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在2009-2012年間預售型眾籌的成長在眾籌行業可以說最為奪目,其年複合增長率高達524%,到了2013年規模已超過13億美元。而Kickstarter與Indiegogo正是預售眾籌發展中最為耀眼的兩家平臺,也是預售型眾籌高速發展的推動力量,在規模上位居整個眾籌行業的前兩位,Kickstarter成立於2009年4月,Indiegogo在2008年1月上線。僅Kickstarter一家平臺,截止到2014年6月,已累計募集了11.7億美元。從各眾籌平臺在全球網際網路瀏覽量方面,在進入排名的前100名中,Kickstarter與Indiegogo分別獲得第一位與第七位,表現了預售型眾籌經過了高速發展的幾年,已經在眾籌行業的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
1.什麼是預售型股權眾籌?
如果你有個炫酷的創意又具備完成這一想法的能力,例如設計一款與電腦相仿的智能手錶、或是一款高度模擬真實的太空題材遊戲。但你卻不確定投資者是否會有意願購買這一創新的產品,那麼為何不在網上表述你的想法,讓消費者來直接決定呢?那麼預售型眾籌平臺就為發起者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想法的平臺,並設下固定的融資時間與目標,通過這一平臺達到宣傳、互動、募資等目的。那麼眾籌平臺是如何幫助創業者籌資的?
預售型眾籌的模式
以Kickstarter的預售型眾籌模式(見圖1)為例,首先項目發起者需要展示自己的想法,需要介紹項目、團隊、項目完成風險等。之後,這一申請將被Kickstarter審核,審核內容包括發起者的身份核實、項目類別。審核通過後,籌資項目正式開放於平臺上。在籌資過程中,籌資者可以通過Facebook, Twitter等社交工具進行多渠道宣傳。到了設定的融資時間,項目將即刻關閉,達到融資目標的項目被認定為成功融資項目,籌資者可獲得資金,平臺將抽取佣金,項目開始進行,反之項目則算失敗並退還投資者全部的投資。
2.Kickstarter與Indiegogo的運營區別
(1) 審核及籌資方式
Indiegogo的區別在於審核方面不像Kickstarter一樣嚴格,同時,在籌資模式上,Kickstarter使用的是固定型籌資(即項目沒有達到預先設定目標就會退回資金),而在Indiegogo上籌資者可以自行選擇固定型或靈活型籌資(靈活型是指籌資者仍可以獲得部分資金)。籌資方式的不同直接決定了收款方式的差異:Kickstarter對達到籌資金額的項目統一收取籌資額度5%的費用,Indiegogo則根據是否達到籌資額度收取,成功則收取4%,失敗則收取9%的費用。
(2)項目的要求
除了審核與籌資方式上的區別,在一些操作項目的地域和項目的種類上兩個平臺也有所不同側重:
從項目地域分布來看,Indiegogo的開放程度遠遠高於Kickstarter。Kickstarter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只允許美國境內發起的項目,然後才非常謹慎地開發到英國、澳大利亞等5個國家;Indiegogo從設立之初就面向全球,不限定地區,支持的付款貨幣也比Kickstarter多。
從項目分來來看,Kickstarter有明確的項目品種分類,支持類型數比Indiegogo少很多。前者為13類,後者為24類。如果項目不屬於任何分類,那麼Kickstarter將不允許項目的發起。
3.預售型眾籌中有何成功的項目?
