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兒飛行的軌跡,居然這麼美!

2021-01-09 界面新聞

加泰隆尼亞(Catalonia)地區,埃布羅河三角洲(Ebro delta),奧杜因海鷗(Audouin`s gull) 圖片來源:Xavi Bou

澤維·布(Xavi Bou)幾乎每個周末都花在拍攝鳥兒上。儘管他也欣賞鳥兒的羽毛、交配習性等等其他自然攝影師也會喜歡的東西,但他對鳥兒飛翔時的模樣更加著迷。

布拍攝了數百張鳥兒飛翔時的照片,然後用photoshop把它們接在一起,從而捕捉出鳥兒在數秒之間的動感。這些照片發表在Ornitographies網站,它們是那麼驚豔,又縈繞在人心頭。「(這些照片)可以展示出自然界隱匿著的美,」布說。

布是在1980年代開始觀看鳥兒的,那時候他祖父把他帶到了加泰隆尼亞的拉布裡蓋特三角洲溼地(Llobregat Delta wetlands)。他現在住在巴塞隆納,經常造訪萊裡達旱地(Lleida drylands)和埃布羅河三角洲(Ebro delta)這樣的保護區。2011年,當他遊覽恩普銳達溼地(Empordá wetlands)時,他萌生了一個想法:如果鳥兒們在飛行的時候留下軌跡,那會是什麼樣?「我開始尋找一種能讓我在單幅畫面中能夠將鳥兒的飛翔凍結幾秒鐘的技術,」他說。

他試圖使用長時曝光來展示鳥兒飛行的軌跡,然而他發現這樣拍出來的照片太模糊了。布意識到他需要把不同的圖像拼接起來,他開始使用一種連續攝影術(chronophotography),這種技術由艾蒂安-儒勒·馬雷(Étienne-Jules Marey)和愛德沃德·邁布裡奇(Eadweard Muybridge)在19世紀發明。它的效果和設想的一樣出色。

布使用多種不同的相機,包括索尼F27和Blackmagic Ursa迷你4K相機,它們每秒可以拍攝30到60幅畫面。一幅最終版的圖片可能會由600幅畫面組成——椋鳥掠過的黑色斜線,鸛鳥懶散的盤旋,以及雨燕躁動的飛行軌跡。這些軌跡就和創造出它們的鳥兒一樣,多樣而美麗。

加泰隆尼亞地區,埃布羅河三角洲,火烈鳥加泰隆尼亞地區,恩普銳達溼地,白鸛加泰隆尼亞地區,萊裡達旱地,歐洲椋鳥西班牙,羅塞斯(Roses),黃腿海鷗西班牙,巴塞隆納,褐雨燕加泰隆尼亞地區,埃布羅河三角洲,長腳鷸加泰隆尼亞地區,拉布裡蓋特三角洲溼地,黃足鷸鷗加泰隆尼亞地區,烏提莎水庫,紅嘴山鴉加泰隆尼亞地區,伊巴斯水庫,鸕鷀加泰隆尼亞地區,烏提莎水庫,歐洲椋鳥加泰隆尼亞地區,埃布羅河三角洲,火烈鳥加泰隆尼亞地區,烏提莎水庫,歐椋鳥

文中所有圖片均來自Xavi Bou

翻譯:馬元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獲取更多有意思的內容,請移步界面網站首頁(http://www.jiemian.com/),並在微博上和我們互動,調戲萌萌噠歪樓菌→【歪樓-Viral】(請猛戳這裡)。

