食體驗做到極致
    便利店逐漸成為城市便利生活的體驗中心,為白領用戶聚攏最剛需的產品和服務。zra中國網生活頻道_品味中國生活在這一趨勢下,不少便利店品牌紛紛開始轉型,增加鮮食產品的供應。當然,也有一些新型便利店從一開始就抓住了消費者的需求,打造出集鮮食與休閒等多功能於一體的複合便利店。在零售業態發達的上海,以猩便利為代表的新型便利店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
  • 便利蜂發布2019年度榜單:網紅、二次元成吸粉利器
    新京報訊(記者 張曉榮)12月25日,數字驅動型企業便利蜂發布2019年度消費榜單,即基於銷量、復購率、好評度等自身消費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最終評選出了十大熱餐、十大牛奶、十大零食、十大創意單品等10個榜單,共有100款單品上榜。
  • 便利蜂的「便利經」
    在線上電商與傳統門店激烈競爭的背景下,便利蜂的底氣從何而來?在便利蜂創始人莊辰超眼中,便利店生意清淡,本質上是經營效率不高造成入不敷出,同時又為了控制成本而收縮服務時間和服務範圍,導致惡性循環。「便利蜂並非傳統便利店,依靠系統決策提升效率,在北京實現了區域營利。」莊辰超說。不一樣的便利店對不少消費者來說,24小時營業的便利蜂,讓他們感受到濃濃的煙火氣。
  • 便利蜂在天津建特大型鮮食供應基地,可供應3000家門店
    2月14日,便利蜂對外宣布競買到天津市一土地的使用權,面積達3萬餘平方米。在接下來的18個月周期內,便利蜂在此建設滿足3000家門店的特大型供應基地。據了解,該地塊位於武清區河西務鎮的食品工業園,該項目建成後,結合在北京已有的兩家供應基地,便利蜂在華北的整個供應能力將能夠滿足5000家便利店的需求。便利蜂華北區域門店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天津。據AI財經社了解,目前便利蜂在北京已經有500多家門店,是北京市場門店最多的便利店品牌,在天津有200多家門店。
  • 鮮食,便利店極致能力的方法論
    並不是說這些品類是有問題的,這五種品類其實非常優秀,是便利店經過多年探索磨合總結出的適合於便利店的品類,擁有可以長期保溫,同時口感不發生變化等食物特點。而且這些鮮食品類的產業鏈已經高度發達,身後的供應商、製造商的能力也很完善,幾乎所有連鎖便利店都跟著那幾家日系便利店,選擇相同的供應商。我們知道的是,鮮食製造商朝成食品,同時是7-11、全家、便利蜂、唐久、盒馬的供應商。
  • 便利蜂套上社區團購「馬甲」:下沉基因欠缺 沒有團長
    笑時露齒是便利蜂員工必須謹記的工作流程,袁萌同樣需要記住的是每天中午到店中消費的那些熟臉。和所有寫字樓店的店員一樣,她KPI的考核重點項是擴大熟客量並提高熟客復購率。「新品味道很好,而且今天有折扣。」袁萌及時用優惠折扣穩住了程倩。15公裡外,便利蜂廣安門內大街門店則情形迥異。
  • 便利蜂薛恩遠:便利蜂願成為「新消費」的孵化地
    12月8日消息,便利蜂在2021年供應商大會上發布《便利蜂2020年度人氣100商品榜》,評選出十大熱餐、十大牛奶、十大零食、十大甜品等10個品類。「這是一份將年輕人消費行為具象化的榜單。」便利蜂執行董事薛恩遠解釋,「作為一家數字驅動的便利店,便利蜂綜合全國20個城市1800家門店的銷售量、復購率、好評度等消費大數據,對商品進行多維分析,得出這份屬於他們的排行榜。」數據顯示,Z世代(95後及00後群體)成為便利店增長最快的用戶群體。
  • 便利蜂熱餐北京單日銷量最大增幅近3%
    新京報訊(記者 歐陽曉娟)新京報記者12月23日從便利蜂獲悉,或受各地氣溫的急劇下降,以熱餐為代表的暖食備受歡迎,便利蜂熱餐銷量連續多日出現增長,日均增速超1.8%,北京地區單日最大增幅接近3%。此外,今年便利蜂年度人氣榜單前十的熱餐中有80%的菜品屬於地方菜系。
  • 便利蜂10元熱食是被怎麼「逼出來」的
    土豆「身材」要標準牛肉要有「身份證」包子也有「青春」撰文:楊陽版式:鄧尖6月中旬,便利蜂日配運營部的員工李衛正在面臨便利蜂內部「二選一賽馬機制」的壓力——他和團隊研發的「西紅柿炒雞蛋」要和另外一組進行PK,誰的配方和做法能贏得便利蜂內部「評價團」的認可,這道菜的配方工藝就會採用,並且直供便利蜂旗下700多家直營店
  • 便利蜂:以數位化實現熱餐標準化 佟大為現場點評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便利蜂:以數位化實現熱餐標準化影視演員佟大為現場點讚便利蜂熱餐,「有著老鄰居一樣的熟悉和溫暖」在近日的便利蜂2021供應商大會上,影視演員佟大為受邀出席,並在活動現場點讚便利蜂的熱餐「很好吃」。
  • 天氣漸冷 便利蜂熱餐銷量連續多日增長
    12月21日,為期4周的便利蜂「熱餐主題月」落下帷幕。由於各地氣溫的急劇下降,以熱餐為代表的暖食受到了消費者的集中關注。在天氣和新品的雙重助推下,便利蜂熱餐銷量已經連續多日出現增長,日均增速超1.8%。
  • 鮮食銷售佔比平均35%,Today便利店為何賭自有商品?
    9月6日,Today便利店舉辦了首屆商品展,有3000餘種商品參展,以自有鮮食為主。商品展一向是日資便利店的「專利」,例如7-Eleven的春秋商品展,Today這次能夠開闢了本土便利店的先河,和多年在鮮食供應鏈上的投入分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