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東部生態環境改善 數百隻野生黑熊重返家園

2021-01-12 搜狐網
遼寧東部生態環境改善 數百隻野生黑熊重返家園
NEWS.SOHU.COM  2003年10月02日14:47  新華網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新華網瀋陽10月2日電 (記者 任鵬飛)近幾年的封山育林使遼寧東部山區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一度銷聲匿跡的黑熊重返家園。目前,僅遼寧省寬甸滿族自治縣的黑熊就由90年代後期的30多隻恢復性地增長到100多隻。

  遼東山區森林資源豐富,野生動植物眾多。前些年亂砍濫伐使山上林木銳減,黑熊相繼逃離。最近3年來,遼寧東部山區大面積封山育林,生態環境大大改善,七八年來很難見到的的黑熊、金雕等動物重新出現。現在,一隻只大黑熊偷偷溜下山來偷食吃的情況已經不再新鮮。在深山老林中才能見到的黑熊,也時常「造訪」農家。據專家估計,在遼東山區活動的黑熊約有數百隻。(完)(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數百隻罕見黑熊棕熊現身遼寧林區
    數百隻罕見黑熊棕熊現身遼寧林區 作者:李那 2018-09-20 10:10   來源:遼瀋晚報
  • 「北方林改第一省」遼寧重現數百野生黑熊
    「北方林改第一省」遼寧重現數百野生黑熊  「山還是那座山,可那是我的山;林不再沒人管,我是永久的護林員。」盛夏時節,這句林改後的順口溜,在遼寧廣為流傳,道出了集體林權改革後廣大林農的心聲。  遼寧省林業廳新聞發言人王海濤說,遼寧有集體所有制林地8900多萬畝,佔林業總用地面積的86%。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林區群眾對護林、防火、防蟲漠不關心,局部地區亂砍濫伐林木、亂徵濫佔林地現象屢禁不止,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林業資源保護的社會成本逐年加大。  為此,遼寧省決定2005年3月起,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八個月後改革在全省推開。
  • 【環保督察進行時】生態宜居 | 天津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野生鳥類已達452種
    本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日益成為適宜鳥類棲息家園。從本月開始,本市迎來候鳥遷徙季。近日,在北大港溼地巡護的工作人員觀測到,已有一些東方白鸛來到溼地。工作人員介紹,去年在北大港溼地越冬未走的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灰鶴,多達1000餘只,雁類等也達到3萬餘只。  這些日子,在本市另一個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七裏海溼地核心區各項生態修復工程相繼完工,通過調蓄水源,寧河區青龍灣故道、津唐運河等主幹河道的水陸續匯入七裏海。
  • 丹東山區發現野生黑熊 體重或超200公斤
    拍到野生黑熊啦!!據專業人員目測,這頭黑熊體重可能超過200公斤。視頻來源:丹東市林業和草原局保護區裡神秘感十足遼寧白石砬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野生黑熊、有野豬等野生動物,一直是丹東市民引以為豪的話題。保護區豐富多彩的森林生態系統孕育了複雜的動植物資源,並為野生動植物棲息繁衍提供了保證。
  • 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天津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性改善
    尤其是優化生態環境方面,實施最嚴格的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十三五」期間,天津市深入踐行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推進生態治理恢復,強化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改善優化野生動物的生存棲息自然環境,使天津市的野生動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
  • 遼寧這個地方飛來數百隻天鵝
    10月27日,數百隻天鵝飛臨遼寧朝陽白石溼地,朝陽市野保工作人員稱,近年來,棲息朝陽的天鵝逐年增多,2018年達到6000隻以上,今年天鵝遷徙朝陽比往年提前10天左右。
  • 重慶渝北:生態環境改善 野生獼猴聚集
    這是8月11日拍攝的溫塘河岸邊的野生獼猴。 近年來,位於重慶市渝北區統景鎮的溫塘河兩岸植被不斷優化,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吸引越來越多的野生獼猴聚集於此。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這是8月11日拍攝的溫塘河岸邊的野生獼猴。 近年來,位於重慶市渝北區統景鎮的溫塘河兩岸植被不斷優化,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吸引越來越多的野生獼猴聚集於此。
  • 新疆塔裡木墾區生態環境改善 成野生鳥類棲息樂園
    六隻赤頸鴨現身職工門前小塊地,時而翻飛鳴叫,時而遊弋戲水。 楊邦力 攝(資料圖) 楊邦力 攝4月18日,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三十一團職工門前的小塊地裡,六隻赤頸鴨時而翻飛鳴叫,時而遊弋戲水。據介紹,由於當地生態環境逐漸改善,以前在人們視線中消失的野鴨、白鷺、天鵝、鷹等野生鳥類也逐漸多了起來,該團境內的溼地逐漸成為野生鳥類的棲息樂園,構成一幅人與自然、人與鳥類和諧相處的美麗畫面。
  • 建平生態環境改善引得「貴客」來
