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姜文對演員講戲
片場現狀
豔陽樓尚歌舞伎的名字
姜文氣場十足
《讓子彈飛》臺山劇組被爆「擾民」,記者親赴現場目睹「民擾」
近日,記者接到群眾爆料,稱正在廣東臺山拍攝的《火燒雲》(現名《讓子彈飛》)劇組,在拍攝過程中有擾民行為,讓當地居民有所不滿。記者於是潛入《讓子彈飛》劇組,現場目擊了劇組所搭建的拍攝場地,平日的工作狀況,以及與周邊居住群眾的相處情況。
由於環境複雜,劇組拍攝影響到周圍居民日常生活是顯而易見的。但記者留意到,作為劇組帶頭人的姜文導演對下屬要求非常嚴厲,但是對群眾卻持寬容愛護的態度,和很多大導演高高在上的作風完全不同,到底劇組和群眾之間發生了什麼問題呢?
■片方說法
「紅土,拍完就拉走鞭炮,不會再有了」
對於劇組「擾民」的說法,記者在「潛伏」回來後也特意電話採訪了《讓子彈飛》的宣傳總監閻先生。他表示自己對於「擾民」的事情也有聽聞。「修舊如舊是必要的,劇組在這方面花了四百萬,單獨就為修復梅家大院這一個地方。至於土路,是因為導演特別喜歡雲南的紅土,他上一次拍《太陽照常升起》的時候,對那裡的紅土就很有感情,於是這次特意從雲南拉了幾車的土過來鋪在這裡。不過,戲拍完之後這些土我們會全部拉走。」閻先生還表示,拍攝完成之後鎮上一切都將恢復正常,兩邊臨時搭建的樓也會拆掉。
至於前兩天晚上的煙花爆竹聲,閻先生表示那只是為了慶祝節日和歡送發哥,以後不會再有了。雖然當晚氣氛不錯,可是他覺得也需要因為這樣向那些受到影響的居民表示歉意。而夜戲前天晚上拍到凌晨四點就算是徹底趕完了。
■事件起因
《讓子彈飛》被控「擾民」
佔用水泥路+拍攝到凌晨
集結了姜文、周潤發和葛優三大影帝的《讓子彈飛》,目前正在廣東臺山熱拍。劇組在臺山一共有四個外景地,其中一個位於居住人口相對密集的梅家大院。該院屬於當地一個小鎮,原本算是鎮中心的位置,兩邊的騎樓裡居住了不少當地人,尤以老人和孩子為多,劇組進駐後,由於日夜趕戲,影響了當地居民的正常作息,因此引來居民的不滿。
投訴1佔用了居民娛樂用地
有群眾向記者表示,《讓子彈飛》選中梅家大院是因為看上這裡保存完好的兩排騎樓。決定在此地進行拍攝後,劇組對這些騎樓進行了「修舊如舊」的改造,把一些原本居民們貼上瓷磚和馬賽克的地方,都重新刷上了灰,還另外搭建了兩幢臨時的高樓在兩排騎樓的中間,使得梅家大院成為一個「四合院」的形式。
在整個過程中,最讓居民感到不便的是劇組把騎樓中間原本鋪上水泥的馬路都敲掉,然後鋪上了一層不知道什麼地方運來的紅色的泥土。這種泥土和廣東本地的黃泥一點也不一樣,前兩天下雨之後,土路被弄得十分泥濘,居民回家後常常帶上一腳的泥。而且,原本水泥路上有一些公眾的娛樂項目,好像溜冰場,但現在全被劇組佔用了,居民們的生活空間一下子就小了很多。
投訴2拍夜戲影響居民作息
另外一大投訴就是夜戲,由於在廣東的拍攝日程只有短短的一個月,加上最近經常下雨,導致劇組進度受到一定的影響,不得不日夜開工,常常一拍就到凌晨。前天,劇組拍攝到凌晨四點,各種吆喝聲,騎馬聲,還有劇組使用的燈,都影響到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作息。此外,發哥上月底離開劇組的時候,也恰逢元旦,為了慶祝,劇組在梅家大院放了一些煙花爆竹,這也令得一些老人家感覺到不滿。
■探班花絮
三大牌誰氣場最足?姜文