你也可以關注樂趣頻道的微信公眾號【歪樓】:esay1414 

相關焦點

  • 【信息轉載】探索鳥群飛行軌跡之謎
    椋鳥的鳥群飛行以及駐留軌跡 2006年,在鄧肯甜甜圈店外面,丹尼斯•哈林斯基發現自己能打碎時間並將之壓縮。通過把畫幀層層疊放,他發現不僅可以看到特定時刻鳥兒的位置,而且可以看到鳥兒的歷史軌跡。他說:「我發現,如果我不需慢進就能延長時間,我能更清楚地觀察鳥群。」數十年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研究鳥類是怎樣飛行的,以及這樣飛行的原因。現在,他令人著迷的技術或許有機會可以幫助科學家們取得突破。
  • 攝影師用另類拍攝手法大膽展示另類鳥類飛行美,猶如外星來客
    英國《每日郵報》1月11日報導,加泰隆尼亞藝術家哈維·博(Xavi Bou)是ornito項目的創始人,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捕捉鳥類飛行模式的圖像,這些圖像以起伏的波浪、螺旋和斷裂的線條展現出來。他想知道「如果可能的話,鳥兒會在天空中留下什麼樣的軌跡」,在想像了這些線條之後,「我覺得把它們畫出來會很有趣。」2012年,他開始製作測試用的圖片,結果令他深受感動。
  • 一支箭曾解密鳥類飛行軌跡
    文章來自「科學大院」公眾號 作者:雲海科普 前不久,大院er看到一個視頻:在東北某地,一些被非法捕捉的鳥兒得到了解救,但卻錯過了遷徙的時間。為了幫助它們順利去往南方過冬,人們開車載著它們,行駛兩千公裡後放飛。
  • 瞧一瞧這些鳥類飛行軌跡合成圖,精細動作感嘆自然造物神奇!
    2020年4月21日訊(具體拍攝時間不詳),一位63歲創意鳥類攝影師拍攝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鳥類照片,並將這些照片進行合成,他的快照捕捉到了鳥類飛行時的動作細節,既有搶食下一餐的情景,也有從高樹枝上飛下的情景。瞧一瞧,這些鳥類飛行軌跡合成圖,精細動作感嘆自然造物神奇!
  • 鳥兒和蟲子使用同樣的「飛行特技」
    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一篇報導表明,7種不同的飛行動物都使用同樣的技巧來做旋轉動作;同時該報導也表明,那些翼展和體長之比類似的飛行動物在做旋轉時所需振翅次數相同。   鳥兒和蟲子使用同樣的飛行技巧   為追求刺激的特技飛行員需要花費好多年的時間來學習完成一些特技動作,但是,對於鳥兒和蜜蜂來說,它們生下來就會。目前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雖然鳥兒和蟲子沒有在飛行學校受過正規訓練,但是如果說到在空中做旋轉動作,好像它們都是從同一本練習手冊中學來的。
  • 臺灣被長徵11飛行軌跡嚇破膽?這下暴露智商了
    有航天愛好者通過計算發現,飛行軌跡會覆蓋臺灣島,引發島內不少媒體的驚恐和指責。發射衛星,怎麼會從臺灣上空掠過呢? 發射「吉林一號」這樣的光學遙感衛星,幾乎一定要部署到太陽同步軌道上去。這條瘋狂旋轉的軌道,幾乎是垂直於赤道的。
  • 機器鳥:像鳥兒一樣振翅高飛
    然而這些飛行器中,唯獨沒有一款飛行器可以像鳥兒一樣自由自在地翱翔天空。   德國一家在自動化技術領域耕耘90年的Festo公司填補了這項空白。Markus Fischer和其團隊創造出的一款「機器鳥」,不僅能夠和真的鳥兒一樣振翅而飛,還能做出俯衝和爬升的動作,盤旋飛行。   為什麼選擇銀鷗?
  • 老外定位記錄老鷹20年飛行軌跡,明明能飛350公裡,卻寧願捨近求遠
    國外專家在老鷹身上裝GPS系統,20年飛行軌跡,有一點令人不解在整個的大自然界,我想其中也是有頗多的很讓人難以理解的事情發生,我們人類作為了大自然界當中的一員,雖說已經是成為了整個地球的主宰,但現實卻是我們只不過是其中的一份子而已。
  • 12個攝影技巧拍出清晰的鳥兒照片(下篇)
    拍攝鳥兒的對焦技巧從目前來說,單眼相機一般有11個、45個甚至61個對焦點。其中,選取中央焦點,能更精準、更快速地實現對焦。在拍攝鳥兒時,由於鳥兒的運動速度較快且運動軌跡不可估計,所以選用中央焦點對焦更合適。
  • 這麼熱的天天空中還有鳥兒在飛,鳥類是怎麼散熱的?
    可是,你仰頭一看,天空中還有鳥兒在飛行,大太陽底下還有一些禽類在行走。它們身上還有那麼一層厚厚的羽毛,可人類在夏天卻穿得少之又少了,還嫌熱。難道鳥兒們就不怕熱嗎?好奇心來了,那就查查看吧。原來鳥兒的耐熱能力和散熱能力真是比人類要強得多了。
  • 美了美了,雪中的鳥兒!
