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為什麼不能吞併葡萄牙?

2021-01-21 懂球帝官方

伊比利亞雙雄

作者: 晚曙   編輯:Thomas

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從來不是一個缺少故事的地方。翻開現代歐洲地圖,在伊比利亞半島上,上演的是一出別樣的「三國演義」。

佔有半島80%土地和人口的西班牙向來視自己為半島的主人,小兄弟葡萄牙則是費盡辛苦才沒被隔壁的大哥吞併。而直布羅陀,日不落帝國(英國)的這最後一抹餘暉,就像一根刺一樣扎在西班牙人的心中。

▲現代伊比利亞半島地圖

伊比利亞的歷史也就是這樣一出「三國演義」。兩代日不落帝國的爭霸,葡萄牙在兩大帝國間的不斷博弈,共同造就了半島如今的模樣。也正是利用了西班牙和英國以及歐洲其他各強國間的矛盾,葡萄牙才能在近千年的歷史中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一、一起戰鬥吧,兄弟!

在伊比利亞這本故事集中,穆斯林徵服和基督教的收復失地運動為其後所有的故事打下了基礎。

公元7世紀,對於歐洲的基督徒而言,能夠阻擋崛起的阿拉伯帝國向歐洲擴張的腳步的,只有擋在他們中間的拜佔庭帝國,和浩瀚的地中海。但當阿拉伯人到達北非之後,直布羅陀,這個在伊比利亞半島和北非摩洛哥之間的、最窄處僅有14km的海峽,成了基督徒地中海防線上最脆弱的一環。

▲直布羅陀海峽,上方為伊比利亞半島,下方為北非摩洛哥

公元711年,穆斯林將領塔裡克率軍從北非海岸出發,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半島,滅亡了當時統治半島的西哥特王國。

僅三年時間,除了北部沿海的一小塊地區,半島大部都被阿拉伯帝國所統治,連帶的還有大量的基督教人口。

▲阿拉伯帝國的擴張

阿拉伯帝國自然是很強大,卻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弱點,正是這些弱點給了基督教徒喘息的機會。

進入半島的穆斯林雖然都信仰伊斯蘭教,但他們卻屬於阿拉伯、柏柏爾等數個民族,共同的信仰並不能完全調和民族間的矛盾。另一方面,穆斯林徵服者和基督教居民的矛盾也日趨尖銳。

利用這一機會,718年,流亡北方的哥特貴族建立了阿斯圖裡亞斯王國,向穆斯林發動進攻,意圖奪回半島南部的土地。持續了七個多世紀的收復失地運動由此拉開了大幕。

▲720年的伊比利亞半島(北部黃色為阿斯圖裡亞斯王國)

隨著收復失地運動的不斷進行,到了十世紀初,阿斯圖裡亞斯王國遷都萊昂並更名為萊昂王國,隨後基督徒又建立了卡斯提爾王國和阿拉貢王國。加上更早建立的納瓦拉王國,一系列基督教王國控制了半島北部,和南部的穆斯林勢力對抗。

而卡斯提爾和阿拉貢在日後通過兼併和對外擴張逐漸壯大,成為半島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最終通過一場政治聯姻,兩國合併,成為西班牙王國,不過這一事件的發生要等到1469年了。

▲1380年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諸王國

相比於西班牙,小兄弟葡萄牙的歷史反而要長不少。1139年,本臣屬於卡斯提爾王國的葡萄牙伯爵,乘卡斯提爾和穆斯林作戰之機,起兵獨立,建立了獨立的葡萄牙王國。

雖然在獨立的過程中葡萄牙和卡斯提爾發生了不少的衝突,但面對共同的敵人,雙方還是決定通力合作。直到1249年葡萄牙軍隊攻克現代葡萄牙最南部的阿爾加威地區,完成了葡萄牙的收復失地運動,也奠定了現代葡萄牙的疆域。

▲阿爾加威大區

一起戰鬥吧,兄弟。解決完我們共同的敵人再來算我們自己的帳。

二、鬩牆

「共患難易,同富貴難」,這句話在伊比利亞半島上同樣適用。早期葡萄牙和卡斯提爾王國之間矛盾的爆發點並非是葡萄牙獨立一事,而是在收復失地運動中不斷積攢的、並在收復失地運動結束後、共同敵人消失之後集中爆發的。

