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裡長「齒輪」的海洋生物,科學家為了它的外貌,爭論一個多世紀

2020-12-05 怪羅科學

在所有令古生物學家困惑不解的化石謎團中,很少有像旋齒鯊這樣經久不衰的。

一切要從一塊特殊的化石開始。

1899年,古生物學家亞力山大·卡賓斯基在烏拉爾山上發現一塊螺旋齒化石,化石中有規律的螺旋盤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這或許是有殼的鸚鵡螺化石,或者和鸚鵡螺相似生物的化石。

然而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卡賓斯基最終認為,這或許是一種類似鯊魚的魚類身體一部分,在鯊魚一類的生物中,由於身體骨骼系統由軟骨構成的,不易保存,因此這樣的螺旋結構應該是類似牙齒的部位。

鑑於以上事實,這種2.7億年前的生物被稱為旋齒鯊。

化石只是身體一部分,關於這種古生物究竟長什麼樣,科學家們為此爭論了一個多世紀。

一個多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猜測它的樣子,它的螺旋牙齒究竟是長在哪裡?

有人認為螺旋齒長在頜骨,有人認為長在背部中央,也有人認為鼻子、下顎、背鰭、尾鰭甚至喉嚨深處都長有螺紋。

一直以來,都沒有明顯的跡象表明,這種不尋常的結構適合安裝在哪個部位。

直到愛達荷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CAT掃描技術,對遠古的旋齒鯊顎部進行了三維虛擬重建,從而揭開了圍繞這種魚牙齒的大型螺旋形化石的一些謎團。

迄今為止,全世界這樣的化石已經發現了150多塊,而愛達荷州立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了世界上最大的旋齒鯊螺旋牙化石,該化石總共有117顆牙齒,直徑23cm,經過頜骨的虛擬重建,回答這個化石長在動物身上的位置。

螺旋齒位於下頜後部,呈「鋸齒狀」,顎部有一種向後滾動和切割的機制。

根據現在的科學,我們知道,鯊魚有類似傳送帶一樣的牙齒替換機制,一旦某一顆牙齒脫落,後面的牙齒會自動向前代替,而旋齒鯊的牙齒不會脫落,新牙舊牙擠在一起,越來越多。

大部分古生物學家都認為這些牙齒長在下頜的末端,儘管如此,仍然沒有停止藝術家和科學家們的爭論。

可怕的螺旋齒是完全封閉在下巴裡,還是笨拙地掛在嘴巴外?

旋齒鯊沒有細長的下巴,也不是真正的鯊魚。

和之前的大膽猜想相反,愛達荷科學家認為,螺旋齒完全填充了下頜,下頜關節位於螺旋齒的正後方,螺旋齒由兩側的下頜軟骨支撐。

更驚奇的是,旋齒鯊上顎一顆牙齒也沒有。

螺旋狀不斷增加的牙齒是這個生物的全部武器。

另一個重大發現是,它們並不是真正的鯊魚,也不是鯊魚的祖先。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旋齒鯊是一種鯊魚,儘管名字也帶有「鯊」,但是通過頭骨碎片表明,旋齒鯊與鼠魚的關係更加密切。

旋齒鯊和鯊魚的共同點只有牙齒,科學家認為旋齒鯊是一種長得很像鯊魚的大鼠魚成員,一般有七八米長。

旋齒鯊如何利用螺旋的牙齒捕食?

