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中除了二十四節氣以外,梅雨季和三伏天也是人們普遍比較關注的時間段,而今年的梅雨季不但入梅早、梅期長,而且還有強降雨區重疊、雨量大等特點,因此此次的梅雨季不但給沿海沿江沿湖地區帶來了洪澇災害,而且長期悶熱潮溼的環境也給人們帶來了諸多健康問題,武漢李小平中醫門診部的開辦人李小平中醫(一位長期致力於男女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的臨床研究,在診斷、治療男女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方面獨具特色,並在亞健康類疾病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的老中醫)就提醒大家在梅雨季節一定要注意以下這幾種常見的「梅雨病」:
1、皮膚病
由於真菌、黴菌喜溼熱怕光,所以在梅雨季節人們會多發各類真菌性皮膚病,如足癬、手癬等。此外,在門診上蟲咬性皮炎和過敏引起的溼疹等皮膚病也比較常見。
預防和治療:注意個人衛生、勤換鞋襪、多通風保持環境乾燥;外出遊玩時不要將皮膚裸露在外,儘量穿長袖長褲,並適當地抹一些防蚊蟲產品;若患了足癬則最好讓家人進行預防性治療,以免被傳染。對於已經患病的患者來說切不可自行買藥治療,一定要及時地去醫院就診,只有先診斷出是由何種真菌引起的醫生才能對症用藥。
2、胃腸道疾病
當人長期處於潮溼的環境中時,則胃腸功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若再不注意休息時常熬夜的話那麼還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促使胃黏膜血流明顯減少,進而導致胃腸道嚴重缺氧,造成胃腸黏膜損傷,從而引起胃痛、胃脹、食欲不振等不適症狀。
預防和治療:將生熟食分開擺放;儘量不吃隔夜飯菜、若非要吃時則一定要回鍋加熱;不吃黴變食物、冰箱裡的食物不要存放太久;不買外面小攤上的食物吃。得急性胃腸道疾病時需及時去醫院就診,若只是輕微不適可服用2~3片黃連素片進行預防治療。
3、黴菌性陰道炎
梅雨季節是女性黴菌性陰道炎一年中發病率最高的時期。高溫高溼的環境最適宜黴菌的生長,再加上梅雨季節女性的內褲得不到充分地晾曬,因此此時女性會很容易患上黴菌性陰道炎。患病後女性會有外陰瘙癢、白帶增多、粘稠、呈豆腐渣樣或乳凝塊狀、排尿痛、性交痛等症狀出現。
預防和治療:不穿透氣性差的褲子;流汗後應立即沐浴,保持身體乾爽;多運動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避免長期服用抗生素和大量吃甜食。若患者所患的是單純性黴菌性陰道炎則可以選擇克黴唑陰道栓劑治療,一般用2次後症狀即可減輕或消失;若患者所患的是複雜性黴菌性陰道炎,則因為這種黴菌性陰道炎不但頑固,容易出現反覆發作的情況,而且還極易引發宮頸炎、輸卵管炎、盆腔炎、子宮內膜炎等其他生殖系統疾病,所以患者最好是選擇中藥來治療,如專利中藥婦炎丸就很不錯,其既沒有任何的副作用,又可以對患者的生殖系統環境進行全面的調理,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使患者愈後不易產生復發的情況。
4、關節病
梅雨季節溼度大、日夜溫差也大,而且晴雨交替變化也比較快,所以很容易誘發關節病。而梅雨季節的關節病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本身就有類風溼性關節炎,或以往有腰肌勞損、骨折、扭傷,或有手術傷口的人,因受到外界溼邪的侵入從而導致疾病復發或症狀加重;而另一種則是經西醫檢查後並沒有發現病理性改變,但在梅雨季節會出現關節疼痛等不適的症狀,這其實是中醫所說的「風溼」,也與環境因素有關。
預防和治療:不要長期待在空調房裡、注意關節保暖;不要久坐、久站、過度勞累;避免淋雨涉水;可適當地多吃一些祛溼的食物,如薏米仁、芡實、扁豆等。若患者病情不重則可以自行用一些消炎止痛或祛風除溼的藥物來治療;若患者症狀加重則就要及時地去醫院就醫,以便於對症治療。
除了以上這四種疾病以外,人們在梅雨季節也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情緒、心理相關的疾病等,因此為避免被「梅雨病」纏身,大家在平時一定要注意勞逸結合、清淡飲食、多運動、常通風,避免長時間吹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