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唐朝名將的戰功表,卻被後人當成農具,如今是美國的鎮館之寶

2021-01-17 小李說電影啦

它是唐朝名將的戰功表,卻被後人當成農具,如今是美國的鎮館之寶!

歷史從來都是不斷的更新換代的,正是有不斷的更替才會有人類文明的進步,經歷改朝換代當然就不會離開戰爭了,因為每經歷一次更替朝代就意味著要發生一次戰爭,只有能力強的人才會獲得管理國家的權利,回顧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裡,曾經發生過無數次的戰爭,無數的戰士們用自己的鮮血換來了一次次的勝利,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但是人們還是很不願意有戰爭發生,因為一旦有戰爭就會造成生靈塗炭,百姓民不聊生,在唐朝的時候,就有一位武將王忠嗣,他從來不願意無事挑起爭端,他認為並不是所有的繁盛的王朝都是要犧牲很多人建立的,在他權利頂峰之時,擔任了四個地方的節度使,唐朝有三分之一的武裝都由他掌握。只要保障唐朝安全,別人不侵犯唐朝,他就絕不侵犯他人。

當時的唐朝連年和吐蕃徵戰,邊境小城石堡城被吐蕃佔據,要知道小城堡對於唐朝的意義很重大,有著重要的象徵意義,但是小城堡卻十分的艱險,好大喜功的唐玄宗完全不顧世紀情況,他下令王忠嗣強攻石堡城,然而一向忠心不二的王忠嗣這次卻拒絕了唐玄宗的指令,他勸誡唐玄宗,石堡城的地勢十分險要,如果強攻的話必定會損失慘重的,所以應該智取,他明確表態不應該犧牲萬人的性命去鋪自己的富貴路,於是倔強的他一下子就激怒了唐玄宗,於是被罷官,離奇死亡。

王忠嗣死後,唐玄宗還是想著要拿下石堡城,於是這時候另一個唐朝名將就出場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哥舒翰,哥舒翰原先是王忠嗣的部下,以驍勇善戰聞名。王忠嗣被撤職後,哥舒翰被任命為隴右節度使,主持對吐蕃作戰。對於唐玄宗要強攻石堡城,哥舒翰信心滿滿,決定要做出個成績來證明自己。

據歷史資料記載,當時的哥舒翰帶領數萬大軍開始攻城作戰,吐蕃人數雖然很少,看似穩贏,其實卻敗得很慘澹,六萬唐軍戰死至少四萬以上,甚至更多。在一次戰鬥中損失四萬人以上,取得的戰果僅僅是一座無足輕重的小城,俘虜吐蕃將士「鐵刃悉諾羅等四百人」,無論如何都稱得上一場慘敗。但是哥舒翰卻洋洋得意,因為不管怎麼說他都是完成了皇帝的命令攻下了石堡城。

按照當時的慣例,每逢取得大戰勝利,武將們都會刻一塊石碑,讓自己的赫赫武功名傳後世,哥舒翰也不例外,於是他找人刻制了一塊石碑,就在石堡城的旁邊,它就是文物史上有名的「石堡戰樓頌碑」,但是這塊碑卻和一般的碑不同,普通石碑都是扁扁的長方體,有正反兩面可以鐫刻碑文,而這塊石碑卻是極罕見八稜柱形,有著八個面,每個面上都刻有碑文,詳細的描述了當時的戰績,是石堡戰役的戰績表。

隨著歲月的流逝,這塊碑不經意間被發現,後人對它很感興趣,於是就把它變成了一個農具,成了農村打麥場常用的碌碡,又叫石磙子、石碾子。後來美國傳教士花重金將它運回美國,如今陳列在美國的博物館裡,是博物館裡的鎮館之寶。它是唐朝名將的戰功表,卻被後人當成農具,如今是美國的鎮館之寶!