旋齒鯊的牙齒,就像一個圓型的鋸子,當下頜閉合時,齒輪一樣的牙齒,以鋸子的旋轉運動將牙齒向後旋轉。

這樣的捕食策略對生活在2億7千萬年前的烏賊和其他軟體動物很有效,尤其是鸚鵡螺和菊石(已經滅絕的軟體動物),牙齒將外殼鋸開,可以直接將殼裡的肉吃掉。

也有科學家認為,這樣的裝置,是為吃菊石而生。

最後

關於旋齒鯊的研究還在繼續,對於這種奇特生物的了解實在太少。

旋齒鯊是非常幸運的。

全身武器只有一個螺旋的牙齒,它逃過了二疊紀大滅絕,甚至在海洋裡獨霸800萬年。

但是這種極端特化的生物特徵,往往會因為一個細微的變化而走向滅絕,旋齒鯊的命運也是如此。

相關焦點

  • 長著「齒輪」的鯊魚,科學家研究百年,終於知道它是哪個部位了!
    長著「齒輪」的鯊魚,科學家研究上百年,終於知道它是哪個部位了!齒輪是我們現實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裝置,比如說自行車裡面的鏈條和縫紉機裡面都有齒輪的存在。如果一個齒輪的邊角比較鋒利,那麼它們在轉動的過程當中可以切割任何一種物體。
  • 這種鯊魚嘴裡長著「齒輪」,外貌極為奇特,科學家為此爭論上百年
    相信大家都見過齒輪,尤其對鋒利的齒輪印象深刻,因為它們轉動起來幾乎可以切割任何一種物體。如果把齒輪和動物聯繫起來,你會怎麼看呢?相信很多朋友會認為這是一種怪獸,畢竟如今地球上並未出現過身上帶有齒輪狀部位的動物。
  • 「海中求寶」——銀色世紀開發海洋生物養生保健價值
    「我國是一個擁有漫長海岸線和海洋生物資源異常豐富的國家,已經具備了利用海洋生物資源來發展生物製藥與保健品業的資源基礎,並且利有的技術條件和人口條件,逐漸開發這一新的領域。
  • 科學家有證據顯示,人類是從海洋生物進化而來
    但是現在卻有這麼一個觀點,那就是我們人類的祖先其實是海洋生物,而我們是由其進化而來的。我們人類身上就有一個明顯的證據,那就是腹肌。 但是現在卻有科學家表示,其實腹肌是人體是由海洋生物進化的證據。
  • 聽完科學家的分析,才知它眼裡的人類長這樣
    聽完科學家的分析,才知它眼裡的人類長這樣海洋中的生物非常的多,人類為了了解海洋中豐富的物種,就嘗試著將這些物種打撈起來放在海洋館,然後供大多數人了解,儘管在海洋裡面的生物是遠遠多過於海洋館中的,但是有一些大型的海洋生物卻因為在海洋中面臨的生命危機問題在顯著增加的緣故,就迫使的海洋館中的這些大型海洋生物數量在不斷的增加,但對於這些海洋生物來說也未必就是好事!
  • 螞蟻進化出「盾牌」,飛蝨進化出「齒輪」,昆蟲要進行工業革命?
    這種昆蟲名叫伊蘇斯飛蝨,它不僅擅長跳躍,還會飛,體積非常小,科學家們發現在飛蝨的兩後腳關節有鋸齒結構,是相互對應的,在飛蝨跳躍的時候啟動齒輪,幫助身體提升力量。相關科學家表示:「飛蝨兩個腳的神經系統傳導時間特別慢,無法協助它完成跳躍動作,在進化過程中通過這種齒輪結構,飛蝨可以送出讓肉產生相同力度的神經信號,只要一跳躍,齒輪就會自動啟動帶動另一隻腳,讓兩腳動作幾乎同步。」
  • 蠍子竟然是海洋生物?科學家發現蠍子化石,揭開遠古真相
    此外,科學家還發現,蠍子雖然很多都生活在沙漠等乾旱地帶,不過它們卻非常的喜歡潮溼的環境,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前段時間,科學家發現了一個距今約4.3億年的蠍子化石,驚訝的發現,原來蠍子的祖先竟然是海洋生物。在大約4.3億年之前,地球上曾經存在過一種最大的節肢動物——巨型羽翅鱟,它們的身長超過2.6米,平均也有2.4米左右,它們被認為是蠍子的祖先。
  • 嘴裡長著「電鋸」的鯊魚?幸好早已滅絕,否則人類難以接近海洋
    殊不知,今日我們要來掌握的便是一種大中型的鯊魚,其口中長出「鋼鋸」,幸虧早就絕種了,否則人們將無法挨近海洋。據了解,烏克蘭科學家首先發覺了一塊不同尋常的鯊魚化石,自此多個國家也都發覺了這類相貌怪異鯊魚化石。
  • 為了生存,我們的祖先有多拼?
    現代社會裡的每一個人都在為了生活不斷努力著!然而海洋生物卻在蓬勃發展,如魷魚、硬骨魚和海蠍子等。,這意味著它很可能在水裡待了很長時間。,可以固定它的後肢,這是成為一個完全四足動物的重要一步。科學家們認為一些薄鰭魚的魚鰾逐漸變大,含有更多的血管,因此它能更好地向血液中輸送氧氣。
  • 科學家在南極發現遠古海洋生物遺骸
    中新網6月11日電 據俄羅斯衛星網11日援引《國家地理》雜誌報導,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歷經十年努力,在南極洲的一個小島上挖掘並識別出了人類目前已知質量最重的遠古海洋生物遺骸。據報導,此前,科學家們在南極發現了該動物的遺骸,但因惡劣的天氣條件,挖掘工作直到2017年才完成。此後,研究人員又花了很長時間來識別該動物。據悉,研究人員找到了它的大部分骸骨,但卻沒有頭骨。這個還沒有命名的動物遺骸重11.8至14.8噸,從頭到尾身長約12米。目前,它是在考古工作中所發現的最重的動物。
