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巴蜀多奇士,生於四川宜賓的樊建川就是一位奇人。他做過知青,當過兵,做過高校理論教師,又當過宜賓市副市長,一朝辭官從商,轉弄房產。中年時散盡家財,收藏抗戰、文革文物,以收集民族記憶。2005年,他在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投資修建了建川博物館聚落,是現今中國民間最大的博物館群。不論從場館的規模和創意,還是藏品的數量和珍貴程度上看,都堪稱世界一流。
7月18日下午,由生活o讀書o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樊建川個人自傳《大館奴》在軍事博物館舉行新書首發式。本書從他在金沙江邊上的童年少年寫起,細述了他一生的經歷,在其籌建建川博物館聚落前後的經歷上著墨尤多,為讀者講述了這位「大館奴」守護一個民族集體記憶的精彩故事。馬未都、秦暉、吳思、陸川等一眾老友到場祝賀。
一位傳奇收藏家的成長故事
樊建川的傳記《大館奴》敘述的起點是他在金沙江邊的童年少年,一路追述他做知青、當兵、做宜賓市副市長、辭官經商,後又建博物館的經歷。從中,可看到這位有血性、有擔當的「大館奴」性格成長的脈絡。他從小在水流湍急、每年都要淹死人的金沙江裡遊泳,冒著生命危險到江底撈纖藤,練就了一身過人的膽識,在日後遇事時分外「豁得出去」,敢想敢做。他人生的三次重大選擇,在旁人眼中都不可理解。一是不當重慶三醫大的教師,到宜賓政策研究所當幹事,高收入變成低收入;二是辭去宜賓市副市長這個金飯碗,到外企打工、自己做房地產;三是把半生拼搏,冒風險賺的錢,傾囊投入只賠不賺的博物館事業。
他這樣表述自己建博物館的原因:「建博物館、收藏文物是為了記錄和還原歷史,但不僅僅是為了紀念,而是為了讓每個人的心靈都直面民族創傷,讓戰爭的記憶成為民族的思想資源。」樊建川說自己本質是個軍人,「軍人就是犧牲,軍人就是艱苦,軍人就是責任」,他建博物館,就是在做一個有血性的中國男人秉承良心和責任應該去做的事。「我覺得十三億中國人,有十二億,甚至十二點五億都應該過自己平淡的正常的生活--吃火鍋、去酒吧,像我女兒他們,但應該有一部分人挺起脊梁,敲響警鐘,去作犧牲,就像譚嗣同、張志新一樣。」他願意去做那個敲鐘人。
不瘋魔不成活--傾盡所有
京劇行裡有句話「不瘋魔不成活」,說的是極度敬業的職業精神,是一種痴迷的境界。樊建川就是有這種勁頭,書中的眾多細節,讓我們見識了他的瘋勁兒。流沙河在本書序言裡寫道,為了建川博物館,樊建川幾乎把十幾年房地產賺的錢都投進去了,而且在他與妻子身後,還要把博物館裸捐公家。他甚至琢磨等自己死後「將遺體剝皮,繃成鼓,放置在博物館,賺敲打錢,用以補貼博物館的開銷。」這捨身拋業的魔怔勁兒讓人驚嘆。無怪成都老報人、百歲老神仙車輻先生指著樊建川說「你是妖精!」
書中還有許多這樣的有趣故事。只要為了博物館,樊建川立時擺出一副豁出去的架勢。在徵集文物時,他常是軟磨硬泡,連蒙帶搶,正路子野路子一起上。「我向郝柏村先生徵集文物時,他苦笑,說什麼都沒有了,只能給幾張照片。我發現郝老的杯子是原『行政院長』李煥所送,就說此杯我館要收藏。郝老天真地說,我正在喝茶呀,我說,倒了即可。郝老撫額大笑答應,叫秘書倒茶洗杯。離開郝宅時,他的秘書苦笑著說,先生大膽,敢搶院長水杯。出了郝家,我高興得大叫了好幾聲:我搶到了!我搶到了!」
中國的私立博物館生存非常困難,沒有足夠的優惠政策和國家撥付的費用,僅維持生存的壓力就十分沉重。樊建川絞盡腦汁,用自己多年經商的經驗,把博物館當企業來辦,引入各種業態的配套如酒店、客棧、茶館、文物商店等,形成一個集藏品展示、教育研究、旅遊休閒、收藏交流、藝術博覽、影視拍攝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新概念博物館聚落。維持了博物館的生存,這是了不起的大成績。
建川博物館的誕生記錄--眾人拾柴火焰高
《大館奴》不僅是樊建川的個人傳記,也是建川博物館的傳記。從資金籌措、選址買地、藏品徵集、到場館的設計建設、經營規劃,記錄了這座中國最大的民間博物館誕生的全過程。建川博物館是我們民族回憶的聚集地,是許多個人靈魂的皈依之處,在籌建之初就引起各方的關注。樊建川說建川博物館是吃百家飯長大的,有許多重要文物是個人捐贈的。書中記敘了這些藏品的來歷,以及每一位幫助過這座博物館的人:
宋美齡家屬捐贈了宋美齡穿過的旗袍,四川黃埔同學會捐贈了軍校課桌椅凳三件套。開國大將羅瑞卿是四川人,樊建川找到了他的長子羅箭少將,要走了一床繳獲日軍的毛毯--當時條件艱苦,這條毛毯是羅箭出生時包裹他用的,跟了他七十多年,一直都在用,老人很不舍,但還是給樊建川拿走了。承擔建川博物館場館設計的都是當時中國一批最牛的建築師,出於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們都不計報酬。日本左派、著名設計師磯崎新設計了侵華日軍館,美國國家建築師協會主席切斯特o懷東設計了美軍博物館,也都只象徵性的收了些費用,他們更重視的是「道義和未來」。張大中等企業家,以及政府、媒體、文化娛樂等各界人士也都給建川博物館提供了不同形式的幫助和支持。
大館奴--要建100個館
「現在有」房奴「」車奴「,樊建川願意別人叫他」館奴「。從建川博物館籌建至今已經有九年,這九年他沒有去經商賺錢,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到博物館裡。如今建川博物館聚落已經頗具規模,佔地500畝,有抗戰、地震、民俗、紅色年代四大系列25個博物館和壯士廣場、手印廣場2個主題廣場,藏品總數已超過800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達121件。提起他的博物館,樊建川很有底氣:「我們已經做了很多第一,現在說我們是世界一流,我覺得沒有人會反駁我們,尤其是在國內。」
樊建川在書中許下誓願:建到一百個博物館。「我想以一個人的力量收集文物、建立博物館,不但要把它做到空前,還要把它做到絕後,讓別人不想--憑一個人的力量建了一百個博物館,別人不想了,沒法比了,去創造其他世界紀錄吧。一百個館的世界紀錄,我想做一個保持者,做一個長久的領先者--做一個無愧一生的大『館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