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兜鈴酸被證實為強致癌物,該限用還是禁用?

2021-01-09 騰訊網

近日,臺灣長庚醫院19日發布一項研究成果,發現近八成肝癌與馬兜鈴酸有關。

研究團隊分析用3年時間分析臺灣98名肝癌患者的基因,發現有76名患者的肝癌基因中帶有「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而馬兜鈴酸致癌能力比抽菸、紫外線更強,且主要靠人體的肝臟、腎臟代謝。推測病人可能曾經使用含馬兜鈴酸中草藥,導致基因突變。

馬兜鈴酸主要來源於哪裡?真的會致癌嗎?來企鵝問答,聽聽騰訊較真平臺和專業醫生們是怎麼說的吧。

專業事實查證平臺:較真

「就目前的證據看,馬兜鈴酸導致特異突變的可能性很大,除非有更強證據推翻」

馬兜鈴酸是一種在馬兜鈴屬植物中發現的化合物,2002年被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署列為1類致癌物,即已確認其對人類有致癌性。馬兜鈴酸導致不可逆性腎病以及尿道上皮細胞癌已經是國際醫學界的共識,而且馬兜鈴酸的致癌性,在所有已知的致癌物中排在前2%,屬於最強致癌物。它的致癌性沒有安全劑量,無論多少都一樣致癌,只是強弱、概率的問題。

此次,臺灣和新加坡學者的研究提示:草藥中的馬兜鈴酸或許是導致肝癌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研究者收集了很多肝癌病人切下來的癌組織和相關數據,包括中國臺灣地區、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美國、新加坡、東南亞、歐洲等多個國家。他們用這些組織來進行基因分析,試圖找出肝癌與馬兜鈴酸是否有關係。這些肝癌病人是隨機選取的,並沒有特別選取用過馬兜鈴酸中藥的人。

結果發現,臺灣的肝癌標本中,有高達78%的肝癌組織中測到馬兜鈴酸引發的特異性的基因突變;中國大陸的肝癌患者中有47%發現馬兜鈴酸的特異突變;歐洲比例是1.7%;南亞地區為29%;韓國是13%,日本是2.7%;北美地區是4.8%。亞洲,尤其是臺灣,看起來受影響最為嚴重。

雖然這是一個相關性研究,但就目前的證據看,馬兜鈴酸導致特異突變的可能性很大,除非有更強證據推翻。況且,對於致癌物來說,醫學界採取的是「有罪推論」。也就是說,有證據懷疑某些致癌物有致癌性的時候,哪怕這種證據的確實性不夠強,也要警告公眾避開為是,除非有進一步研究給它「平反」。

第二軍醫大學腎臟內科醫生:陳舟醫生

「馬兜鈴酸是一種植物次生代謝物,幾乎存在於所有的馬兜鈴屬植物中」

謝邀,作為一名受馬兜鈴毒害的腎內科醫生,我來說說:馬兜鈴酸的發現史。

早在1969年,就有人提出食用被鐵線蓮狀馬兜鈴(Aristolochia clematitis)種子汙染的麵粉可能是巴爾幹半島地方性腎病(Balkan endemic nephropathy, BEN)的病因,因為研究者發現這些馬兜鈴屬植物在當地麥田中大量生長,其種子在收割時和麥粒混在一起被農民搜集。

1991年,比利時的一名醫生發現,在一家減肥診所使用過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 AA)的女性中得急性腎衰竭的患者越來越多。

隨後,更多馬兜鈴酸及其衍生物的毒性帶給人體的危害不斷被報導出來,國外的人民,這才慢慢注意到某些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草藥對腎臟有毒,食用馬兜鈴酸不僅可以導致尿毒症,還容易引發泌尿系統的腫瘤!

