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委書記也不敢這麼跟我說話。」
「楊主席是你們直接@的?」
「過節必須給『主席』發祝福。」
……
你的大學時代裡,
是否曾被「學生官」這樣訓過?
近日,一名浙江大學的學生「火了」。
這名大學生在和一個活動贊助方溝通時,大耍「官威」,微信截圖也被發到了網絡上:
不出意外,這組截圖火了,浙大火了,這名學生也火了。
隨後,該學生也遭到了一眾網友的「口誅筆伐」:
微博截圖
11月7日,浙江大學、贊助商、涉事學生三方分別對此事作出了回應:
浙江大學:該學生非學生幹部,現在已認識到自己錯誤,向贊助商道歉。
贊助商:學生與我司進行了積極溝通,已達成和解。
學生:我真誠的向英喬健身和大家表示道歉。我會誠懇接受社會與學校的批評教育,深刻檢討,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修養,也懇求能獲得大家的原諒。
微博截圖
「官威畢露」的大學生
一個學生的「官威畢露」,這不是一件大事。但在其背後,大學生「官聲官氣」「過度社會化」的現象,則不是一件小事。
今年10月,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社團的QQ聊天記錄截圖同樣引發了網友關注。
一名低年級學生在群中詢問「7號要開會嗎」,並@了一名學長,隨後兩位高年級學生回應:「楊主席是你們直接@的?現在你是在叫學長?我不想看見第二次」「請各位試用幹事以後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說話方式」……
幾乎同一時間,四川理工學院也有學生發微博稱,學校社聯要求社團成員過節必須給「主席」發祝福簡訊,發錯名字被要求「抄名字50遍,開大會檢查」。
嘴裡透出的「官氣」,或許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一個個十八九歲的大學生,是從哪學到的這些「官威」?
今年7月19日,中山大學學生會發布了《中山大學學生會2018—2019學年度幹部選拔公告》,公告中按照三個層級公示了200多個學生幹部崗位。
值得一提的是,該校在「秘書機構」和「組成部門」兩層級中,還特別標明了職位是「正部長級」還是「副部長級」,一度引發輿論熱議:大學也有官場?
此前中山大學學生會幹部任命公告
大學生的「官氣」,跟誰學的?
越來越多大學生的「官腔」被曝光後,需要檢討和反思的,只是大學生本身?
「一些大學生身上的官僚氣息,充其量是一種低劣的模仿,他們並沒有像樣的權力可以濫用。公眾關注這個現象,是害怕學生未出校門先把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學到身上。」有觀點這樣評論。
大學校園裡的官腔,甚至引起了中紀委的注意,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曾刊文稱:
誠然,社會需要的人才,是真抓實幹,而非巧舌如簧;是一心為公,而非好大喜功;是追求進步,而非貪圖榮華。高校裡的這種歪風早該剎一剎了,否則「學生會幹部」遲早將會成為一個人職業生涯的「負資產」。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截圖
今年10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41所高校學生組織聯合發起《學生會、研究生會幹部自律公約》的倡議:
學生幹部牢記自己的首要身份是學生,牢記學生會、研究生會工作的本質是群眾工作,堅決反對「官」本位思想和作風,彼此互相幫助、平等相待,不追求頭銜、不裝腔作勢。
學生意識到問題所在,並尋求改變,是一件好事。但同時,我們也要懂得「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清理社會上的官本位思想、習氣,這樣才能正本清源。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評論稱,他們還只是年輕人,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也並不可怕,能夠認識並改正錯誤,就是好事情。
更需關注的是,他們要如何改變一些不合時宜、與「大氣候」格格不入的陳規陋習、陳腐風氣,去除人為製造的科層制和刻意強化的層級感,跟官氣、躁氣、暮氣說再見。
作者丨冷昊陽
編輯丨林琳 影子
校對丨華成民
來源丨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