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以來,暴雨連續「襲擊」濟南,為泉群「解渴」,濟南多個泉群水位連續攀升,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水位也逐日上升,8月10日,終於爬升到28米。3股泉水不斷噴湧,「水湧若輪」美景呼之欲出。 孫婷婷 攝
7月31日以來,暴雨連續「襲擊」濟南,為泉群「解渴」,濟南多個泉群水位連續攀升,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水位也逐日上升,8月10日,終於爬升到28米。3股泉水不斷噴湧,「水湧若輪」美景呼之欲出。 孫婷婷 攝
中新網8月16日電 (孫婷婷)「三股水」奮力上湧,形成水輪,趵突泉的持續噴湧,幾成為濟南這座北方城市的千百年來獨特的標誌。趁著八月帶來的連續幾場雨水,中新網記者周末走近這三股被人稱為「鬧市靈泉」的「天下第一泉」。
記者在查閱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時發現,半個多世紀之前,曾在濟南定居的這位作家,對趵突泉其實沒有什麼好印象。
在老舍筆下,趵突泉所在的公園幾乎成了集市:趵突泉公園的南門外,竟然有賣大碗面和肉包子的棚子,接連不斷的地攤賣著東洋玩具,北岸上是一座神殿,南西東三面是唱鼓書的茶棚,梨花大鼓聽起來像是產科醫院的病室……
幾十年過去了,在老舍當年曾經駐足過的地方,記者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風景。經當地政府重新擴建過的一座5A級景區,清澈的泉水邊,不見了那些喧鬧的商販,出現的是一些廣場文化活動,票友唱戲,大媽賣茶,畫家辦展,遊人如織。在今天這個普通的周末,三股神奇的湧泉,立於池中的御筆石碑,還在吸引著成千上萬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到門口情願從口袋掏出40塊錢購票進去看上一眼。
可持續乾旱的天氣,今年卻給享有「第一泉」美譽的趵突泉帶來了持續半年的噩夢:先是地下水位連續89天跌破橙色警戒線,接著又是連續55天失守紅色警戒線,趵突泉幾近「停噴」,當地報紙甚至發照片說,記者見到平日歡遊泉水之中的錦鯉已經露出半個脊背,在泥巴中相濡以沫……
常年的噴湧,趵突泉似乎也累了。在20世紀90年代末,趵突泉開始出現季節性停噴,2001年更是創下了停噴890天的歷史紀錄。
濟南人急了!「假如泉水斷流,濟南還能叫泉城嗎?」
濟南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保泉辦」,在採取了加大地下水保護和放水保泉等措施後,自2003年9月份開始,趵突泉基本恢復了四季泉水不斷的景象。而從2014年12月開始,趵突泉水位又開始了新一輪下跌。而水位的每次下降,濟南市民心中的弦就會猛地繃緊一次。
「都不敢聽到『停噴』這個字眼,感覺就好像是多年的好友,突然之間要失去聯繫,而且還是在知情的情況下,卻無能為力做點什麼。」年近70歲的濟南市民王世寬,小時候在父親的帶領下到泉池旁玩耍,趵突泉周圍也不再是原來的模樣。「那個時候花費2分錢買一張門票,說不上來的感情,現在年齡大了,帶著孫子到這裡坐一坐,看一看。」
生活在濟南,市民生活細節多少都會與「泉」「水」兩個字聯繫在一起。在泉城,許多街道的名稱含有「泉」或者「水」字;記者的許多同學、夥伴中,名字中也常常包含著「泉」、「水」。在名泉雲集的濟南護城河,住在周圍的市民,每天都在傍晚趁著散步,帶著水桶,走到泉邊,用繫著繩子的水桶,從泉眼灌滿泉水,然後捆綁在自行車上帶回家煮飯、泡茶。記者還會碰到幾個跨越大半個城市,趕到泉邊接水的濟南人。
以前,記者總覺奇怪,作為經濟發達的山東省省會城市濟南,都已「榮獲」網友評選的中國十大「堵城」前五名,可想不通為什麼地鐵建設卻一直沒有動靜。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這一切,都是為了保護作為濟南城市靈魂的泉水的泉脈,防止因為地鐵施工挖斷了濟南的泉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