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沒有《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的熱映,這也是一部流傳甚久的經典,光看國內諸多出版社出版過的譯本就能知道。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個具有冷幽默的愛情故事,是美國曾經那個奢靡年代的縮影。蓋茨比懷揣著對「美國夢」的期冀,投身到時代的燈紅酒綠之中,卻在名利場中看盡世態炎涼,空留滿心浮華背後一切終將逝去的空虛悵惘。
蓋茨比對黛西一往情深,但深知自己卑微無能,想待到自己功成名就之時娶到自己心愛的人。而黛西只是個尋常之輩,她沒有蓋茨比那麼偉大的夢想和為夢想的堅持,只貪圖過上體面富足的生活而嫁做人妻。蓋茨比對黛西念念不忘,他希望現在的黛西還是他原來愛上的那個黛西,清純,楚楚動人。而黛西只要現實。終於擁有了有錢的生活,但沒有讓蓋茨比得到幸福感,相反傷痛滿懷。
如果蓋茨比平時看點「仁波切」們的心靈雞湯,也許就不會為執念犧牲,男女情愛哪能當成信仰。煙花很美,但散場了必須乾淨地走人。現實就是那麼殘酷,蓋茨比太少了,而黛西太多了。
蓋茨比死了,他家從門庭若市到冷冷清清,連他的葬禮都沒有人來參加。那些咒罵他的人曾經用蓋茨比提供給他們的酒水來壯膽對他進行人身攻擊,那些在別人看來是蓋茨比最親密的朋友卻根本不是大眾所想像的那樣親密。明明是黛西撞死了人,她卻將後果轉嫁給蓋茨比,即使不是她親手所為,但她卻是最兇狠的人。這是多麼荒誕的現實。
菲茨傑拉德,20世紀美國文學巨擘之一,兼具作家和編劇雙重身份。他懷揣著對浪漫和理想的渴求,給作品注入了暖流,卻難以掩飾其弦外三分失落之音。在極盡歡鬧和沉溺酒精之後,愛情的折磨和才情的噴發讓他飽受摧殘,過早地結束了自己44歲的生命。
1925年《了不起的蓋茨比》問世,奠定了菲茨傑拉德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他成為「爵士時代」的發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了不起的蓋茨比》也成為被世人推崇的「經典中的經典」,其體現出的對個人理想的追逐和對「美國夢」實質的考問感染了好幾代人。
很多人讀《了不起的蓋茨比》是因為村上春樹的推崇,不過,國內的譯本水平良莠不齊,就看你對文字的要求高不高了。建議除了書還是該看看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它掀起了一股妖嬈的20年代復古風。那個年代在西方世界是令人著迷的時刻,人們的衣著也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華麗與精緻。
來源:每日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