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官氣」,跟誰學的?

2021-01-17 南方雜誌

「黨委書記也不敢這麼跟我說話。」


「楊主席是你們直接@的?」


「過節必須給『主席』發祝福。」


……


你的大學時代裡,


是否曾被「學生官」這樣訓過?


近日,一名浙江大學的學生「火了」。


這名大學生在和一個活動贊助方溝通時,大耍「官威」,微信截圖也被發到了網絡上:




不出意外,這組截圖火了,浙大火了,這名學生也火了。


隨後,該學生也遭到了一眾網友的「口誅筆伐」:



微博截圖


11月7日,浙江大學、贊助商、涉事學生三方分別對此事作出了回應:


浙江大學:該學生非學生幹部,現在已認識到自己錯誤,向贊助商道歉。


贊助商:學生與我司進行了積極溝通,已達成和解。


學生:我真誠的向英喬健身和大家表示道歉。我會誠懇接受社會與學校的批評教育,深刻檢討,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修養,也懇求能獲得大家的原諒。



微博截圖


「官威畢露」的大學生


一個學生的「官威畢露」,這不是一件大事。但在其背後,大學生「官聲官氣」「過度社會化」的現象,則不是一件小事。


今年10月,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社團的QQ聊天記錄截圖同樣引發了網友關注。


一名低年級學生在群中詢問「7號要開會嗎」,並@了一名學長,隨後兩位高年級學生回應:「楊主席是你們直接@的?現在你是在叫學長?我不想看見第二次」「請各位試用幹事以後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說話方式」……



幾乎同一時間,四川理工學院也有學生發微博稱,學校社聯要求社團成員過節必須給「主席」發祝福簡訊,發錯名字被要求「抄名字50遍,開大會檢查」。


嘴裡透出的「官氣」,或許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一個個十八九歲的大學生,是從哪學到的這些「官威」?


今年7月19日,中山大學學生會發布了《中山大學學生會2018—2019學年度幹部選拔公告》,公告中按照三個層級公示了200多個學生幹部崗位。


值得一提的是,該校在「秘書機構」和「組成部門」兩層級中,還特別標明了職位是「正部長級」還是「副部長級」,一度引發輿論熱議:大學也有官場?


此前中山大學學生會幹部任命公告


大學生的「官氣」,跟誰學的?


越來越多大學生的「官腔」被曝光後,需要檢討和反思的,只是大學生本身?


「一些大學生身上的官僚氣息,充其量是一種低劣的模仿,他們並沒有像樣的權力可以濫用。公眾關注這個現象,是害怕學生未出校門先把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學到身上。」有觀點這樣評論。


大學校園裡的官腔,甚至引起了中紀委的注意,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曾刊文稱:


誠然,社會需要的人才,是真抓實幹,而非巧舌如簧;是一心為公,而非好大喜功;是追求進步,而非貪圖榮華。高校裡的這種歪風早該剎一剎了,否則「學生會幹部」遲早將會成為一個人職業生涯的「負資產」。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截圖


今年10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41所高校學生組織聯合發起《學生會、研究生會幹部自律公約》的倡議:


學生幹部牢記自己的首要身份是學生,牢記學生會、研究生會工作的本質是群眾工作,堅決反對「官」本位思想和作風,彼此互相幫助、平等相待,不追求頭銜、不裝腔作勢。


學生意識到問題所在,並尋求改變,是一件好事。但同時,我們也要懂得「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清理社會上的官本位思想、習氣,這樣才能正本清源。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評論稱,他們還只是年輕人,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也並不可怕,能夠認識並改正錯誤,就是好事情。


