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好網民】宋仕華:用皮畫手藝留存一個民族的記憶

2021-01-10 騰訊網

她與敖魯古雅鄂溫克皮毛畫的一次偶然相遇,開始了非遺傳承與守護之旅。

她用4年多時間縫製長達2.5米的龐大遷徙場景畫,裡面有人、馴鹿、森林,甚至還有馴鹿背上的搖籃,周圍用黑熊的皮做邊,令人震撼!有人開價30萬收藏,她堅定拒絕;

她是漢族,與鄂溫克皮毛畫相遇後走進了使鹿部落的大山,成為這一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的傳承人;

2004年至今,從熱愛到守護信念,她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著一個漸行漸遠的民族,她是宋仕華。

6月25日,宋仕華帶著她的作品來呼和浩特參加了「內蒙古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反映鄂溫克人生活的《馴鹿》《林間小憩》《遷徙》3幅獸皮畫已經完成,她稱,要湊齊鄂溫克人婚禮、遷徙、狩獵、薩滿文化、馴化馴鹿等生產生活的主題作品,然後舉行一次專門的畫展。

獲新名「納克勒斯」

現今51歲的宋仕華,出生在呼倫貝爾根河市,曾是根河市文化館工作人員,當過幼兒園老師、教育局教研員。偶然一次,她看到敖魯古雅鄂溫克女畫家柳芭獸皮畫《神鹿的女兒》,她心醉於畫中水墨般的靈動,決心學習皮毛畫製作。

「敖魯古雅」為鄂溫克語「楊樹林茂盛的地方」之意,是中國僅存的馴鹿部落,目前僅有幾百人,因為世代以馴鹿為生,故也被稱為「使鹿部落」。

宋仕華說,她得到了柳芭的母親——巴拉傑依老人的真傳,老人家是自治區級非遺項目「鄂溫克馴鹿文化」和「鄂溫克薩滿服飾與器具」兩個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

2002年,女兒柳芭的意外去世讓芭拉傑依失去了希望,她所承受的不僅是一個母親失去孩子的痛苦,還有使鹿鄂溫克皮毛製作技藝即將失傳的憂慮,她擔心這個沒有文字只有語言的民族的文化會失去記憶,久而久之,這個幾千年來安守著自己的古樸的民族,也將消逝在時間的長河,無法留存一絲印跡。直到宋仕華找到了她,宋仕華將自己融入在使鹿鄂溫克的大山林中,與芭拉傑依同吃同住,老人從先前的排斥,再到放下戒備,最終將自己畢生所精通的敖魯古雅皮毛製作技藝傳授給了她,並給她取名「納克勒斯」(鄂溫克語意為家中最小的女兒)。宋仕華成為了呼倫貝爾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敖魯古雅鄂溫克族皮毛製作技藝的第三代傳承人。

就這樣,芭拉傑依成了宋仕華藝術的引路人,而兩人的關係早已不僅僅是師徒,更像是母女,2017年,芭拉傑依被診斷出癌症,她的「納克勒斯」陪伴她走完了生命的最後一段歷程。

用手藝來留存記憶

從前宋仕華從城市回到山林,是為了找到創作的靈魂,如今更多了一種傳承與守護的信念。

在這個世代以馴鹿為生的部落,早先的鹿皮就被用來作為記錄生活的方式,後來逐漸發展成為敖魯古雅鄂溫克特有的民族藝術形式。

與馬皮毛、羊皮毛等相比,馴鹿皮毛有著天然的過渡色。馴鹿皮毛畫主要採用馴鹿腿部的皮毛,顏色深淺不一,錯落有致,按照傳統的敖魯古雅皮毛畫的手工縫製記憶,用鹿筋線將毛皮連綴成畫。在製作過程中,力求通過對不同皮塊毛色的自然拼接,將毛針特有的天然色澤和層次形成完美過渡,使整幅作品畫面呈現出傳統水墨寫意風格的同時,又具有立體浮雕的效果,自然、淳樸。從前期積累素材、收集皮毛、熟皮、設計分類、反覆修改到縫製成畫,至少需要兩年時間。

宋仕華致力於以敖魯古雅皮毛畫的系列之作來記錄使鹿鄂溫克的生活、生產方式、民族的傳統習俗、文化宗教等。已完成的大型作品有《馴鹿》《林間小憩》《遷徙》等,未來幾年還將製作完成《薩滿》《狩獵》等作品,她稱,要湊齊鄂溫克人婚禮、遷徙、狩獵、薩滿文化、馴化馴鹿等表現使鹿鄂溫克生活生產的主題作品,然後舉行一次專門的畫展。

