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啞聯:蘇東波:狗咬和尚骨,佛印和尚接的下聯簡直了
我們中國文化,及歷史,源遠流長。一部中國上下五千年,就囊括了眾多的歷史古蹟,展現我們中國文化不一樣的色彩。古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而中國上下的五千年歷史,絕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可見我們祖上的大中國在當時的世界中是多麼的聞名。
今天要來說的,則是另一種中國文化----對聯。說起這個其實是雅俗共賞的,即是說它不分小眾和大眾。那麼多清靜優美使人浮想聯翩的對聯,由中國無數的大才子們用靈感將之得以問世。無論詩詞還是對聯,總有其意境,意思,閱者總不免被其才情所打動。
好比如這句:「靜泉山上山泉靜 清水塘裡塘水清」將一處自然景色生動的表現出來。細看發現它的方位詞也是十分對仗的。靜泉對清水,一上一裡一名詞,顯得十分乾結,簡練。
還有這句「長長長長長長長 朝朝朝朝朝朝朝 」其實只是兩個字,這裡就體現對聯的妙趣點了,如果換一種聲調去讀這個句子,意思是不是就會不一樣呢,那麼這個對聯裡擁有幾個意思,就等更有才的人去接上了。
說完這些簡單的對聯,回歸到宋代詩人蘇東坡的一個對聯典故:狗咬河上骨,水流東坡詩。

這句相信在讀書期間看官們都學過的對聯,其實正出自於這麼一個典故。發生在蘇東坡被貶於黃州之後,當時由於被貶心情自然鬱悶,於是他相約於好友佛印和尚一起去到長江中泛舟,遊覽大自然,感受宇宙的浩大,自己的微小,以此來解心中之鬱結。正當他們倆開懷痛飲時,結果可能蘇東坡想要緩和、活躍氣氛,於是他用手往江上岸邊一指,意示佛印和尚朝他指的方向看,結果佛印和尚看到不遠江岸邊正有一條黃狗在美美的啃骨頭,佛印和尚是個聰明人,又怎麼會不知道意思?即是笑而不語。

蘇東坡做了初一,那麼他就做十五。如法炮製。佛印和尚就將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扇子拋入水中,回頭朝蘇東坡繼續笑而不語。兩人皆面面相覷那麼幾秒,很快不覺會意大笑了。
這個就是著名的啞聯。蘇東坡所指給佛印和尚看的,就是「狗咬和尚骨」;佛印和尚則給蘇東坡看的是「水流東坡詩」。
這兩句妙在哪裡呢?主要是妙在它的一語雙關。狗咬河上(和尚)骨,水流東坡詩(屍)。
其實這些對聯能夠流傳下來,更是因為它們在某一刻符合時代的需要啊。
看到古代文人墨客的這種相互取樂逗笑的對聯,你也是不是很想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