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的主要特點?
當然是「草」了!
但是此「草」非「潦草」,這是很多愛好者理解草書的誤區。
那什麼是「草」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草草結束」中「草」的意思,簡而言之就是偷工減料省了步驟的字。
「草書」最大的特點,就是「草」,就是減省筆畫。其餘的特點,說多了都是耍流氓。
什麼連綿不斷,收放變化,都是在藝術角度上發展過來的。
草書最開始的時候就是篆隸減省筆畫,加快速度寫出來的,百分之90的筆畫都是「斷」的。
如我們看最早的簡書,包括來規範草書章草,連筆都不多。
減省筆畫,就是草書的特點。減省的好,減省的位置對,就是草法對。
用筆起行收有度,就是筆法準。
其實草書很簡單,只要花一點時間去熟悉一下草法,別盲目的把草書當成「潦草的字」,當成龍飛鳳舞的字,就很容易入門。
很多人覺得草書難,其實草書入門一點都不難,之所以很多人都走歪路,沒能入門,就是因為連「草書」這個概念都沒弄懂。
還有就是草書的技巧,這個技巧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
確實跟所學字帖有關係,如果學王羲之《十七帖》則比較規矩,起收筆,轉折之法是基礎,不難的。但是如果學書譜,行筆就是一大技術難關,如無好的基礎,則不可能臨的像。
再有就是張旭懷素一類,重視線質和變化,也需要一些基礎,不可直接上手,否則抓不住重點。
草書,大草狂草也都是小草中來,小草中的減省筆又是章草中來,所以學草書,技巧要循序漸進,最早的章草技巧相對最簡單,越後來越難,真到傅山王鐸徐渭的時候,無論是章法結構還是用筆墨色,都已經非常豐富了,很難把握。
所以說技巧,沒什麼用,還是要從基礎來。學會小草筆法,則通過一定練習,自然會了解大草為何物,二者之間的區別。如果一上手就是大草,無論從字形還是用筆上,都不可能學到重點,除非有高人帶。
說以談技巧又是多餘的。
歷代書法名家,只有草書有「聖」,這就說明草書相對其他書體來說更容易分高低,更容易見高下,則也意味著更難,一點都糊弄不得。
所以,練吧,十年八年的草書功夫,別說野路子,即便專業者,也只是個入門水平而已。
我自己寫草書,從來沒有一幅是能看著滿意的,也不是天賦和努力的問題,實在是古人高度太高,今人難追。即便是今人優秀草書家,亦難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