▲收復失地運動進程

1249年,葡萄牙佔領阿爾加威,既是葡萄牙收復失地運動的結束,也是兄弟反目的開始。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伊比利亞半島北部的海岸地區多為山地地形,人口稀少、經濟也不發達。而地勢平坦、人口密集、經濟發達且港口條件更加優良的西部海岸線則幾乎全部被葡萄牙所佔領。

▲由地圖可以看出半島北部海岸區多為山地,西部海岸多為平原

因此,葡萄牙對阿爾加威的佔領使得卡斯提爾獲取西部優良海港的企圖破滅。

卡斯提爾人若想通過大西洋進行對外貿易,要不然借用葡萄牙的港口,要不然就只能利用塞維亞這樣的內河港口。無論哪種方式都會導致卡斯提爾對外貿易成本的增加,這自然激起了卡斯提利亞人的強烈不滿。

▲塞維亞可通過瓜達爾基維爾河與大西洋相聯

另一方面,在陸地上,葡萄牙原本用來防備穆斯林的碉堡等設施,因為穆斯林敵人的消失,搖身一變就成了防備卡斯提爾人的利器。而卡斯提爾此時還在繼續和穆斯林戰鬥力圖奪回整個半島,葡萄牙這種似乎有些「背叛」意味的行為,進一步加深了卡斯提爾對葡萄牙的敵意。

在諸如這樣的種種因素之下,卡斯提爾對葡萄牙的敵意越來越強烈,葡萄牙也為了自保,與英格蘭結成同盟。

1383年,雙方發生了第一次大的衝突。葡萄牙國王斐迪南一世死後沒有繼承人,卡斯提爾國王胡安一世乘機宣布繼承葡萄牙王位。但葡萄牙貴族並不支持胡安一世,而是推舉了王室的一個私生子若昂一世繼承王位。

為了達成兼併葡萄牙的目的,胡安一世發兵進攻葡萄牙,但被英葡聯軍擊敗。因為穆斯林的壓力,卡斯提爾無法長期雙線作戰,只得承認若昂一世對王位的繼承。而英葡兩國,則在戰後通過一紙《溫莎條約》鞏固了雙方的同盟關係。

▲溫莎條約籤訂的同時,葡萄牙國王和英格蘭蘭開斯特公爵的女兒結婚

戰爭的結果,其實說明此時葡萄牙和卡斯提爾之間的實力差距還不是特別明顯。而稍有優勢的卡斯提爾,自然不會輕易放棄對葡萄牙的企圖。

三、夾縫中生存

對於葡萄牙而言,被夾在英格蘭和西班牙兩個強權之間,使得他們必須選擇一個靠山。而至於選擇誰,葡萄牙的貴族們並不像中下層人民那樣,對卡斯提爾有著強烈的反感。

無論是誰,只要能夠保證貴族的統治和利益,那就是好朋友。因此當葡萄牙再一次陷入王位繼承危機的時候,葡萄牙對卡斯提爾的態度發生了180°的大轉彎。

1578年葡萄牙又一次面臨著王朝絕嗣的危機。和1383年那一次相比,最大的變數在於卡斯提爾早已今非昔比。

▲卡斯提爾的伊莎貝拉和阿拉貢的費爾南多的婚姻使兩國合二為一

此時整合了阿拉貢王國的卡斯提爾,已經以西班牙的身份成為歐洲最富有、最強大的帝國。若此時與西班牙聯合,對外,葡萄牙的殖民地可以得到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陸、海軍的保護,減輕英、法等國的威脅。

對內,葡萄牙也能獲取到急需的金屬、糧食等原料產品。因此在1580年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的軍隊開進葡萄牙的時候,幾乎沒有遭到任何有效的抵抗就佔領了葡萄牙全境,整個伊比利亞半島納入西班牙的領土之中。

