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朋友,能在這裡遇見是我們的緣分,歡迎點擊關注,和我聊聊心裡話。我們做一輩子的好朋友。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是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句子。
上了初中讀到朱自清的文章《匆匆》,印象深刻:「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過去。我覺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裡閃過了。」
我覺得這是對時光流逝最形象的描述,是啊,時間如流水且一去不復返……
於是,「快」便成為了我們的生活中的主旋律。
早晨天還沒亮,鬧鐘一響,馬上起床洗漱,學生上學,家長上班,爭分奪秒,忙碌一日,夜幕降臨,放學歸來,下班到家,孩子寫作業,大人做完家務有時還要加班忙工作。
那時候兒子正上小學三年級,我每天過的就是這樣的日子。心裡始終繃著一根弦,每天我說得最多的話是「快,快,快!」偏偏兒子是那種性格比較淡定,動作慢半拍的人,每天鬧鐘一響,我就開始催他:「快穿衣,快刷牙,快吃早餐……快點,快點!」簡直就是在打仗。
早晨這場仗打完了,還有晚上這場更難打的仗。
下了班直奔學校接了兒子放學,回到家裡冷鍋冷灶的,我緊鑼密鼓地準備晚餐,一邊叮囑兒子抓緊時間寫作業。可兒子一會說要上廁所,一會說要喝水,然後又說要休息一會兒。往往是我煮好了簡單的飯菜,他還沒開始動筆。我心裡有些著急,催促他趕緊吃了飯寫作業。
等我收拾好碗筷,來到兒子房間,看到他的作業只寫了一頁的生字,或只完成了兩道數學題,我心裡開始煩躁起來。再一看他的字寫得歪歪扭扭,頓時火冒三丈,劈頭蓋臉數落他一頓。兒子委屈得淚珠滾落……。這樣一來又耽誤了時間,等寫完作業收拾停當,已經很晚了。每天都是這樣的日子,周而復始。
回想起來,那是我最焦慮的一段日子,每天像熱鍋上的螞蟻,腳不沾地,忙忙碌碌,精疲力盡,疲憊不堪。煩躁、易怒。
終於,有一天,我無意中看到了一張兒子上幼兒園時拍的照片,那是我帶他去公園玩的時候拍的。照片上兒子笑得很開心,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笑,燦爛、純真,看得出當時的他心裡無比快樂。
可是,我已經多久沒見過兒子這麼開心地笑過了?想想他最近的表情,小小年紀的他眉頭緊鎖,背後沉重的書包壓著他瘦弱的肩膀。
想到這,我的心為之一震!
我人生第一次意識到,不能再像這樣過下去了!
然後,很巧的,那天,我剛好看到了那首詩:《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猶如醍醐灌頂般,我竟淚流滿面……
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是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
是啊!人生之漫漫長路,走那麼快幹嘛?慢一點怎麼了?慢一點又有何妨?
從那以後,我再也不把快字掛在嘴邊。
我跟兒子說好,以後再也不催他,但他也要做到自覺。剛開始幾天,鬧鐘響了他還賴在床上,我也不催他,只管在廚房忙著做早餐。果然上學遲到了兩次,如今,他自己一聽到鬧鐘響,馬上起床洗漱,動作熟練迅速,再也沒遲到過。
再說晚上的作業,我也不再像以前一樣在旁邊盯著兒子寫,我跟他說好,就用一個半鐘的時間寫作業,寫不完也不能再寫了,第二天我跟老師交代。其他時間他自己安排,但十點鐘一定要上床睡覺,保證充足的睡眠。
當然,剛開始他還是像以前那樣磨蹭,結果作業真的寫不完,雖然第二天上學的時候,我跟老師解釋了。可他自己認為寫不完作業很丟臉,在缺了幾次作業以後。他晚上寫作業再也不磨蹭,專注力有了,效率自然也提高了。再也沒缺過作業。
最讓我欣慰的是,兒子的笑容漸漸多了起來,比以前快樂了好多,再也不是以前,一看他表情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
周末或假期的閒暇時間,春天我們去踏青,秋天去登山,夏天下海遊泳,冬天去看雪……。
放慢了生活的腳步,似乎心靈也在散步,我不再焦慮,內心平和,從容淡定,每天都心情愉悅。工作和生活都覺得應付自如,得心應手。
上帝讓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抱怨過,憤怒過。如果你也像曾經的我,那麼,讓蝸牛牽我們去散步吧,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看春暖花開,品和風細雨,沐冬日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