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2021-01-09 中國網財經

  最近,「你生不生?」成了一些年輕人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

  隨著「單獨二孩」政策啟動實施,很多身為獨生子女的父母都面臨可以再生一個孩子的選擇。但機會真的降臨,不少人卻又處於糾結之中。「生不生」的背後,尚有許多現實問題需要考慮,其中就包括如何養育孩子的煩惱。其實,無論是生一個,還是生倆,育兒問題都躲不開、繞不過。多數人表示,養育孩子時,巨大的物質付出不難應付,精神付出才是最難的!既需要付出精力、愛與包容,還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育兒知識和理念。

  向左走?向右走?

  聚焦育兒這一領域,各種理念讓人應接不暇,圖書多、網上信息多、觀點爭議也多。「狼爸」、「虎媽」教育方式引發的討論還未降溫,「貓爸」等新名詞又進入人們的視野。在喧鬧的反襯之下,家長們在育兒理念上更加迷茫。

  由於很多育兒理念和觀點大相逕庭,甚至完全對立,大到為孩子選擇什麼樣的幼兒園或學校,小到對孩子犯錯時應持什麼態度,在實踐中都讓人面臨「向左走」還是「向右走」的困惑。

  比如,當孩子太調皮甚至無理取鬧的時候該怎麼管?是寬一點好?還是嚴一點好?對這個問題,不但當下頗火的節目《爸爸去哪兒》中爸爸們的態度和處理方式不同;而且,即便是在一個家庭中,答案也不止一個。選擇哪種答案和做法,就意味著哪種育兒理念佔上風。

  「唉,真不知道該怎麼帶孩子。」「80後」高小方最近有點怕帶孩子出門,因為2歲半的兒子洋洋越來越愛鬧小脾氣,稍不滿意就又哭又鬧,或者躺在地上耍賴,搞得大人很尷尬。每當這個時候,爺爺奶奶一般都會滿足寶貝孫子的要求,只要他一哭鬧就「舉手投降」;爸爸則信奉「寬是害、嚴是愛」,「不打不成才」,沒什麼可商量的。

  高小方對這兩種態度都不認同,但自己也沒有更好的方法。為此她到網上去查找答案。網上有專家這樣說,「一方面,高壓之下,孩子可能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消極的情緒,產生恐懼、焦慮或殘忍的心理,易發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強、攻擊和衝動行為。另一方面,過度溺愛,孩子很容易過度依賴父母,對適應集體生活、社會形成障礙。」專家的說法讓高小方更加為難,因為,對孩子管得太嚴了,就有「高壓」之嫌;管得太鬆了,就有「溺愛」之弊。於是她只好暫時用「轉移注意力」這一招兒來應付,「看,那邊還有更好玩的呢,快點快點,媽媽帶你過去!」除此之外,她還在努力琢磨如何拿捏把握「寬嚴相濟」的分寸。

  看上去很美

  微博、微信上流行一種說法:「第一個孩子照著書養,第二孩子當豬養。」說的是生養第一個孩子,既沒經驗,又比較重視,都愛從書上學「育兒」。這也是很多「70後」和「80後」父母的真實寫照。

  自從懷孕起,鄧梅就買了很多育兒方面的書。隨著寶寶出生後一天天長大,書架上的育兒書也越來越多。美國的《斯波克育兒經》、日本的《育兒百科》,國內的《鄭玉巧育兒經》、《愛與自由》、《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等,都被她搬回了家。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遠非一帆風順。

  一是家中的育兒理念很難統一。比如,看了不少育兒書後,鄧梅越來越認同這樣一種理念:應當尊重、理解、包容孩子。但老公就固執地認為:怎麼能太遷就孩子呢?此外,由於工作忙,鄧梅把孩子交給了自己的父母幫忙照看。但兩代人在育兒觀念和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分歧。面對「育兒代溝」,鄧梅最愛說的是,「書上就是這麼寫的,您那種想法早落伍了。」老人則會搬出「殺手鐧」,「我以前也沒那麼講究,不照樣把你養大了!」一個屋簷下,兩代人的觀念,細枝末節的碰撞,著實讓人頭疼不已。

  二是有些育兒理念認同容易、執行難。比如,有教育專家提出,「家長面對孩子的脾氣,能解決的幫他解決,不能解決的一笑了之不在意。這既讓孩子渲洩了內心的積鬱,又做了個寬容大度的榜樣。」吸收了這些觀點後,鄧梅期望自己時刻都要保持冷靜的態度,即便內心火冒三丈,也要不露聲色。不過有時她實在忍不住,最後還是會大發雷霆,「冰火兩重天」般截然不同的態度讓孩子更難接受,反而惡化了親子關係。

