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爆表」,除了肝癌,你還能想到啥?

2020-12-05 騰訊網

作者 | 翟凱齊、聶春紅

單位 | 開封市兒童醫院

前 言

縱使閱單千千萬,每日中總會有一些報告能勾起你探究的欲望。

甲胎蛋白(alphafetal protein,AFP),胎兒發育早期,由肝臟和卵黃囊合成的一種血清糖蛋白,出生後不久即逐漸消失,1963年Abelev首先發現患肝細胞癌的小鼠存在AFP,為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肝癌輔助診斷血清標誌物。

診斷肝癌的靈敏度為60%~70%,同時在肝臟良性疾病,特別是肝癌高危人群,如慢性肝炎、肝硬化中也有部分患者會出現AFP升高。婦女孕期及某些生殖系統腫瘤、胚胎細胞腫瘤時AFP也會升高,指標超限背後,是為最常見的肝臟疾病所致?還是另有他因?

案例經過

患兒男,7月23天,發熱伴排尿困難1天。1天前患兒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最高39.0℃,予退熱藥應用後,可降至正常,並排尿困難,無噁心、嘔吐、無咳嗽、流涕,予當地醫院就醫,考慮腸脹氣,給予開塞露灌腸,有排便,症狀無緩解,遂轉至我院。

入院第一周患兒體溫、尿量變化

門診彩超提示:「盆腔混合型腫物」,後以「腹部腫物」收治入院,自發病來,患兒神志清,精神反應差,飲食睡眠差,小便未排,大便正常。

入院查體

體溫:38.2℃;心率:137次/分;呼吸:34次/分;體重:8.5Kg;BP:72/48mmHg,頭顱無畸形,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心率137次/分,節律齊,心音有力,無雜音及心包摩擦音。

腹部平坦,無胃腸型蠕動波,無腹壁淺表靜脈曲張。腹軟,全腹無壓痛及反跳痛,肝肋下2cm,質軟,無壓痛,脾肋下未觸及,墨菲徵陰性,下腹部可觸及大小約5cm×5cm×5cm腫物,質硬,活動度差。腹部叩診為鼓音,肝區無叩擊痛,雙側腎區無叩擊痛。肛門指診可觸及直腸後壁腫物,質硬,活動度差,脊柱及生理彎曲正常,活動正常;巴氏徵、克氏徵、布氏徵未引出。

輔助檢查

門診彩超示:膀胱顯著充盈、壁光滑,透聲可;盆腔腫物,大小約4mm1×42mm×52mm,輪廓尚規整,回聲不均勻,其內見數枚不規則無回聲團,較大一枚約8mm×5mm,腫物與骶尾骨分界不清。

影像診斷盆腔混合性腫物(實性為主),與脊柱緊鄰,界限不易區分,畸胎瘤?後尿路低回聲,考慮腫大前列腺?實質佔位病變?

門診CBC:

WBC:10.56×109/L

PLT:338×109/L

RBC:5.12×109/L

HGB:113g/L

N:76%

L:19.6%

CRP:

CT檢查示:

盆腔內骶尾椎前方佔位性病變。

腰骶部脊髓MR:

盆腔內骶尾椎前方見一大小約4.4cm×4.7cm×5.4cm類圓形腫塊影,內見多個小囊變影,病變大部分邊緣光整,周圍可見低信號環,局部與肛提肌境界欠清,膀胱、直腸明顯受壓,向前方移位。

顱腦CT平掃:

未見明顯異常

右肺中葉局灶性炎性病變

血生化檢查示:

TB\DB\LDH\HBDH升高,TP/ALB/PA偏低

PCT:

輕度升高

AFP:

「爆表」

神經系統損傷標誌物NSE&S100:

陰性

感染八項:

HBsAb陽性,餘陰性

尿沉渣檢測:

RBC輕度升高

凝血象檢查:

陰性

大便常規:

陰性

病例分析

小兒骶尾部腫瘤雖較成人較少見,但在小兒腫瘤中卻佔居重要地位,在小兒死亡原因中位居第二。

由於小兒骶尾部位置相對特殊,在胚胎發育過程中骶尾部仍保留較多功能性、分化性很強的原始細胞(原始生殖細胞、未分化神經細胞等),上述細胞在某些因素或內環境發生變化時可發生變異甚至移行到其它部位演化為腫瘤,所以骶尾部為小兒腫瘤常見的好發部位。