▲伊比利亞聯盟的龐大疆域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在伊比利亞半島也同樣適用。曾經的好朋友英格蘭,在陸地上,失去了在歐洲大陸上的所有領地;而海洋霸權也被西班牙牢牢地握在手中。

甚至是英格蘭人的本土,都在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威脅之下。自身難保的英格蘭對葡萄牙而言自然是失去了作用,那麼葡萄牙貴族在這一次的危機中選擇投向西班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四、像油和水一樣不可調和

1580年西班牙對葡萄牙的佔領,似乎讓伊比利亞半島的統一看起來成了一件順水推舟的事情,畢竟卡斯提爾和阿拉貢、納瓦拉都是通過一個國王同時兼任數國國王的方式,成為一個統一國家的。

▲西班牙國徽,上面有卡斯提爾、萊昂、阿拉貢和納瓦拉四個王國的徽章

但有一個重要的因素不能被忽略,此時的西班牙還是一個中世紀傳統的封建制國家,國家是由各級封建領主構成的,人們效忠的是自己的領主而非國家本身。

當卡斯提爾人取得了阿拉貢和納瓦拉的王位之後,只要能控制住高級的封建領主,對阿拉貢和納瓦拉的統治就是穩固的。

但葡萄牙則更像是一個早期的民族國家,中下層人民普遍對葡萄牙這個國家有著強烈的歸屬感,而對外來的西班牙國王沒有什麼感情。城市的快速發展也打破了原來的封建體系,市民階層崛起使得普通民眾在國家事務中也有了一定的話語權。這種根本上的差別,使得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就像油和水一樣,從根本上就無法調和。

另一方面,併入西班牙也沒能帶給葡萄牙多少實質上的好處,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社會的撕裂。貴族們全力靠攏卡斯提爾,在宮廷中開始使用卡斯提爾化的葡萄牙語,但在民間的民歌中,卡斯提爾人更多的還是被稱作強盜和入侵者。

而在更為實際的社會經濟層面,成為西班牙的一部分不僅沒能幫助葡萄牙解決經濟問題,甚至因為西班牙白銀的大量流入進一步加劇了通貨膨脹。與此同時葡萄牙也被西班牙拖入了八十年戰爭和三十年戰爭之中,葡萄牙因為這兩場與自己毫無關聯的戰爭又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席捲全歐的三十年戰爭

西班牙在葡萄牙的統治措施損害到了葡萄牙貴族的利益,導致這些原本親卡斯提爾的貴族們開始謀求葡萄牙的獨立,最終導致了1640年葡萄牙復國運動的爆發。

貴族們在市民的支持下趕走了西班牙派來的總督,推舉布拉幹薩公爵成為新的葡萄牙國王。深陷對外戰爭的西班牙無力鎮壓葡萄牙的反抗,被強行統一了60年的葡萄牙重新取得了獨立。

▲布拉幹薩公爵若昂一世

五、難兄難弟

八十年戰爭和三十年戰爭這兩場戰爭的失利,讓不可一世的西班牙元氣大傷,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迎來了日落的時刻,而將要取而代之的,正是數次擊敗西班牙的英格蘭人。

▲無敵艦隊被英國海軍擊敗

重新獨立的葡萄牙也十分機敏地注意到了這一趨勢,幾乎是立刻就重新回到了英國的懷抱之中,堅定不移地當起了大英帝國的小跟班。而西班牙也沒能保住完全獨立的地位,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絕嗣,各列強間爆發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根據戰後籤訂的條約,西班牙王位由來自法國波旁王朝的腓力五世繼承,而直布羅陀則由英國佔領,西班牙徹底失去了歐洲強國的地位,淪為了法國的跟班。

西葡關係,更多的成了英法關係的一個縮影。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後的歐洲

到了19世紀美洲獨立浪潮後,葡萄牙和西班牙逐漸丟失了大片的海外殖民地,又在工業革命中落後於英、法、德、美等國,逐漸離開了人類歷史的中心舞臺。

而到了現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處境更加糟糕,是歐洲經濟狀況最差的兩個國家,甚至被戲稱為「歐豬四國」(葡萄牙Portugal,義大利Italy,希臘Greece,西班牙Spain,四國首字母合起來正是英語豬這一單詞——PIGS)。