  鄧梅的故事比較有代表性。調查發現,現代年輕家長普遍存在焦慮和攀比心理,擔心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急於找到最正確的育兒方法。雖然從網上和書刊上獲得了不少育兒知識,但實際執行經驗卻很不足。伴隨著孩子長大,焦慮的事情越來越多,很容易陷入束手無策、無法應付的境地。看來,面對多種多樣的育兒理念,更需要家長合理地取捨與吸收。育兒沒有金科玉律,更不能「照本宣科」。能否做到書裡所寫,既與孩子的個性有關,也與家長的個人素質、情緒的把控能力緊密相關。

  沒有終極答案

  相信幾乎所有的父母都發自內心地愛自己的孩子,但這種愛是以什麼方式來傳遞,而且究竟是否讓孩子感受到了愛,卻與家長的育兒理念和方式有很大關係。

  小冉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現在,大的5歲多,小的2歲,都是男孩。談起育兒,小冉感觸最深的就是:「孩子和孩子太不一樣了!」比如,老大比較聽話,脾氣也好,基本上讓做什麼就做什麼;老二的脾氣卻比較大,遇上不如意的事他能哭得喘不過氣來。小冉的例子說明,就連親兄弟都這麼不同,何況其他孩子。育兒,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既涉及理念,又需要在實踐中「因材施教」,並沒有「終極」答案,根本原則就是應當以正確的方式給孩子正確的愛。而如何做到這一點,還需要每個人在實踐中去體會。

  在王菲家的牆上,貼著3個手寫的大字——「不較勁」,這是王菲時刻提醒自己的「育兒精髓」,靈感來自於兒子幼兒園班裡老師的一句話。那位中年老師在家長會上說,「和一些年輕老師帶班不一樣,我不愛跟孩子們較勁,有時候,孩子慢一點接受也沒關係,等一等,他就會做到的。」這句話突然讓王菲意識到了自己在育兒中很多不愉快的根源。後來,她從微博上看到了一首詩——《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我拉它,我扯,我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這首詩揭示了同樣的道理:成長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什麼樣的育兒理念都不能加速這個過程;慢慢陪著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每個成年人繼續成長的過程,還應該是享受共同成長的過程。的確,途中會遇到很多困難,但仍值得我們全力以赴。