整體發病以良性腫瘤為多,常見腫瘤有:纖維瘤、神經纖維瘤、皮樣囊腫、表皮樣囊腫、惡性畸胎瘤、神經母細胞瘤、卵黃囊瘤(內胚竇瘤)等。

多以骶尾部腫塊或大小便困難而就診。該部位腫瘤生長隱匿,初期症狀較少,約1/4-1/3的患兒早期可無任何症狀,導致該類腫瘤在早期常得不到及時的診斷及治療。

在患兒來院就診時,腫瘤常已經生長較大,臨床症狀明顯。結合本病例特點:急性發病,發熱1天伴排尿困難,超聲、CT、MR均提示骶尾部實質性佔位可能,直腸指檢可觸及直腸後壁巨大腫塊。

考慮臨床表現與腫塊快速生長侵犯壓迫周圍組織相關,腫瘤標誌物AFP顯著升高,提示腫塊為惡性來源可能性增大,限期手術,術後送病理以明確診斷。

腫瘤標誌物可以在患兒的血液、腦脊液、組織液中檢測到。水平升高常被視為與惡性腫瘤相關。因此,相應腫瘤標誌物監測被廣泛應用於惡性疾病的篩查、診斷、鑑定、治療、隨訪等多個方面。

然而,多數情況下,腫瘤標誌物僅被視為與腫瘤相關,而非腫瘤特異。對於AFP尤其如此,即便它們通常被認為是肝上皮腫瘤的特徵性腫瘤標誌物。

結合以往文獻表明,AFP水平升高還可見於肝臟以外多種組織來源的腫瘤性疾病,因此,回顧及研究AFP在兒童期多種良、惡性疾病中的表現就顯得尤為重要。

AFP水平與小兒期常見良性疾病相關性

(+:≤100 μg/L;++ :≤1000 μg/L;+++:>1000 μg/L)

AFP水平與小兒期常見腫瘤性疾病相關性

(+≤100 μg/L;++ ≤1000 μg/L;+++ >1000 μg/L)

惡性卵黃囊瘤以AFP大量分泌為主要特徵。因此,評估血清、腦脊液中AFP的含量有助於本病的診斷;另外,在未成熟畸胎瘤中,有可能存在血清AFP水平升高,但病理學檢查呈陰性表現。

因此,對於所有疑似惡性生殖細胞腫瘤或畸胎瘤的患兒,術前推薦患兒進行血清AFP評估,以做相應補充。此外還有一些兒童期罕見腫瘤也可伴AFP水平升高,其中以胰母細胞瘤最為常見。