認識馬兜鈴酸的真面目。

馬兜鈴酸(AA)是一種植物次生代謝物,幾乎存在於所有的馬兜鈴屬植物中。而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是非常多的,全世界一共有600多種。

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首次提出馬兜鈴酸的藥物警報。

2002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馬兜鈴酸列為1類致癌物,確認其對人類有致癌性。

2003年,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總局(FDA)取消了關木通的藥物標準,2004年取消了廣防己和青木香的藥物標準。僅僅只禁用了廣防己、青木香、關木通這三種被認為含馬兜鈴酸較高的藥物。

丁香園旗下的健康管理平臺:丁香醫生

「遺傳毒性很強」

在前天(2017年10月18日),科學雜誌旗下轉化醫學子刊以封面故事的形式,發布一篇題為「Aristolochic acids and their derivatives are widely implicated in liver cancers in Taiwan and throughout Asia」的研究論文。

論文通過病理標本測序的方法,證明在亞洲(特別是臺灣、中國大陸),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導致的突變密切相關。換句話說,上述的草藥,造成肝癌的風險,值得大家關注。

一、腎衰、腫瘤背後的「黑手」

1956年,巴爾幹的波士尼亞、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等地區流行一種「慢性間質性」腎炎,這種腎炎會導致腎功能減退。當地很多農民患有這種疾病,但無人知曉這病由何而起。

1964年,中國曾報告了兩例「極型腎衰竭」病例,中國學者吳寒松發現這兩例病人曾服用過草藥關木通煎劑,但這一報告並未在中國醫學界引起重視,僅被視為個例。

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上述疾病才找到「幕後黑手」。

而在我國同一時間段,也出現了著名的「龍膽瀉肝丸」事件。據新華社報導僅中日友好醫院一家醫院,在1999~2001年間,就有超過100名患者因尿毒症就診。

最終所有矛頭指向了這些草藥背後的馬兜鈴酸。同時有研究顯示,馬兜鈴酸不但可以導致尿毒症,還會導致腎癌、膀胱癌、尿道上皮腫瘤等一系列腫瘤。

二、面對馬兜鈴酸,我們能做些什麼?

以往我們多把其歸咎為我國病毒性肝炎的廣泛傳播和糧食不當貯藏(黃麴黴素)。但這篇最新研究論文,讓我們發現了一種可能危害更大的直接病因。

我們每個人能做的,是避免上面列舉的那些含馬兜鈴藥物。同時,儘量讓更多人知道有關馬兜鈴酸遺傳毒性相關知識,促進國家對馬兜鈴酸類藥物的更嚴格的管理。

企鵝答主:春天

作為一個西醫,個人認為,無論是西藥還是中藥,可以用來治病救人,同樣也都可能對人造成傷害甚至致命,所以才要靠科學、合理的用藥,而中醫更要注意君臣佐使等,對症下藥。當然,既然發現此藥可能致癌,還是非常有必要實驗研究的。

(參與本條企鵝問答,請通過騰訊新聞客戶端打開本文)