這一帶有輕蔑的綽號,實打實表現出了西葡兩國當今處境的困難。不知道往日的榮耀和恩怨情仇,還有多少沒被現實的壓力所淹沒。

作者:晚曙   編輯:Thomas (唐)

本文為「環球情報員」長期作者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請勿擅自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End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同在一個半島,為何西班牙沒有吞併葡萄牙?
    伊比利亞半島,歐洲大陸伸進大西洋的一塊土地,與非洲北部僅僅隔著狹窄的海峽。看過世界地圖的話,我們會發現伊比利亞半島上有著兩個主要的國家:西班牙和葡萄牙。但是這兩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分布,可能會讓很多強迫症覺得不舒服,因為葡萄牙就像是把西班牙西南部的土地硬生生摳出來了一塊。確實,從伊比利亞半島的國家位置布局來講,如果沒有葡萄牙確實會讓人看著更加舒服一點。
  • 同在一個半島上,西班牙為什麼不吞併自己的小鄰國葡萄牙?
    在西歐,有兩個比較特殊的國家,那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從這個名字來看,就感覺這兩貨是一家人。西班牙面積是葡萄牙的5倍,歷史上也曾強盛一時,是歐陸強國,那麼它為什麼沒有吞併自己的小鄰居葡萄牙,統一伊比利亞半島呢?
  • 距離那麼近,西班牙為什麼沒有吞併葡萄牙?
    起先在阿拉伯帝國如日中天之際,來自北非的柏柏爾人跨過直布羅陀海峽侵入了伊比利亞半島,彼時半島上到處都是穆斯林的清真寺,僅剩的基督徒不得不退守北部山區,與此同時長達7個世紀的「收復失地運動」拉開帷幕。在穆斯林與基督徒長期的拉鋸之下,一個強大的基督教國家誕生在伊比利亞半島北部,其名稱為「卡斯蒂利亞—萊昂」王國,簡稱「卡萊王國」。
  • 葡萄牙為什麼沒有被西班牙吞併?
    按理說這麼小的葡萄牙,是很容易被吞併的呀,為何西班牙這個龐大的國家,沒有把這一塊嘴邊的肥肉給吃了呢? 按照他們的作風,很難理解這麼愛擴張的西班牙為何會放過近鄰葡萄牙? 事實上西班牙也不是沒有想過吞併葡萄牙,可以說他們無時無刻不想吞併葡萄牙。但是,由於很多歷史淵源和現實的原因,他們根本就做不到吞併葡萄牙。 主要表現在如下一方面 1、歷史淵源上來講,他們本來就是一個國家。
  • 葡萄牙可以從西班牙獨立,為什麼加泰隆尼亞更強,卻不能獨立?
    在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有兩個重要的國家,分別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大航海時代,西、葡兩國都曾經稱霸一時,在非洲、美洲、亞洲收穫了大量的殖民地。菲利普二世 於是,菲利普二世將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合併,組成了伊比利亞聯盟,這是當時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
  • 西班牙為何不吞掉葡萄牙?16世紀就吞過了,但很快又被迫吐出來
    伊比利亞半島位於歐洲西南部,是歐洲三大半島之一,這個半島上有三個國家,分別是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其中安道爾是個很小很小的微型國家,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網絡上曾經有過熱議,就是西班牙為什麼不吞掉近在咫尺的、國力比自己弱小的鄰國葡萄牙,因為葡萄牙與西班牙相比,國土面積實在小太多了,國力也弱小得多。 其實在真實歷史上,西班牙確實吞掉過葡萄牙,把葡萄牙納入版圖,但是只持續了60年就又被迫吐出,隨後就再也沒有吞掉過。
  • 大國崛起外交戰略之葡萄牙西班牙篇
    歐洲海外新航線的開闢,葡萄牙帝國之所以能避實就虛,西班牙帝國不可避免登高跌重,無不與其密切相關。     雖然伊斯蘭世界的新生力量奧斯曼土耳其在環地中海文明圈的東端對基督教世界發動了新的攻勢並且大有斬獲,但在西端的伊比利亞半島,伊斯蘭世界卻遭受了重大挫折。