其中《遷徙》是她用4年多時間縫製長達2.5米的龐大遷徙場景作品,此畫在繼承傳統製作方法的基礎上,將最初縫製圖案,創新為縫製畫面。因每一個馴鹿腿皮的毛色不同,故拼縫出的每一幅畫獨一無二,無可複製。畫中描述的是芭拉傑依一家的遷徙過程,遠景為正在探路獵狗和一個獵人,只用寫意的手法勾勒出大致輪廓,近景即為遷徙的宏大場景,芭拉傑依牽著馴鹿行走在最前面,身後是成群的馴鹿,馱著小孩、神像和婦女,圖畫令人震撼!有人開價30萬收藏,她堅定拒絕。

《遷徙》曾作為世界馴鹿養殖者大會的展覽作品,獨有的民族藝術形式受到了國際國內的認可,但最令宋仕華欣慰的,是得到了芭拉傑依的肯定和讚賞。

馴鹿皮毛畫的創新

敖魯古雅鄂溫克的皮毛畫製作技藝,現已被收入呼倫貝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芭拉傑依那一輩的強調實用性到柳芭將圖案創新為畫,更講求藝術性,再到如今宋仕華的融匯、繼承與創新,敖魯古雅皮毛畫製作,邁入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

除了敖魯古雅鄂溫克的皮毛畫製作,宋仕華還創新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敖魯古雅馴鹿皮毛剪刻畫。敖魯古雅馴鹿皮毛剪刻畫,是在總結皮毛拼畫的基礎上獨創的一種製作獸皮畫的形式,在一張完整的馴鹿皮上,利用馴鹿皮背部每一根毛針不同位置、不同顏色的特點,用剪刀修剪毛針尖部,來達到與未修剪毛色部分的色差對比,呈現出立體的凸現感。馴鹿皮毛剪刻畫,毛色深淺過渡自然,線條明快,整幅「畫作」與皮張的自然毛色和形狀渾然一體,具有寫意之風格,賦予單一毛皮新的藝術內涵。這種用馴鹿皮毛剪刻出來的皮毛畫,自然,拙樸,具有濃鬱的馴鹿文化氣息,充分展現了敖魯古雅鄂溫克人狩獵和放養馴鹿生活的風情。

馴鹿皮毛剪刻畫的創新設計,進一步發展了敖魯古雅鄂溫克族的獸皮藝術。因每一張馴鹿皮的形狀和顏色不同,故每一幅馴鹿皮毛剪刻畫獨一無二,不可複製,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極強的裝飾效果和推廣空間。宋仕華將這項技藝申請了專利,已形成品牌投入市場銷售,她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獸皮剪刻畫,進而了解敖魯古雅「使鹿部落」的鄂溫克人,通過這些藝術作品為人們打開一扇窗,看到亞洲最後的「使鹿部落」鄂溫克人的歷史變遷。

告別還是回歸

久居山林的原始部落一旦進入現代社會,民族歷史文化的縱向發展必然會和時代巨變的橫向衝擊產生激烈碰撞,為了與現代城市文明真正相融,不得不放棄一些本民族原有的生活方式、文化習俗,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一種向現代文明不得已的妥協和對本民族某些歷史文化傳統的告別。

對於一個沒有文字只有語言的民族,藝術創作是其文化留存的必然形式之一。敖魯古雅鄂溫克皮毛製作技藝的第二代傳人柳芭過世幾年後,宋仕華承擔起用手藝來記錄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使命,十五年前她告別城市,回歸敖魯古雅鄉,在那裡開始了她的守護。