相關焦點

  • 馬兜鈴酸致癌?哪些中藥含馬兜鈴酸?
    最近幾天,一個關於「馬兜鈴酸致癌」的話題令醫療圈不淡定了。馬兜鈴酸是什麼?馬兜鈴酸真的致癌嗎?哪些中藥含馬兜鈴酸?  據港媒報導,2017年10月19日,臺灣長庚醫院的一項研究結果問世了,研究人員在分析了98名肝癌患者基因的基礎上,發現有80%和馬兜鈴酸關係密切:76名患者的肝癌基因中含有「馬兜鈴酸特有的基因突變指紋」。
  • 重磅醫學期刊論文證明,含馬兜鈴酸中成藥導致中國人易患肝癌
    已知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材達30種以上。早在2013年9月《財經》雜誌就發表文章指出,被證明為強致癌物的馬兜鈴酸在歐洲、美國、中國臺灣和香港地區都被禁用,但在中國大陸仍被作為處方藥管理而應用。 4年過去,在許多家庭都儲備了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成藥,以用於感冒、止咳等。
  • 馬兜鈴酸致癌?權威部門給出了最新回應!
    據了解,不是所有馬兜鈴科植物都含馬兜鈴酸,而馬兜鈴酸藥材的根和根莖部位幾乎不含馬兜鈴酸。  該發言人強調,  確保藥品安全是企業的主體責任。  據介紹,食藥監總局將進一步加強中成藥基礎性研究,開展相關藥材和中成藥使用的流行病學調查,有針對性地對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數據中肝損傷病例進行系統分析,並組織技術機構和專家對含馬兜鈴酸藥材和中成藥進行風險評估,研究採取慎用、限用、停用等風險控制措施。
  • 馬兜鈴酸肝毒性疑雲待解
    「除了馬兜鈴酸,其他的致癌物也會造成A:T→ T:A突變,這並不是馬兜鈴酸特有的,怎麼能算是『馬兜鈴酸指紋』呢?」張伯禮等人在文章中寫道,「更何況,還有很多其他致癌物到底會產生什麼樣的突變,目前還沒有全部研究清楚。」更多的中藥專家針對封面論文發表了反駁文章。他們指出,新加坡和中國臺灣學者發現的突變只是一個「特徵」。
  • ...被除名的馬兜鈴是最強致癌物之一 這種常見食物你還敢吃嗎?
    含有馬兜鈴酸的植物多達上百種,藥用的有20多種,如馬兜鈴、青木香、關木通、天仙藤、廣防己、硃砂蓮等。不只美國,比利時、英國、德國、日本、加拿大、西班牙、奧地利等國家都相繼禁止在本國出售和使用含有馬兜鈴酸的製劑。在上一版《中國藥典》中,含馬兜鈴酸的中草藥,僅收錄有細辛、天仙藤和馬兜鈴3種。而馬兜鈴酸含量較高的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等藥材早已被禁用。
  • 含馬兜鈴酸,它們被《藥典》除名!為什麼細辛保留下來了?
    日前,正式出爐的最新版《中國藥典》(一部)備受關注,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黃連羊肝丸從傳統中藥治療名錄中移除,在網上一片叫好。 《中國藥典》是國內最權威的藥用標準,共分為四部,其中一部收載的是藥材和飲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乘方製劑和單位製劑等。能被藥典收載是一種榮耀,說明該藥更好更安全;被藥典除名,說明該藥有問題,但是否等于禁用呢?
  • 馬兜鈴酸:老祖宗吃了沒事,是因為他們死得早
    然而這種苗條丸上市已經超過15年,還是第一次有引發腎衰竭的投訴。學者Vanhererghem對此減肥藥展開調查後發現,該藥是在加入了中藥廣防己的粉末之後才湧現出大量腎衰竭病例的。中國某仁堂甚至宣稱馬兜鈴酸是無害的,然而全世界都已經在抵抗馬兜鈴酸。2000年,英國藥物安全委員會建議立即禁用含馬兜鈴的中草藥,英國醫藥管理局對含馬兜鈴的中草藥成品實行無限期禁用。2000年,美國也停止進口、製造和銷售已知或懷疑含馬兜鈴酸的70餘種中草藥。2000年11月開始,世界衛生組織就在通訊期刊中發出針對含馬兜鈴酸的中藥警告。
  • 世界腎臟日|方舟子訪談:馬兜鈴酸究竟是一種什麼東西
    馬兜鈴酸中藥的問題引起國際醫學界的重視,是在90年代,比利時醫生發現大約有100名婦女因為服用含有馬兜鈴酸中藥成分的減肥藥,引起腎衰竭,需要定期做血液透析或換腎;之後法國、日本、英國、美國以及我國香港、臺灣等地也陸續發現服用馬兜鈴酸中藥引起腎衰竭的病例,國際上稱為中草藥腎病。各國藥監部門紛紛採取行動禁用、限制馬兜鈴酸中藥。
  • 馬兜鈴酸被指致癌冤不冤?
    醫生們關注的是研究本身的科學性,而作為普通市民,李龍(化名)更關注的是家裡藥箱裡的「複方蛇膽川貝散」和剛配的中藥材細辛該不該扔掉。這兩者都被列入了含馬兜鈴酸的「黑名單」中。  更讓他關注的是,多篇文章重複了一個信息:「馬兜鈴酸毫無安全劑量可言」。這是否意味著一旦吃過含馬兜鈴酸的藥物,體內就已經存在不可逆的損傷呢?
  • 研究證明馬兜鈴酸可以導致肝癌 魚腥草還能吃麼?
