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溼疹、吐奶、眼屎、紅臀、腸絞痛……新生兒十大問題一次講

2021-01-08 母嬰放大鏡

新生的寶寶總會出現各種各樣新手爸媽們沒應對過的問題,比如黃疸、溼疹、吐奶、眼屎、紅臀、腸絞痛等,都該怎麼處理?你要的解答全在這!

01黃疸

黃疸分為兩種,一種是生理性黃疸,另一種是病理性黃疸。

大部分的新生兒在出生後2~3天開始在皮膚、口腔黏膜和眼白部分會出現輕度的黃染,而手心和腳心一般不出現黃染,在生後一周到十天會自行消退,在此期間吃奶、睡眠以及生長情況均好,大小便顏色正常,也無其它不適表現,如果查血表明血清總膽紅素濃度正常,這種現象稱為「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對小兒健康一般無影響,不需特殊處理。

如果在出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了黃染現象,血清膽紅素不正常,四肢及或手足心均出現黃染,進展迅速,並且遲遲不退,或稍退後又重現,嗜睡、不肯吃奶、煩躁,甚至出現抽搐等症狀就是病理性黃疸,一定要去醫院救治。

如何解決寶寶黃疸?

1、早產兒消退慢:如果寶寶是個早產兒,黃疸的消退一般會慢一些,可能持續3周甚至更長一些,但黃疸應呈逐漸減輕傾向,一般情況好。否則應及時就診。

2、如果寶寶完全採用配方奶粉餵養,生後2周黃疸仍然明顯,應立即就診。

3、母乳性黃疸不用擔心:母乳餵養的寶寶,如果出生1周後黃疸仍然明顯或繼續加深,但精神好,胃口好,大便黃,體重增長良好,通過檢查沒有異常,一般可以認為是母乳性黃疸。一般停母乳3天後黃疸減退,停5~7天後黃疸明顯消退。

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對嬰兒造成不良影響(除非黃疸程度太深)。由於暫停母乳餵養可能給孩子或母親帶來不適,在黃疸不嚴重的前提下,可以繼續母乳餵養下觀察。母乳性黃疸通常在生後2-3個月內完全消退。

02奶癬

奶癬即嬰兒溼疹,是嬰兒期的常見問題,多在生後1~2月開始,1~2年內消失。表現為皮膚的小米粒大小紅色丘疹、表面可有小白點,嬰兒可無自覺不適。嚴重者可出現滲出、結痂,甚至繼發感染,嬰兒可能有煩躁不安症狀,甚至影響睡眠和進食。

寶寶奶癬部位:

A、最先出現部位— —面頰(小紅疹),再是額、頸、胸部。

B、小紅疹轉變為小水泡,破潰後流水,之後可結成黃色痂皮。反反覆覆。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

對輕度溼疹一般無需特殊處理,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塗抹嬰兒專用潤膚露,避免搔抓、日曬等刺激,衣服應柔軟、清潔、寬鬆。

如果溼疹明顯,就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適當使用含皮質激素的軟膏,必要時內服撲爾敏、葡萄糖酸鈣等抗過敏藥。

如何護理有奶癬的寶寶?

1、用溫清水洗臉、洗澡,保持皮膚清潔,塗抹保溼乳。

2、選擇純棉製品內衣。

3、勤給寶寶修剪指甲,避免寶寶抓搔患處。

4、室內溫度不宜過高,否則會使奶癬癢感加重。

5、嚴重溼疹要及時就醫。

03吐奶

吐奶是新生兒的常見現象,吐奶可因餵養不當所致,也可能由各種疾病引起。

寶寶為什麼會吐奶?

對於外觀健康的新生兒,餵乳次數過頻繁、餵乳量過多、配方奶變化或濃度不當、吃奶過急過快、奶液溫度不當、咽下過多空氣等都有可能導致吐奶。

嬰兒吐奶嚴重,或同時有其他異常,應考慮疾病可能,及時找醫生診治。較大嬰兒的嘔吐可能與感染、腸道疾病等有關。

寶寶吐奶怎麼辦?

