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景揚樓餐飲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屈桐旭
蘭州人對景揚樓都不陌生。去年在疫情防控期間,景揚樓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裝修,在國慶節重裝開業後,景揚樓開展了「第四代掌門人 尋找四世同堂」主題活動,吸引了全城關注。在應徵而來的四世同堂家庭中,高奶奶一家讓人印象深刻:兒子、孫子的結婚宴,重孫子的百天宴以及奶奶的80歲壽宴都是在景揚樓過的。高奶奶說,「我們一家人所有重要的時刻都有百年老字號見證,選擇景揚樓是習慣,也是祝願。祝願一家人和和美美到百年。」
歷史:創建於1902年秋天
景楊樓創建於清光緒28年(公元1902年秋天),出生揚州的清宮御廚王鈺發深受江南盛世文化薰陶、十分推崇詩詞曲藝、園林古典等文化。王老先生鑑於「景以文傳、文以景揚」為理念,「景揚樓」便應運而生,即在揚州當時的鬧市區轅門橋西多子街(現甘泉路)創辦了景揚樓。
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景揚樓第二代傳人王長山(後改名為王少山)回到家鄉管理家族產業,成為「景揚樓」的第二代傳人。當時的揚州鹽商共有數百家,富貴奢華、宴會嬉遊、各有家廚。這就使得眾多家廚製作的菜餚相互攀比、烹飪技藝精益求精,少山先生融各家之長、不斷汲取烹飪絕活,加之多年來跟隨父親對烹飪技藝的耳濡目染,數年後便成為揚州遠近聞名的一代名廚,使「景揚樓」在大江南北名聲大噪。揚州離國民政府首都南京僅百裡之遙,當時的政界要人蔣介石、宋美齡、于右任、陳布雷等曾慕名光顧,文化名人更是爭先恐後來品鑑。
新中國成立後,王少山老先生積極投身公私合營,並將「景揚樓」店肆和品牌無償地贈送給國家,少山先生本人也成為當地聞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景揚樓」轉為國營後,王少山勵精圖治,帶領大家拓展思路、不斷創新,集各方廚藝之精華,結合本地特色,創造出了新的淮揚菜點,並赴各地巡迴講學、傳播廚藝,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淮揚菜高廚。他本人也先後多次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主廚做菜、招待外賓、為中華廚藝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搬遷:1958年搬遷至蘭州
1958年,為響應黨和國家「支持大西北建設」的號召,王少山毅然帶領眾位師兄弟肖步奎、楊桂林等高廚,將揚州「景揚樓」總店整體搬遷至蘭州。蘭州市政府對「景揚樓」遷蘭給予高度重視,特批蘭州最繁華的中央廣場黃家園為店址,從此「景揚樓」這一百年老店就與蘭州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緊密地連在了一起。
初到西北,王少山等揚州高廚克服了氣候乾燥,原料品種單一,淮揚菜所需的魚、蝦等水產品更是難得一見的困難,依然決不降低淮揚菜的標準,讓西北人民品嘗到正宗的淮揚菜餚。很快「景揚樓」便在金城餐飲行業脫穎而出。
改革開放後,王少山的高徒屈照樹接過師傅的接力棒,成為「景揚樓」的第三代掌門人。在保持原有淮揚菜特色的基礎上求新求精,並根據飲食市場變化,改變原來單純側重經營中高檔菜餚的做法,轉向適應多層次的市場需求。改變原來僅局限於單純經營傳統淮揚菜點的做法,轉向適應不同口味顧客要求,新增川、粵、京以及隴菜,使菜點品種豐富多樣,檔次高中低齊全,成為金城餐飲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
屈照樹從14歲起進店當學徒,勤奮好學的他頗得王少山的真傳。被評為國家特一級烹飪師、烹飪大師,並受邀去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參加百合宴表演,進中南海掌勺獻藝。1986年,屈照樹受命到我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工作6年,擔任使館廚師長。由於工作努力、技藝高超,被外交部評為使館先進工作者,為弘揚中華美食作出了貢獻。
遷址:武都路再現老字號風採
