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化啦!黑鬼豔鍬繁殖飼育實錄和小經驗分享

2021-01-09 羅氏蟲社

前言:7月底的時候,我們曾經上過一篇黑鬼豔鍬和黃邊鬼豔鍬繁殖的文章,今天我們來篇相關後續內容。

18年蟲季時我們繁殖了一波赫鬼豔幼蟲,這批幼蟲當時出了一半,剩下的留著自己盤了,本周這批幼蟲迎來了第一隻羽化的成蟲。乘著這個機會,我們今天就來單獨說說黑鬼豔鍬的幼蟲飼育。

黑鬼豔鍬繁殖:

黑鬼豔鍬繁殖簡單,直接廢土法則,用廢土或者幼蟲的粑粑(捏碎)就可以布置產房了,詳細方法可以點擊這裡查閱。國內主流鬼豔屬品種 黃邊鬼豔鍬和黑鬼豔鍬繁殖實錄

黑鬼豔鍬幼蟲飼育:

現狀:這批幼蟲使用的是高腐發酵木屑,18年8月份孵化幼蟲,目前已有1隻羽化(母蟲),另有6隻化蛹做土蛋,剩下的部分則是前蛹期或者是L3階段。從時間上來判斷,這波已化蛹的黑鬼豔鍬幼蟲期基本都在9~12個月,應該多為母蟲(公蟲幼蟲期更長)。

9.18 羽化完成時拍攝

幼蟲飼育經驗:通常幼蟲會先待在一個地方吃發酵木屑,然後再慢慢擴大,所以一般我們從外表觀察不到幼蟲食痕。這時千萬不要手賤多看,幼蟲很忌諱打擾。

L1-L2期間換土,可以先布置好新環境,然後把原先吃的木屑整盒完整的倒進新環境中;到L3時則可以使用填土法,不斷增加新土進去。我們在L3時更換為2L容器並加了土,之後部分幼蟲一杯到底了,部分加過一次土。

幼蟲期間最好不要更換食材,一種木屑吃到大。

已羽化母蟲時間點:

18年08月30日:發現時已L1;

18年10月31日:觀察幼蟲時發現已經L2,實際轉齡時間應該更早;

19年04月25日:準備給幼蟲填土時發現早已轉L3,隨即換容器並加土;

19年08月下旬:手賤,從飼養盒中隨手亂掏,挖出了土蛋,並判斷已經化蛹;

19年09月17日:從土蛋開口中觀察到開始羽化,初看體長能達50mm+;

基本羽化完成的黑鬼豔鍬母蟲

關於幼蟲土蛋 :

和其他鍬甲不同,鬼豔鍬屬的品種化蛹和羽化都在土蛋中完成,因此前蛹期會做土蛋。

挖出來的黑鬼豔鍬土蛋

幼蟲做土蛋有時會貼著容器壁做,你可以觀察到它,但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太久,一隻勤快的幼蟲後期會把土蛋做完整,靠容器壁缺失的那部分它會補全;當然也不排除有少數懶漢,就糊一層薄薄的屎在上面,如果拿手電照射,你能看清土蛋中的幼蟲。

貼著容器壁做土蛋的懶漢黑鬼豔鍬幼蟲

如何判斷幼蟲化蛹:

黑鬼豔鍬幼蟲一旦做完土蛋,我們從外面無法直接判斷其是否已化蛹或者羽化。那麼如何來判斷幼蟲化蛹了呢?

操作方式:從飼養盒中挖出土蛋,然後把土蛋拿起放在耳邊輕微搖一下,如果聽到的是上下晃動的聲音那大概就是化蛹了;如果裡面有搖晃,那有可能還處於前蛹狀態。

手太賤,土蛋一分為二了
即將化蛹的幼蟲

關於土蛋開窗:

如果你想要更好地觀察幼蟲羽化,那麼就只能「開蛋」了,和蛹室開天窗屬於同一性質。但是,開蛋要講基本法則,切忌亂開!