早在《讓子彈飛》北京發布會的時候,就有記者提問三位大牌男明星姜文、周潤發、葛優,到底誰在片場的氣場最足?當時眾人就首推姜文,現在從拍攝現場來看,的確也是這樣。
據圍觀的群眾說,周潤發的戲前幾天已經拍完,發哥在現場派頭最足,走到哪裡都被四五個人圍著,有專門的洗手間,甚至現場還專門有一個棚子是給發哥的助手休息的。另外,發哥也要算三個人裡面最受群眾歡迎的一個,經常在拍戲的時候有人就遠遠地喊「發哥、發哥」,常常導致戲被打斷。
而三個人裡面最親民和最有人緣的則要算葛優。「發哥有專門的廁所,其他演員也都有比較固定的廁所,但葛老有一次直接走去人家家裡借廁所,借完後還和人家聊了半個多小時。最搞笑的是,葛老身邊的人問那個主人,說葛老的戲你最喜歡哪一部,那人想了半天想不起來名字,葛老就笑說原來其實沒有喜歡的,那人趕忙說,反正年年都有。」一位居民告訴記者。
但說到氣場,當然在現場誰都不如導演姜文。「葛老就試過在現場等一天都沒有自己的戲,發哥也試過,不過發哥是以天來算錢的,所以他倒不會為了這個生氣。」現場有工作人員這樣說。民擾狀
1.當地群眾現場圍觀2.手機麻將聲聲擾戲
■現場目擊
姜文"不敵"當地居民
手機鈴聲+小孩哭聲+狗叫聲+麻將聲
接到群眾的爆料之後,記者去到《讓子彈飛》現場,結果被嚇一跳。梅家大院位於小鎮中心,原本是一個不收門票的觀光景點,劇組在此地拍戲後,並沒有採取嚴厲的措施阻止遊人參觀,因此來此地觀看姜文拍戲的熱心群眾不在少數,但是這同時也給劇組的拍攝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而姜文的嚴格要求,也令得拍攝進度不如想像中快,一遍又一遍地重來,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全場安靜,也確實給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
一個鏡頭被迫重拍十遍
記者"潛伏"當天,上午11時劇組就已經開始在梅家大院裡準備拍攝事宜,廖凡、張默、邵兵、杜奕衡(豆豆)等演員也都陸續到場,騎馬熱身。午飯過後,現場開始集結越來越多的圍觀群眾,老人們搬出椅子坐在門口,悠然自得地觀看,小孩子們就成群結隊地圍觀劇組的道具,還有很多狗奔來跑去,儼然是一個大雜院的生活。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圍觀居民,有人對前一晚的夜戲拍到很晚有很大的意見,但是也有人表示白天能現場看到拍戲還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在這樣複雜的情況下,即便是一個簡單的鏡頭,也因為各種幹擾,不得不連續拍上十遍。有一場戲是邵兵和廖凡扮演的土匪在"勝利"後,騎馬進鵝城,鵝城的城主就安排了一群歌舞伎在城門下迎接,邵兵和廖凡乍一見這些女孩子,驚訝之餘臉上也都流露出"不懷好意"的表情,甚至還出語調侃。鏡頭大概就二十秒,兩人看一看,笑一笑,說幾句就完了。可拍第一遍的時候,先是不知道從哪傳出一陣手機鈴聲;拍第二遍的時候,又從旁邊傳來了一陣小孩哭鬧聲;第三遍的時候,遠處突然有狗一陣狂吠;第四遍的時候,隔壁搓麻將的聲音譁啦響起來……如此一來,前後拍了有十多條,才算把這一個簡單的過場鏡頭給拍成功了。
膠片不夠姜文現場發飆
