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經常發生蝗災,災民為何寧願挨餓也不吃蝗蟲?

2021-01-11 刀刀的迷彩世界

導語:古代經常發生蝗災,災民為何寧願挨餓也不吃蝗蟲?

今年年初,巴基斯坦、印度等地爆發的蝗蟲災害,讓不少國人都繃緊了神經,因為在中國歷史上,蝗蟲災害的破壞力要遠遠強於其他類型的災害,因為蝗蟲所到之處,往往都會寸草不生,對像中國這樣重視農業的社會來說,蝗蟲災害無疑是最為恐怖的一種。

但是在一些現代人眼中,蝗蟲似乎並不可怕,相反在一些人眼中蝗蟲是不可多得的美味,甚至還發出了「為什麼古代發生蝗災,災民挨餓不去吃蝗蟲」的問題,這個問題頗有些「何不食肉糜」之感覺,古代災民寧願挨餓也不去捕捉蝗蟲,其實是很多原因到導致的。

首先就是抓捕蝗蟲不現實,蝗蟲其實就是很多地區常見的螞蚱,在一定條件下會大量繁殖形成蝗災,這是的蝗蟲數量通常以億來計算,鋪天蓋地密密麻麻,龐大的數量產生巨大驚人的破壞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抓蝗蟲就是在今天也很難實現,只能大量使用殺蟲劑進行清除,更不要說在古代時候了。

再就是在思想方面,因為古代蝗蟲經常是和旱災、澇災等交替發生的,經常是千年一種災害,第二年又是另一種災害,因此迷信的古人將蝗蟲看作是天上的神仙發怒來懲罰人間的,如果全國大範圍爆發蝗災,皇帝就會下罪己詔向天下檢討自己,地方的官員也會開設祭壇進行禱告,而平民百姓則會修建廟宇進行祭祀,今天常見的城隍廟多是因此而來,所以他們根本不敢去吃蝗蟲

最後,蝗蟲在古代被視為是一種不祥之兆,因此一直沒有人敢食用,所以古人可能都不知道蝗蟲是否能吃,尤其是古代容易爆發蝗災的中原等地區,就是在今天,食用蝗蟲這種習慣都還是南方地區比較多。所以經常看到歷史上蝗蟲的重災區多以河南、河北、山東等小麥作物種植區為主,南方主要種植水稻作物,對水的需求量大,蝗蟲也就不易形成大規模的災害,慢慢地當地人就將一些昆蟲作為佐食產品加以食用了。