1、抱起寶寶餵奶,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

2、用奶後不要立刻改變抱姿,並讓寶寶打個嗝,這樣不容易引起吐奶。

3、用奶嘴的寶寶:一定要選擇最合適的奶嘴孔,太小容易吸入空氣;太大容易被嗆著而引起劇烈的咳嗽,兩者都有可能引發吐奶。

4、躺喂,餵完後不要馬上讓寶寶仰臥,而是側臥一會兒,再改為仰臥。

04鼻塞

鼻塞不一定就是感冒了,這一條規則特別針對新生兒。新生兒的鼻腔狹小,在鼻黏膜水腫或有分泌物阻塞時特別容易發生鼻塞。

如果房間的溫度太低,寶寶鼻塞的症狀會更明顯。不用擔心,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這些鼻塞的情況是由於生理結構引起的,不是病。有的寶寶還常流出少量的鼻涕,乾燥後成了鼻屎,顏色呈淡黃色,這也是屬於正常情況。

應對新生寶寶的鼻痂

首先,一定不能強行挖出來,可先用手指輕輕揉擠兩側鼻翼,等到鼻痂稍為鬆脫後再用乾淨的棉籤卷出來。如果鼻痂不容易鬆脫,可先向鼻腔裡滴一滴海鹽水(網上有賣,效果很好),潤溼後的鼻痂比較容易鬆脫。

05打嗝

新兒打嗝是極為常見的現象,不是病。新生兒為什麼容易打嗝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目前認為是由於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導致膈肌痙攣,所以打嗝的次數會比成年人多。打嗝會造成家長的不安,但對新生兒不會有不良影響,不少地方介紹各種處理方法,家長可以作嘗試,但從醫學角度看,新生兒打嗝是一種無須任何處理的生理現象。

如何緩減寶寶打嗝?

1、家中的寶寶持續地打嗝一段時間,可以餵寶寶喝一些溫開水,以止住打嗝;

2、餵奶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如何預防?

1、在寶寶哭的時候不要進食,這樣很容易打嗝。

2、吃奶時要講究正確的姿勢,要注意頭比身子高。

3、母乳餵養時注意避免乳汁流得過快,人工餵奶也要避免太急,奶瓶傾斜45度角,可以讓氣泡跑到奶瓶底端,不會讓寶寶吃進氣泡而打嗝

4、每次吃完奶,豎著抱起來輕輕地拍著後背,直到打出嗝以後再放下,寶寶的腸胃會比較舒服。

06睡眠

新生兒多數時間處於睡眠狀態。一般新生兒一晝夜的睡眠時間為18~20個小時。但由於新生兒淺睡眠時間較長,淺睡時可出現面部表情如微笑、皺眉、噘嘴或做怪相,有時四肢伸展一下,發出哼哼聲、呼吸快慢不均等,這些都是新生兒正常的生理特點。

出現驚跳怎麼辦?

三個月內的寶寶存在生理性驚跳現象,這是由大腦發育未成熟所致的正常現象,不需特殊處理。夜間寶寶睡眠時,不要因為有一點動靜,就怕寶寶餓了、口渴或尿溼了,給寶寶過多的護理或關照,這樣反而會打擾寶寶的正常睡眠,不利於大腦發育。

提示:

新生寶寶每天睡眠18~20小時,

2~3個月為16~18小時,

5~9個月為15~16小時,

到1歲時接近成人的生活規律。

07紅臀

「紅屁股」就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皮膚病— —紅臀。顧名思義,就是臀部皮膚發紅,症狀輕的僅表現為表皮微紅、表面乾燥;嚴重的會有明顯的皮膚糜爛,有滲出液,還可能伴有紅色丘疹、水皰。除臀部外,兜尿布的其他部位,像會陰部、下腹部、大腿等處也容易發生類似症狀。

為什麼會發生紅臀現象?

長時間接觸浸溼的尿布是紅臀的根本原因,所以紅臀也被稱為尿布疹。另外,不同個體的易感性不同,紅臀的發生也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部分寶寶可能合併局部真菌感染,可加重紅臀症狀。

如何預防紅臀?

保持皮膚乾爽清潔是預防和治療紅臀的關鍵。具體措施包括:

1、要選用清潔細軟、吸水性強的尿布,可為純棉布,或一次性尿片。

2、儘可能在尿溼後立刻更換尿布;每次大小便後,應用溫水洗淨屁股,擦乾後可塗上護臀霜,可以起預防紅臀作用。

3、最好使用紙尿褲,寶寶每次大小便後都要更換。

4、已發生紅臀的新生兒,千萬不要用肥皂水洗屁股。

08腹脹

腹脹通常有主觀上的不適感覺。由於新生兒無法表達主觀感受,同時在正常新生兒本身可存在生理性腹部膨隆,因此,判斷和處理寶寶腹脹的關鍵,不是單純看寶寶是否有腹部膨隆,而是看是否合併其他異常現象。

為什麼會發生腹脹情況?