更需關注的是,他們要如何改變一些不合時宜、與「大氣候」格格不入的陳規陋習、陳腐風氣,去除人為製造的科層制和刻意強化的層級感,跟官氣、躁氣、暮氣說再見。


作者丨冷昊陽


編輯丨林琳 影子

校對丨華成民

來源丨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毛澤東: 官氣是一種低級趣味
    在1958年1月28日召開的最高國務會議上,毛澤東在談做官問題時指出,我們是做官,官是得做,但是官風或者是官氣要慢慢地打掉一些,最好是把它根絕,就像消滅「四害」一樣。  官氣是一種低級趣味,擺架子、擺資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這是最低級的趣味,這不是高尚的共產主義精神。
  • 小班長家長會「官氣十足」訓家長,打臉了誰?
    視頻中小幹部「官氣十足」的表現,會令在場的家長們倍感不舒服。家長們當面不說什麼,既然把視頻傳到網上,那麼不滿不言而喻。小幹部「官氣十足」地訓家長,這個場景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事。爺爺去世時我剛剛上小學三年級,跟視頻中的小學生幹部差不多大吧。那時候村裡人去世後,一般在家裡停屍兩天,第三天出殯。
  • 去「官氣」易,接地氣難
    」問題,施行「去官氣」十不準。那麼,他們身上的「官氣」從何而來呢?    究其思想根源,是因為一些官員雖然嘴裡念著「公僕」二字,心裡卻從未真正想過要做公眾的「僕人」,而是把自己當成了「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的「人上人」。既然是「人上人」,當然要有人伺候才能顯出自己高人一等。怎樣才能讓自己顯得高人一等呢,這就需要「包讓別人提、車門讓別人開、茶杯讓別人端」來襯託。
  • 應「有操守而無官氣」
    他曾說,「天下大事當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而且特別憎恨官氣,他自稱「餘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氣習」。在湘軍中,他選人用人也把「有操守而無官氣」作為一條標準。他常告誡家人:「傲為兇德,驕為敗徵。」  官氣的本質是自視高明、高傲自大、目空一切。
  • 沒「官氣」,才能有「民氣」
    眼下,舉國上下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多到群眾中去接些民氣、地氣,才能把「官氣」去掉,重塑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良好形象。    「烏紗略戴心情變,黃閣旋登面目新。」幹部本是人民公僕,乃是服務於人民的,但部分幹部總喜歡高高在上,說官話、擺官譜,高看自己,把自己當「老爺」,要範耍酷,低看群眾,把群眾視為「下人」,一言一行擺架子,一舉一動講排場,頤指氣使,對下屬呼來喝去,作威作福,品足了官味、過足了官癮、長足了官氣,卻失了「民氣」、缺了「地氣」、丟了民心。
  • 戒「官氣」才能接地氣
    反觀今日,縱使「做官不可太像官」的告誡不絕於耳,臉難看、話難聽的霸氣,拉圈子、擴勢力的躁氣,講排場、擺架子的闊氣卻始終未滅,以致百姓對於官氣之感,古今竟無太大差別,值得警惕。 話說官氣,一個頤指氣使的模樣便浮於眼前、一聲吆五喝六的腔調即繞於耳邊、一副前呼後擁的姿態亦深入人心,無不令人詬病。的確,一朝權在手,是腳沾泥土埋頭苦幹,抑或呼風喚雨盡顯威風,選擇有所不同,格局自然有異。
  • 學生會哪裡來的官氣?
    當幹事時,我跟學長學姐逗貧,當「領導」後,學弟學妹也敢拿我開涮。大家都心知肚明,學生幹部嘛,過家家一樣,保研時那點可憐的加分,還不到我一篇「挑戰杯」論文權重的十分之一;分配獎學金時的「權力」,最多就是給學工老師一些建議。 明明是把芫荽,愣把自己當盤菜,再裝腔作勢擺起官威來,真是笑掉大牙。
  • 四川彭山出臺去官氣十不準:禁止幹部背手講話
    彭山「去官氣」十不準不準在群眾面前背著手講話  針對部分幹部身上「官氣」,鼓勵公眾通過手機拍照、簡訊等方式舉報  領導車來了,幹部疾步過去,彎腰開車門,滿臉堆笑;2月25日,彭山下發「紅頭文件」,針對部分黨員幹部身上「官氣」問題,施行「去官氣」十不準。其中有一條,即「不準在出行中讓他人提包包、端茶杯、開關車門」。  昨日,彭山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羅焱回應說,新規施行一月有餘,已發現一起違紀案例,相關人員正在接受調查,擇日將公布。
  • 讓「官氣」少一點
    在人民群眾面前口氣大、架子大、脾氣大,面對群眾或是任意擺布、動輒訓斥,或是趾高氣揚、愛理不理,或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遇事不同群眾商量,聽不進群眾意見,甚至是以權代法、以我為法,對「為誰掌權、怎樣掌權」這一根本性問題沒有清醒認識。究其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作祟。電影《鄭培民》裡有一句臺詞很經典——「在座的各位,有誰祖上三代不是農民的,請舉手!」