    它們時而閒庭信步,時而翱翔天際,時而埋頭覓食,構成了一幅幅和諧的生態美景圖。當前,正值候鳥遷徙的季節,在風光旖旎的森林、稻田、灘涂、生態公園,都會出現諸如蒼鷺、侏鸕鷀等許多不同類型的鳥類,這些鳥類選擇在這裡棲息、覓食,見證了我縣良好的生態環境。據悉,蒼鷺、侏鸕鷀這些鳥類對棲息地的大氣、水質等環境因素非常敏感。正是由於它們對環境地要求高,所以這些鳥類也成為衡量環境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 且末縣生態環境改善 引數千野鴨棲息
    央廣網且末3月8日消息(通訊員 蔣玲 古麗加乃提·加帕爾)近年來,且末縣下大力氣改善生態環境,不斷營造生態環境保護人人有責的氛圍,讓美麗的家園變得越來越好。3月5日,在阿克提坎墩鄉梧桐灣景區,記者看到清澈的湖水吸引了上千隻野鴨在此繁殖棲息。
  • 臺灣黑熊等 6 種珍稀動物躍上黃銅書籤,以喚起生態環境關懷
    插畫家葉思佑設計了一系列黃銅書籤,讓臺灣黑熊、狐蝠、穿山甲、百步蛇、雄鷹和環頸雉六種山林生態系裡不可或缺的角色躍上作品,她把動物的特徵細膩的描繪出來,並使用鮮豔的配色,展現低調又高雅的風格。這是來自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東部野生動物醫院的回饋項目,希望藉此讓大眾更加關注野生動物救援的重要議題。
  • 烏蘭諾爾溼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鳥類「住客」越來越多
    近年來,隨著呼倫湖綜合治理工作的開展,烏蘭諾爾溼地生態環境改善明顯,溼地內多樣化的植物種類和魚類為遷徙的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烏蘭諾爾溼地腹地內,蘆葦隨風搖擺,水面微波蕩漾,數百隻不同種類的鳥兒展翅飛翔、翩翩起舞。它們時而優雅地在水草間散步,時而在水中嬉戲,怡然自得。
  • 天津優化生態環境效果顯現 野生動物種類數量大幅增加
    人民網天津11月18日電 (崔新耀)今天上午,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天津市規劃資源局黨委委員、一級巡視員路紅就天津市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情況進行介紹。據介紹,「十三五」期間,天津市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推進生態治理恢復,強化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改善優化野生動物的生存棲息自然環境,使天津市的野生動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
  • 鹽池灣溼地生態持續改善 野生動物棲息環境明顯恢復
    2017年,祁連山國家公園掛牌成立,將甘肅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境內的鹽池灣136.41萬公頃的區域納入自然保護區,經過幾年不懈努力,鹽池灣黨河溼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過程完整性得到維護,生態系統功能得到提升。
  • 重慶渝北:生態環境改善 野生獼猴聚集「組圖」
    這是8月11日拍攝的溫塘河岸邊的野生獼猴。 近年來,位於重慶市渝北區統景鎮的溫塘河兩岸植被不斷優化,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吸引越來越多的野生獼猴聚集於此。
  • 「絕跡」飛狐現身古藺 專家:與生態環境改善密不可分
    原標題:「絕跡」飛狐現身古藺 專家:與生態環境改善密不可分   生態環境變好 「絕跡」動物復出   桂花鎮政府和林業站工作人員趕到後確認,這隻小傢伙正是國家「三有」保護野生動物「中華鼯鼠」,在民間被稱做「飛貓」「飛狐」。
  • 甘肅鹽池灣溼地生態持續改善 野生動物棲息環境明顯恢復
    2017年,祁連山(600720,股吧)國家公園掛牌成立,將甘肅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境內的鹽池灣136.41萬公頃的區域納入自然保護區,經過幾年不懈努力,鹽池灣黨河溼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過程完整性得到維護,生態系統功能得到提升。
  • 東部袋鼬絕跡半世紀後將重返澳大利亞大陸
    新華社坎培拉3月7日電(記者徐海靜)澳大利亞是有袋類動物的老家,其中一種東部袋鼬已經在澳大利亞大陸絕跡50多年,野生東部袋鼬只能在塔斯馬尼亞島上找到。不過,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科學家的幫助下,這種小動物很快會重返大陸。
  • 修復「生態傷疤」,礦坑宕口「變身」動物家園
    通訊員 苗建鵬 南報融媒體記者 董家訓攝斑馬、長頸鹿悠閒踱步,鵜鶘、天鵝遊來遊去……在位於六合的金牛湖野生動物王國,來自世界各地的300餘種萬餘只野生動物「樂活」其中,成為遊客打卡地新寵。多年前,這裡卻是另一番景象:山上林木稀少,山頂光禿禿一片;礦坑深淺不一,宕口峭壁如斧削刀劈,碎石塊散落其間……近年來,六合推動廢棄礦山治理,修復「生態傷疤」。荒山披綠,礦坑宕口「變身」動物家園,生態紅利持續釋放,引領當地百姓致富奔小康。
  • 中蒙邊境數百隻野生黃羊遷徙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月1日,內蒙古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二連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在中蒙邊境線上執勤時,發現大批野生黃羊遷徙、覓食。監控畫面中,清晰看到中蒙邊境草原上,數百隻野生黃羊成群活動,野生黃羊時而在灌草叢中低頭覓食,時而結伴奔跑,成為冬日裡一道亮麗風景。二連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 楊棟軍:發現大量野生黃羊從國門方向入境,數量大約有幾百隻,通過視頻監控系統密切關注野生黃羊群動向,並加大重點區域巡邏力度,確保野生黃羊在我國境內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