正如前述,正常新生兒存在生理性腹脹,尤其在不成熟的早產兒,在餵奶後可見輕度到中度的腹部膨隆。這種現象與新生兒以腹式呼吸為主,消化道產氣較多有關。

如果寶寶哭吵過度、餵奶方法不當而攝入過多空氣或餵養過度,或者嚴重便秘而沒有及時幫助排便等,腹脹症狀可能會加劇。

年輕家長們通常不容易判斷寶寶是不是腹脹,因為寶寶腹部本身比較膨隆。只要寶寶無不適表現,吃奶好,無明顯嘔吐,大小便正常,尤其是精神狀況及生長發育正常,那就沒必要作任何處理。如果腹脹同時存在其他不適症狀或體徵,如吃奶差、明顯嘔吐、大便異常、異常哭吵、體溫異常等等,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寶寶腹脹可以做排氣操

將雙手對掌用力搓,等掌心發熱有燒灼感時,將右手或者左右掌心按於寶寶腹部,以肚臍眼為中心順時針按摩,按摩至寶寶要大便或排氣為止。注意,手法一定要輕柔。

09眼屎

新生兒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眼屎?

新生兒的眼屎較多最常見的原因是先天性鼻淚管阻塞,屬於正常現象。寶寶哭過的淚水會形成白色物體粘在眼睛上,也會促使眼屎的分泌增加。先天性鼻淚管阻塞大多是正常的,多半會自己痊癒,因此媽媽們不必過於擔心。

怎麼處理新生兒眼屎?

1、不要用手或不潔的手巾等給孩子擦拭眼睛。

2、買消毒棉球蘸清水,從寶寶內眼角像外眼角輕擦,用過的棉球丟掉不要重複再用。

3、如果經醫生判斷需要用藥,給寶寶滴眼藥水時,背著光線水平地將寶寶抱起來,輕輕地上下搖動他的上身和頭部,他會自動睜開雙眼,這時就可將眼藥水或眼膏滴進去。用藥一定遵醫囑,不要自行去藥店買藥。

10厭食

新生兒生後1周內的吃奶量會發生明顯變化,如生後第一天可能只需要30-50ml/kg/d,然後逐漸增加,一周後可達到120-150ml/kg/d,然後保持比較穩定的奶量。

因此,判斷奶量是否合適與生後日齡有關。

一天中每次的餵奶量可以不同,餵奶的間隔時間也可能為2~6小時不等(取決於嬰兒的睡眠和活動周期),但每天的總奶量不會有太大的差別。不同嬰兒的奶量存在差異,與寶寶的活動、睡眠、個體差異等有關。

因此,判斷嬰兒奶量是否足夠,或擔心寶寶是否厭食,不能單純看每次奶量多少,而應看寶寶的生長情況,以及精神情況是否良好。

如何判斷寶寶厭食?

正常新生兒會在飢餓情況下出現主動覓食動作,或變得警覺、身體活動增加、臉部表情增加甚至哭鬧,餵哺時吸吮有力,吞咽良好。吃奶的間隔時間與餵奶量及睡眠周期等有關,一般間隔2-3小時不等,較大嬰兒夜間連續睡眠4-6小時不吃奶也屬正常。如果寶寶缺乏上述正常反應,且吸吮無力或拒食,或奶量達不到正常需要量,則可認為是吃奶不好。

新生兒厭食了怎麼辦?

暫時性的奶量不足,但精神狀況良好,生長正常,則無需處理,否則應及時就診。

最後建議

面對寶寶問題的三字訣,幫助爸爸媽媽行走江湖:

1 、松— —放鬆心情,絕大多數的寶寶都很健康,不要為了一點事情就草木皆兵。

2 、細— —細心觀察寶寶的身體表現,可以更快的了解到寶寶的需要和問題的癥結。

3 、廣— —不要悶在家裡這個信息圈子,多看看第一兒科學習科學的育兒育兒知識,從好的渠道獲得準確的知識

內容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寶寶常見問題解答:溼疹、打嗝、吐奶、腹脹、眼屎、紅臀等
    由於暫停母乳餵養可能給孩子或母親帶來不適,在黃疸不嚴重的前提下,可以繼續母乳餵養下觀察。母乳性黃疸通常在生後2-3個月內完全消退。二、奶癬(溼疹)1、什麼是奶癬?奶癬即嬰兒溼疹,是嬰兒期的常見問題,多在生後1~2月開始,1~2年內消失。
  • 新生兒有的是天使有的是睡渣,提前做到四個準備,避免寶寶成睡渣
    腳部留夠空間,包襁褓還能模擬子宮環境,讓新生兒睡得更踏實。問題二,新生兒吐奶幾乎每個寶寶都會吐奶,只是有的嚴重有的症狀較輕。新生兒因為卉門過松,胃呈水平狀,所以很容易吐奶。如果寶寶是早產兒,吐奶會更嚴重。
  • 新生兒常見問題攻略 打嗝、黃疸、眼睛、大便等問題
    2、黃疸簡單理解,黃疸就是皮膚和其他器官發黃。提到黃疸,一定要區分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的。約50%~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會出現生理性黃疸,表現為生後2~3天出現,5~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2周,早產兒最長可延遲至3~4周。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常在24小時內出現,有著黃疸發展快,黃疸程度重等特點。
  • 黃疸系列丨新生兒黃疸,醫生擔心的問題
    黃疸系列丨新生兒黃疸,醫生擔心的問題 2020-11-25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8個新生兒的常見問題 你懂多少_新生兒護理_育兒_太平洋親子網
    對於沒有育兒經驗的新手爸媽來說,護理新生兒的過程就像一次長久的修行,這期間充滿了未知和挑戰。寶寶突然哭了、突然拉肚子了、出現黃疸了、吐奶了……這一系列的現象,都會讓爸媽們變的很緊張甚至手足無措。  比如下面這8個新生兒的常見問題,你知道多少呢?
  • 新生兒出生後媽媽不要手忙腳亂,記住這10個常識,輕鬆帶娃
    新生兒出生後媽媽不要手忙腳亂,記住這10個常識,輕鬆帶娃 新生兒剛出生後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而新手媽媽們沒有經驗,非常容易手忙腳亂。其實很多小常識準媽媽們都可以提前學習一樣,這樣孩子出生的時候才能有備無患。 1、 寶寶臍帶未掉前怎麼處理?
  • 新生兒肺炎也會引起黃疸不消退,家長要重視
    新生兒肺炎有哪些表現?新生兒肺炎在症狀上表現往往不典型,少數有咳嗽,甚至可以不發燒。有時候就是「感冒」症狀,如拒食、鼻塞、吐奶、嗆奶、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寶寶呼吸很快。媽媽可以在寶寶安靜的時候給寶寶數呼吸次數,數1分鐘,不要在剛餵過奶、剛洗完澡、剛拍過便以及剛哭過數呼吸。如果是新生兒肺炎導致的黃疸不消退,需要首先積極治療肺炎,感染消除黃疸往往就隨之消退了。
  • 新生兒黃疸怎樣退得快?給寶寶曬太陽能退黃嗎?
    對於新手父母來說,寶寶的到來,除了帶來激動和喜悅,也會帶來各種問題,有些甚至還很嚴重,比如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非常常見,大約60%的正常寶寶和80%的早產寶寶都會有黃疸。但是黃疸常見並不代表可以不重視它,因為黃疸可不單單只是影響美觀那麼簡單,它會引起膽紅素腦病,影響寶寶智力,甚至還會引起嚴重的後遺症,比如手足徐動、聽力異常、吞咽困難等,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視。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其中生理性黃疸比較正常,一般1-2周內就會自行消失,不會影響寶寶吃喝拉撒,這種黃疸父母只要注意一下就好了。
  • 新生兒黃疸
    李靜譯  Shiuh-jane,Daisy審校過半數的新生兒在出生後的第一周會出現黃疸。大大多數情況下,這是嬰兒離開媽媽的子宮後,適應新生活的很正常一部分,但黃疸有時也可能預示著比較嚴重的一些健康隱患。有時黃疸的治療給母乳餵養的媽媽們和嬰兒們帶來了一些難題。什麼導致黃疸?大多數嬰兒出生時的紅細胞要高於正常水平,出生後幾天,在紅細胞的分解過程中會產生一種黃色的色素,被稱為「膽紅素」,進入血液循環。
  • 崔玉濤新生兒護理知識集錦
    【洗澡】 是否應給小嬰兒,特別是新生兒天天洗澡?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與家長的經驗、室內溫度等因素有關。但有一點需提醒家長,嬰兒皮膚嬌嫩,洗澡時不要頻繁用浴液。不要聽信這樣的說法:每天洗澡用浴液,澡後再塗嬰兒油。嬰兒皮膚本身的油脂對其皮膚最好。用溫水洗澡,1-2周使用一次浴液!