  • 西班牙:被穆斯林統治七個世紀,是如何徹底「去伊斯蘭化」的?
    從711年阿拉伯帝國徵服伊比利亞半島開始,到1492年西班牙完成收復失地運動結束,穆斯林政權統治了伊比利亞半島多達7個世紀之久,但目前兩個國家都是基督教國家。▲葡萄牙首都裡斯本的教堂半島除了南部的安達盧西亞地區保留了部分阿拉伯人的建築痕跡之外,在現代幾乎沒有留下其他伊斯蘭的痕跡。為什麼被伊斯蘭教統治了長達7個世紀的伊比利亞半島,現在卻鮮見伊斯蘭的痕跡呢?
  • 西班牙葡萄牙12日遊10388元
    原標題:西班牙葡萄牙12日遊10388元昨日2016歐洲杯決賽,葡萄牙在法蘭西大球場1-0擊敗東道主法國,歷史上首次奪冠。談起足球,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個國家絕對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個以一度無解的Tiki-Taka踢法連續三次主宰世界,一個孕育了當今足壇最具盛名的超級巨星C羅。如果你對西葡的認知只有足球,那你真應該去親自證實一番,因為這兩個古老的歐洲國度有相當多的內涵讓世人去探究。8月22日出發,本報旅遊俱樂部聯合眾信旅遊推出「情迷西葡12日遊」,僅需10688元/人,僅此一團超划算。
  • 巴西從葡萄牙獨立後,為什麼建立的是「巴西帝國」?
    ▲豐塞卡一、葡萄牙王室逃離本土自西班牙的哥倫布船隊到達美洲大陸之後,歐洲人就開始瓜分美洲大陸的狂潮。1807年10月,法國入侵伊比利亞半島,半島戰爭爆發。面對咄咄逼人的法國,西葡早已不是法國的對手。但拿破崙對兩國卻採取了不同的措施。
  • 美國吞併了加州,為何沒吞併下加利福尼亞半島?
    加州原是印第安人的土地,18世紀中期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墨西哥獨立後,成為墨西哥領土。當時的墨西哥基本繼承了西班牙的整個北美領地,國土面積約為四百萬平方公裡,也屬於一個領土大國,不過很可惜,墨西哥命不好。墨西哥人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上帝太遠,美國太近。墨西哥獨立時,正是美國瘋狂向西擴張的時代。
  • 「明日方舟」伊比利亞原型考究:我天主教又回來了,摩爾人(上)
    流量警告:內含大量圖文伊比利亞,地理位置上指伊比利亞半島,從縱向來看,伊比利亞的原型可能是統治過伊比利亞半島的各個王朝,比如早期的西哥特王朝,薩卡茲篇提到過的哈布斯堡王朝,繁榮的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帝國直率,熱情,愛好藝術是這片南歐土地上的固有風情;忠誠堅定的教宗擁護者(狂熱的拉特蘭廚),著名的宗教異端裁判所,也都指向了中世紀的西班牙王國。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元素,比如:為什麼伊比利亞會陷入封閉的狀態,甚至連神通廣大的羅德島都無法涉足?
  • 關於西班牙與葡萄牙,你們了解的還太少,內行人道出少人知的一面
    在西班牙的隔壁有一個大航海時期的霸主,位於歐洲大陸的最西端的它期待永續昔日輝煌,他們的詩人自信地寫下「陸止於此,海始於斯」,標榜著它是陸地的盡頭,也是海洋開始的地方。葡萄牙有撩撥心靈的法朵音樂使人震撼,還有吸引無數迷妹的國寶級球星C羅。以上這些都是兩個國家的經典元素,甚至成為它們的象徵,並且已經融入他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 伊比利亞猞猁從100隻到700隻,種群數量增長的背後經歷了什麼?
    伊比利亞猞猁原產於伊比利亞半島,位於歐洲南端,所以在有些地方也把它稱之為南歐猞猁,又因為其主要棲息地位於西班牙,所以也有西班牙猞猁之稱。在19世紀以前,伊比利亞猞猁幾乎佔據了整個伊比利亞半島,甚至一度延伸到法國南部,但是後來隨著人類世界的發展,道路橫穿了西班牙大部分鄉村,在曾經只屬於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上設置人工邊界,將猞猁的生活區域分隔開了,在隨後的1960-1990年間,伊比利亞猞猁的棲息地減少了80%,再往後至21世紀初期,整個伊比利亞猞猁的棲息地相較於歷史分布來說,減少了95%。
