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學習草書要有什麼基礎?沒有法度,寫出來的字只能是「虛無縹緲」
說到「草書」,就容易讓人想起唐代的「癲張狂素」之稱的張旭、懷素,這二人可是中國幾千年書法史上赫赫有名的書法大家、草聖,他們的草書行筆如錐畫沙,含蓄而奔放,飄逸自然,筆力驚妙,以至於後人學習草書都紛紛效法張旭、懷素二人,那麼學習草書要有什麼基礎呢?
學習草書之前要打好楷書的基礎,同時也要練好行書
在人們的印象中,草書總是給人潦草的感覺,簡化又連筆,欣賞起來都不知道寫的是什麼字,所以學習草書一定先要可以認清字帖中每個字的「完整面目」,也就是完整的筆畫,那怎麼認呢?完整筆畫又在哪呢?這才是最重要的,只好追根尋源,在「篆隸楷行草」五體中尋找了。
很明顯,「篆隸楷行草」五體,只有楷書的筆畫最全面完整,那就先只好先學習楷書吧,把楷書學習到一定基礎了,再學習草書;也有人認為學習書法,隨便先學習哪種書體都沒關係,如果是這樣的認為,那對書法認知就太膚淺了啊,要知道,學習書法不只是有技巧就夠了。
你都不知道草書字體表達的是什麼意思,怎麼在學習的過程中抒發自身的情感呢?難道照著字體來描繪嗎?這顯然是不行的,依葫蘆畫瓢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潦草不是草書的特徵,恣肆抒情才是草書的寫法,草書雖然簡化連筆,但我有點畫結構,若是沒有楷書、行書的基礎,就無法控制點畫,直接寫草書容易放縱無法,沒有法度,寫出來的字都是「虛無縹緲」的感覺,沒有踏實感,自然也就不能體現書法的精神。
一點個人見解,供各位讀友們參考,不足之處請斧正,歡迎留言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