  • 新生兒服用媽咪愛,可預防或減輕黃疸問題
    寶寶出生後,黃疸基本上是新手爸媽遇到的第一個育兒難題,它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的一周內都會出現皮膚黃染。黃疸主要是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異常導致的。通常生理性黃疸多出現在新生兒出生後2-3天,到出生第七天時,發黃最明顯,第2周開始黃疸會逐漸減輕。
  • 新生兒黃疸該如何退黃?
    大家都知道,幾乎所有的新生兒都會在出生不久就從臉開始變黃,很多父母看到這樣的情況多少會有一點擔心,生怕自己的寶寶會留下後遺症。這時候,父母可能會從親戚、月嫂、朋友處聽到一些建議和土方子。問題是,這些退黃建議靠譜嗎?作為父母,又應不應該採用呢?
  • 新生兒黃疸要如何應對?
    事實上,所有新生兒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只是有些寶寶的黃疸不是很明顯。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新生兒黃疸的發生,是因為寶寶血液中一種叫「膽紅素」的色素含量過高。我們每個人的血液中都含有膽紅素,這些膽紅素通常由肝臟從血液中清除掉,然後經大便排出體外。寶寶出生前是你的肝臟替他清理他的膽紅素。寶寶出生後,他的肝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接手這個工作。
  • 新生兒為啥頻繁吐奶,是正常的嗎?三個原因要清楚,不是全部正常
    說起新生兒吐奶,想必很多父母都經歷過。不過新生兒的吐奶並不是一模一樣的,有的吐奶輕微,一天一兩次,或者幾天出現一次;有的吐奶嚴重且頻繁,常常呈噴射狀吐奶,一天好幾次。同樣都是新生兒,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區別?01、新生兒為什麼會吐奶?
  • 新生兒的黃疸究竟是怎麼來的?
    嬰兒黃疸,幾乎每一位新生兒都會經歷的症狀,Tina老師在網際網路上搜索一下,映入眼帘的字眼觸目驚心。在現代醫學已經發達的時代,面對黃疸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這種悲劇不應該在上演。根據調查數據顯示:50%的足月兒,70%的早產兒都會出現黃疸,關於黃疸的問題的確讓媽媽很揪心,也有很多媽媽諮詢Tina,寶寶的黃疸究竟是怎麼來的?敲黑板劃重點聊黃疸先聊膽紅素黃疸顧名思義就是新生兒寶寶出現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表現,這個黃色主要是由體內的膽紅素引起的。
  • 新生兒黃疸眼睛圖片
    當血清總膽紅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黃疸時,稱隱性黃疸或亞臨床黃疸;當血漬總膽紅素濃度超過34.2μmol/L時,臨床上即可發現黃疸,也稱為顯性黃疸。 引起黃疸的疾病甚多,但最多見於肝臟疾病、膽道疾病,其他如某些血液系統疾病、胰腺疾病、產科疾病、新生兒疾病(先天性黃疸)等也可出現黃疸。
  • 新生兒突然大哭,不論是腸絞痛還是腸脹氣,這樣操作才能快速安撫
    新生兒經常會出現不明原因的哭鬧,通常會出現在晚上,新手媽媽一定會非常著急,因為寶寶哭得非常傷心,並且難以安撫,遇到這種情況,再著急也不能慌亂,首先我們需要排除飢餓、冷、熱、尿、拉、檢查寶寶皮膚表面是否出現過敏之類的症狀,如果這些常見的原因都排除了以後,就要考慮腸脹氣和腸絞痛這兩種情況了。
  • 新生兒寶寶吐奶怎麼辦?新手寶媽別再傻傻地拍嗝了!
    新生兒寶寶吐奶怎麼辦?新手寶媽別在傻傻的拍嗝了!很多新手寶媽在餵養寶寶的時候都會遇到一個難題。那就是寶寶吃完奶之後,為什麼都會吐奶呢。看起來簡單的餵奶。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很多寶媽在寶寶吐奶之後,怕寶寶被嗆到,一般都會及時地把寶貝抱起來。幫寶寶拍拍嗝。但是你知道嗎?
  • 新生兒黃疸,什麼情況要照藍光?
    新生兒在出生後大部分的寶寶會出現黃疸的症狀,由於很多的新生兒的黃疸症狀不是很嚴重,往往醫生不會建議要進行治療,但有些新生兒黃疸的症狀是較為嚴重的,要及時治療,那麼新生兒黃疸必須要照藍光嗎?新生兒黃疸必須要照藍光嗎用於光療的光源有多種:臨床常用一種特殊藍光。
  • 如何正確認識新生兒黃疸?
    長壽新聞網 記者 駱英     養育孩子要經歷重重考驗,如果從孩子出生算起,那麼新生兒黃疸就是父母面臨的第一個大挑戰。     不少寶媽寶爸會發現,寶寶出生後不久,皮膚會逐漸發黃,皮膚顏色呈現淡黃色,主要是出現在上半身和面部。有些嚴重的黃色會加深,出現部位也會範圍更大,這就是寶媽寶爸人群中最常談論的寶寶黃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