在大多數良性腫瘤中,AFP多表現為輕微升高;但當血清中AFP水平超過500μg/L時,則多與惡性疾病相關。

入院後第四天,患兒全麻下行「骶前腫物切除術」

相關焦點

  • 甲胎蛋白高多少是肝癌 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 - 三九養生堂
    甲胎蛋白高多少是肝癌甲胎蛋白是一種糖蛋白,正常情況下,這種蛋白主要來自胚胎的肝細胞,胎兒出生後約兩周甲胎蛋白從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成年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α-胎兒蛋白是一種糖蛋白,是甲胎蛋白的縮寫。
  • 甲胎蛋白高到多少,意味著得了肝癌?醫生說了這幾個數字要謹記
    是不是得了肝癌?」相信大家拿到體檢報告的時候,心裡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疑問,尤其是肝功能檢查中,甲胎蛋白的指數升高,讓人一下子陷入了對肝癌的恐慌,今天就給大家說道說道。什麼是甲胎蛋白?甲胎蛋白(AFP)是一種糖蛋白,也是一種腫瘤標誌物,主要由胎兒肝細胞及卵黃囊合成。
  • 甲胎蛋白偏高是怎麼回事?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甲胎蛋白偏高是怎麼回事?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山東省立醫院李洪光] 甲胎蛋白是肝癌的特異性標誌之一,大部分肝癌患者血清中的甲胎蛋白含量相較正常人偏高。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並不代表著血清甲蛋白升高的人,就一定患有肝癌。
  • 從肝炎惡化到肝癌,1項指標會先露馬腳,調理肝臟中醫這樣說
    肝炎作為一種慢性病,其最可怕之處在於,如果護理不當病情惡化,肝炎就會成為病毒性肝炎,如B肝,病毒不斷複製,肝臟受損、肝細胞壞死纖維化,就會逐步發展為肝硬化、肝癌,而一旦患上肝癌,也就意味著生命走到了終點。
  • 明明體檢肝功能正常,為何肝癌還會找上門?你可能忽略這個細節
    但是,沒過多長時間,自己卻出現了肝癌症狀,比如消瘦、腹痛、消化不良等。而就醫進行下一步檢查時,卻被突然告知患上了肝癌,甚至是進入了肝癌晚期! 這不禁讓患者懷疑:是肝癌發展太快,還是肝功能篩查報告不準確呢?
  • 肝功能正常,你也可能得肝癌?醫生:這些檢查才有用
    核心提示: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很多人現在都會有定期體檢的好習慣,而在體檢的時候,肝功能是很多人都會去查到的一項,但是有不少的人,在體檢的時候,肝功能檢查是正常的,可是最後卻被診斷為肝癌,這是為什麼呢?肝癌都有哪些表現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B肝小三陽,肝實質回聲明顯增粗,甲胎蛋白34,有可能是肝癌嗎
    秦先生也正因為自己的檢查結果,結合自己的症狀,懷疑自己發展為了肝癌。根據秦力提供的檢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肝功能轉氨酶數值有所偏高,提示有肝臟炎症;hbv-dna定量值達到9.02E+07IU/ml,病毒含量偏高;B肝病毒變異耐藥檢查,發現有B肝變異位點,可排除拉米、阿德福韋抗病毒方案;甲胎蛋白結果為34ng/ml,大於20ng/ml的臨床檢測標準範圍;超聲提示肝實質回聲明顯增粗,感光點密集欠均勻,肝內多發稍高回聲節,邊界欠清晰。
  • 手肝掌、皮膚蜘蛛痣、身體黃、腹水或提示肝硬化及肝癌
    有次查房我看見老張的手掌紅紅的,我說你看你酒都喝成啥樣子了,肝都喝壞了,這個手掌就是肝掌,肝臟肯定有問題。沒過多久老張就查出來肝硬化,沒過半年老張的父親去世後,老張沒過多久就因為肝癌去世了。肝癌都有哪些表現?
  • 淨水機內長青苔或致肝癌
    肝癌的「罪魁禍首」,也就是致病原因,根據國內外大量研究資料分析,認為肝癌發生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七種「罪行」所導致:1、水源汙染:飲用水質的嚴重汙染,是肝癌發生的重要誘因之一,尤其是汙染的溝水,其次為河水,井水最低。故在沒有自來水設施的鄉村,應提倡飲用井水。
  • 肝不好,懷疑自己得了肝癌,做什麼檢查能判斷?4項檢查或能查清