具體方式:輕微搖土蛋,同時傾聽土蛋裡哪頭聲音較響,通常響的一面就是蛹頭部位置,也就是開口的位置。

已開小天窗的土蛋

注意事項:開蛋最好是土蛋做完半個多月後;開蛋時別太用力,用小型刀片來刮土。

通過天窗觀察羽化中的黑鬼豔鍬
完成羽化爬出蛹室的黑鬼豔鍬母蟲

後記:以上均為個人經驗,希望對想飼養鬼豔鍬幼蟲的蟲友有所幫助。黑鬼豔鍬算是鬼豔鍬屬中繁殖飼育最簡單的品種,非常適合新手入門,但鬼豔鍬幼蟲期較長,需要一定的耐心。 

以上如有錯誤之處還望各位蟲友指正,感謝閱讀!

註:歡迎轉載,標明出處即可!

End

相關焦點

  • 初探中小型深山鍬繁殖 派瑞深山鍬原來這樣產卵
    派瑞深山鍬公蟲在天目山我們路撿了幾隻派瑞深山鍬母蟲,而此前我們並無繁殖過中小型深山鍬,為了能詳細了解此類深山鍬的繁殖方式,今年採集的派瑞深山鍬給了我們試手的機會。派瑞深山鍬母蟲由於野外的母蟲基本都已配過,回蟲社之後,就直接挑選了一隻強壯的大母蟲下產了。前些天我們開產了,今天就來分享下繁殖和開產的情況。
  • 日本Bekuwa年度鍬甲飼育紀錄-叉角鍬和鹿角鍬屬
    前言:這周我們來一起看看叉角鍬和鹿角鍬這兩個較為相近屬的Bekuwa飼育紀錄吧!維氏六節鍬桂北亞種(又稱紅背六節鍬)Bekuwa2018年度叉角鍬/六節鍬飼育紀錄(點小圖看大圖)Bekuwa2018年度叉角鍬飼育紀錄Bekuwa2018年度鹿角鍬飼育紀錄(點小圖看大圖)
  • 擁有華麗大顎的臺灣特有種 高砂鋸鍬繁殖分享
    高砂鋸鍬雄蟲體長約25~62mm(Bekuwa飼育紀錄為59.1mm),雌蟲約24~30mm,體色棕褐至黑褐。高砂鋸鍬拉丁學名:Prosopocoilus motschulskyi高砂鋸鍬大型雄蟲大顎粗壯而下彎,顎上(多位前半部)有兩枚間隔較大的大內齒,小齒突相對較少,中小型個體大顎下彎較平緩,牙型上通常僅有中齒和基齒型。
  • 羅氏蟲社年終回顧,全年兜鍬新種、飼育紀錄、科普知識一文掌控
    1、兜鍬新種動態過去一年國內至少發表了8個鍬甲新種,範圍包括了深山鍬、刀鍬、鬼鍬、擬深山、狍鍬、阿鍬等鍬甲屬,尤其是狍鍬和阿鍬這兩個稀有種也有新發現:朱創狍鍬和增華阿鍬。、兜蟲和花金龜的知識,比如成系統的包括琉璃鍬、白兜、國產犀金龜等,包括對姬兜屬也做了基本的介紹。
  • 手把手教你鍬甲繁殖系列之金牛扁鍬 爆產容易但你得過這一關!
    前言:上周我們分享了所羅門大頭細身赤鍬的繁殖,今天我們接著再來分享一篇扁鍬屬成員:金牛扁鍬(菲律賓亞種)的繁殖記錄。和上次一樣,我們先總的介紹下金牛扁鍬家族的整體知識,讓大家對這一物種有個較為全面的了解。
  • 阿卡巴歐洲深山鍬形蟲飼育法
    【換木屑次數】約4~5次左右(木屑劣化等情況例外)【溫度管理】18~20℃左右【卵到羽化所需的時間】合計12個月~20個月左右※♂和♀會存在差異♀會在一年內羽化而♂則會更久。      幼蟲飼育過程中,除了溫度管理之外都比較容易。我認為歐洲深山鍬形蟲飼養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管理溫度。
  • 羅氏蟲社知識分享系列之 教你認識冷門的日本圓翅鍬