相關焦點

  • 古代經常發生蝗災,為何災民寧可挨餓,也不去抓蝗蟲吃?
    在古代如果發生自然災害,對於百姓影響可以說相當大,很多人會吃不飽肚子,甚至還會影響一個國家衰敗。過去匈奴、突厥等國家如果發生蝗蟲災害時,為了解決這種情況,只能入侵中原。
  • 古代發生蝗災時,為啥災民寧可挨餓也不吃蝗蟲?專家:想吃也不能吃
    這個蝗災通常有一個現象,它多數是伴著旱災發生的,如此一來靠農作物過活的老百姓的日子就苦不堪言了。 有個電影臺詞叫「這年頭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這基本就是不符合實際的,在任何時候有錢人家都不用為吃飯擔心,單是他們攢下的糧食起碼就夠吃三年的。
  • 古代鬧饑荒時,為何災民不去捕捉河裡的魚蝦,而是吃草根啃樹皮?
    但古代的時候,因為生產力比較落後,雖然地大物博,但是卻少有良田可以耕種。所以經常也會有鬧饑荒的時候。此時大家也會好奇,為什麼災民放著河裡面的魚蝦不抓,反而要選擇吃草根、啃樹皮呢?但是樹皮和草根也比較有限,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食物,也有一些人會直接選擇吃土。這裡的吃土可是真的吃土,不是開玩笑!自然災害對於古代的老百姓來說,最害怕的天災就是蝗災了。一旦蝗蟲來襲,會導致莊稼全部被毀,而且蝗蟲也不僅僅只吃莊稼。
  • 古代蝗災頻發,為何我國現在卻很難見了?蝗蟲被吃成珍稀物種了?
    前段時間出了一則熱搜,標題為「浙江10萬隻鴨子出徵巴基斯坦滅蝗」,網友們了解過後紛紛表示「衝鴨,滅了可惡的蝗蟲」「想不到鴨子們那麼厲害!」其實早在2005年,我國就曾出動30000隻「鴨兵」前往新疆北部滅蝗,根據統計,1隻鴨子1頓能吃100多隻蝗蟲,著實厲害。
  • 古代發生饑荒,為何災民寧可忍飢挨餓吃樹皮,也不願捕魚吃?
    富裕的人家往往會有存糧,而普通的農民家庭,口糧都是靠當年的糧食收成解決,一旦出現自然災害,他們不僅分文無收,更是連口飯都吃不上。 賈誼在《新書·無蓄》中寫:「世之有饑荒,天下之常也。」可見古代鬧饑荒不是一次兩次,而是一個頻繁的事件。自漢朝開始到民國年間,史料中有記載的饑荒事件達到72次之多,因為沒有糧食而活活餓死的人,有時甚至比戰爭中死亡的人數還要多。
  • 古代發生饑荒時,為何人們寧願啃樹皮,也不去河中抓魚蝦?
    古代不像現在那樣,擁有高科技,吃飯基本全靠天,如果一年風調雨順,那麼這一年就能夠過一個比較順暢的日子。如果收成不好,那麼全家就只有挨餓的份了。當沒有太多的技術支撐的時候,所以饑荒幾乎是一件常有的事情,可是在古代鬧饑荒的時候,一直困擾著大眾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何當時的人們寧願啃樹皮也不願意去河裡抓魚呢?
  • 古代鬧饑荒時,河裡魚蝦豐富,為何百姓寧可啃樹皮,也不抓魚吃?
    嚴重的時候為了填飽肚子甚至啃食草皮,賣兒賣女,但是有人會問,當時的人們為什麼不吃河裡面的魚蝦呢?古代常見的自然災害在古代社會,農業遭受自然災害是常有的事情。畢竟國家面積比較大,不同的地方所受到的自然災害也不一樣。比如在北方或者是西北地區,農業威脅最大的就是乾旱。
  • 史書中的蝗災,中國現在為什麼很少見了?蝗蟲被吃成珍稀動物了?
    在中國古代,發生蝗災時,人們為什麼不吃蝗蟲呢?中國現在為什麼沒有「蝗災」了呢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講一講這個問題。蝗蟲俗稱「螞蚱」,蝗蟲的種類非常多,在生物學分類上有一個蝗總科,地球上大約有1萬多種昆蟲屬於蝗總科,分布最廣泛的蝗蟲則是飛蝗。蝗災,通常就是飛蝗所造成的。
  • 重新認識一下蝗蟲,蝗災中的蝗蟲為什麼不能吃?
    那這次蝗蟲為何來勢洶洶,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次的蝗蟲吧。據了解,這次蝗蟲主要為沙漠蝗,其本身無毒,對人類沒有什麼毒性,但是它們會啃食莊稼糧食,從而影響到人類。更可怕的是成群結隊的蝗蟲群會飛到哪裡啃食到哪裡。最近有報導,一平方公裡的蝗群一天就能夠吃掉3.5萬人的口糧,極大的威脅著當地居民的生存。
  • 古代鬧饑荒時,為何災民放著河裡的魚蝦不抓,寧願吃草根啃樹皮?
    但有人也問過,既然食物這麼重要,饑民們為何寧可餓肚子,也不下河捕撈魚蝦果腹呢?在中國古代史中,關於糧食最有名的,就要說《晉書》裡面晉惠帝的一句名言:「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現在說到還是津津樂道,在古代,遭受饑荒的普通百姓,寧願吃野菜又或者餓著,也不去河裡打撈魚蝦這件事,其實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
