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8月24日訊 隨著普通話的推廣和普及,部分地方方言在一些市民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頻率見少,濟南話也是如此。尤其是城市裡的年輕一代,有些已經說不出正宗的濟南味兒,而他們的下一代,不少也只是能記住一些濟南味兒較重的詞彙。不過記者採訪中發現,雖然地方方言有了一絲「衰相」,但有些年輕人卻成了方言粉絲兒。在濟南,記者就採訪到了這麼幾位80後的濟南話發燒友。
從聽不懂「老師兒」 到推廣濟南話
小陳是濰坊安丘人,2008年到山財大念書。「還記得第一次拖著行李上公交車,車上的公交車司機和我說話,一開頭就說了聲『老師兒』,弄得我有點蒙。當時我還納悶,一身的學生裝,我哪裡像『老師』啊?」小陳說,後來她才弄明白,在濟南話裡,「老師兒」是個尊稱,而這就是她學到的第一句純正濟南話。「大學裡的第一個寒假,因為在濟南還沒新鮮夠,我回到濰坊老家後,為了顯擺,還見人就喊『老師兒』。」小陳笑言。
在濟南找到工作後,小陳開始學說濟南話。「在大學時就有些濟南本地人,他們偶爾就會教我兩句地道的濟南話,那時候就覺得濟南話裡有很多有意思的說法,比如『秫米』,形容人辦事不利索,不懂事,運氣不好啊。」因為平時工作要和很多濟南人打交道,小陳漸漸也能說上一段濟南話。平時工作閒暇,小陳也會和同事拉拉呱。「因為會說濟南話,我還享受過免票呢!」小陳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一段經歷。在濟南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千佛山早上對本地人免費開放。有一次小陳和濟南本地的一位朋友清晨去爬千佛山,被門口的工作人員攔下,讓她出示身份證。「我當時就來了兩句濟南話,我朋友就說,不是濟南人能會說正宗的濟南話嗎?工作人員聽我發音很『正』,就放我倆進去了。」
為了幫助更多外地人學說濟南話,小陳在貼吧裡註冊了一個帳號,專門把自己平時收集的濟南方言詞彙貼到網絡上。「這個工作我已經做了一年多,我還會繼續做下去的。」小陳說。
一口氣錄了十集濟南話視頻點擊量已達上萬次
家住按察司街附近的朱峰,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濟南人。在沒有微博、人人網等社交網站的2004年,還在山師念大學的朱峰,就開始藉助網絡的力量傳播濟南話了。「那時候大家都喜歡逛論壇,錄音剛興起,網上很流行一首濟南話版的《簡單愛》。我覺得挺好玩,就把當時流行的另一首歌《大學生自習室》用濟南話唱了出來,沒想到一下子就火了。」朱峰迴憶說,因為大受歡迎,每到下午,校園廣播都在放他用濟南話唱的這首歌。
畢業之後,朱峰在某培訓機構做英語老師。一次上課時,他為了向學生證明「未必出國才能學好外語」,他舉例說「只要找到濟南話與普通話音調轉換的規律,濟南話可以速成。普通話的一聲和三聲互換,二聲讀成四聲,就是濟南話。」學生們試了試,都覺得很好玩,朱峰也深覺有趣,於是開始在閒暇時琢磨,寫課件,做PPT,打算很認真地做個濟南話的視頻解說。「去年年三十前10天開始錄,一發到網上就得到了網友們的鼓勵,我也很興奮,當晚就錄了第二集。之後一天一期,年三十的最後一期我還弄了個『年關大考』,配了套『濟南話四六級試題』,挺像那麼回兒事的。」朱峰說。就這樣,每期時長約20分鐘的《新概念濟南話》作為免費資源在網絡上廣為傳播,視頻點擊量早已過萬。被大量轉載的同時,有網友評論說:「牛人啊!太強悍了,居然把濟南話都總結成一體系了。一講一講聽下來,還真挺有收穫。」「現在濟南最火的是什麼?徵召濟南話發音人的『好鄉音』 啊,學生們知道我是『老濟南』,都霍霍著讓我報名。我一想,生在濟南,長在濟南,濟南話對我來說不僅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為了表達對它的感情吧,我就報了名。」朱峰說。
把鄉音穿在身上濟南話是「唯一原生態的美」
木影來自濟南南部山區,06年山大畢業後,他一直在廣告公司做創意工作。在他辦公桌旁的牆壁上掛著一串相框,裡面都是家裡人的照片和山區的風景。「方言的本質是母語,就是媽媽的話。濟南話其實是所有濟南人的搖籃曲。」提起濟南話,木影說,「濟南話能讓濟南人聽著它睡得更香,吃得更多,說濟南話就會覺得自己更有存在感。」
平時工作中與同事、客戶交流,木影都使用普通話,但在其他時間,,木影都選擇濟南話。「身邊說濟南話的人越來越少,我卻堅持說濟南話,因為我覺得保護濟南話,其實就是在捍衛濟南精神,包容、低調、沉著、樸素、含蓄的濟南精神。」
但隨著濟南近年來的快速變遷,木影發覺許多陪伴自己長大的「老濟南」的東西都已不再,於是創作了一個名為《留住濟南》 的公益廣告,比如「在大明湖遊泳捉魚的時光,已再也不復回了。」「作為濟南人,留住濟南是一種擔當。」木影把諸如「耍泥腿」「皮精神」的濟南方言詞印在了白T恤上,穿在身上。「我聽老濟南說,這個詞也是有來由的。過去北園種藕,濟南人在藕田裡勞作時泥巴都沾到了腿上,他們也不擦就吃飯去,表現出一種率直和本性。」除了「耍泥腿」,木影還印了「皮精神」。木影說,一次和廣東的公司合作,對方不懂這個詞的意思,但覺得很「霸氣」,一次就從他這兒定了十多件。「小時候天天聽爸媽訓我『皮精神』,他們天天說,很有感情。」
木影說:「保護濟南話不是空談,而要真的做點什麼才行。」(山東商報見習記者 劉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