Kickstarter與Indiegogo迎來了如此成功的發展,那麼在平臺上有什麼成功的項目呢?在預售型眾籌飛速發展的階段,的確湧現出很多的優秀項目甚至"明星項目",所謂明星項目就是在眾籌平臺上融得巨額、超額款項的項目。據維基百科中顯示,融資規模最高的30個預售型眾籌項目中,最高募集資金接近5000萬美元,最少的也超過了200萬美元。在成功的項目中,Kickstarter佔據26個,Indiegogo有2個(另有1個項目登榜卻沒有達到融資目標)項目分列26與29。
Pebble Watch(見圖4),在Kickstarter上首次發布並申請募資10萬美元:
這一具備與智慧型手機無線連接功能的手錶可以說通過Kickstarer這種預售型眾籌方式獲得了成功,起初募資目標僅為10萬美元,結果募集資金超過1000萬美元,68929人參與了募資。在這一過程中,每塊Pebble Watch以大概在125美元左右進行預售。在你自行車旅行或慢跑時,它能通過手機GPS為你計算運動距離與平均速度;用手機聽音樂時,可以通過它遠程控制音樂播放;郵件,簡訊,打進來的電話,天氣等等信息都可以通過它得到通知;不斷可更新的軟體可以讓它的功能更全面更實用(截止到2014年2月,Pebble Watch已擁有超過100個可用軟體),最後,它還是一塊炫酷的手錶。
Star Citizen(見圖5),在Kickstarter上首次發布並申請募資200萬美元:
這是一款高度逼真的宇宙戰爭與生活題材的電腦網路遊戲,這款遊戲在2012年10月在Kickstarter上募集資金超過200萬美元,後在其獨立網站中繼續籌資,截止2014年6月已累計募資超過4700萬美元,預期將在2014年年中出品。遊戲預售價從30美元的簡易版到1萬美元的豪華版不等,已銷售超過40萬份。遊戲的創作人聲稱他將製作一款能讓玩家在遊戲時忘記自己在遊戲中的一款真實度、體驗度極高的一款遊戲。這個籌資4700萬美元的遊戲項目是迄今為止眾籌額度最高的項目,儘管只有小部分來自Kickstarter(大部分來自自己的網站),但Kickstarter上的成功所起到的宣傳作用卻功不可沒。
儘管Pebble Watch與Star Citizen本身都是極為具有吸引力的產品,但有一點可以確定,是眾籌平臺獨有的特性成就了這兩個項目在銷售與宣傳方面的成功。當然,反過來沒有Pebble Watch等成功項目的登錄,Kickstarter也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功。
4.Kickstarter與Indiegogo的發展現狀
在預售型眾籌行業爆發式發展的大趨勢下,Kickstarter與Indiegogo的規模迅速擴大,並分列行業的前兩位。Google Trend (圖3)顯示,在規模上排名前3的預售型眾籌Kickstarter, Indiegogo與Rockethub的搜索相對熱度上,Kickstarter遙遙領先,Indiegogo較為平穩,Rockethub與前二者的相比熱度則一度為0。由此可見,這三大預售型眾籌的發展分化較大,我們可以通過更多具體的數據來了解Kickstarter與Indiegogo的發展現狀。
Kickstarter與Indiegogo的發展對比
在2013年8月的一份統計報告中(來源https://medium.com/on-startups/2a48bc6ffd57),該報告表上兩家,具體在以下幾個方面:
Kickstarter平臺上的項目總數(包括成功和失敗)已經達到了110000個,而Indiegogo有44000個;
Kickstarter已成功籌集到6.12億美元,而Indiegogo則有0.99億,前者是後者的6倍多;
在Kickstarter上籌資額度超過100萬的項目有40個,而Indiegogo則有4個,為前者的1/10;
Kickstarter上項目的平均成功率是44%,Indiegogo只有34%,甚至更低;
Kickstarter成功項目的總金額是Indiegogo的6倍多,但雙方失敗的項目的總金額相差不多,前者為8300萬美元,後者為7000萬美元(說明Kickstarter的效率遠高於Indiegogo)。
報告中可以看出,Kickstarter作為世界規模最大的預售型眾籌平臺,與Indiegogo相比,無論在規模,項目平均成功率,平均籌資額度等多個方面是有絕對優勢的。
5.預售型眾籌的未來發展
預售型眾籌可以最先在各類眾籌中脫穎而出的主要原因在於這類眾籌程序較為簡單,並不涉及投資的資金回報。另外,預售型眾籌可以充分利用其網際網路基因帶來的優勢,從宣傳到融資,為參與者帶來多方面便利。
儘管預售型眾籌在發展中國家仍處在萌芽階段,但隨著這一模式的更加完善與發展中國家的眾籌"土壤"更為成熟,預售型眾籌會在這片沃土發揮巨大的力量。
(1)預售型眾籌如何完善?
