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平時生活中,會用到很多俗語、諺語,一般都是廣大老百姓在生活實踐中,總結流傳的生活經驗,做人的各種道理等,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一般也有勸誡的作用。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生活環境產生了很大變化,有些自古流傳的、本是通俗易懂的俗語,現代人反而理解起來有些困難了,比如為什麼俗話說與人不和,勸人養鵝?現在恐怕只有農村的人才能懂。
與人不和,勸人養鵝。這句話在《增廣賢文》中也有記載,最少也有百年的歷史了,後邊還有一句,叫與人不睦,勸人架屋。這句同樣叫人難以理解,養鵝和架屋,跟與人不和睦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單純從字面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與別人不和睦,就勸他養鵝和架屋。很多人說,這是告訴人使壞,如何報復別人,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鵝是很兇的一種家禽,所以養鵝容易咬人得罪人。
而架屋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非常破費,往往要欠債。所以很多人都說,這句話實際是勸人使壞,報復跟自己不和睦的人。如果這樣認為,那就是大錯特錯了,有些膚淺,也把人心想的過於黑暗。
與人不和,勸人養鵝。第一個人指別人,而這第二個人字,並不是他的意思,仔細想想,你都與人不和了,怎麼會勸人家做什麼呢?人家會聽你的嗎?如果聽你的勸,那還是不和嗎?
所以其實勸人並不是勸和你不和睦的人,而是「你」,或者說從一個第三人的角度,勸不和睦的人,這樣才符合邏輯。總之如果兩個人不和睦,那麼他們之間是不會有「勸」這種親密的交集的。
所以要跳出來,以第三人的角度理解,就容易多了。那麼回歸這個問題,為什麼鄰裡不和,勸人養鵝、架屋呢?出身在農村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鵝這種家禽,非常有意思。
一方面鵝很兇,性格很「擰」很「倔」,完全不把人和其它家畜放在眼裡,鵝的這種性格在我們人類眼裡,是非常可笑的,沒人會跟鵝對著擰。而我們跟別人不和,其實也往往都是在「擰、倔」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已。
所以勸人養鵝,就是讓人從鵝的身上,發現自己的缺點,懂得讓步,寬容的道理。而且鵝身上也有優點,那就是團結,你去挑釁一群雞或鴨子,它們往往會一鬨而散。但一群鵝絕對會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所以從鵝身上,也可以體會到團結、和睦的可貴。這一點其實勸人架屋,體現的更明顯。在以前的農村架屋也就是蓋房子,是一件大事,除了材料錢,還需要大量的人工,農村講究互相幫助,正是體現人情的時候。
所以架屋是也最能體現與人和睦的重要性,所以與人不和,勸人養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是告訴大家從養鵝和架屋的活動中,深刻體會團結和睦的可貴。
當然現代很多人生活在城市中,別說養鵝了,恐怕連鵝都沒見過,房子也都統一規劃的商品房,所以很難體會養鵝和架屋的意義,但我認為,城市也好、農村也罷,人與人之間的和睦、融洽,總是不會錯的。
我是鹹魚道長,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