    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2015級博士研究生路兆寧和2016級碩士研究生羅清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韓澤廣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該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部重大科研計劃和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等資助。其實,馬兜鈴酸和癌症之間「不可告人」的關係,早就已經被嚷嚷了很多年了,只是之前一直沒有實錘。
  • 新民晚報數字報-馬兜鈴酸致癌性強於菸草
    新華社華盛頓8月7日電 兩項7日發表的研究證實,馬兜鈴酸會導致人體發生大量基因突變,致癌性強於菸草和紫外線。
  • 專家:馬兜鈴酸有明顯腎毒性 但致肝癌證據不足
    解放軍第三〇二醫院中西醫結合中心主任、全軍中藥研究所所長肖小河解釋說,馬兜鈴酸是一種植物次生代謝產物,其與機體DNA結合,形成「馬兜鈴酸-DNA加合物」,可導致腎小管功能損害,並有可能發展形成腎功能衰竭,還可導致上尿路移行細胞癌和膀胱癌。目前,馬兜鈴酸引起人體基因突變及泌尿系統癌症,已得到國內外研究證實,但其致肝癌證據不足。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注意防範含馬兜鈴酸藥品的腎毒性風險
    其中,藿香正氣口服液中有一味厚樸——其作為一味含馬兜鈴酸的藥材,正被廣泛應用於非處方中成藥中。據估算,我國約有1億人曾服用過藿香正氣口服液。  馬兜鈴酸到底是什麼?《經濟日報》記者了解到,馬兜鈴酸存在於某些中草藥中,例如關木通、天仙藤、馬兜鈴等。而一種中草藥往往含有幾百甚至上千種成分,馬兜鈴酸就是其中之一。
  • 馬兜鈴酸致癌的官方回應:腎毒性是有的 肝毒性未明確
    據介紹,食藥監總局將進一步加強中成藥基礎性研究,開展相關藥材和中成藥使用的流行病學調查,有針對性地對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數據中肝損傷病例進行系統分析,並組織技術機構和專家對含馬兜鈴酸藥材和中成藥進行風險評估,研究採取慎用、限用、停用等風險控制措施。馬兜鈴酸存在於哪些中藥中?
  • 專家闢謠:魚腥草裡沒有馬兜鈴酸
    近日,權威醫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在亞洲地區,肝癌與馬兜鈴酸導致的基因突變密切相關。有人指出,魚腥草就含有馬兜鈴酸,常吃可能致癌,這嚇壞了不少重慶人。事實真是如此嗎?華龍網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答案或許會讓你鬆一口氣。
  • 中藥含有的馬兜鈴酸致肝癌 含此成分的藥物千萬別再吃!
    中藥含有的馬兜鈴酸致肝癌 含此成分的藥物千萬別再吃! 2017.10.23 10:14:00來源:壹品健康作者:sharon 10月23日報導 文/sharon據外媒報導,15年前馬兜鈴酸就被列為1類致癌物。
  • 同仁堂咳嗽藥海外被召回 內含腎毒性物質馬兜鈴酸
    其中一批還含有極低濃度的馬兜鈴酸。苦杏仁苷和馬兜鈴酸均被列入"毒物標準"附表10,列入此附表的是被認為對健康構成不可接受風險的物質。此外,該通知特別強調,「馬兜鈴酸與腎臟問題和泌尿道癌症有關,它沒有確定的安全使用水平」。
  • 闢謠特工隊|馬兜鈴酸真會致癌嗎(Ⅱ)?
    作者 | 夏冬編輯 | 蔡佳凝音頻主播 | 危為安 王棉棉前段時間一份「含馬兜鈴屬藥材的已上市中成藥品種名單」在朋友圈瘋傳,藿香正氣口服液等常用藥赫然在列。有業內人士指出,藿香正氣口服液中有一味厚樸,而厚樸作為一味含馬兜鈴酸的藥材,正被廣泛應用於許多非處方中成藥中。
  • 含馬兜鈴酸的中藥還能用嗎?
    最近,國際著名期刊《科學》旗下的《轉化醫學》子刊發表的一篇封面文章,再次將馬兜鈴酸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同時也引發了業界對含馬兜鈴酸中藥是否致癌的激烈爭論。該文章稱,研究人員通過對全世界共計1400多個肝癌樣本的測序分析,發現中國樣本的馬兜鈴酸暴露印記明顯高於北美和歐洲的樣本,進而得出了亞洲肝癌的發生與馬兜鈴酸存在相關性的結論。那麼,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究竟還能不能用,如何看待中藥的安全性,迫切需要人們理清問題,走出誤區。何為馬兜鈴酸?危害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