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Asia期間,我在展會上見到了眾籌平臺Indiegogo的 Ben Bateman,他現在是Indiegogo的技術與設計總監,負責硬體,這次與同事Liz Wald( Indiegogo技術與設計副總裁)一起來到中國。
沒有通用的成功眾籌攻略
在寫了不少海外眾籌攻略之後,我條件反射地找Ben分享眾籌成功的內部攻略。Ben苦思冥想之後,大概列了幾條國內創業者估計習以為常的「經驗」,比如 「 不要在聖誕節期間眾籌」,「如果是針對學生項目不要在他們考試前眾籌」。
其實,Ben還挺困惑的,基本不能理解中國硬體圈會流傳「周二眾籌效果好」 這樣的攻略t。「 不同的項目怎麼能用到通用的攻略呢 ?」 所以他多次強調,「要針對不同的項目具體分析」。
這感覺還真有點像「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區別。其實,這背後除了創業動機和文化的差異,也有競爭激烈程度的不同;做攻略也沒有什麼不好。如果眾籌算是一場考試的話,倒是覺國內越來越有一種「刷分數」的傾向。如果說去年還是沒錢的團隊去眾籌,今年只有有錢的團隊才敢去眾籌。不刷出一個國內的記錄,怎麼好意思跟媒體交代呢。
「 目前還沒有具體的進中國的時間表」
國內的硬體項目去海外眾籌,首選多是Kickstarter。過去的一年裡,中國硬體項目在Indiegogo上眾籌的並不多,最成功的大概就是無人機Ghost和磁懸浮音響Crazybaby。
Indiegogo也知道這個事實。他們也想進中國。過去一年,他們通過北京創客空間等機構對接過一些中國的硬體項目,希望能夠尋找到明星團隊。這次Ben來中國,也是要接觸中國的硬體相關的機構,舉辦宣講活動,讓更多的中國硬體項目了解。
「 中國的大部分去Kickstarter眾籌的項目都來自Hax。」 但目前,Indiegogo暫時還沒有找自己的Hax的打算,合作還是他們的首選。
具體到項目本身,Indiegogo還沒有給中國團隊「開小灶」的意向,主要還是會給予一些有針對性的dos and donts。當然,他們也不打算像Pozible那樣,針對中國的項目和用戶做雙語的頁面。
不過,這些要真正落地的話,「 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
Indiegogo與 Kickstarter不得不說的那些事
本著比較八卦的心,我還問了一個特別八卦的問題。
「你支持過Kickstarter上的項目麼?」
「沒有。」
「那除了Indiegogo,你還會從哪些渠道購買硬體產品?」
「基本全是在Indiegogo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