  • 旅行別去西班牙和葡萄牙!因為……去了你還會想再去呀!
    說起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個國家 西班牙&葡萄牙 相較於歐洲法意瑞,似乎更容易被人遺忘 但其實它們既有深厚底蘊,又不失熱情浪漫
  •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最佳旅行景點,各有各的美,你最想去哪裡?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最佳旅行景點,各有各的美,你最想去哪裡?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最佳旅行景點,各有各的美,你最想去哪裡?在計劃下一次歐洲度假時,很容易看出為什麼西班牙和葡萄牙可能爭奪你的注意力。伊比利亞鄰居擁有溫和的地中海氣候,歷史悠久的鵝卵石街道和赤土陶器屋頂,以及許多同樣的美食樂趣。(這兩個目的地都是無窮無盡的上鏡也沒有什麼壞處。)但也存在一些關鍵的差異。例如,西班牙的面積是葡萄牙的五倍,因此難以一次性看到它。儘管葡萄牙的基礎設施與其他歐洲國家的基礎設施相當,但其相對緩慢的發展使得該國與其他歐盟成員國相比具有討價還價的優勢。選擇哪個?
  • 2020寧夏省考常識積累:世界十大半島(下)
    今天,寧夏華圖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世界十大半島(下)」。   伊比利亞半島   伊比利亞半島,又稱庇里牛斯半島。位於歐洲西南角,東部,東南部臨地中海,西邊是大西洋,北臨比斯開灣。庇里牛斯山脈在半島東北部,庇里牛斯山脈為天然界線,與歐洲大陸連接。南部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相望。
  • 科技研發與人心束縛,西班牙的興衰,源於宗教裁判所
    我們來梳理一下西班牙這個「日不落」的興衰:在作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存在大約500年後,西班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接著經歷了西哥特人300年的統治。雖是統治者換了種族,但這期間,宗教信仰卻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天主教已經在半島紮根再之後,是長達七百餘年的伊斯蘭統治,但基督徒的反抗,從伊斯蘭統治初期就出現:公元722年,在阿斯圖裡亞斯地區的科瓦東加山打響了光復運動的第一役。在這場戰鬥中,基督教軍隊在領袖佩拉約的領導下戰勝了阿拉伯軍隊。歐洲其它國家的基督教徒也紛紛響應教皇的號召,到西班牙參加反阿聖戰。
  • 葡萄牙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對於中國有意義麼?還真有!
    翻開歐洲地圖,人們就會發現,西南兩面朝大西洋的葡萄牙,在東北兩面接壤的是,領土面積五倍半於它的西班牙,而坎塔布連山脈,和庇里牛斯山脈,又將葡萄牙和西班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與西歐腹地隔斷。  比如,大多數人的身高,趕不上歐洲人的平均水平,棕色的眼睛、黑色的捲髮、淺黑色的膚色, 更表明葡萄牙人,不像是純正的歐洲人的血統。  可是,葡萄牙畢竟是在伊比利亞半島,而伊比利亞半島畢竟在歐洲。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葡萄牙人,在其它歐洲人心目中,雖然被算作歐洲人,跟德國人,法國人核心公民,似乎待遇不一樣。
  • 西班牙帝國之殤!連綿不絕的戰爭毀掉了一個龐大的「日不落帝國」
    西班牙帝國的興起西班牙原先並不是一個統一國家,在15世紀中葉以前,歐洲邊陲的伊比利亞半島上分布有阿拉貢、卡斯蒂利亞等國家,後來阿拉貢王國的國王和卡斯蒂利亞王國的女王聯姻,才使得伊比利亞半島上的數個國家最終聯合起來,成為共主聯邦,形成了後世西班牙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