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卡卡杜國家公園有一條連接著大海的河流,叫做東鱷魚河,河裡住著不少鹹水鱷。
9月2日,海洋生態學家傑森·福勒(Jason Fowler)發現鱷魚河裡出現了不明黑色巨大物體,湊近一看都傻了:這……這不是座頭鯨嗎!
雖說鯨魚在海中遊泳時,偶爾會有迷路的狀況,不過三頭身材龐大的座頭鯨,從海裡一路鑽進河流,在澳大利亞也實屬少見。
根據傑森·福勒的觀察,三頭座頭鯨應是兩頭成年鯨與一條幼鯨,它們的體長都在10~12米之間。
座頭鯨從海裡迷路,迷到了一條河裡,這合理嗎?
在大海中,鯨豚類動物是靠聲音來辨別方向,而非視覺。如果它們受到了來自噪音的幹擾,就有可能迷失方向。
最常見的噪音幹擾就是聲納,尤其是軍隊在海裡做軍事演習和研究的時候,很容易影響到附近的鯨群,導致它們集體迷路。
不過在澳大利亞附近,這會並沒有什麼軍事演習,迷路的座頭鯨可能是受到當地船隻的幹擾。
科學家分析,誤闖進河流的三頭座頭鯨,並非主觀迷路,而是被這附近來往的遊船給逼進了河流中。
東鱷魚河位於澳大利亞西邊,連接著澳大利亞的西海岸,每年這個季節,會有大量座頭鯨從從澳大利亞的繁殖地遷移到南極的覓食地。
近年來,這塊海域的座頭鯨受到了良好的保護,數量急劇增加,估計在40,000頭左右。這麼多座頭鯨集體遷徙,難免會有幾頭鯨魚不小心走錯路,或是被同類或遊船擠進河流入海口。
科學家一直在觀察三頭座頭鯨的動向,並沒有馬上就去進行人工幹預。
座頭鯨那麼大,倒是不用擔心鱷魚會來攻擊它們,鱷魚表示這玩意太大了沒法下嘴。
大約過了5天左右,三頭座頭鯨有兩頭已經找到了回到大海的路,還剩下一頭座頭鯨,在河流裡逆流遊了30多公裡,還在一頭問號地亂闖。
為了保護這頭座頭鯨,澳大利亞把東鱷魚河距離入海口30公裡的範圍都攔了起來,禁止船隻進入。
同時,鑑於這頭座頭鯨跑得離海越來越遠,再不作人工幹預,它可能真的要一頭衝到岸上去,科學家打算使用人工噪音發生裝置來驅趕它,逼迫它「倒車」,回到大海去。
鯨魚迷路跑到河裡,其實這不是第一次了,世界各地都有過案例。拿英國的泰晤士河來說,從2004年到2014年,10年間就闖進了多達49頭大型鯨魚,450頭各類海豚、鼠海豚,還有超過2500頭海豹。
這些誤闖的鯨魚,有的一通亂撞以後,最後順利回到了海中;有的則在半途中餓死或生病,沒能成功回家。
鯨是海洋哺乳動物,在河流中稍微待一會沒事,時間久了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危險:
河流中的鹽度和大海中有區別,水壓也不一樣,很多鯨魚都是遊著遊著逐漸因為壓力不對而開始患病,最後衰竭而亡的。
河流中有海裡沒有的寄生蟲和細菌,這些也會導致鯨魚生病。
有時候鯨魚誤闖河流,很多船隻來不及避讓,和鯨魚發生碰撞,也會傷害它們。
河流的深度不如大海,一些鯨魚是在遊泳時,身體不斷被河床摩擦,受傷感染而死。
誤闖河流,對鯨魚來說是相當危險的行為,希望澳大利亞這頭鯨魚能夠儘早通過人工幹預回到大海,萬一拖久了,恐怕再生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