清晨迎著日出,傍晚身披日落,拋卻外界的嘈雜與浮華,宋仕華回溯本源、淬鍊心性,用一個民族獨有的藝術方式記錄著它漸行漸遠的印跡。

來源:內蒙古晨報

記者:胡惠 李墨

相關焦點

  • 北疆博物院,天津的「奇趣大自然」
    1926年,另一位地質古生物領域的知名神父,同為法國人的德日進,被桑志華「挖」來北疆博物院做研究員。德日進在薩拉烏蘇河附近發現的古人類化石——河套人牙齒,至今仍是北疆博物院的鎮館之寶。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天津淪陷,日軍封鎖了天津英、法等國租界,桑志華被迫回國,北疆博物院的工作也因戰爭及經費原因全面停止。直到1952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接收北疆博物院,並在北疆博物院的基礎上組建了天津市人民科學館,北疆博物院得以重新開放。1957年,天津人民科學館更名為天津市自然博物館。到1959年自然博物館遷往馬場道272號,北疆博物院大樓就成為了收藏珍貴標本的庫房。
  • 北疆飯店進駐昆明市場 帶你品味舌尖上的西域風味
    據餐廳負責人介紹,北疆飯店作為一家西域特色餐廳,帶給昆明消費的是以新疆牛羊肉為主的60多道精美菜品。這些菜品中,大部分以典型的新疆風味和民族風情為主,同時也有通過不斷創新、變化、吸收各流派之長,融合川菜、粵菜、海派菜為一體的菜餚。   北疆飯店的菜品,既保留了新疆本土飲食文化的特色,又發揚了少數民族的傳統美食文化。
  • 當南疆遇上北疆,誰的顏值更高,一起來看看吧
    還是北疆?這個難題好像成了經典性的難題,兩個地方有什麼不同嗎?如果在南疆見到北疆,哪裡更值得一看?天山也可以說是新疆的象徵,說到新疆,很多人都會想到天山,這也是應該打卡的地方,天山橫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中部,有東西走向的地方,天山北的稱為北疆,天山南的稱為南面。
  • 網絡文學登堂入室,留存時代記憶
    原標題:網絡文學登堂入室,留存時代記憶 8月31日,擁有百年底蘊的國家圖書館與閱文集團攜手合作,閱文集團成為國家圖書館網際網路信息戰略保存基地,同時,來自閱文平臺的百部網文佳作被典藏入館,向讀者開放借閱。
  • 清真穆斯林餐飲連鎖北疆飯店昆明首店進駐愛琴海購物公園
    (贏商網雲南站報導)北疆飯店(需求面積:300-400平方米)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清真穆斯林餐飲連鎖,旗下的直營店及加盟店100餘家。目前,該品牌已經成功進駐昆明,首店已於7月15日在愛琴海購物公園開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赫哲匠人用魚皮畫出新生活
    用魚皮做衣服,更是我們赫哲族人的一大特點。時至今日,穿魚皮服裝已經成為歷史,但赫哲的魚皮製品已經成為我們的特色工藝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魚皮畫是赫哲族特有的藝術品,通過對魚皮的粘貼和鏤刻,以獨特的形式記錄下我們記憶中的「赫哲生活」。一幅畫從設計圖案、熟魚皮、剪裁到粘貼,整個工序下來得一周多時間。
  • 凱德廣場·新南調整動作不斷 57°湘撤場北疆飯店進駐
    近期,贏商網小編在實地探盤時發現,駐紮成都凱德廣場·新南(此前的凱丹廣場)3年的57°湘悄然撤場,目前該店鋪已重新打圍開始裝修,新入品牌為北疆飯店(需求面積:300-400平方米)。據贏商網了解,北疆飯店此前在位於龍泉驛區的新城吾悅廣場已開設一家分店,該店是其在成都市區開設的首家門店。
  • 去新疆,各有特點的南疆北疆不知道怎麼選?這些總結幫你解決糾結
    新疆以天山為界分為北疆和南疆,景色各有所長。如果想要玩遍整個新疆至少需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但很少有人能一下拿出這麼一大塊的時間去旅遊。如果時間不充裕,我們應該怎麼去進行取捨,北疆和南疆哪裡更值得去呢?關於風景1、北疆北疆主要包括我們所熟知的烏魯木齊、阿勒泰、伊犁、塔城、哈密等天山以北的區域。
  • 正在消失的手藝:堅守山村的老篾匠
    事實上,編制竹器並非蔣來法的祖傳手藝。「小時因家裡貧困,農村有句俗話『竹刀拿得起,不怕沒柴米』,在我們那一代人心裡竹篾匠是一個『鐵飯碗』。所以我在18歲時,就跟著隔壁駱村的師傅學習編制竹器。學了三年才出師。」蔣師傅說。「學竹篾匠很苦的,剛學的時候連剖竹子都不會,因為用勁,牙關都咬疼了,手用力多了,到晚上時東西都拿不住,還老被刺。」蔣師傅伸出現在已滿是老繭的手掌給我們看。
  • 一位敲警鐘的人,守護一個民族集體記憶的精彩故事——樊建川自述...
    中年時散盡家財,收藏抗戰、文革文物,以收集民族記憶。2005年,他在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投資修建了建川博物館聚落,是現今中國民間最大的博物館群。不論從場館的規模和創意,還是藏品的數量和珍貴程度上看,都堪稱世界一流。7月18日下午,由生活o讀書o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樊建川個人自傳《大館奴》在軍事博物館舉行新書首發式。
  • 沙坪垻也有地道的新疆菜 北疆飯店開業6.8折
