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4月24日訊 在又一個世界智慧財產權日即將到來之際,《2017常州市商標品牌戰略實施報告》發布:去年,全市商標品牌戰略實施工作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重大項目提升年」工作要求,以培育新一輪十大產業鏈、傳統優勢產業和小微創業創新企業商標品牌為主攻方向,進一步做好商標品牌培育發展規劃,推進商標品牌戰略實施進程,實力踐行著「智慧財產權支持創新」。
據國家商標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市申請商標5823件,同比增長79.11%;註冊商標4552件,同比增長69.85%。註冊商標總數達72274件,同比增長18.55%,提前完成了「十三五」商標發展目標任務。
強化服務驅動,商標品牌培育形成力度
品牌興則企業興、企業興則產業強。圍繞「兩聚一高」目標,我市制訂了商標品牌三年推進計劃(2017-2019),在突出強化企業、產業和區域品牌建設的基礎上,培育自主品牌取得顯著成績:去年,武進區政府被表彰為省商標戰略實施示範市縣(金風獎),今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東風農機集團有限公司、常州四藥製藥有限公司、常州恐龍園股份有限公司獲示範企業(金帆獎),「建昌紅香芋」當選「江蘇十大人氣地理標誌品牌」。
成績的背後,是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快速而深入地推進實施。
快速提升企業商標註冊密度。去年全年申請商標註冊20786件,同比增長41.1%,完成市重點工程目標任務346.4%。新增註冊商標11076件,同比增長21.8%。
建立品牌培育梯隊,加大了高知名度商標的培育力度。全年向國家工商總局申報馳名商標材料5件,完成市重點工程目標任務100%。其中,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第6475323號「天合光能」、江蘇新科電器有限公司第755437號「Shinco」、常州光陽摩託車有限公司第914836號圖形等3件商標被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截至2017年底,我市共有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的中國馳名商標105件,位列全省第二。
完善出口品牌培育、宣傳和保護機制,提高自主品牌國際化程度。通過馬德裡商標國際體系申請商標70件,同比增長45.8%,完成市重點工程目標任務350%。全市現有通過馬德裡商標國際體系註冊商標257件。
值得一提的是,藉助全省製造業品牌建設現場會去年4月在我市召開的契機,我市全面打造商標品牌戰略實施集聚區。西夏墅工具產業集群獲評第二批江蘇省產業集群品牌培育基地。目前,我市有產業集群品牌培育基地省級3個、市級15個。
為方便申請人就近辦理商標申請和商標專用權質權登記業務,有效解決申請商標註冊和辦理商標專用權質權登記不便捷等創牌、用牌難題,在我市的積極爭取之下,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批准在市工商局設立商標受理窗口,並於去年6月20日正式運行。該窗口運行以來,已受理商標申請275件,接受各類諮詢1600多人次。
為提高企業商標管理能力和水平,市工商局還以《江蘇省企業商標管理規範》(省地方標準)為抓手,加強企業商標規範建設,尤其是加大高新技術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上市企業和外向型企業實施地方標準推進力度,為100家企業進行商標管理規範培訓,重點指導企業建立科學、規範、系統的商標品牌戰略實施體系,切實增強商標品牌創造、培育、運用和保護能力。
此外,市工商局還利用媒體、展會、培訓等形式,開展商標品牌宣傳培訓,提升商標品牌培育氛圍。如和常州日報聯合開展了4期《品牌建設紅動常州》專欄宣傳活動,宣傳我市和轄市區品牌建設情況。加強工商、市場監管條線商標管理人員和企業商標管理人員雙培訓,培訓人員近1000人次。
商標品牌戰略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各部門聯手作戰、形成合力,才能促進它良性循環、發揮更大效用。在領導小組的指揮和協調下,我市各部門各司其職又協同作戰,使商標品牌戰略實施工作的合力得以進一步加強。
市發改委通過深入實施紡織服裝「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結合「中國品牌日」,積極籌備建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聯盟,推進了我市紡織服裝產業的轉型升級。
市財政局根據《常州市實施商標戰略獎勵辦法》精神,對2016年新認定的中國馳名商標和江蘇省著名商標企業,及時審核發放獎勵資金。
市農委認真落實農業品牌培育獎勵政策,去年共落實獎補資金263.7萬元,同時,積極組織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參加各類展示展銷活動,大力發展「三品一標」。
市商務局積極組織企業參評「江蘇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國際知名品牌」,為獲評品牌企業爭取到省級品牌扶持資金2040萬元。
質監局積極開展常州市名牌產品、江蘇名牌的申報工作,擴大我市企業在全省和全國的影響力。
食藥監局在積極配合做好馳名商標申報審核工作的同時,加大食品、藥品和藥械監管,確保了飲食、用藥的安全。
常州銀監分局積極創造寬鬆的融資環境,引領江南農村商業銀行作為商標專用權質押融資的服務主體,為常州博瑞油泵油嘴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辦理了商標專用權質押,融資金額5800萬元。
開展專項行動,商標品牌保護取得實效
培育和保護是商標品牌戰略工作的雙刃劍。去年,我市通過深入開展各類專項行動,打防結合,商標品牌的保護取得實效。
市中級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嚴格保護商標權。去年,全市兩級法院共審結商標權案件364件。通過制裁商標轉讓、商標許可合同的違約行為,促進商標權誠信交易。與此同時,兩級法院還積極審理侵害商標權刑事案件,打擊侵犯商標權的刑事犯罪行為,全年共審結侵害商標權刑事案件17件21人。
全市公安機關共偵破32起商標侵權案件,查處91人,其中刑拘51人,逮捕11人,移送起訴33人,在有效打擊的同時保護了智慧財產權。
常州海關在開展多項打擊進出口侵權違法活動的同時,積極引導我市知名品牌企業到海關總署備案,並積極為我市企業提供智慧財產權邊境保護政策服務,為常州愛爾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30餘家企業解答智慧財產權海關保護政策。
作為商標品牌戰略實施工作的牽頭部門,市工商局在保護商標品牌方面持續發力,並在江蘇省政府「雙打」檢查考核中,獲省、市「雙打」工作領導小組的好評。
他們持續深入開展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更有力地維護公平有序市場競爭環境。尤其是注重發揮各級工商部門「雙打辦」的牽頭作用,運用大數據理念,依託商標基礎資料庫,整合工商數據資源,加強對商標侵權假冒案件特點和形勢的研判,對與經濟轉型升級、民生工程、農業現代化建設等密切相關的重點地區、重點市場、重點商品開展專項整治,以高知名度商標、地理標誌商標為重點,完善重點商標保護、侵權預警和案件查處機制。2017年,全市立案查處案件239件,結案217件,案值304.5萬元,其中辦結商標侵權案件114件,案值167.92萬元,向司法機關移送商標侵權案件4件。
同時,積極開展商標預警監測工作。為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和自我保護能力,他們不斷加強對全市「三名商標」、地理標誌商標、集體商標以及中華老字號企業等1258件商標的監測預警工作。至2017年底,共發布監測分析報告13期,監測出異常商標287件次,其中向中國馳名商標企業發出預警43次,向省著名商標企業發出預警98次,向市知名商標企業發出預警140次,對我市著名歷史街區「青果巷」商標註冊情況進行了特別預警監測。對監測出的異常商標均向企業發函進行告知,目前,已有創生醫療器械、亨傑醫療器械、埃姆基冷凍設備等企業的45件商標成功續展,新科電器、常發動力、星宇車燈等30多家企業在公告期向商標局提出異議。其中,常州光洋軸承股份有限公司針對「江南光洋」商標向商評委申請無效宣告並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