相關焦點

  • 讓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我覺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裡閃過了。」
  •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是的,這兩天我一直在這樣重複著,仿佛進入了無形的怪圈之中,看到洋寶那淘氣樣,我忍不住發火,可下一秒就會後悔,直到我看到寶爸發給我的這篇文章《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一口氣看了五遍,然後靜下心來想了好久,也真的是,那麼小的孩子,好像什麼都不懂,其實是什麼都知道,我為什麼要跟他發火,還要吼他,我錯了。
  • 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的孩子真的像一隻小蝸牛一樣,做什麼都慢,永遠達不到達到你期望的速度?
  • 孩子的成長就是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
    作者:寶寶知道 恬恬寶媽咪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父母細膩的呵護。這篇文章,讓看過的父母都止不住淚流……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 薦書丨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但是有另一隻母貓收養了它們~就是下面這隻異瞳「大咪」~感謝主~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書名如題,《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是一本短詩小集,薦書人是清華才女洪敦樂,雖然年紀不大,但卻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了我們的榜樣。不同於以往的薦書,敦樂主張「讓詩歌自己說話」,希望弟兄姊妹親自讀詩,用心感受,而不是看別人的「參考答案」。
  • 【打造玩偶】背著蜻蜓去散步的小蝸牛
    作者:寶寶知道 快樂天使言言今天給寶貝們做了一件很特別的玩偶,背著蜻蜓去散步的小蝸蝸牛,大寶說:媽媽你做的這個玩偶真奇怪。為什麼呢?蜻蜓飛的快,小蝸牛慢吞吞地走,小蜻蜓趴在蝸牛背上散步看風景還不得急死啊!「寶貝,你聽過《牽著蝸牛去散步》的那篇文章嗎?
  • 不要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但是孩子如果只是犯了一點小錯誤,建議家長還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儘量不發脾氣,可以通過溝通的方式去解決。因為父母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的危害是非常大的。1家庭影響巖巖3歲多的時候非常淘氣,經常在家裡翻箱倒櫃,上躥下跳的。巖巖媽本身就就是個脾氣火爆的人,看到兒子調皮搗蛋就火冒三丈,很多時候都是直接上去就是幾巴掌,打得巖巖哇哇大哭。
  • 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
    ☟或者你也可以讀一讀下面這篇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淚流的蝸牛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啊!
  • 《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看哭了所有媽媽
    原標題:《別讓孩子成為一隻流淚的蝸牛》看哭了所有媽媽 孩子,是慢慢養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在散步,需要父母細膩的呵護和理解。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 是蝸牛,牽著我們去散步……
    一篇《牽著蝸牛去散步》感動了我。文章說:上帝給一個任務,讓「我」牽著蝸牛去散步。但是蝸牛太慢了,「我」生氣,鬱悶,甚至發火……可是孩子們呢?但在「牽著」蝸牛前行的路途上,我們看著孩子那麼慢,是不是也想踢拉、拽、扯著「蝸牛」?看著「蝸牛」那麼慢地爬,我們恨不得抱著、背著它,替它往前走。
  • 養孩子就像牽著蝸牛去散步,應該怎麼做?請溫柔以待!
    文:兒童心理課堂,寶多媽臺灣作家張文亮的作品集《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出版近十年,《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這首散文詩幾乎成了每個父母養孩子的金句。當你著急的時候,當你想發火的時候,當你恨鐵不成鋼的時候,你得讀讀這首詩,然後告訴自己:養孩子要像牽著蝸牛去散步,簡言之,慢慢來,不能急。
  • 孩子帶著父母散步,儘管慢,也在盡力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 石家莊:牽著「蝸牛」去散步
    為迎接全國第十屆殘運會暨第七屆特奧會以及全國助殘日的到來,進一步提高智殘群體的社會活動參與度和影響力,鼓勵廣大家長帶領智殘人士走出家庭,參與社會活動,5月19日河北省智協在石家莊精英社區舉辦以「牽著蝸牛去散步,愛讓我們在一起」為主題的迷你馬拉松賽。
  • 牽烏龜散步:東京街頭1米長巨型龜陪伴主人20年
    原標題:牽烏龜散步:東京街頭1米長巨型龜陪伴主人20年  中新網6月11日電 據外媒11日報導,一隻長達1米的巨型烏龜經常出現在東京的街頭,它可不像怪獸哥斯拉一樣風馳電掣,其行動極其緩慢。這隻烏龜已經陪伴了主人20年。   這是一隻非洲盾臂龜,體重達70公斤。
  • 「優秀班主任成長敘事」做一個陪伴者,牽著蝸牛去散步
    一語點醒夢中人周末陪孩子去散步,雨後的庭院微風陣陣,星鬥亮麗。兩歲的兒子蹲在地上走得慢吞吞,我有點不耐煩,催他快些,他卻不應我,我回頭,發現他跟在一隻蝸牛後面慢慢挪。我向他下了最後通牒,「你再不快一些,媽媽要先走了哦!」可兒子卻說:「媽媽等等它吧,它的殼破了,我在後面保護它!」不知怎地,我內心好像被什麼東西擊中了,一股暖流襲遍我的全身。是啊!
  • 絕非池中物 SNAIL(蝸牛)耳塞X6
    SNAIL(蝸牛) X6是蝸牛近期推出的一款時尚金屬耳機,耳柄上窄下寬,長短線設計,外殼採用了超輕量鋁金屬材質,表面經過陽極電鍍、啞面噴沙工藝處理,再配合浪漫、神秘的紫色高品質的揚聲單元兩端的稀土磁體磁性非常強,但由於蝸牛經過設計師特殊的工藝處理,因而其同極相斥的力道不是哪麼明顯,這樣大大降低了對人體的輻射,同樣對於聲音的回放非常有利。
  • 聆聽|誰能牽貓散步?
    如果我在大街上牽著一隻貓散步,不管那貓是白貓黑貓,老貓小貓,土貓洋貓,公貓母貓,雖然我已很老很醜,我還是敢說我將是世界上最「酷」的人。因為活到現在,將近半個世紀,我還沒見過牽貓散步的。中國沒有,外國也沒有。
  • 越秀山:黃鸝不知何處去空餘蝸牛葡萄皮及續篇
    昨天上午爬上越秀山散步,一隻大蝸牛爬高高要吃紙上的葡萄,還走過了頭,以為碰見了難見之絕色,趕緊作畫作詩:黃鸝不知何處去,空餘蝸牛葡萄皮,畫作如下:真沒想到,時過竟不境遷,今早我舊徑重行不小心撇了一眼,沒想到又有一隻大蝸牛走進畫中要吃葡萄皮,而且也一樣走過了頭。
  • 散步到一半牽繩斷掉!媽裝鎮定舉手空拉 傻萌汪沿路跟回家
    國外一名女飼主羅賓(Kendra Rubin)飼養一隻混種吉娃娃查理(Charlie),這天她帶著愛犬出門,散步到一半卻發現牽繩斷掉,為了避免查理突然到街上爆衝,甚至有走失的可能,她馬上故作鎮定,照常舉手假裝拉著牽繩,直到安全回家才鬆一口氣。
  • 室內兒童成長樂園品牌散步的蝸牛啟動區域合伙人計劃
    室內兒童成長樂園品牌散步的蝸牛啟動區域合伙人計劃來源:聯商網2020-05-29 19:39聯商網消息:近日,國內新銳室內兒童成長樂園品牌「散步的蝸牛」宣布於「六一」在全國範圍內啟動「區域合伙人」計劃,開始布局全國市場。散步的蝸牛兒童成長樂園總部在蘇州,創建於2017年,由零售行業資深人員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