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之前曾簡短的列過叉角鍬屬所有的物種,也曾介紹過國產叉角鍬屬品種,今天我們來看看叉角鍬屬中體型最大的兩個品種:巨顎叉角鍬和犀牛叉角鍬。
這兩個「龐然大物」的極限個體在110mm上下,非常霸氣!外觀上有相似之處,都擁有暴躁的脾氣,任何敢於挑戰它們的昆蟲都將受到暴擊。
一起來瞧一瞧吧!
巨顎叉角鍬(Hexarthrius mandibularis)
叉角鍬屬體型最大的品種,主要分布於印尼(蘇門答臘島、婆羅洲南部)和馬來西亞(沙巴)的熱帶雨林,是叉角鍬屬中體型最大的品種,成蟲為夜行性昆蟲,但白天也會出來活動,野外以吸食樹汁為主。
巨顎叉角鍬雄蟲大顎巨大而修長極具震懾力,從基部到端部布滿鋸齒狀小內齒,顎中央為一對大內齒。頭部如波浪般起伏的頭角,加上修流線長的體形,整體身型極具美感,深深迷倒一波蟲友。
巨顎叉角鍬兩個亞種
1、原名亞種(H.mandibularis mandibularis):分布於婆羅洲,最大體長紀錄為112mm(飼育紀錄107.7mm,2017年),大內齒位置更靠近基部,體表為紅色個體略多。



2、蘇門答臘亞種(H.mandibularis sumatranus):叉角屬中體型最大的物種,紀錄體長超過原名亞種,野生紀錄達118mm(飼育紀錄111.6mm,2007年),主要分布於蘇門答臘島,其大顎上的大內齒相對更靠近端部,頭盾中央部分突起較弱。


犀牛叉角鍬(Hexarthrius rhinoceros )
叉角鍬屬第二大品種,最大體長可達108.8mm(人工飼育紀錄103mm),其外觀和巨顎叉角相似,但犀牛叉角鍬大顎短而彎曲、頭部前端中央突起,整體牙型較修長,大顎基齒偏小,體色呈黑至深褐色。性情兇暴,對移動物體或光源會攻擊。
犀牛叉角鍬四個亞種
1、原名亞種(H.rhinoceros rhinoceros):分布於爪哇島,體型最小的亞種,大顎短且下彎幅度大,端部則呈鉤狀彎曲,頭盾形狀較大突起,形狀有別於其他亞種。

2、蘇門答臘亞種(H.rhinoceros chaudoiri):原為獨立物種,後降級成亞種,主要分布於蘇門答臘島,野生個體紀錄達108.8mm,飼育紀錄為103mm(2012年),是體型最大的亞種。
蘇門答臘亞種大顎存在兩種牙型,一種大顎細長呈弓狀彎曲,另一種則彎曲幅度小,幾乎呈直線狀;頭盾發達,頭部為倒三角形狀,頂部有瘤狀隆起。雌蟲鞘翅後半部則較為寬闊。


3、巴蓋島亞種(H.rhinoceros sadaoi):分布於印尼巴蓋島(屬明打威群島) 地區,雄蟲野生個體紀錄達98.1mm,相比原名亞種大顎更長(頭部也更長),內彎幅度更大呈弓狀彎曲。
4、漢斯亞種(H.rhinoceros hansi):2005年新確定的亞種,同樣也是分布於蘇門答臘島,但其大顎較直,但相同產地也有少量大顎彎曲的個體。
四個亞種之間可以通過牙型和頭盾進行有效區分。蘇門答臘島亞種頭盾發達,頭部呈倒三角形狀,巴蓋島亞種相比原名亞種大顎長,內彎幅度更大呈弓狀彎曲。
後記:目前國內市場上有一定量的巨顎叉角鍬流通,另由於叉角鍬比較兇暴,人工繁殖時需要防止公蟲爆母。
以上如有錯誤還望各位蟲友指正,感謝閱讀!
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