面對群眾們的熱心圍觀,劇組在拍攝過程中並沒有給予嚴厲制止,只是適當地加以清場,對於突然造成的"幹擾",除了小聲"警告",最好的辦法就只能一條一條重拍。姜文當天在現場一如既往地嚴肅,他下午四點鐘左右出現在片場,這時候現場已經布置得七七八八,副導演也試了兩三場戲。一看到姜文來了,現場氣氛不由得都有一點緊張。邵兵為了緩和這種緊張氣氛,嚮導演笑著喊了一句:"見你一面真是不容易!"姜文頭也不回地回了一句:"見你也不容易。"
氣氛剛剛鬆了一些,誰知道拍到緊要關頭的時候,膠片卻用完了。攝影師正在換膠片的時候,姜文有點生氣地說:"這不剛開始拍麼,怎麼就用完了?還剩多少?夠不夠用?夠不夠?"現場氣氛一下子又凝固了起來。好容易這場戲拍完,導演棚裡帶頭傳出了掌聲,姜文一個"好!"字,總算讓現場一干人等都放了心。
五小生誰騎馬最帥?豆豆
雖然《讓子彈飛》演員眾多,但是和三位大哥一比,其他人就都成了"湯湯水水"。這話可是邵兵自己說的。在現場,廖凡、張默、邵兵、豆豆、危笑幾位小生,每天都是早早就到現場,在導演還沒有來之前,就先練練馬,做一下熱身,準備好自己的狀態,以便隨時入戲。
幾個人裡,廖凡顯然最有知名度,剛剛拍完《生死線》,這部劇又在廣州本地的電視臺播完,很多群眾都認得廖凡,因此他人氣最旺,旺到還有著名時尚雜誌專門跑到劇組來為他拍大片。而邵兵則最受現場女士們的歡迎,無論是劇組裡的,還是群眾中的,都對這位大帥哥情有獨鍾,老是有人找他合影。年紀最小的張默,喜歡在休息室裡面看電視,他的媽媽同時也是他的經紀人,則隨時不離開兒子的左右,母子情深。豆豆在現場就好像是一個多動症兒童,隨時隨地都看他在"打拳",要不就在"伏地挺身",安靜不下來。
拍戲之前,五位小生都要練習騎馬,而且還清一色都是騎白馬,現場跑起來,讓不少微觀的女孩子們都大呼小叫的。不過要說這幾個人裡誰的馬術最好,那顯然是多動症的豆豆啦,你看看他在馬上都能擺出一些什麼POSE就知道了。
梅家大院
梅家大院(即汀江圩華僑建築群)位於端芬鎮大同河畔,於1931年由當地梅姓華僑以及僑眷僑屬創建。大院佔地面積80畝,108幢二至三層帶騎樓的樓房,呈長方形排列,鱗次櫛比,整齊劃一,中間有40畝專供商販擺賣商品的市場空地,儼如一座小方城,故有"梅家大院"之稱。
由於始建之初,其規劃設計是業主將各自旅居國的風情和建築特色融入於中華建築藝術之中,因而大院的建築物既表現出歐美國家的建築風格,又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建築藝術;雖然每幢樓宇規劃整齊,但外形卻各異,既領先於當時圩鎮的建築潮流,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年僑鄉人民的思想和生活水平;整個大院的每幢建築物經過了70多年的風雨侵蝕,但原貌保留較為完整。
國務院僑辦主任郭東坡、省僑辦主任呂偉雄以及一些國內建築界的專家學者視察後都認為:梅家大院是目前全國保存得最完好,且具有一定規模的華僑建築的典型代表。《臨時大總統》等電影、廣東省電視臺、西班牙國家電視臺反映華僑之鄉情況的電視劇也以此為外景拍攝,致使梅家大院又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並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重點。因此,梅家大院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欣賞價值,是開發旅遊景區的好地方。新快報記者 劉嫣/文 龔吉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