    圓翅鍬在國內算是比較冷門的品種,雖然國內圓翅的品種不少,但由於圓翅鍬人工飼育困難,成蟲壽命又短,幼蟲期又長,多數蟲友並不喜歡。不過,今天我們還是想來介紹下圓翅鍬,基礎的知識我們還是應該了解下的,今天先來聊聊日本圓翅鍬!後續我們再來聊聊國內的圓翅鍬。
  • 日本Bekuwa鋸鍬屬年度飼育紀錄 合計109個鋸鍬看看你玩過幾種?
    前言:大家好,這期Bekuwa飼育紀錄我們整理了鋸鍬屬,也是涉及物種最多的一個屬,整個飼育紀錄表包括亞種總計109個,其中另有兩種為前鍬屬和一種為鉗鍬屬。鋸鍬屬新的Bekuwa飼育紀錄整體並無多大變化,僅有少數幾個種產生了新的飼育紀錄,主要為兩點赤鋸鍬藏東南亞種、陶彩鋸鍬蘇拉維西亞種,前者新紀錄為63.0mm,後者為61.3mm。
  • Bekuwa2020年度鍬甲飼育紀錄出爐 巴拉望巨扁鍬達到115.3mm
    前言:11月日本專業昆蟲期刊雜誌むし社放出了Bekuwa2020年度的鍬甲飼育紀錄,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10月。由於今年初的時候我們已經完整翻譯過各屬的詳細飼育紀錄,因此本文暫不做全面翻譯,僅挑各屬在2020年取得突破的新飼育紀錄。
  • 所羅門大頭細身赤鍬繁殖分享 真是佛系好生!
    前言:貌似好久沒出過鍬甲繁殖的分享文章了,今天我們就來篇所羅門大頭細身赤鍬的吧!按慣例咱們還是先來介紹下所羅門大頭細身赤鍬的基礎知識,有助於新蟲友們更全面地掌握相關信息。A亞種(C.speciosus anepsius):分布於索羅門群島的馬萊塔島(Malaita)、馬基拉島等地區,野生紀錄約59mm(飼育紀錄64.2mm),也就是蟲友們俗稱的M島個體。雄蟲大顎彎曲厚實粗壯,基部下方有2個朝下突起的內齒,端部上另有兩個大內齒,擁有如螃蟹鍬高聳的頭簷,整個鞘翅有較強的金屬光澤。
  • 所羅門大頭細身赤鍬繁殖分享 真是佛系好生
    前言:貌似好久沒出過鍬甲繁殖的分享文章了,今天我們就來篇所羅門大頭細身赤鍬的吧!A亞種(C.speciosus anepsius):分布於索羅門群島的馬萊塔島(Malaita)、馬基拉島等地區,野生紀錄約59mm(飼育紀錄64.2mm),也就是蟲友們俗稱的M島個體。雄蟲大顎彎曲厚實粗壯,基部下方有2個朝下突起的內齒,端部上另有兩個大內齒,擁有如螃蟹鍬高聳的頭簷,整個鞘翅有較強的金屬光澤。
  • 來自熱帶雨林的狂暴鬥士 巨顎叉角鍬和犀牛叉角鍬
    前言:之前曾簡短的列過叉角鍬屬所有的物種,也曾介紹過國產叉角鍬屬品種,今天我們來看看叉角鍬屬中體型最大的兩個品種:巨顎叉角鍬和犀牛叉角鍬。這兩個「龐然大物」的極限個體在110mm上下,非常霸氣!外觀上有相似之處,都擁有暴躁的脾氣,任何敢於挑戰它們的昆蟲都將受到暴擊。
  • 猶太深山鍬形蟲飼養紀錄