    111 當我們都還蜷縮在溫暖的被窩裡時,它們就已經早早地在寒風中穿梭、雪地裡雀躍、冰枝上鳴唱了……美了,那雪中的鳥兒! 松鴉
  • 飛鳥飛行1.22萬公裡橫穿太平洋,11天不眠不休!
    飛鳥飛行1.22萬公裡橫穿太平洋,11天不眠不休!人類總是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好像什麼事都可以操縱一樣。沒錯,人類的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但是,這個世界上也不是所有的事情人類都可以辦到的。比如飛翔在空中,一直以來就是人類的夢想。但是,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是沒有辦法依靠自己的力量飛翔在空中,只能通過駕駛飛機來完成這一夢想,而鳥兒卻不需要。
  • 這是最接近鳥兒飛行的方式
    這一奇妙的混合體是受到了美國自然主義者劉易斯·海勒的啟發,他曾經說:「騎自行車是我所知道的最接近鳥兒飛行的方式」。  真正的體育應該源於生活。這也許是英國人為何能在北京奧運會自行車項目上摘得8金,今年又能加冕百年環法賽的最好註解。
  • 我的世界:各色的鳥兒模組很可愛,貓頭鷹飛行的樣子像是開掛玩家
    我的世界是一款自由度很高的沙盒遊戲,這個遊戲之所以被稱為自由度最高的遊戲並不是因為它的遊戲內容有多麼的開放,而是說這款遊戲對玩家們自己製作的mod的支持度很高,很多玩家通過自己的研究,甚至給遊戲加入了很多看似不可能的新系統新內容,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內容就是多種的鳥兒mod,它可以讓我的世界中毫無生機的天空變得生機勃勃
  • 原來鳥兒的世界也可以這麼搞笑逗趣,歡樂多多
    鳥是一類適應在空中飛行的高等脊椎動物,是由爬行動物的一支進化來的。從冰天雪地的兩極,到世界屋脊,從波濤洶湧的海洋,到茂密的叢林,從寸草不生的沙漠,到人煙稠密的城市,幾乎都有鳥類的蹤跡。在自然界,鳥是所有脊椎動物中外表最美麗,聲音最悅耳,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動物。但它們搞怪逗趣的一面你見過嗎?
  • 「工業之美」僅重12克、飛行可懸停、翅膀能辨路,這是目前最逼真的...
    記者 | 彭強1蜂鳥在自然界裡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它的體型很小,具有很強的敏捷性,不僅能像鳥兒一樣飛行,還能像蜜蜂一樣在空中懸停,甚至可以向後飛。如果飛行機器人能夠擁有這些特點,就能更容易進入倒塌的建築物或更狹小的空間裡,實施地形勘察和搜救活動。
  • 使用GPS軌跡追蹤器的幾點收穫
    原以為在500公裡級別的比賽中,鴿子即使不吃,也要找水喝或做暫短的停留休息,鴿子成績好與差取決於飛行路線是否最接近直線和停留休息時間的長短。但GPS軌跡追蹤器公布出來的鴿子飛行數據顯示,在天氣不熱的秋季賽,不僅高名次鴿,也包括很多名次稍偏後的或當天歸巢鴿,都是一刻不停飛回公棚。其頑強毅力令人驚嘆。觀看GPS軌跡追蹤器數據詳情,有以下幾點初步收穫。
  • 雲南大理吸引鳥兒的神奇之山:鳥吊山,鳥兒即使遭人捕殺也不飛走
    每年秋季,如果遇上颳風起霧的夜間,形態各異、色彩繽紛的鳥兒便會成千上萬地飛來此山。當地人在山坡上燃起篝火,鳥兒就會被火光吸引,著魔似地在火堆周圍飛翔、盤旋,甚至衝進火堆。即使人們用網捕捉,用竹竿扑打,鳥兒也不會飛走。這座山有什麼吸引力,使得成千的鳥兒同時飛來?平時怕人的鳥兒為什麼會被火光吸引,即使遭人捕殺也不飛走?
  • 羽毛 不只是為了飛行:羽毛的唯美科普繪本
    羽毛 不只是為了飛行:羽毛的唯美科普繪本你知道鳥兒的羽毛都有什麼功能?對於我們人類又有什麼意義呢?跟隨作者一探究竟吧。……羽毛,大自然賦予鳥兒的小小奇蹟,每片羽毛的背後,都講述著鳥兒的故事。在陽光熾烈的夏日午後,紅尾鵟要在空中連續飛行幾個小時,才能找到獵物。
  • 禁止無人機拍鳥,讓鳥兒自由飛翔
    據專家介紹,無人機不僅會打擾鳥群的棲息覓食,還會阻斷一些膽小幼鳥的飛行遷徙路線,導致它們掉隊。在官廳水庫和大石河,前一陣剛飛來的青頭潛鴨已一周不見蹤跡,其中不排除因人為幹擾,迫使其向北飛去。可見,無人機拍鳥,無異於趕鳥。往小了說,這是毫不克制,破壞鳥群生活習性;往大了說,就是缺乏生態素養,打破自然平衡。其實,大多數觀鳥愛好者都能做到尊重鳥類的生活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