眾籌的過程需要三方的參與,籌資發起者,眾籌平臺,籌資支持者。那麼作為眾籌平臺,如何完善眾籌制度並更好的服務於參與者,是其未來發展的關鍵。
根據史丹福大學的兩位學者ELIZABETH M. GERBER 和JULIE HUI 的研究(見表1),這種預售型眾籌對於籌資者而言,既是預售平臺,又是宣傳平臺,同時也可以測試產品的市場接受度等等。而投資者樂於參與眾籌的原因,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產品,投資者者同時將獲得如同社區一樣的參與感、互助感等等。那麼圍繞如何使參與者的動機得到滿足並減弱顧慮就是優化眾籌平臺的突破口。
以籌資支持者的顧慮為例,如何應對支持者們"對籌資者使用資金的不信任"呢?這正是預售型眾籌面臨的一大難題。其實,Kickstarter與Indiegogo這兩家最大的預售型眾籌都在聲明中表示,對於成功籌資的項目無法按時交付,他們並無責任。這意味著,如果遇到項目長時間的延期或欺詐,項目支持者並不會受到保護。那麼,何種手段能夠有效地應對這一問題,同時又不會影響眾籌模式的高效性,會是眾籌平臺面臨的一個問題。
在服務於動機方面,如何使參與者更好的"建立溝通"呢?儘管Kickstarter與Indiegogo每天擁有大量的點擊量,但是成功項目的宣傳大多利用的是Facebook, Twitter這類社交平臺的宣傳渠道。除了這些社交平臺,籌資者還需要回到眾籌平臺與籌資支持者進行互動,答疑。那麼如果有一個論壇形式或一個統一的第三方溝通平臺的建設,是否會一定程度的加強溝通的建立呢?
儘管預售型眾籌經過了幾年的迅速發展,在北美地區已較為成熟,但這一模式仍然有極大的優化空間。但在改進過程中,我們也不應忘記,一件事物的優點往往也是它的缺點,反之也一樣。那麼我們不應為了單一目的而簡單地拋開眾籌模式中更為重要的特點,而應該不斷地權衡新模式的效果,只有這樣,預售型眾籌才能順利地發展。
(2)預售型眾籌所需的土壤
如今,預售型眾籌與其他種類的眾籌一樣,這一行業都主要集中在歐美。那麼我們可以分析眾籌的參與者,來了解為何預售型眾籌還沒有在發展中國家產生巨大的影響。
對於投資者,參與是為了獲得產品以及參與感。而這一過程首先需要一定的可支配收入,使其有能力支持吸引他的項目。另外,支持者還需要對這一模式產生信任,成功籌資項目是否能按時交付將成為他們參與的一大顧慮。那麼,這就意味著,預售型眾籌的發展高度依賴這一地區內的經濟發展和社會信任的構建程度(或一定的監管與懲罰機制使其完善)。
籌資者則考慮的是如何高效的募資與宣傳。然而,他們發起項目的創意與質量也將決定該地區預售型眾籌的發展空間。Kickstarter與Indiegogo的成功,不僅依賴了高度發達的經濟與社會信任體制,更需要不斷有優秀創意的產生與將創意轉化為產品的能力。也只有朝這一方向發展,預售型眾籌才會更好的推動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與經濟發展。
在World Bank的報告中指出,儘管眾籌在發展中國家處於更為初期的階段,但眾籌在這一區域將更具潛力。據估計,發展中國家有3.44億戶家庭,到了2025年,這一群體將擁有960億美元的可支配於眾籌平臺的資金,在這一數字中,中國佔500億美元,將成為眾籌發展最具潛力的地區
儘管眾籌在中國的發展被外界看好,但這一模式是需要特定土壤的,相信隨著它的完善與我國發展條件的日趨成熟,預售型眾籌將會在這片沃土有爆發性的發展。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沙龍分享群。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