  • 蛙類鳥類都是蝗蟲的天敵,為何蝗災來的時候依然無法阻止?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其實,「利用天敵防治蝗災」的思路,早在中國古代就十分豐富。比如在中國古代治蝗史上,這種「等天敵」的事情就不少。許多曾震驚朝野的蝗災,都是被神兵天降般的「蝗蟲天敵」打敗的:唐朝開元二十五年(737)貝州蝗災時,就有數萬白鳥從天而降,把蝗蟲轉眼一掃光。
  • 蝗蟲,蝗災與人類
    蝗蟲屬於為不完全變態昆蟲,在發育過程中經歷卵-稚(若)蟲-成蟲三個階段,而且稚蟲與成蟲相似,只有翅膀有無的分別,生活在同樣的環境中。而一些蝗蟲種類是雜食性,也吃昆蟲屍體,變態的甚至連同類的屍體都吃。02 蝗蟲-蝗災與人類 大概從人類學會記錄以來,蝗蟲就一直存在於我們的歷史中,現存較早的記錄來源於古埃及。
  • 肯亞發生蝗災,蝗蟲為什麼會成災?會入侵我國嗎?
    蝗蟲近日,東非發生蝗災,已經蔓延至巴基斯坦和印度自古以來,人們都說,大旱之後必有蝗災。這是因為乾旱對於蝗蟲的繁殖有利。蝗蟲不需要飲水,它對水分的需求主要通過食用植物來獲取。但如果植物中的水分含量過高,反而會導致蝗蟲生長延遲,並降低其生育能力。另一方面,乾旱的氣候會導致土壤中的水分下降,適宜蝗蟲大量產卵。蝗蟲產卵具有典型的集中特徵,通常每平方米土中會產下4000多個卵塊,每個卵塊中有卵六七十粒。
  • 蝗蟲,蝗災,東非超級大蝗災
    蝗蟲,俗稱「螞蚱」,全世界總數超過10000種,我國有1000多種,分布於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蝗蟲主要包括飛蝗和土蝗。在我國飛蝗有三種:東亞飛蝗、亞洲飛蝗和西藏飛蝗,其中東亞飛蝗在我國活動區域最廣,危害最嚴重。
  • 東非蝗災蔓延 是誰吹響幾千億隻蝗蟲的「衝鋒號」
    近日,憑藉著驚人的遷徙能力和繁殖能力,幾千億隻蝗蟲從非洲蔓延至中東地區,並直抵南亞進入印巴,逼近我國。引起蝗災的主角就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蝗科下的成員,它們在全世界範圍內共有1萬多種,在中國有300多種。一隻蝗蟲不可怕,千億蝗蟲卻能摧枯拉朽,蝗災來時,密密麻麻的蝗蟲鋪天蓋地,所到之處寸草不生。這種身披「利甲」的昆蟲何以有如此大的破壞能力?
  • 中國蝗災防治工作組赴巴基斯坦,農科院專家:鴨子可滅蝗蟲全家
    據國內媒體報導,繼東非蝗災之後,紅海兩岸蝗災規模繼續擴大,已影響葉門、沙烏地阿拉伯、阿曼。此外,受強季風影響,鄰國巴基斯坦因蝗災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根據巴方需求,中國政府已派出蝗災防治工作組抵達巴基斯坦。
  • 蝗災時的蝗蟲到底能不能吃,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因蝗災餓死
    理論和實際證明蝗蟲是被人食用過的,可食!那麼蝗災時的蝗蟲能不能吃呢?1.有關於提到蝗蟲在群居狀態下會分泌氰化物,分解後產生氫氰酸,是劇毒物質,氫氰酸的沸點是25.7攝氏度。氫氰酸的前體苯乙腈,沸點230攝氏度,需要處理。
  • 非洲蝗災肆掠,為什麼不大量繁殖蝗蟲作為飼料呢?
    蝗蟲的確營養豐富,主要是含有大量的蛋白質,不僅僅是很多生物的,比如雞鴨和魚蝦類的天然蛋白質餌料,而且繁殖能力非常強,一個蝗蟲可以產卵幾十顆,一年可以產卵三次,20天左右就可以孵化成成蟲。前段時間的非洲蝗蟲的確刷新了我們的三觀,也見證了蝗蟲恐懼的繁殖能力,數量大,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 今年多國爆發蝗災,蝗蟲是否會逼近我國,蝗蟲的天敵是誰?
    最近一段時間大家都非常關注疫情的問題,除了疫情外,蝗災也是不少朋友關注的問題。相信不少朋友已經關注到了,最近巴基斯坦、印度、東非等國家和地區發生了重大的蝗災。那麼這次蝗災對我國農業會不會造成威脅,蝗蟲最怕的是什麼呢?這裡科學興農就和大家看一下這個問題。
  • 蝗蟲都被中國吃貨吃光了?為什麼近幾年國內沒有發生過大規模蝗災
    大家在提起蝗蟲、螞蚱的時候,腦海裡想到的第一個詞是什麼,燒烤還是油炸?為什麼近幾年國內沒有蝗災,難道是因為我們的種族天賦,螞蚱被吃光了?其實不然,我們現在吃的烤蝗蟲、油炸蝗蟲大部分都是人工飼養的,野生的蝗蟲一隻一隻的抓太費勁了,而成群蝗蟲體內的多巴胺會分泌過剩,食慾大增,得上暴食症一天24小時不間斷進食,吃完一個地方的所有植物只需要幾個小時,將莊稼啃光了就立馬飛走了,不會等人捕捉送上餐桌。不僅如此,它們還會釋放一種叫苯乙腈的化合物,然後轉化成氫氰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