  • 新華網:學生幹部的"官氣"要不得 會滋生出以權謀私
    ,讓人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凌人的「官氣」。寫錯學生幹部名字要「開大會檢查」、社團要求給學生幹部發「節日祝福」等爆料,也讓人聞之心憂。在一些高校,學生組織「官僚化」、學生幹部沾染「官氣」的問題不容忽視。一些人年紀輕輕就講「級別」、重「排場」,搞「抱大腿」「混圈子」「玩花活」等不正之風。這種現象如果任其蔓延,後果不堪設想。是什麼讓一些學生幹部淪為「官迷」、渾身「官氣」?
  • 書協沾「官氣」緣於藝術阿附權力
    對於官員加入書協繼而腐敗而言,無疑是藝術跪拜在權力「石榴裙下」,增添了「官氣」,增添了「名氣」,增添了「撐腰」的砝碼。就算中國書法家協會行書委員會委員遆高亮認為,若干年前已被判刑的官員至今才被書協開除,「有點晚了」。但筆者以為,如果沒有官員「落馬」,會這麼容易被開除書協麼?
  • 毛主席這幾段話,將官氣、官架子和官僚作風揭露得淋漓盡致!
    近來,通過閱讀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同志的相關文稿(主要收錄在《毛澤東文集》第六至八卷),以及毛澤東同志有關談話的真實記錄(詳見《毛澤東年譜(1949-1976)》),我們隨處可見毛澤東同志對官氣、官架子和官僚作風的辛辣諷刺與批判,其中也不乏幽默的談吐。就讓我們在嚴正批判官氣、官架子和官僚作風的過程中,盡情享受毛澤東文章所特有的那種輕鬆活潑的幽默氣息吧。
  • 華爾街之狼為何緊追不捨 揭秘跟誰學盈利之謎
    像狼群做空愛奇藝,香櫞做空跟誰學這些均未得手。值得一提的是跟誰學這家公司,進入2020年之後,有兩家做空機構發表了三篇做空報告都沒把跟誰學打倒。是做空機構不夠「給力」還是公司真的沒問題?跟誰學為什麼會被做空?如果不是接二連三的被做空,估計圈外人對跟誰學沒多少印象。
  • 「跟誰學」CEO陳向東:創業需要換掉新東方基因
    "跟誰學"CEO陳向東 (顧明月 攝) "跟誰學"CEO陳向東:創業需要換掉新東方基因一年後,跟誰學曬出數據:入駐老師15萬、機構1萬,900個品類,16萬門課程,在300個多座城市開闢服務。員工從最初的十幾人,火箭速度的擴充為650人。  據跟誰學公布的數字,他們創造了風投A輪記錄:成立9個月融資5000萬美元,超越小米保持4年的同期4100萬美元。
  • 跟誰學被做空 CEO陳向東否認"黑料":誠信是核心價值觀
    網易科技訊4月8日消息,在瑞幸被渾水做空後,在線教育美股上市公司跟誰學(GSX.NYSE)也遭遇了做空。今日早間,跟誰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陳向東在個人朋友圈否認做空報告「黑料」。陳向東朋友圈發文稱,得知這些消息感覺很愕然,並稱誠信是跟誰學的核心價值觀之一。「人和人的信任是非常脆弱,更不用說不同國家之間的人之間的信任了。」「我們最為敬畏和最為謙卑的永遠是品格、品德、品質、正直、誠實、誠信、善良等最為基本的東西。我們永遠相信,時間是最好的朋友。」
  • 諾貝爾獎得主費爾普斯跟誰學直播課,6月27日約起來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費爾普斯6月27日在跟誰學開課啦!」跟誰學負責此次直播活動的負責人說,「此次活動將圍繞草根創業與國家繁榮這個主題展開對話,這是一場關於創業創新的頂級饕餮盛宴,這是一場關於創新創業的巔峰對話。消息一經傳出,反響十分熱烈。」
  • 突然時課王思涵:跟誰學的社群運營土在哪裡?作者:阿宅
    跟家長接觸的時間越長,隨著信任感上升,其成交意向也會上升。跟誰學的社群到底土在哪裡?我們今天要講的是私域流量微信群。講一下跟誰學,11月20日跟誰學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報。我相信各位教育人都非常關注,到底是盈利還是真的被做空了。
  • 加大技術投入,持續改善教研,跟誰學三季度研發投入超2億元
    跟誰學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陳向東表示:「跟誰學實現了又一個季度的強勁增長,營業收入高達歷史最高紀錄的19.66億,是去年的3.5倍。這得益於我們一直以來把關注的重點放在學生家長身上,放在內部夥伴身上,放在運營效率和組織能力的提升上。
  • 新華時評:官氣要不得 士氣缺不得
    新華社福州9月14日電 題:官氣要不得 士氣缺不得新華社記者塗洪長、陳弘毅近年,通過馳而不息的正風肅紀,幹部隊伍狀態持續向好,但現實生活中,衙門派頭、老爺心態等不良官場風氣並未絕跡。
  • 跟誰學回應香櫞做空報告;滴滴新成立用戶增長部
    跟誰學回應香櫞報告:刻意曲解及汙名化中國上市公司 4月15日,針對做空機構Citron Research(香櫞)發布的做空報告,跟誰學方面發布聲明稱,「該報告污衊中概股大多為造假公司,刻意曲解及汙名化中國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