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王,作為老濟南民間玩具,曾一度消失在濟南人的視野中,一個叫楊峰的濟南人,賦予了它新的生命,將濟南特色與兔子王完美結合,也讓這門被人遺忘的技藝得以傳承下去。
據了解,兔神泥塑盛行於中國北方地區,以北京、濟南為主,天津及山東膠東地區也有出現過。老舍先生曾在《四世同堂》中提到,「彩色泥塑兔子,在北京、濟南非常流行。」的確,在北京「兔爺兒」的名字大家耳熟能詳,指的便是兔神。而在咱們濟南,人們則稱兔神為「兔子王」。(攝影/王平)
裝模。
起模。
修邊。
等待上色的「兔子王」。
精心繪製每一件作品。
「精雕細刻」,一絲不苟。
楊峰的工作室。
工作室的博物架上擺滿了「泉城兔子王」的作品。
年輕的女孩大多還是喜歡時尚的「兔寶寶」。
設計製作具有泉城特色的濟南名泉系列作品,這是「黑虎泉」兔子王。
活潑可愛的「兔寶寶」。
這是特意為女兒製作了一個3釐米高的「微型」小兔子,十分可愛。
參加16年山東省第六屆文化產業博覽會,他的作品受到青睞和好評。
17年10月「非遺」走進山師附小,同學們對兔子王非常感興趣。
楊峰的作品「大兔王」上了掛曆的封面。
參加省非遺保護中心舉辦的山東非遺傳習大課堂活動,為小朋友上課。
利用電教設備給小朋友上課,圖文並茂,簡單易學。
耐心的教小朋友彩繪。
小朋友展示自己繪製的「兔寶寶」。
「泉城兔子王」部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