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一個穿著略微土氣的少年站在了上海大學門口,他來自四川自貢。
周圍同學幾乎都是上海本地人,有錢,很有錢,也很排外,「永遠在用最新款的手機,他們都在穿名牌的時候,而你永遠在用最老土的手機,什麼都不能穿。」
2003年,郭敬明和幾個朋友在上海新天地的麥當勞裡第一次提起要做一本雜誌的計劃,「只要好的設計再加上優秀的文章,給讀者帶來視覺上的衝擊和閱讀上的享受,就肯定能做好。」
2006年,郭敬明正式籌備創刊《最小說》,「我們從140平方米的公寓裡搬了出來,小四成立了上海柯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我們搬到了正規的商務樓的170平方米的辦公室裡。」
2009年,郭敬明坐在中國最知名的訪談節目裡談起這段求學經歷,神採奕奕,一身筆挺的高定西裝,領帶在胸前閃閃發亮。
《夢裡花落知多少》這本書賣了二百多萬,北京市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是:
郭敬明的小說《夢裡花落知多少》剽竊莊羽的作品《圈裡圈外》,郭敬明和出版單位——春風文藝出版社共同賠償莊羽經濟損失20萬元,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1萬元;郭敬明及春風文藝出版社須在《中國青年報》上向莊羽公開道歉;北京圖書大廈停止《夢裡花落知多少》的銷售。
2011年郭敬明出席活動,附近灑滿了保鏢。瘋狂的粉絲擠壞了會場的鐵門,採訪被迫轉移到了廣場上,人頭攢動,一個腿腳殘疾的女孩大哭著高舉著禮物一步一步爬到階梯上。
「《最小說》起碼把中國紙質刊物的衰落推遲了十年。」
郭敬明現在已經不再寫書了,他在做比寫書更有用,更有價值,更賺錢的事情。
郭敬明以《小時代》一書,用對物質的渴望勾勒出這個國家巨大而深刻的階層、地域間的不平等,喚醒了那些本不該有繁華夢想的窮孩子,誘惑他們去追求、去奮鬥,而不是甘心活在城鄉二元的剪刀差中,掙扎輾轉。
無論《小時代》的文學價值幾何,他光是打開了貧乏、閉塞、偏遠之中的青少年的眼界一項,就已經獲得巨大成功。
郭敬明在上海最好的地段買了許多公寓和別墅,發現電影市場的潛力,開始做導演,做編劇,拍《小時代》,拍《爵跡》,又再入性侵門醜聞。
樂嘉做完小四的採訪說:我還沒讀過你的書,推薦幾本來看看。郭敬明說:不用了,你不是我的受眾,對你來講,不值得看。
那些出身底層的、低階中產的低齡讀者們,有幸被郭敬明描繪的物慾橫流的世界喚醒了野心和上進,早早就因此立下了衝破階層的理想,並為之早早地做了準備的人,才是他的精準讀者。
郭敬明也是這其中的最具有野心的草根階層,生命力旺盛,如同野火燎原,所以,沒有什麼能夠打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