相關焦點

  • 這五大中國文物絕世罕見,可惜都成了外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我們的博物館數量也遠低於美國、法國、英國甚至日本。所以讓人遺憾的是,很多堪稱絕世罕見的中國文物,要到國外才能一睹真容,其中有五件中國文物還成為外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不知何時,它們才能回歸祖國。一:蘭亭雅集玉山子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是美國中西北部最大的博物館,始建於1883年,並於1977年成立亞洲分館,收藏了亞洲各個國家數萬件文物。
  • 唐朝的戰績石碑,被後世農民視為農具,現在美國博物館展出
    唐朝的戰績石碑,被後世農民視為農具,現在美國博物館展出冷兵器時期的戰爭實際上是利用人民的生命來贏得戰爭的勝利。幾乎每個喜歡歷史的人都非常嚮往漢武帝時期的中國,但是誰知道那個時代的人民遭受了多少苦難呢?在武帝的後期,漢朝就像在懸崖邊上的石頭,岌岌可危。在漢武帝下了輪臺罪己詔之後,才使局勢穩定下來。
  • 廣東各地「鎮館之寶」不為人知(圖)
    這些國家級、省級文物展現出南粵大地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  在廣東各地的博物館中,收藏著諸多不為人所知的「國寶」,這些國家級、省級的文物平時都靜靜地躺在某個倉庫裡,卻絲毫不能掩蓋其奪目的光環,他們被喜歡收藏的人俗稱為「鎮館之寶」。
  • 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的8件鎮館之寶,件件價值連城,圖7曾被日軍炸毀
    【鎮館之寶:西周大盂鼎】 西周大盂鼎於1849年出土於今陝西寶雞,剛一出土就被賣到文玩市場,不久後就被一富人買下,因體型巨大,富人買後就被當地縣令強行奪走,此後該鼎換了多個主人,就連晚清名臣左宗棠也曾是它的主人,後又被左宗棠轉贈給潘祖蔭。
  • 世界四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從英國大英博物館到法國巴黎羅浮宮,從俄羅斯的冬宮到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這世界知名的四大博物館中,哪些是它們的鎮館之寶?   大英博物館:《亞尼的死者之書》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亞尼的死者之書》,創作於公元前 1300~前1200 年。這幅畫作為陪葬品放在亞尼墓中,全長二十四公尺,用長達六十章的篇幅,描繪死者在來世獲得永生所需的咒文和約定事項。埃及死者在通向復活之路時,必須於棺木中置放「死者之書」。死者之書大部分以紙莎草寫成,記錄死者生平好惡,以及奧西裡斯的審判等情節。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中新網武漢12月13日電 (梁婷 孫夏)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13日正式揭曉,除現有的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為「鎮館之寶」。
  • 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一件中國文物,曾主動歸還,為何被中國拒絕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件中國文物,曾主動歸還,為何被中國拒絕英國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庚子之變的發起國,在掠奪和收藏清宮文物方面,與其他國家相比,因為動手早、下手狠,所得豐富且精品多。英國許多博物館、圖書館甚至私人收藏家都藏有清宮文物。其中以大英博物館最突出。
  • 30元買一件「鎮館之寶」,揭開「中國」一詞的起源,專家驚喜若狂
    了解過那麼多文物相關的事情之後,確實發現學習文化知識真的很重要,不然的話上天給你一件寶貝,你都很有可能將其當成廢品,然後拿去廢品站換錢,再當你知道此物的價值之後,估計哭暈在廁所的可能性是極其大的。下面我們要講述的這件事也是這樣,明明挖出一件「鎮館之寶」,卻將其當作廢鐵賣了30塊,好在最後被文物專家及時發現了,然後重新花30元買了回來,不然這件國寶真可能被融掉了,那麼到時候國家確實要受到重大損失了。
  • 長沙挖出一隻「半獸人」,差點被扔進熔爐,如今是湖南省鎮館之寶
    接下來咱們介紹的這件文物是一件青銅器,它的下場確實是很悲慘的,被一個村民意外挖出來,可是卻不知道它的價值,而且這件青銅器看著像一個「半獸人」,那個年代的人還是對風水很迷信,就認為可能是不祥之物。但縱使是這樣,這件「半獸人」也夠文物專家吃一壺的了,因為村民當初為了搬運它,將其給砸成了十餘塊碎片,在經過漫長時間的修復,這件「半獸人」終於重生了。這件「半獸人」也就是現今被湖南省博物館當成鎮館之寶的「大禾人面紋方鼎」,那可是商朝時期的青銅器,而且這樣的人面紋飾堪稱是全國罕見的,所以才有這樣的文物評級啊!
  • 五大博物館鎮館之寶:湖南館是「野豬」,臺灣館的居然是紅燒肉!
    博物館鎮館之寶:上海館是從垃圾堆撿的,臺灣館的居然是紅燒肉! 圖一、這是《上虞帖》,又名《夜來腹痛帖》,為晉朝王羲之的書畫作品,大家都知道王羲之是著名的書法大家,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是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如數家珍,西安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都知道嗎~
    《國家寶藏》節目截圖 除了上面這三件國寶,陝歷博還有一些重量級的鎮館之寶 唐朝初期政權統一,很多少數民族移居中原,其中包括很多契丹族人,這件文物恰是少數民族文化與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產物。