    看到今年國內喜歡深山的蟲友越來越多,於是打算重新整理一下之前的飼養紀錄並且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在分享紀錄之前,先帶大家認識一下歐洲深山鍬形蟲(Lucanus cervus)主要的三個亞種觸角為四瓣,內齒比例和牙型在三個亞種中最為粗壯。本文主角猶太深山(Lucanus cervus judaicus)是三個亞種中體型最大者,飼育最大個體紀錄為104.8mm 主要產地為敘利亞,土耳其似乎也有分布。觸角為四瓣,第一齒突分叉與LCC相比較小且尖銳。 由於觸角的瓣數一樣,所以如果是同為特徵不明顯的小個體,沒有經驗的新人容易混淆,希望有蟲友能在下面的留言中補充更加具體區分方法。
  • 頭頂鹿角身披黃金鎧甲的鍬甲 羅氏蟲社知識分享之鹿角鍬下篇
    ),鞘翅一般為黑色,廣東、海南存在鞘翅帶有少量紅斑的個體,廣西大瑤山種群的鞘翅和大顎形狀處於紅腿鹿角鍬到越南黃金鹿角鍬的過渡狀態。紅腿鹿角鍬繁殖需要中軟產木,產木全埋,雌蟲有將產卵木咬爛產卵的習性,幼蟲常溫飼育即可。Bekuwa飼育紀錄60.2mm,野外個體紀錄55.0mm。
  • 甲蟲飼育筆記|西瓜皮長臂金龜~
    讓大家永遠記得那顆水藍色星球上曾經有這麼多美麗奇妙的物種我們會用簡短的文字和圖片分享每天的大致飼育情況和大家一起見證這精彩的物種徵程那麼今天我們在幹嘛呢?繁殖溫度:22~26℃成蟲飼育:18~28℃幼蟲飼育:15~30℃
  • 羅氏蟲社資訊分享 2018年Bekuwa兜蟲飼育世界紀錄
    前言:很多蟲友一定知道日本專業的甲蟲類雜誌Bekuwa,我們現在提到的一些兜鍬飼育紀錄均來自這本雜誌的統計和認定,每年刊發的秋季號及冬季號會更新相關紀錄。 近期羅氏蟲社在收集整理資料時,查到了Bekuwa關於兜蟲飼育(部分品種)的最大個體紀錄統計(截至2018年),這裡分享給廣大蟲友。
  • 全民養長戟-第一期-此蟲可待的長戟飼育記錄
    全民養長戟 以分享為主分享你與長戟大兜的點滴 飼養 繁殖等 記錄不一定要很完整
  • 除了印尼金鍬,這些金鍬你都認識?一起來認知下重修訂後的金鍬屬
    Lamprima aurata 廣泛分布於澳大利亞東部和南部海岸,但主要集中於昆士蘭州羅克漢普頓和英厄姆之間700公裡的範圍內,避開了澳大利亞最潮溼和最乾燥的植被棲息地。此外,在塔斯馬尼亞也有分布。註:分布於塔斯馬尼亞金鍬曾是獨立種,舊拉丁學名為「Lamprima tasmaniae」,臺灣省這邊俗稱塔金。
  • 爛大街的扁鍬原來也這麼好玩,這種大顎長金毛的扁鍬你認識?
    小知識:金牛扁種名「taurus」含有金牛座之意。金牛扁鍬特徵:雄蟲最大特點是大顎端部分叉,內緣有濃密金色細毛,腹部及六足(腿節、脛節和跗節)也均有明顯細毛。繁殖:比較簡單,發酵木屑+產卵木即可,相對來說較容易爆產,20~30的量不是問題;飼育:幼蟲吃發酵木屑或下菌瓶(包括廢菌)都可以,幼蟲期最短只要4~5個月,最小500ml容器即可一杯到底,絕對屬於好生好養系列!
  • 阿卡巴歐洲深山鍬形蟲飼育記錄
    2015.11/8 12.1g2016.1/19 15.8g2016.3/19 22.5g2016.5/18 25.1g2016.7/14 25.8g2016.9/5 25.2g2017.1/13 21.5g2017.4/7 化蛹,蛹重20.0g,蛹長67mm2017.6/2 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