上世紀七十年代,蘭州市商業局批准翻建「景揚樓」,特請我國著名建築大師任震英規劃設計,對「景揚樓」進行了大規模、全方位的建築和裝修,形成了有江南建築風格、古色古香的酒店。酒店分上下兩層,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包廂16間,可同時供500人一次性就餐美食。
2005年8月,因城市改造「景揚樓」拆除,撤離了經營48年的蘭州市酒泉路406號舊址。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景揚樓」在城關區武都路323號購置房產重新開業,保住了這塊中華老字號的品牌。
今年51歲的司文華至今記得「景揚樓」重新開業時的盛況。2006年6月,總營業面積3000多平方米,總投資約2000餘萬元的「景揚樓」新妝迎客,就以江南仿古典建築的特色成為市民爭相打卡的地方。司文華從1993年到「景揚樓」工作算起,至今已有28年,工種也從前廳服務員、庫房保管員到如今的麵點師。去年,還被公司派到揚州培訓。在揚州的3個月,她如饑似渴地向當地的師傅學習面點製作技術,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蘭州人吃到地道的揚州面點。
「在一個企業待了28年,這個地方就不只是單位,而是家。」的確,對公司的第四代掌門人——蘭州景揚樓餐飲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屈桐旭而言,司文華這樣的老員工,是下屬,也是大姐。屈桐旭說,「他們能陪我多久,我就陪他們多久。」
疫情:是危機也是轉機
去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餐飲業遭受重擊,很多企業因為年夜飯大量備貨後突然取消而損失慘重。蘭州的不少餐飲業閉店、轉讓,可謂蕭條一片。4月,「景揚樓」閉店裝修。不少市民感嘆,連景揚樓都撐不下去了。10月,裝修一新的景揚樓開門迎客就推出了「第四代掌門人 尋找四世同堂」主題活動。消費者發現,正是在疫情期間,景揚樓完成了又一次升級。
「4月開始裝修本就在我們的計劃當中,我們請了上海的設計團隊做了整體包裝。因為自從2006年搬到武都路新址以來,已經14年沒有大的裝修了,餐飲行業需要定期進行一次整體的改造。」屈桐旭說,這次裝修歷經半年,用資1400萬元。因為是在疫情期間,讓人誤以為酒店經營不善,但事實上,疫情對餐飲行業既是危機也是轉機。以大多數同行認為損失慘重的年夜飯為例,景揚樓通過線上訂餐配送服務,基本消化了提前預備的年夜飯食材,並沒有浪費。
記者注意到,新裝修的景揚樓從風格看,更突出江南元素,外觀飛簷巍峨、雄秀博雅;從布局看,一樓增設了亭、閣等場景,讓餐飲更生活化、慢下來,二樓突出堂的理念,三樓是包廂。整個色調清新雅致。
訪談:如何讓老字號煥發新活力
2002年,中國烹飪協會認定景揚樓為「中華餐飲名店」;2006年,被商務部認定為第一批中華老字號企業。
作為景揚樓的第四代掌門人,屈桐旭從2007年大學畢業就進入公司,從前廳樓面、後廚品控一路摸索,直到接替父親擔任總經理。
幹練的短髮是記者對她的第一印象。但隨著採訪的深入,一個現代企業家的形象躍然而出。如何讓老字號煥發新活力?她很坦率地說了一組數據:以前,我們的顧客群體中,50歲至60歲的佔到60%;去年國慶節重裝開業後,通過一系列新媒體的營銷,30歲左右的客群增加了20%。
這十多年,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餐飲行業發生了天翻地覆地變化。從內部管理看,大數據的應用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外部看,顧客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需求。目前,景揚樓經營的菜系種類有淮揚菜、粵菜、川菜、隴菜等,可以滿足不同客群的需求。所以,老字號必須打出組合拳,鞏固老顧客,吸引新顧客,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煥發新活力。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劉蔚霞/文 馬軍/圖
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