  • 聽浙江自然博物館講述:「鎮館之寶」灰鯨標本背後的故事
    走進寬敞明亮的大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大型的生物展示牆,在一堆古生物標本中,有一個「站立」著的龐然大物特別吸引人眼球,它就是浙江自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灰鯨骨骼標本。    「撿」來的鎮館之寶  浙江自然博物館第一任館長,88歲高齡的韋直老人說起這個「鎮館之寶」時,依然思路清晰。
  • 湖北省博物館:我國重要的國家級博物館,最值得的四大鎮館之寶!
    最值得看的是四大鎮館之寶:1978年出土於「曾侯乙墓」的曾侯乙編鐘,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可以演奏中外各種樂曲,它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中國冷兵器時代的精品之作越王勾踐劍,至今鋒利無比,在它邊上展出的是「吳王夫差矛」,生前兩人是死對頭,死後兩人的兵器「在一起」;鄖縣人頭骨化石的地質年代距今約100萬年,早於北京猿人的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是元代青花瓷中極其罕見的精品。
  • 赤峰市博物館有個普通的石頭人,別看刻得挺粗糙,卻是鎮館之寶
    可在赤峰博物館中,一個看似普普通通、毫無美感的「石頭人」,居然是館中的「鎮館之寶」,這不禁讓人們思考,它之所以能成為寶貝,是因為它背後有深刻的寓意,還是它本身有厚重的歷史價值呢? 由於赤峰當地有豐富的古人類生存遺址,所以赤峰博物館中珍稀文物很多,館內藏品多達一萬件,其中紅山文化勾雲形玉佩、夏家店下層文化彩繪陶鬲、西漢王莽鑄錢陶範、遼代三彩鴛鴦壺、清代金字楠木骨灰罐等都屬館藏精品,但要從浩如煙海的珍品中,挑出一件最有價值的「鎮館之寶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湖北省博物館發布十大「鎮館之寶」 記者對話專家解讀背後的故事
    央廣網武漢12月27日消息(記者彭照 黃炎秋 通訊員劉成璐)據中國之聲《朝花夕拾》報導,前不久,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除曾侯乙邊鍾、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的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六件文物入選。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出爐,你中意哪件?
    12月13日,備受期待的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除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現有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鎮館之寶」。湖北省博物館館藏文物24萬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945件(套),國寶級文物達16件(套)。
  • 人文齊魯|博物館日,看你老家的鎮館之寶「上榜「沒
    山東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美國作家海倫·凱勒說過,「有視覺的第二天,我將向世界,向過去和現在的世界匆忙望上一眼……這麼多的年代,怎麼被壓縮成一天?通過博物館。」  齊魯大地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提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齊魯大地不止有省博的西周寶鼎、漢墓壁畫,濟博的彩繪陶負鼎鳩、青博的北魏「丈八佛」……  縣級或民間博物館同樣藏龍臥虎,它們的鎮館之寶一樣會讓人眼前一亮。  晚報人文周刊的「鎮館之寶」欄目曾集中介紹了諸多縣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既藉此展示一個地方的歷史積澱,也讓更多讀者享受精美的文化盛宴。
  • 溥儀縫在衣服裡的寶物,死都不肯放手,如今成為故宮鎮館之寶
    1924年11月5日下午,溥儀離開了他出生的地方,此時溥儀沒有傷心反而有一點喜悅,因為出生在這個高牆裡面,從小也生活在這裡面,終於能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他一點也不擔心,因為早在1922年就有所預料,陸陸續續打包好大大小小几十箱寶物運到宮外,這裡面有很多都是現在的鎮館之物。
  • 清朝大型圓雕石魚回歸 鎮館之寶將助白鶴梁「申遺」(圖)
    大型圓雕石魚是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是它的首次亮相,它也將為白鶴梁題刻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起到不小的推動作用。大型圓雕石魚是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是它的首次亮相,它也將為白鶴梁題刻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起到不小的推動作用。????異地存放 石魚被「完美」保護據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館長胡黎明介紹,該石魚於清嘉慶18年(公元1813年),由涪州州牧張師範鐫刻而成,是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