  • 海洋生物簡筆畫:海洋生物普查
    科學家目前正在進行一個名叫做海洋生物普查的計劃,預計要花上10年時間,至少需要花10億美元的經費,共有來自53個國家的300多位科學家參與到這個史無前例的合作計劃中來,讓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海洋科學家可以一起合作。從2000年開始,平均每星期就有3個新的海洋物種被發現。根據這個研究計劃的估計,大約還有5000種海洋魚類以及成千上萬種其他各式各樣的海洋生物還沒被發現。
  • 近些年來,人類發現的9個非常奇特的海洋生物
    雖然人類的科技水平很高,但人類對於地球,特別是海洋依然了解不多。在海洋世界有大量的生物是人類所沒有觸及的,特別是深海生物。但科學家們一直都在為此而努力著,從有腿的鯊魚到無眼的海豚。今天,就讓小編為你帶來,近些年來,人類發現的9個非常奇特的海洋生物。
  • 《五彩繽紛的海洋生物》第一章 世界的一角-認識海洋生物
    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雖然曾經在科技上長時間走在世界的前列,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科技成果,但是由於長期的封建思想統治,廣大民眾的科學意識比較單薄。所以在我國民眾中開展廣泛的科學技術普及教育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 活了6億年的海洋生物,揭開它的秘密,人類或能獲得更長壽命!
    活了6億年的海洋生物,揭開它的秘密,人類或能獲得更長壽命!說到求長生,可能我們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秦始皇為了追求長生不老,可謂是耗盡了心機。發動方士去海外尋找仙藥,並煉製仙丹,最終仍然是失敗了。
  • 【世界海洋日】氣候變化影響海洋生物多樣性
    氣候變化「操縱」海洋生物遷徙  海洋生態學家一直面臨著一個難題。他們本來認為,隨著氣候變化威脅海洋,大多數物種會向極地遷徙,逃離赤道附近的熱水域,並跟隨適應的水溫移動。不過研究揭示,一些物種似乎會向著「錯誤的」方向遷徙。
  • 它是海洋生物的噩夢,鯨魚也無可奈何,卻成為人類的美味
    不過根據科學家的估計,就現在的地球生物僅僅佔地球自誕生生命以來的1%,甚至都不到。換句話來說,地球曾經孕育出3000萬種以上的生命,但99%以上的物種都因為各種因素滅絕了。俗話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活出自己才是人生最佳的選擇。
  • 奇異海洋生物系列【107】:沉睡的格陵蘭睡鯊
    瞧瞧呆頭呆腦的,活生生的不就是一醜醜的石雕樣嘛~呵呵,據長沙海底世界介紹說,如果你看到它時,也被他們溫順的外貌所迷惑,那就不妙了。因為,人家最喜歡吃肉了。格陵蘭鯊表面是看上去蠢萌蠢萌的,然而它確實是一頭「披著羊皮的鯊」。格陵蘭鯊其貌不揚,而肉也身含劇毒,體內一種名為三甲胺氧化物的神經毒素,讓愛食鯊的人望而卻步。但是,它自身卻是一個大大的吃貨。
  • 琵琶魚的離奇愛情生活:雄魚寄生交配,吃軟飯,純屬為了下一代
    大自然中,長得爭奇鬥豔的生物數不勝數,這背後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有的是為悅己者容,有的是為了恐嚇天敵,而有的是為了隱藏自己。但在海洋深處,由於光線不足,誰也看不到誰,深海生物似乎不再關心自己的外貌,漆黑的環境,對於像我們這樣適應光亮的人來說,黑的可怕如同深淵,然而對於深海的生物還說,這也許是一件好事,因為它們中有很多是隨便長的,長相奇特,醜陋,甚至讓人恐懼。
  • 英國為了製造染料種下一些仙人掌,一個世紀後,澳大利亞被坑慘了
    中國有句古詩叫「野火吹不盡,春風吹又生」,講的是野草生命力相當頑強,就算你把它燒光了,它的根系還埋在地下,春天一到,它又以一種擋不住的勢頭冒出來。雖然詩人們覺得野草這種頑強的精神值得歌頌,但澳大利亞一定不這麼覺得。
  • 科學家發現一種恐龍和鳥類過渡類型,它有鋒利的牙齒是樣子很奇怪
    現在,科學家們揭開了一隻古老的有齒海鳥的四個頭骨,專家稱這揭示了早期鳥類的面孔。據信生活在66至100萬年前,這種海鷗形的鳥被稱為Ichthyornis diar,是19世紀美國古生物學家奧斯尼爾·馬什在美國出土化石後首次發現的。這些發現表明,這種動物的身體在許多方面與現代鳥類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