    始於1983年,全國130餘家分店,外地火得不要不要北疆飯店,終於開到沙坪垻了。主營新疆特色菜餚以外,還有特色民族舞蹈表演喲。餐廳的裝修風格是以純正的新疆特色文化為核心,展示了民族風情的別致風格;67道招牌菜、35款飲品,滿足你對西域風情的全部想像。大巴扎穹頂紋路繁複、七彩玻璃窗戶折射美麗光線、手工編制的羊毛掛毯懸掛紅牆之上...一點一滴的細節皆將絲綢之路的原汁原味帶到山城。
  • 【絲路雲裳·昆明民族時裝周】人物系列摩梭傳統手工紡織創承人...
    她沿用傳統的毛、麻為原料,織出有各種象徵意義的圖案,再加工成民族服裝和各種飾品銷售給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遊客。阿七獨支瑪相信:「一定要用最天然的棉線,用最虔誠的態度,織出最有溫度的服飾。」「摩梭人的傳統手工紡織手藝養育了我,我與它有著割捨不了的情懷。」 阿七尼瑪次爾從小就在摩梭人紡織的環境裡長大,媽媽日日夜夜手工編織圍巾和披肩的畫面永遠地印在了童年的記憶深處。「我的高中和大學,都是靠著媽媽編織的收入念出來的。」
  • 我的民族...
    我的民族根!街道東西南北縱橫交錯,雖然沒有大城市的車水馬龍、熙熙攘攘,但作為一個宜居的小城鎮足矣。這裡有民族英雄馬如西、傲蕾海睿,用達斡爾語提供高效情報扭轉二戰格局做出不可磨滅歷史的貢獻。這裡還有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壯烈犧牲的烈士們的英雄史實和事跡。嘿,這個地方就叫梅裡斯達斡爾族區,有嫩江,有草原,有黑土,有藍天,有烤肉,有丁香花,有我的足跡和我滿滿的回憶,還有我的民族根!
  • 中國最古老的香菸,抽的人越來越少,以後只會留存於照片和記憶中
    中國最古老的香菸,抽的人越來越少,以後只會留存於照片和記憶中 隨著老一輩的漸漸離去,我們現在能看到的葉子煙已經很少很少了,或許過不了多久,這種抽菸的方式就會變成歷史的記憶,而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之中,到那時,或許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些圖片,都成了文物照
  • 新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去世,帶走了一個時代的記憶
    您是新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呀」梁軍離我們遠去,作為一個時代的符號和標籤,她敢闖敢試的開拓精神,為新中國農機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都值得我們銘記! 2、人民共和國的榮耀 一個個一線勞動者能印到全國人都用的鈔票上
  • 記憶會出錯嗎?我們的記憶會欺騙我們嗎?
    一個人的記憶可能會出錯,但是世界各地不同的人對於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記憶,這是所有人的記憶都出錯了嗎?你是否注意到一些與自己記憶不相符的事實呢?比如,《愛我中華》這首歌中,小編記得就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但事實上歌詞是「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
  • 把傳統手藝傳承下去-贛州全南,傳統手藝,白鐵器具-贛州頻道
    20多年來,劉道文憑著這門手藝,起早貪黑,維持著一家人的生計。生意最好的時候,是上個世紀80年代,幾乎家家都有白鐵皮製作的水桶、盆、壺等。可如今,塑料器具等便宜又漂亮,還有不鏽鋼材料的衝擊,白鐵器具的銷路大不如前。雖然如此,劉道文還是很樂觀,他說:「我現在會用白鐵皮做排氣管、煙囪,生意還好,大家都知道用白鐵皮手工製作的東西更能保證質量。」
  • 傳統手藝集體「賣萌」 觀瀾湖手藝工場開啟潮創手作文化周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梁瑛 實習生 丁凡/文 韓墨/圖線條簡潔的小狗檯燈、憨態可掬的皮藝公仔、古靈精怪的軟貓「滾誕」、萌寵玻璃鑲嵌、傳統泥塑老虎……素以手作天堂著稱的觀瀾湖手藝工場裡,突然來了這麼一群萌物。11月22日,觀瀾湖手藝工場潮創手作文化周盛大開啟。
  • 贈臺大熊貓「圓圓」又生仔,竟然惹怒「臺獨」網民
    沒有想到的是,「圓圓」再次產仔的事情竟惹怒了一些「臺獨」網民。這些「臺獨」網民認為,政府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投向臺灣黑熊的復育工作,並提議要把熊貓送還大陸。而在得知熊貓不是租借,而是贈送的訊息後,竟然有「臺獨」網民十分惡毒地提出建議:「竟然是送的,那應該趕快把它弄死,浪費飼料。」
  • 女生學個什麼手藝比較好呢?
    女生學什麼手藝,取決於幾個因素;一是以手藝為事業的,應該以符合自己的資源秉賦和收益穩定為前提,資源能幫助你順利進入行業,獲得技術和市場,個人秉賦能幫助你儘快上手,迅速提高。比如家族傳承的手藝,朋友經營的行業或者周邊有特色的傳統手藝,可作為首選。貴州的銀飾,西藏的手工毯,蘇州的刺繡,四川的燈籠以及烘培,糕點製作等等,都可以作為事業去學習。二是工作之餘作為興趣愛好的,可以選擇插花,剪紙,蠟藝,彩蛋,時尚用品設計等手藝,能創造藝術產品,也能感受愉悅,做得好也能產生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