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上班族都喜歡在外面吃飯,尤其是大早上的趕著上班,都會在路邊買些包子蒸餃之類的,既方便又實惠。
但你知道嗎?這看似便宜的背後暗藏貓膩,很可能這些食物的肉餡中就含有廉價並且有害的血脖肉。
記者暗訪了賣包子商販,得到的答案真是讓人不寒而慄啊!
啥是血脖肉?
商家習慣把血脖肉稱之為槽頭肉,血脖肉是豬的脖子肉,它含有大量的淋巴結、脂肪瘤和甲狀腺,裡面往往也積存著很多的病菌和病毒,吃了對人身體有危害,小則生病,大則喪命。
賣包子的商販告訴記者,為了降低成本,製作包子餡兒使用槽頭肉在他們行業內絕不是個別現象,那麼情況真是這樣嗎?記者來到了生肉批發市場。
(如果覺得看圖文麻煩,請看1分14秒視頻)
血脖肉價錢並不會很高,比我們平時吃的肉便宜多了。
生肉批發商販說,這血脖肉還非常的搶手,大部分都被包子店、餃子館、甚至是小飯店等"老熟人"買走了。記者注意到老闆在不停的記錄著手機裡的信息,一問才知道原來都是血脖肉的訂貨信息。
老闆說的這些可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吃的呀,想到這,小編不由得噁心反胃直打顫!
人過量食用血脖肉後,大量的甲狀腺激素將擾亂人體正常的內分泌活動,人體正常的生理代謝也將受到幹擾,嚴重者出現各種中毒症狀,可致死亡。
甲狀腺的主要成分是甲狀腺激素,其性質穩定,耐熱,要加熱到600℃以上時才會被破壞,也就是說商家在對血脖肉進行加工時,是很難達到600℃,從而符合食用安全標準的。
專家不建議食用槽頭肉
也要提醒廣大市民,尤其是在吃餃子、包子等一些含有肉餡的食品時,儘量選擇規模大、手續齊的正規店鋪,避免吃到「血脖肉」。
啊啊啊啊!太噁心了,知道真相的小夥伴都已經炸鍋了!
噁心,想吐:
@我是郝帥啊:早上吃的包子,突然好想吐……
@神谷桑必要不可欠:天了嚕,我喜歡肉包啊
@SU:好噁心!還是自己做飯吧,寧願天天蘿蔔白菜。
氣憤,譴責:
@娃娃海馬:人的良心都壞完了,什麼都敢賣,不怕遭報應遭天譴!?
@啦啦糊塗塗:我天啊,商販們能不能考慮考慮顧客的感受,那是要人命的節奏啊!
@晴天瑤瑤:應該不光鄭州是這樣,相信全國大多數地區都有這樣的情況。
建言,獻策:
@鳳凰山傳奇:監管不到位!屠宰場殺幾頭豬就上交監管部門幾個血脖,市場那還會有!
@憶漢明:食品犯罪就應該重判,給這些無良小販以震懾。
@So What:一經發現,直接槍斃,看能不能治住這種不良商販!
無奈、規避:
@上官國暉:本人的方便快捷早點:頭天晚上多煮點米飯,第二天開水泡一遍<三分鐘左右,其間該幹嘛幹嘛),第一扁水倒掉,第二遍開水使米飯熱乎了,然後可以享受我的美食了(開水泡飯)!當然你還得有菜(鹹菜也行),雖然簡單,前提安全。
@眾木森森:我早就戒包子了,除非自己做的,中國城市當中的包子早就不能吃了,現在才知道?
既然血脖肉這麼噁心,那如何鑑別呢?
這樣l來鑑別血脖肉血脖肉肉色蒼白,充滿腥臭味。
血脖肉摸上去有明顯的顆粒感、含有大量淋巴結、脂肪瘤和甲狀腺等。
血脖肉位於生豬頸脖處,內含甲狀腺、淋巴結,人吃多了會出現中毒症狀。
有經驗的人表示要想分辨包子餡是不是血脖肉做的,可以咬一口或者攪一下,咬一口包子,如果感覺肉餡黏度超出正常口感,就極有可能是血脖肉餡。另外可以用筷子攪拌生餡,如果餡料過於黏稠,也可能是血脖肉所做。
根據山東電視臺生活頻道《做客》節目中的報導,蒸包也可以通過價格來辨別是否使用血脖肉:按照一家從事蒸包的培訓機構的計算,一個中等個頭的蒸包,肉的成本在0.2元,調料0.1元,面等一些成本也在0.2元,也就是說,一個中等的蒸包的成本達0.5元,我們在街頭看到的蒸包大個才賣0.5元,用好的餡做出來根本就不可能的。雖然說,加工可以去除淋巴等組織,但是賣家絕不會把時間浪費在這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