    甲胎蛋白通常檢測肝癌,比較快速有效的檢查就是甲胎蛋白這一項了,因為甲胎蛋白含量的升高基本上意味著就意味著肝癌,而且據有關數據顯示,將近百分之九十的患者都會出現甲胎蛋白升高的現象。2.血液生化檢查這項檢查的項目比較多,一般常見的有轉氨酶、膽紅素、乳酸脫氫酶,前期如果懷疑自己得了肝癌,可以通過這項檢查來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一旦檢查報告上顯示含量過高,那麼就可能是肝癌了。4.
  • 谷丙轉氨酶高多少,可以判定為肝癌?聽聽醫生怎麼說
    直到持這種想法的老李,有一天查出甲胎蛋白的數值突破「天花板」的值,高於3000,並最終診斷為肝癌,才知道單純依靠轉氨酶來判斷肝病是片面的。 還有更多的人,谷丙轉氨酶無論升高多少,也只是肝炎而已,並沒有肝癌。 這其中的原因是,谷丙轉氨酶通常只是一個提示肝損傷的指標,不是用來診斷肝癌的。 今天,龍醫生就來談談谷丙轉氨酶和肝癌的關係問題。
  • 為何肝功能正常,3個月後還會得肝癌?醫生:你可能不會看體檢單
    「醫生,你看這是我三個月前的體檢單,當時明明肝功能檢查都是正常的,可是今天一檢查,竟然告訴我是肝癌,會不會是你們弄錯了?」張先生顯得很焦躁,我看了看兩份體檢單,告訴他不會有錯的,可能錯就錯在你看錯了三個月前的那份肝功能體檢單了。張先生看起來很費解,我就給他解釋了一下。
  • 但這4類肝癌,都是「作」出來的!
    肝癌,很多人聞之色變。 病毒型肝炎,是最易發生病變的肝型,已嚴重威脅到國民身體健康!據統計,我國肝癌患者中有80%-90%都與肝炎病毒相關。 肝癌偏愛哪些群體?
  • 看看你屬於肝癌「高危人群」嗎?該如何正確預防?
    我國肝癌患者數量佔全球55%以上,肝癌在我國癌症發病率中佔第3位,病死率居中國惡性腫瘤的第2位。究其原因,我國是一個肝病大國,病毒性肝炎(主要是B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 等慢性肝病影響了大約3億國人,慢性肝病得不到有效治療,就會發展到肝硬化、肝癌。
  • 《藍色大海的傳說》掀收視熱潮 除了顏值還能看啥?
    原標題:除了顏值 還能看啥 這個成績也比當年《來自星星的你》(以下簡稱《星你》)15.6%的首播收視還要出彩。但除了顏值,此劇還有著滿滿的「套路」。 故事引爆少女心 《大海》是《星你》編劇樸智恩的新作,依舊走奇幻路線和喜感風格。這部劇改編自有韓版《聊齋》之稱的《於於野談》,講述的是一個跟人魚有關的故事。
  • 腫瘤科醫生:肝癌「上身」1年前就有「預兆」,很多人不當回事
    肝癌向來以發病隱匿、治癒難度大、致死率高被人熟知,全球每年新發肝癌80餘萬例,因肝癌喪生的就有近40萬人。其特點中,最令人擔憂的是發病隱匿,由於肝臟本身沒有痛感神經分布,故肝病發生不會像其他器官一樣通過引起疼痛來提醒我們,很容易被忽視。事實上,很多肝癌患者「意外」發現病情時,情況已經很不樂觀了。
  • 肩膀疼,怎麼和肝癌有關了呢?
    事實上檢查的結果是發現張先生的肝位置有明顯的佔位,體內的轉氨酶已經異常的高,而且甲胎蛋白也是竟然高達880μg/L,被確診為肝癌,病情已經非常的不樂觀了。經過了解德治,張先生每天結束工作之後,下班很喜歡喝酒。他總以為用酒來解乏,每次喝完之後倒頭就睡。
  • 肝癌從早期到晚期,僅需半年?早期的一些信號,越早發現越有利
    大部分肝癌都跟慢性肝病有關。臨床上,許多肝癌患者一開始都只是患有慢性肝病,拖久了就發展成癌了。特別是在我國,B肝病毒感染者人數高達7000多萬,而B肝這種病毒性肝炎,跟肝癌的關係非常密切,有80%的肝癌患者曾經都是B肝患者。有網友留言,聽說肝癌從早期到晚期,僅需半年?
  • 一家三口相繼患上肝癌,醫生嘆息:與1種涼菜有關,別不當回事!
    經檢查,吳先生與兒子的甲胎蛋白指數高達500ng/ml,確診為肝癌,經醫生詢問才得知,原來吳先生一家在飲食方面存在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隨後醫生建議吳先生的妻子也做下檢查,果不其然肝臟內顯示有明顯佔位,也確診為肝癌。
  • 醫生告訴你
    以上說的每一種檢查都有一定的意義:肝臟的彩超能幫助我們了解肝臟的大小、形態、組織的回聲,肝內是否有腫塊等問題;肝功能檢查能夠幫助我們間接地了解肝細胞的生物化學功能;甲胎蛋白是一種肝癌的腫瘤標記物,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是否有肝癌,以及其他的問題。